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永樂是哪個皇帝?

永樂是哪個皇帝?

永樂是明朝開國皇帝朱迪的年號。

永樂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1403-1424),國號朱迪,明朝的創始人。公元1403到1424,前後22年。永樂年間,北京建都、鄭和下西洋、中國古籍之最《永樂大典》的編撰修訂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壹時期。這壹時期,經濟社會進壹步鞏固和發展,國家統壹的局面進壹步發展和鞏固。永樂年間,明朝國力達到頂峰,人民幸福。朱迪重視農業發展,勤政賢德,重視人才。後世稱朱迪為永樂大帝。

朱迪(1360 —1424),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出生在應天(今江蘇南京)。

洪武三年(1370),立朱迪為燕王。我以前住在鳳陽,很了解人的感情。洪武十三年(1380)被派往北平,多次奉命參加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上,加強了在北方軍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尚、晉王朱先後去世。朱迪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秩序上成為所有國王中的第壹位。朱元璋死後,繼位的明惠宗減少了在朱允炆的諸侯,朱迪於文健元年(1399)七月發動靖南之戰,歷時四年(1402)。次年改永樂。

朱迪即位之初,對洪武和文健兩朝的政策進行了壹些調整,提出了“寬和適度是治國之道”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度和編書籠絡地主和知識分子,宣傳儒學改變明初愛佛之風,選官用人唯才,為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在朱迪統治時期,他進壹步加強了君主專制。他反叛大臣,殘酷屠殺,肆意牽連。永樂之初,周、齊、戴、閔諸王都有舊封號,但皇位鞏固後,繼續削藩。削減國王的衛隊和官員,並很快浪費他們作為庶人;寧王遷都南昌;徙谷王在長沙,廢為庶人;斬周、閔、戴、遼諸王侍衛。他還繼續執行朱元璋的移民富民政策,以加強對大地主的控制。永樂初設立內閣,選拔低級官僚參與維護,解決了漢書廢除後行政機構的空缺。

朱迪非常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建立了派遣檢查員巡視世界的制度,並鼓勵官員們互相轉告。他利用宦官傳教、專設征兵、軍事監督、分鎮刺史藏事,設立衙門鎮守內大臣和東廠,恢復洪武時期已經廢棄的錦衣衛,廠衛聯手發展壯大專制統治。

朱迪非常重視對北方的管理。永樂初,改北平為北京,設六部,在北京周邊增設衛生所,逐步建立北方新的政治軍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區,建立了奴隸師。同時,努力與蒙古人建立友好關系。韃靼部和瓦拉部先後接受了明政府的封號。從八年到二十二年,朱迪五次親自帶兵北上,鞏固了北方邊防。七年,北京天壽山長陵動工,以示北伐之決心。14年,紫禁城北京宮開工建設(後毀於李自成,清初復建)。永樂十九年(1421),正式遷都北京。為了滿足京糧和各種物資的需要,朱迪九年疏浚會同河,十三年開鑿江浦河,重新開通了京杭大運河,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對其他邊疆地區的統治也發展起來了。思南、思州土司叛亂被平定十壹年後,貴州外交部成立。為了加強對藏區(今西藏)的控制,朱迪派官員歡迎僧侶進京,並授予他們皇帝的稱號。他還在四年間設立哈密衛,派了很多官員到西域,如官署驗封員陳誠、中官李達等。後來,西域的帖木兒帝國、吐魯番、博拉西、安度軍、霍州等地也與明朝多次互派使節,加強了政治、駐軍、貿易交流,進壹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統壹的局面。

朱迪重視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認為“家有余而人不足”和“人民過上小康生活”是世界和平的基礎。他努力發展和完善軍墾制度和鹽商在中國制定的規則,以確保軍糧和邊境工資的供應。夏元吉被派去控制江南,疏浚吳淞。

中原各地鼓勵屯田,實行移民更廣村、督民種田等辦法促進生產,采取免賑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賦稅征收。通過這些措施,永樂被賦予了盈余和艷羨,達到了下壹代的頂峰。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形勢下,朱迪也更加重視古籍的整理,組織大量人力編輯了《永樂大典》,其規模為中國古籍之最。

為了開展對外交流,擴大明朝的影響,從永樂三年開始,朱迪派遣三寶宦官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歷時三十余國,成為明初的壹件大事(見鄭和下西洋)。永樂年間,30多個國家向朝鮮派出使節。坦尼國王和蘇祿東國王親自率領使節出使中國,不幸去世,分別葬在南京和德州。四年,朱迪出兵征討安南,次年,安南為家族成員,在他的位置上設立了外交部門。

永樂時期,全國的階級矛盾相對緩和。但是,由於國家開支過大,賦稅過重,壹些地區發生了農民流亡和起義,十八年山東唐賽兒起義是其中較大的壹次。

二十二年,朱迪在回北伐途中死於玉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旗),這是朱迪第五次出兵大漠。出征前,財政部大臣夏元吉勸他不要出征,他不聽。葬於長陵,寺名太宗,嘉靖時改為祖。

  • 上一篇:中段地質災害類型及分布
  • 下一篇:跪求三國所有武將的名字和生平事跡11。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