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壹場暴雨。

歷史上的壹場暴雨。

桂林歷史上的暴雨

宋崇寧四年(1105),六月(七月)發洪水,平水深1丈。

次年6月29日(10年8月)發生洪水,芙蓉石上記載水位(151.50m)。

元元年(1341),漓江泛濫,平地水深達二十余尺。

鄭錚八年(1348)五月初四(1六月)下暴雨,漓江水深二十余尺,房屋人畜全無。

清乾隆十壹年(1746),4月27日至28日(6月15 ~ 16)連續幾天暴雨,河水暴漲,淹沒了沿河的營房、房屋、田地。

乾隆二十九年(1764)四月十壹日(五月11)洪水,水位比宋崇寧五年(1106)高出1多尺(花橋東端水位15655)

乾隆五十九年(1794),5月18日至27日(15 ~ 24日)連續幾天下雨,河水暴漲,許多房屋倒塌。

光緒十壹年(1885),五月初二(14年六月),河水暴漲二十余尺(城東水位148.58米),第四天(16年六月)水退。洪水從文昌、富博、興春門湧入城內,池水隨河水暴漲,漫過民房。人們驚慌失措,紛紛登上房屋等待救援。沿河房屋倒塌,人畜被淹,損失慘重。後來,有人在龍牧石塔上刻石來記錄洪水的水位。

1913六月17漓江泛濫,桂林饑寒交迫。三倉局總辦溥弼會同地方組織,準予開倉,賺了幾百萬斤錢。

1965438+2005年8月漓江洪水,水位147.74米。

1927是桂林的水旱蟲災,受洪水影響的有7311戶。

歷史上濟南水災紀實

夏末秋初的雨季是決口漫溢最多的時候,淩汛和桃汛也是決口漫溢的時候。內陸河排水不暢導致水澇。小清河是歷城、章丘兩縣的主要排水通道,主要支流泄洪能力嚴重不匹配,遇暴雨導致沿河耕地漬水。長清、平陰兩縣的內河匯入黃河。但雨季由於有黃水支撐,積水往往排不出去,造成內澇。同時,黃河水還得在長清、平陰等地沿黃河倒流,經常造成大面積耕地被淹。濟南平均暴雨日數(日降水量大於等於50 mm)為1.7 ~ 2.4天。其中平陰縣2.4天,濟南東郊2.3天,濟南北郊2.2天,章丘縣1.9天,長清縣1.7天。暴雨多發生在6 ~ 9月,7、8月為高峰期,平均1.1 ~ 1.9天,占年平均暴雨日數的65 ~ 78%。由於暴雨強度大,經常引發洪水,直接威脅農業高產,嚴重時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暴雨山洪紀實

1914濟南暴雨,河水(小清河)泛濫。

1926年夏天,長清下了三天三夜的雨,房子塌了。

1930夏秋之交,長清下大雨,平地水深幾尺,秋作物被淹。

1931六七月,平陰大雨,壞了人家的房子,莊稼淹了壹大半。

六月初壹早上,1935,山洪突然來了。章丘縣文祖鎮南大寨等7個村莊措手不及,受災最為嚴重。南大寨65438多間房屋被毀,22人被淹死,黑峪口村20多間房屋全部被洪水卷走。平陰縣秋雨不斷,窪地被淹。

1937汛期,黃河上漲,與支流玉符河高水位相交,在段店鎮宋家橋附近決口500米。黃河泛濫,濟南北商埠、張莊機場周邊地區被淹。黎城縣和章丘縣的村莊也受到影響。平陰縣黃河漫灘,沿黃受災。

7月1942、15日濟南普降暴雨,日降雨量146.9毫米,引發城市內澇。

1946、17年8月,章丘縣西白樓河突發山洪,北峰段最大洪峰流量1030 m3/s,導致江秀下遊3處執行,淹沒土地2700萬公頃。

7月3日,1949,章丘縣相公莊壹夜大雨。平地水深半尺,360間房屋倒塌,3人死亡,266.7公頃農田被毀。7月11日夜間,又壹次暴雨,洛河決口10多處,23個村莊被淹。

1951 7月25日,平陰縣普降暴雨190 mm,窪地積水。澮河、黃河洪水泛濫,全縣洪水面積1萬公頃以上,倒塌房屋1716間。

6月7日,1952,濟南市區下了兩個小時的大雨。南山洪水沖下來,沖毀了潯安水門,洪水湧進了東莞周邊的民房。自來水廠和發電廠遭受洪水襲擊,馬鞍山以東的山洪沖垮了齊魯大學(現為醫學院)以西的10間房屋,這些房屋通過西部護城河直接灌入北灘,沖毀了臨巷橋、北面的木橋和數十間房屋。李思以西的山洪從王家莊漫過經十路,灌入西護城河,又從北潭和生產路漫過,沖毀了北園的莊稼。被洪水淹沒後,城市道路的淤泥達到20厘米。

7月中旬,1953,平陰縣有暴雨。在澮河兩岸,有壹個南北長20裏、東西寬3裏的汪洋。陳屯村水深1米以上,窪地水深2米,淹沒2700萬公頃。

1955 7月11黎明時分,章丘縣城突降暴雨,南山突發洪水。橫河、趙莊壹帶緩水沙壩99座,除26座較完整外,其余均已被沖毀。29戶被淹,24間房屋被沖倒,155公頃砂石被碾壓,2800多座堤壩垮塌。

1962年7月3日濟南突降暴雨,雨量為1916年7月3日有記錄以來最大。根據雨量站記錄,無影山298.4 mm,黃臺板橋231 mm,青島路(水利部)219 mm,全市平均250 mm。受洪水影響的地區有槐蔭區的石英街、市中心的誌德街、北壇、工人新村和天橋區的北苑。歷下區的山水溝和東莞的仁智街是重災區。在極短的時間內,上述地區被淹1 ~ 2.5米,壹般街道積水也達到0.3米。徑流水聚集的街道,如穿過陸毅路東端的街道,水深為1米。由於水情變化快,許多防洪建築失控,災情逐漸擴大。76家工廠被迫停產,26座橋梁和36個涵洞被沖走,鐵路幹線列車停止運行,城市壹度停水停電。黎城縣共有14700公頃土地受淹,北苑受災最嚴重,受淹土地超過1100公頃,占全部耕地的66%。1962 7月中旬以來,章丘縣已有46天降雨,為10年來首次。8月12日,虎山、文祖、垛莊降雨量200 ~ 300毫米,江秀河水暴漲20個決口。與此同時,小清河水位暴漲,多處出口被執行,導致道路受阻,電話中斷。全縣受災面積近4萬公頃,受災農田2.67萬公頃,糧食減產2391萬公斤。

1963年7月5日,黎城縣董家區遭受暴雨襲擊,降雨量超過100毫米,有11個公社積水嚴重,最深處超過1米,壹般0.5米,積水面積3900公頃,倒塌房屋275間。7月22日淩晨4: 00至65: 438+065: 438+0,六部190毫米,臥虎山172毫米,狼牙山110.5毫米,黃臺板橋10.5毫米。由於降雨集中,山洪暴發,城區排洪溝水位急劇上漲並溢出,應縣橋北壇壹帶水深達1米以上。緯十路南北槐花、東莞雙龍街、寶石街至北苑壹帶積水超過1米。全市有6處河流決口,已沖毀水庫1座,橋梁8座。5600余戶受淹,1.350間房屋倒塌,造成9人死亡,10人受傷。市區4家工廠停產,13半停產。津浦、膠濟鐵路路基被沖毀兩處,白馬山站5車道被沖毀4車道,造成6小時停車,市內所有公交車停運近3小時。黎城縣受淹1.2萬公頃土地。

1964八月上旬到九月上旬連續下雨。平陰縣受淹面積近13000公頃,成災148公頃以上,倒塌房屋965438間,沖毀水庫1座,水塘37座,橋涵6座,沖毀堰體9800座。1964期間,全市被淹,年均降水量1000 ~ 1100 mm,為長清、歷城、章丘三縣歷史之最。7月底至9月中旬的近50天裏,濟南市歷城縣及郊區降雨量為1090毫米,9月12日壹場暴雨,大部分河道漫溢,郊區水深達1米以上。

1973年7月4日普降暴雨,平陰康王河多出口,沿黃窪地積水。全縣洪澇面積0.31.0000公頃。

1978年7月暴雨期間,平陰康王河決口,小智、孔村、店子三個公社受災面積0.33萬公頃。

7月1979、19日,章丘縣文祖、虎山周邊山區遭遇暴雨襲擊,1小時降雨量150毫米。山洪沖走了8座橋涵和3800多處堤防,沖走了2100棵樹,影響了453公頃梯田。

1980 7月27日,平陰縣普降暴雨。洪範池兩小時降雨量185毫米,倒塌房屋600多間,漬澇面積2000公頃。

1983年4月25日,平陰縣東阿、舊縣公社降雨量186毫米,城關、欒灣、孔伋降雨量130 ~ 140毫米,麥田積水3133公頃。同時,大風造成小麥倒伏4667公頃。

1985長清7月24日暴雨持續3小時,平均降雨量160mm。降雨中心在界首、北馬陶和店臺村,降雨量為200毫米。河水漫溢,山洪沖毀道路0.5公裏,渡槽2條,護河堰150米,堤防14,51,糧田20公頃,房屋15,廠房16,造成經濟損失5.7萬元。1985 7月29日,黎城縣柳埠區突降暴雨。暴雨中心在窩鋪,最大降雨量為249.4毫米..由於三江匯合,進入臥虎山水庫的最大瞬時流量達到每秒639立方米,水庫水位暴漲。8月8日,長清縣平安店鎮50個村在吳家寶鎮北店子兩個執行口被淹,沖毀房屋835間,淹沒面積3400公頃,淹井228口。

平樂史上最大暴雨

我的家鄉,桂林平樂縣,位於桂林市東南部,漓江、茶江、漓江交匯處。6月11日至6月12日,桂林中北部普降暴雨或大暴雨,造成三條河流水位快速上漲。由於三條河流的洪水不斷流入桂江,桂江水位迅速上升。6月5438+03日7點左右,河水開始漫過堤岸,湧入岸邊街道。縣上年紀的人說,洪水“令人恐懼”,幾乎所有的縣城都受到影響,這在記憶中是從未有過的。縣政府的幹部說,這是建國以來平樂縣最嚴重的壹次水災。6月3日18時,桂江水位達到105.19米,超過警戒水位7.1米。又漲了四個小時,水在22: 00左右打破了當地歷史紀錄:105.39米。至此,縣城的樓房已經被水淹沒了壹層半到兩層。洪水包圍了平樂縣。該縣切斷了與外界的陸路聯系,成為壹個“孤島”。

臺灣歷史上的暴雨

從歷史脈絡來看,臺灣省不是寶島,而是災島,其命運多舛與其地理位置有關。臺灣省地理位置特殊,經常受到天災人禍的威脅。由於其在西太平洋極其重要的經濟、戰略和交通樞紐的地位,成為列強覬覦的目標。所以在歷史上,臺灣省的統治者經常更換;與此同時,生活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臺風經常經過的位置,臺灣省不時遭到上帝的無情摧殘。1999年9·21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人們記憶猶新。多年來臺風引發的洪水(洪水)摧毀了房屋,折斷了樹木,奪走了生命。

桂林歷史上的暴雨

1937年6月,桂林水災,饑民23000余人。

5月25日1942,漓江水位大幅上漲,上千戶居民受到影響。

1946 5月12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私人代表哈裏森上校飛往桂林了解洪災情況。7月6 ~ 7日,連續幾天大雨,洪水內澇,城內外壹片繁華。

1947 4月1約1時,狂風暴雨,5間房屋倒塌,造成4人死亡,18人受傷。

6月27-29日,1949,暴雨成災,城市交通中斷。桂花園、雲洲、蘿蔔島等地被水淹沒,正陽路、溫明路等低窪處全部成功。

6月6日1952,漓江上遊突發山洪,漓江水位達到147.43 (152.79)米。1800多戶,5800多人受災。

1966 6月21南郊觀象臺暴雨,三小時降雨量106毫米。相思河暴漲,燕山公社7300多畝田地、30多間房屋被毀。

1974 7月16漓江洪水,最高水位146.80米。市區30條街道被淹,5000多戶家庭受災。郊區75個大隊不同程度受災。洪水持續了三天三夜才退去。

7月8日1976,桂林被淹,最高水位146.94米。受災工廠19家,損失75.7萬元;受災水田31652畝,旱地4733畝,菜地2282畝。

5月65438 ~ 5月16 ~ 6月17,hardrain連續受淹,農作物受淹30543畝,嚴重受災6339畝。

1987,象鼻山水月洞:1987年5月26日洪水位在此線以下30cm。

1992漓江洪水位147.438+01米。

6月7日1994,漓江洪水位147.06米。

1996年7月8日,漓江洪水位146.86米。

1998年6月24日16:42漓江洪水位147.70米。

1999 7月11 18:30,桂江桂林水文站洪峰水位146.49m m。

2003年6月27日9時30分,洪峰水位147.09m

2007年6月7日洪峰水位147.38+0m。

歷史上黃河的暴雨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歷史上,黃河兩岸因洪水嚴重而聞名。暴雨洪水和冰淩洪水引發的洪水遍布全河上中下遊。

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黃河洪水主要在下遊,主要表現在頻繁的決口和改道給兩岸人民帶來的嚴重災害。洪水災害具有爆發頻率高、淹沒面積廣、洪水沙壓嚴重、經濟損失大、後果嚴重、影響深遠的特點。歷史上主要的洪水災害有:

1.下遊洪水: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間,黃河下遊有543年決口,達到1590多次,有26次大改道,平均三年決口兩次,百年改道壹次。洪水西起金夢,北至天津,南至江淮,覆蓋黃淮海平原的冀、魯、豫、皖、蘇五省25萬平方公裏,人口超過6543.8+億。

1933洪水。1933年8月,黃河中遊主要支流發生洪水,陜縣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在黃河下遊南北兩岸造成50多個決口,淹沒河南、山東、河北、江蘇四省30個縣,死亡1.27萬人。

1958洪水。1958年7月,黃河中下遊發生洪水,花園口站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每秒。洪峰又高又猛,京廣鐵路中斷。在河南、山東兩省200萬防汛部隊的防守下,確保了黃河下遊的防洪安全。

1982洪水。1982年8月,黃河三門峽至花園口段發生洪水,花園口站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每秒。除元陽、中牟、開封部分高灘外,下遊其他灘地全部被淹,共淹沒村莊1.303個,耕地21.744萬畝,倒塌房屋40.08萬間,受災人口93.27萬人。

2.中上遊洪水:黃河上遊洪水主要發生在蘭州和寧蒙的河套平原。由於上遊暴雨少,洪水發生頻率小,洪峰流量不大,而且過去這些地區地廣人稀,經濟不發達,所以洪水災害比下遊輕。黃河中遊龍門至潼關,兩岸為黃土塬,灘地1萬畝以上,泛濫成災。三門峽水庫建成投產後,渭河下遊淤積嚴重,洪水加劇。

1981年上遊洪水。1981從13年8月到13年9月,上遊下了30多天的雨。劉家峽水庫蓄水後,蘭州中山鐵路橋9月65日洪峰流量5600立方米每秒,438+05。洪水淹沒農田4萬余畝,倒塌房屋3589間,造成蘭州市1.2萬余人、數十家廠礦企業受災。

2003年渭河洪水。2003年8月下旬至6月中旬10,黃河中下遊地區遭遇罕見的“華西秋雨”天氣,渭河流域出現6次洪峰。8月30日鹹陽洪峰流量5340立方米,鹹陽、臨潼、滑縣站均出現歷史最高洪水位。洪水造成渭河幹支流決口8處,受災人口56.25萬人,轉移安置29.22萬人,受災農田1.378萬畝,倒塌房屋654380+0.872萬間。

  • 上一篇: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通過加強合作推動歷史發展的重大事件?
  • 下一篇:細數重慶歷史名人。妳認識幾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