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東臺的歷史沿革

東臺的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東臺境內古稱淮夷地,屬於九州(古代行政區劃)之壹的古揚州。西周屬於吳國。春秋末期,“吳亡入越”。戰國時期“越消入楚”。秦始皇統壹中國後,東臺屬東海縣廣靈郡,縣城就是現在的揚州市。

漢朝時,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平楚,東臺位於京州東陽縣廣陵郡。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劉邦封劉弼為吳王,定都廣陵(今揚州市),東臺屬吳國。景帝三年(前154)改吳為江都後,屬江都。元壽六年(前117),江都州改廣陵州,屬臨淮郡海陵郡(今泰州),最早見海陵之名。東漢光武帝六年(30年),廢四百余郡,海陵郡並入東陽郡。東漢建武十八年(42年),將江平縣改為廣靈縣,恢復海陵縣。三國時期,江淮交戰,廣靈郡先屬魏,後屬吳,海陵郡廢。

魏晉南北朝時,吳滅於西晉太康元年(280),屬海陵郡、廣陵郡、徐州部。東晉藝兮七年(465,438+065,438+0),設廣靈縣,領建陵(華僑)、寧海、如臯、葡萄(今白蒲)、臨江五縣。當時東臺位於徐州海陵縣的建陵、寧海兩縣。據《晉書》記載,建陵郡址位於海陵郡界,地名青浦(今溱東鎮青浦莊)。據明代嘉靖《淮揚誌》隋唐揚州地圖,寧海縣位於西溪。嘉慶《東臺縣誌》也載:臨海在西溪鎮。因為林寧這個詞是諧音,而西溪靠近海邊,所以通常稱之為寧海和臨海。

隋唐時期,黃凱元年(581),海陵郡被廢,海陵郡恢復,建陵郡並入海陵郡。東臺地區橫跨海陵、寧海兩縣,先後隸屬揚州總政、江都郡。唐武德九年(626),寧海縣並入海陵縣。貞觀元年(627),屬淮南路揚州海陵郡。南唐元年(937),海陵郡設在泰州,海陵監(與郡同級)遷東臺場。東臺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史書上。

宋元時期,宋開寶七年(974),泰州改為泰州軍,統領海陵、興化、泰興、如臯四縣,東臺隸屬泰州軍海陵郡。海陵監遷如臯,設西溪鹽倉監(今東臺西溪)。元十四年(1277)設泰州路,領海陵、如臯兩縣。至元二十壹年(1284),泰州道改泰州,屬揚州道,陵縣不變,東臺屬泰州海陵郡。鄭智十三年(1353),臺州白駒場鹽人張士誠起兵,二十三年(1363),平江道(蘇州),為吳王,東臺屬彰武臺州。

明清時期,明洪武元年(1368),海陵郡入泰州,後劃歸直隸中書省揚州府,設立西溪巡檢司。同年,臺州鹽運處成立,轄東臺、安豐、福安、河多、定西、曹艷、小海、栟茶、角斜場鹽運處。武帝宗正十五年(1520),運鹽司遷至東臺場,駐東臺場鼓樓街(臺城步行街文化廣場以東),東臺所有鹽場均屬之。清康熙六年(1667),東臺屬揚州府泰州。雍正元年(1723),水利同知(與郡同級)進駐東臺,掌管何麗霞水利。乾隆三十三年(1768),在泰州東北九廠、四巷設東臺郡,與泰州同屬揚州府,位於東臺鎮(今鼓樓街南50米,公園路以西)。

民國時期,民國元年(1912),民國政府廢除國體,設置省縣兩級制,東臺縣直屬江蘇省。22年3月(1933)改為江蘇省第八行政監察區(後更名為泰州行政監察區)管轄。23年(1934),屬江蘇省鹽城行政監察區。29年(1940)6月15日東臺縣抗日民主政府(地址在舊縣政府)成立,先後隸屬通儒景泰臨時行政區和蘇北臨時行政區。30年(1941年)起,隸屬蘇中區第二、第四行政區。1945改為蘇皖邊區第壹行政區。1949年5月,蘇皖邊區第壹行政區改為蘇北泰州行政區,東臺縣隸屬其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50年1月,東臺縣被劃分為蘇北泰州行政區和蘇北鹽城行政區。1953年1月,蘇南蘇北和南京的行政區域並入江蘇省,東臺隸屬江蘇省鹽城地區。1983年,郾城區改為地級市,東臺為其市縣之壹。1987 12、國務院批準東臺撤縣設市(縣級),省直管市。1988 65438+10月省政府文件[1998]9號,對於省直管的問題,由於涉及多方面,經研究決定,仍由鹽城市領導管理。

1988年3月,東臺掛牌沿海開放區。

1988年8月7日,省政府批準東臺為計劃單列市,享有與地級市同等的規劃管理權限,承擔相當的義務和責任。

2012 12,東臺成為江蘇省江北區唯壹單獨納入規劃的縣級市。

2012年至12年,東臺被列為江蘇省20個中心城市之壹,定位為沿海現代工商業城市和沿海城市軸副中心(南通至鹽城之間),發展成為500-1萬人口的大城市。

  • 上一篇:妳為什麽喜歡賭博?
  • 下一篇:歷史等級考試大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