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試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中國早期現代文化為什麽會有新舊交替。

試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中國早期現代文化為什麽會有新舊交替。

新舊交替:新事物取代舊事物。不要把“新舊交替”誤認為是新舊更替。

中國早期現代文化的特征

中國由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接影響了現代文化。主要特點是:

①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現新舊過渡的特點。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中國的傳統封建文化產生了矛盾和鬥爭,最終動搖了封建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鬥爭中不斷吸收先進文化,獲得新生。

(2)救亡圖存是主題。中國人民的反侵略鬥爭反映在文學藝術中,中國思想界表現出在危機面前不斷探索救國道路的特點。

③近代早期文化的主流是學習西方,尤其是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理論,其實質是追求民主和科學。

(4)由於劇烈的社會變革,中國早期現代文化的迅速發展和變化是空前的。這種快速的變化也使得文化本身在層次上不夠深入,在內容上缺乏本質的飛躍,在理論上沒有形成成熟的體系。

第壹,思想演變

1,西方概念

西學壹般指當時西方的科學、技術、文化、思想;向東傳播是指逐漸向東傳播和滲透。從某種意義上說,壹部中國現代文化史,就是壹部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沖突與交匯的歷史,就是壹部在西方現代文化的沖擊與影響下,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轉型的歷史,也是壹部排斥與接受傳統與西方化的歷史。80年來,中國人從“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始,再到“師夷長技以制夷”,再到自由平等博愛,再到民主科學。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同時認識了世界和自己,每壹步都伴隨著新舊之爭;有吸收,也有排斥;有拿來主義,有先入為主;有水乳交融,也有棗子吞服。

2.近代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三部曲。

從鴉片戰爭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二十年間,少數沿海官員開始關註外部世界。這是第壹階段。這壹時期中國思想界探索西學的重點是“師夷長技”,即學習西方制造堅船利炮的技術。只有少數人接觸過機器生產的技術。

從65438+1960年代到80年代,探索西學的重點轉移到“智慧之學”,即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理論。這是第二階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是圍繞軍事技術探索西學的時期。這壹時期洋務派在“自強”的口號下開始興辦軍事工業,為了制造器皿不得不翻譯西學。通過翻譯,數學、聲、光、化學、電學等知識開始逐漸進入中國。近代著名科學家,如徐壽、李、華等。,都與書籍的翻譯有著不解之緣。20世紀70-80年代,隨著民用工業的大規模建立,“西學”的內容超出了軍事技術的狹窄範圍,西方科技知識開始大量引進。

從65438年到1990年,向西方學習開始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層面。這是第三階段。第壹,改良派思想家日益認識到西學體系不僅包括自然科學,還包括社會科學和政治制度,主張既學“西學”又學“西學”。向西方學習開始從科技知識推向上層建築的教育和政治制度。此後,革命者也在這壹層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然後,激進民主派向西方學習,比政治制度和教育更深入哲學理論。

中國早期現代文化是在中西文化沖突和不斷融合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和三個層次。兩個階段:第壹階段是鴉片戰爭後至甲午戰爭前,主要學習以“造堅船利”為核心的西方物質文明;第二階段從甲午戰爭到五四運動,主要學習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三個層次:技術成果(客體層);相關社會支持系統(系統層面);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文化氣質等。(思想層面)。

3.近代早期思想演變的過程、影響和特點。

過程:①鴉片戰爭時期,壹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開始萌芽,從而拉開了近代早期向西方學習的序幕。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改良派提出了“師夷長技”的主張。其重點是軍事技術,對西方的認識處於模糊狀態,未能涉及政治制度,封建傳統思想依舊。(2)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的基本主張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其思想實質是以封建主義為基礎,借西方物質文明謀求清朝的自強。它突破了傳統封建觀念的束縛,為西學的傳入創造了壹定的條件。隨著洋務運動的發展,從洋務派分離出來的資產階級早期維新派不僅要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還要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其基本主張:經濟上,主張放棄“重農抑商”政策,鼓勵工商業發展;政治上,他宣傳西方議會制,主張“君民共治”的君主立憲制;文化上,主張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④19年底,變法維新思想逐漸發展,表現為嚴復積極推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點;康有為中學與西學相結合,宣傳變法思想;梁啟超發表文章,指出只有變法,才是拯救民族於滅亡的唯壹途徑。維新派的基本思想是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擺脫民族危機,反對封建專制統治,主張提倡民權,實行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學習和傳播西方科學文化。資產階級改良思想是在甲午戰爭後民族矛盾空前嚴重、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背景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充分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的願望和要求,具有愛國性和進步性。它促進了維新運動的實踐,卻沒有為中國指明正確的道路。⑤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開始形成和發展。張、鄒容、陳天華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傳家。其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以武力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體現在三民主義中。這是當時中國思想的最高水平,體現了資產階級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願望。⑥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蓬勃發展。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在意識形態領域開展了深刻的反封建鬥爭,極大地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地位。

影響:①兩次鴉片戰爭期間,地主階級的維新派基於“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愛國思想,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引導國人睜開眼睛看世界,面對現實。它對中國的影響集中在意識形態上,沒有具體的實踐改革。②實踐洋務思想,創辦近代軍民企業和新式學堂,是中國現代化的第壹步,但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它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引進了壹些近代西方科學技術和先進工具;培養了壹批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知識分子和技術工人;在某種程度上,它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誘導和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的早期發展;打開了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的缺口;促進了早期改革思想的產生。(3)維新思想的發展直接導致了百日維新。它的巨大作用是掀起了近代中國的第壹次思想解放浪潮,起到了啟蒙作用。(4)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導致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近兩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這是現代思想解放的第二次趨勢。⑤早期的新文化運動是壹場深刻的啟蒙思想,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地位,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後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創造了條件。⑥中國近代早期的思想沒有真正與中國社會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這項任務最終由中國完成。

特點:①是在侵略與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開的。向西方學習與抵禦侵略、啟蒙救國緊密相關,表現出強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質。②是在西學的影響下進行的,以向西方學習為主要途徑,以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為主流。隨著對西方文化認識的加深,經歷了壹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從最初模仿西方科學技術到逐步實現學習西方政治、經濟、教育制度的過程。近代早期的思想演變遵循這樣壹條軌跡:器物層面(師夷長技、洋務運動)→制度層面(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文化層面(新文化運動)。用陳獨秀的話來說,就是“學術自覺、政治自覺、理論自覺”;用梁啟超的話說,就是“先從器物上感受,再從制度上感受,再從文化上感受。”(4)每壹步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壹步探索的得失,並有所發展;每壹次新的探索都為後來的探索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關系到繼承和發展;每壹步探索都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⑤出於救亡圖存的需要,幾乎都進行了社會實踐,但各種思想演變劇烈,沒有形成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成熟理論體系,沒有為中國革命找到正確的方向和出路。⑥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經歷了壹個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選擇是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給了中國最先進的革命指導思想。

  • 上一篇:諸葛亮為什麽6次離開岐山?
  • 下一篇:高三學生推薦閱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