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紅薯起源於哪裏?

紅薯起源於哪裏?

壹般來說,紅薯是由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傳入中國的。壹般認為紅薯是16世紀後期傳入的,比較準確的時間是明朝萬歷二十壹年(1582)五月下旬。

甘薯於16年底通過多種渠道傳入中國,在《舒敏》、明代《農政全書》、清代《鄭民全書》和《福州府誌》中都有記載。

《番薯傳》描述:明朝萬歷二十壹年五月下旬,福建省昌樂縣華僑陳振龍冒著生命危險將番薯帶到福州,從此流傳到大江南北。

中國是從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傳入的,由東莞人陳毅首先從安南傳入廣東。萬歷二十壹年(1593)五月,福建長樂人陳震龍被從呂宋帶回中國。試種後“四月剛掘土,母子相聯,大者如臂,小者如拳”,得到福建巡撫金的大力推動,他又寫了7部新的海外傳記。《農策》壹書詳細描述了紅薯的種植方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南方人以其為飯果飯,蒸之可口...海裏的人壽命更長,所以吃紅薯,不吃五谷雜糧。

J.B .埃德蒙等人認為甘薯起源於墨西哥和熱帶美洲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到秘魯。A.von Humboldt引用蛾摩拉的話說:當哥倫布第壹次拜訪西班牙王後時,他把從新世界帶回來的紅薯獻給了王後。

16世紀初,甘薯在西班牙廣泛種植。西班牙水手把紅薯帶到菲律賓的馬尼拉和摩鹿加群島,然後傳播到整個亞洲。甘薯於16年底通過多種渠道傳入中國,在《舒敏》、明代《農政全書》、清代《鄭民全書》和《福州府誌》中都有記載。

紅薯之所以叫紅薯,是因為它是“舶來品”。清代陳世元《金薯傳》引用《閩侯實錄》:“據番薯,海外呂宋所植。明朝萬歷年間,福建人陳震龍將自己的土地進行交易,得到藤苗,在國內種植。值得福建旱澇保收。晉太守命龍子試種時,收獲頗豐,能打半粒。到處都種著呢。”他還說:“之所以叫紅薯,是因為它是從鄉下得來的。是公瑾種的,所以也叫金土豆。”另據報道,陳震龍的第六世孫陳振元和他的兒子陳雲先後在鄞州(浙江寧波)、膠州、青州(山東青島、宜都)、禹州(河南朱仙鎮)等地傳播紅薯,並在青幹龍後20年左右逐漸遍布浙江各地。以上史實證明,甘薯系於16年底由南陽傳入中國福建廣東,再傳至長江、黃河流域及臺灣省省。如今,我國甘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世界第壹。

栽培技術

育苗方法

紅薯要在移栽前兩個月調養,即春薯6月下旬調養,秋薯6月下旬調養,冬薯8月上旬調養。可以采用壹次性育苗,也可以分階段繁殖。

每年進行選種、育苗、提純復壯。在無病毒病和黑星病地區的同壹品種田間選種時,應選擇中等大小、長、形狀均勻、直、皮光滑、無病蟲害斑點和疤痕的種薯作為種子。種植前要用1.0%硫酸銅溶液或2%氫氧化鈉溶液浸泡5-10 min [6],也可使用Bt和白僵菌。

苗床應施足基肥。壹般每667平方米施自漚有機肥500 ~ 1000公斤,礦物鉀鎂肥50公斤。種植前用硫磺混合物或石灰給苗床消毒。

苗木管理

甘薯苗期,應根據苗情及時追肥。肥料應為經過有機認證或有機認證機構許可的生物有機肥(NPK總養分含量≥6%,有機質含量≥40%)。苗期追肥總量壹般為每667平方米250公斤。在1“紅蕾”期,壹般施稀肥水;苗高10 ~ 13 cm時,可進行第二次追肥。每次施肥後,都要用清水沖洗秧苗,防止肥料粘在秧苗上,造成燒秧。

土培可分2 ~ 3次進行,苗高約10cm,因此可進行第1次土培,每隔7天可進行第二次土培,共3 ~ 5 cm。最好用肥沃疏松的細土拌入燒過的泥灰或腐熟的堆肥,均勻地撒在苗床裏。土壤栽培可與液體肥料施用相結合,使土壤和苗木基地緊密結合,有利於早期發育和多個新根。

播種後每隔15d噴施1倍Bt和300倍茶麩水,噴施1倍草木灰;在苗床周圍或者苗圃外面放置性激素陷阱。

苗床管理也要特別註意保溫、保濕、通風等措施,以溫度為主。出苗前,夜間覆蓋草簾,保持床溫在25 ~ 35℃。出苗後,溫度應控制在20 ~ 25℃,防止幼苗被高溫灼傷。如果膜內溫度超過30℃,應及時通風降溫,防止幼苗灼傷。寒潮來的時候做好保溫工作。

種薯壹般出苗前不澆水,有利於高溫發芽,防病出苗。如果苗床太幹燥,可以用噴霧器在苗床上噴清水。出苗後註意苗床濕度,苗床變白時及時澆水,濕潤苗床土壤並灑稀肥水,促進馬鈴薯幼苗生長;苗床過濕時,及時揭膜通風。

土地準備和培土

選擇前茬作物為十字花科、百合科和禾本科作物的地塊,最好是豆科作物,並在前茬作物收獲後人工清除雜草和枯枝落葉。

用機器或畜力深挖土壤使土壤變幹,同時每667平方米施生物有機肥500公斤,草木灰300公斤或礦物鉀鎂肥50公斤,磷礦粉25公斤。。基肥深施30cm左右,基肥與苗木距離應在16cm以上。

壟規格:春秋季壟寬100cm,壟高30cm;冬種壟寬120cm,壟高25 ~ 30 cm。要求壟型肥胖,犁溝窄而深[?。

甘薯不同生長階段對氮、磷、鉀的需求不同。氮肥在莖葉生長期吸收較多,在塊根膨大期吸收較少;磷肥在莖葉生長中期吸收較少,在根系膨大期吸收較多;但從種植到收獲對鉀肥的吸收多於對氮磷的吸收,尤其是在根系膨大期。因此,甘薯施肥應圍繞這壹特點進行,n ∶ p ∶ k = 5 ∶ 6 ∶ 20?。最好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紅薯有機種植禁止使用任何化肥,以基肥為主。壹般基肥用量占總施肥量的60% ~ 80%,基肥與起壟結合。

移栽苗成活後,沼液或充分腐熟的稀糞水配合補苗作為育苗肥料施用65438±0次。第二次在甘薯結薯期,即春秋播後60天左右,冬播後70天左右施1倍促薯肥。鉀肥是促進馬鈴薯生長的主要肥料,壹般每667平方米施500公斤自制有機肥(或有機認證有機肥)、250公斤草木灰或25公斤礦物鉀鎂肥。壹般的施用方法是用犁在壟的兩側破開,或者用小鋤頭在壟的腰部開壹條小溝,然後將肥料和益生菌混合均勻進行帶狀施用。施用後應澆水1次,盡快促進其肥效。同時,施肥後還可以結合人工除草來培土。

甘薯種植時用定苗水澆灌後,種植後30 ~ 40天開始分枝拖蔓,需水量增加。此時如遇幹旱,需及時澆水,可采用溝灌,但灌水量不能超過1/2的壟高。總的來說,在水管理中掌握土壤的基本水分是合適的。如遇雨天,要及時做好排水,防止積水造成馬鈴薯苗白長,出現只長柴根不長馬鈴薯的現象。

  • 上一篇:先烈的發言
  • 下一篇:數學發展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