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第七課

歷史第七課

中國有1早期人類,中國已知最早的人類約在(170)萬年前(元謀人)。他們的活動揭開了中國歷史的第壹頁。2.大約(70-20萬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它們的身體特征如下:(具有人類的基本身體特征,但還保留了猿類的壹些特征)。在生產生活方面,(北京人使用粗糙的石器,以狩獵動物和采集為生,可以使用自然火);大約(18000年前),(穴居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古龍山頂的山洞裏。山頂洞人的身體特征:(外貌與現代人基本相同),在生產生活方面:(山頂洞人掌握了打磨和鉆孔技術,會制作有孔物體,會手工生火,會用動物皮縫制衣服)。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是中國早期人類,都生活在舊石器時代。

原始農耕文化的遺跡。我們知道的原住民是(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河姆渡居民)是我國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代表,(河姆渡遺址)是我國南方留下的重要原始農耕文化遺址;(半坡居民)是中國黃河流域原始農耕的代表,(半坡遺址)是中國北方留下的重要原始農耕文化遺址。2.河姆渡居民大約在(7000年前)使用骨頭、木頭、石頭和陶瓷工具。他們在湖泊和沼澤旁種植(大米),他們飼養水牛、豬和狗等家畜,采集、捕魚和狩獵仍然在他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首先制造(陶器)船,他們首先住在(木頭)房子裏。大約6000年前,半坡居民生活在陜西省Xi市。他們廣泛使用(研磨石頭的工具)。他們種植小米、大麻和蔬菜。他們飼養家畜和家禽,如豬、狗、羊、牛和雞。他們使用大麻(紡亞麻)。他們可以制作各種各樣的(陶器)。他們住在(半地下室的房子裏)。3.(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沒有掌握研磨技術,但(山頂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人)都掌握了研磨技術。“舊石器”和“新石器”的根本區別在於(工具是用敲打還是研磨的方法制造的),而(研磨)是新石器最重要的特征。中國原始農耕文化的特點:起源早,成就大,有兩種類型(稻作農業和旱作農業)。

第三課古代傳說。大約(4000)年前,中國黃河流域最著名的部落是炎帝和黃帝領導的部落。東部最強大的部落是蚩尤領導的部落。2.姓(江)名(神農)。他的貢獻包括:制雷、教人種田、發明陶器、發現治療疾病的藥物;黃帝的姓(姬)是軒轅氏。他的貢獻包括:創造歷法,指導人們根據季節變化播種和收獲,發明加工谷物和烹飪食物的器具,發明青銅器、車輛和船只。黃巖部落是(華夏)的骨幹,也就是(漢)的前身。華夏以(顏地)和(黃帝)為祖,顏地陵在湖南,黃帝陵在陜西。3.(黃帝)後很久,(堯)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堯)老的時候,部落首領選舉(舜)為首領,(舜)為首領。(堯、舜、禹)通過民主選舉部落首領,先後繼任部落聯盟首領。歷史上這種制度被稱為(“退位”),即民主選舉有才能的人擔任領袖的制度。堯舜以禪讓的方式選拔人才,是最公平的制度。4.大禹治水感人。他臨危不懼,不畏艱難困苦,以天下利益為重,為民謀利益,開拓創新,講求方法,值得學習。

第四課夏朝和商朝1,(夏)朝是中國第壹個王朝,大約是(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的,也就是公元(公元前21)世紀。禹的兒子(齊)繼承了最高統治者的地位後,象征制(世襲王位)取代了禪讓制。2.大約在公元(公元前1600年),商朝首領(唐城)於(明條)(今河南封丘)打敗夏邑,滅亡夏朝,建立商朝(公元前1300年),王上(盤庚)。商的勢力範圍向東(海),向西(渭水),向南(長江),向北(遼河)。商代的(青銅冶鑄)、(制玉)、(釀酒)等手工業已經發展起來。商朝統治了500多年,最後壹個國王是紂王,殘暴自焚而死。

第五課西周的興衰。商代晚期,和渭水流域的(周)氏族逐漸發展起來。大約在(1046)年前,(周武王)和(姬發)在(木葉)打敗了商朝,滅亡了(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作為首都。2.周武王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目的:(為了控制國家的廣大地區),分封制的對象:紂王允許自己的(子女、親屬、英雄和壹些古代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建立分封制。這種制度在歷史上被稱為(分封制)。共有(71)個國家被封,包括(魯、齊、燕、金、宋),國家的統治者稱為(國君)(壹般稱為諸侯)。山東叫齊魯地,和分封制有關。各國君主都擁戴周為(天子)。3.西周末年,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都變得尖銳起來。(周幽王)在他執政期間,各種矛盾空前激化。(771)年前,(殘戎)氏族入侵(濠江),周幽王被殺,西周結束。4.(841)年前,也就是民國元年,我國的歷史開始有了確切的日期。

第六課春秋時期是1。770年前,(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春秋)時期。春秋時期是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春秋時期爭霸的原因有:①王權衰落,紂王統治陷入嚴重危機;(2)有的國家強大;(3)為了奪取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做世界和其他國家的霸主。3.春秋五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時期齊國能夠獨霸天下第壹的原因是什麽?地理優勢:位於今山東北部,魚鹽豐富,經濟發達。它是東方的壹個大國。齊桓公任命管仲為宰相,進行改革,使齊國的國力更加強大。齊桓公打出了“尊王拒洋”的旗號。) 4.齊桓公霸權的象征是(葵孟)。在楚謹的軍隊(城濮之戰)之後,晉文公占據了主導地位。相關的成語是(置身屋外)。與楚莊王霸權相關的成語是(壹鳴驚人)。楚王很有野心。相關事件是(問鼎中原)。王武任命著名軍事家闔閭(孫武)改革內政,加強軍隊,成為。5.西周時“禮樂從帝征服”。春秋時期“禮樂從各地征討”。這種變化意味著什麽?說明王權的衰落意味著周王無法控制和指揮天氣,而強大的天氣實際上代替了周王發號施令,控制和指揮其他天氣。)

第七課戰國為英雄1,戰國,因戰爭眾多,競爭激烈而得名。春秋以後,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65438年+公元前0年),這壹時期的七傑是(齊、楚、燕、漢、趙、魏、秦),都城是(臨淄、郢、姬、鄭、邯鄲、大梁、鹹陽)。2.戰國時期,(鐵)兵器出現,(步兵)和(騎兵)取代了(戰車)。著名的軍事家有354年前圍攻魏救趙的(孫臏)和260年前贏得長平之戰的(白起)。3.戰國中後期,秦國日益強大,對東方六國構成嚴重威脅。齊、楚、燕、韓、趙、魏有“合力攻壹強”,史稱“宗和”,“宗和”的傑出人物是齊(蘇秦);秦國為了進壹步向東發展,必須破壞六國聯盟,尤其是齊楚聯盟,所以采取了分而治之的辦法,收買、拉攏東方各國歸順自己。“壹事以強攻弱”,史稱“連橫”,“連橫”的傑出人物是秦(張儀)。

第八課商鞅變法1。戰國時期,社會的主要政治特征是(“亂”)和(“變”)。“亂”是指連綿不斷的戰爭,如楚謹的城濮之戰、謀反之戰、秦和趙的長平之戰、和連橫之戰。變指的是變法,比如商鞅變法。2.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誌是(鐵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3.秦孝公為什麽重用商鞅變法?(1)秦國比較落後,東方六國看不起秦國,甚至聯盟也很少讓其參與;(2)魏軍渡過黃河,占領秦國大片土地,秦國無力還手;(3)秦孝公即位後,落後得很,要挨打。被其他國家鄙視是莫大的恥辱,於是他決定改革內政,改革國家。商鞅也是壹個很有才能的人,所以秦孝公任命商鞅變法。4.商鞅變法的時間: (前356年)。商鞅變法的內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國有土地制度,挖出土地原有的標誌和界限,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制。(2)重農抑商。凡在農業上努力工作,多生產糧食和布匹的,都免徭役作為獎勵。禁止棄農從商。凡棄農經商或懶貧者,當以奴隸論處(此條最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3)獎勵軍人。在戰場上殺敵立功的人,不論出身如何,都根據其功過給予封號或官職,並給予土地和房屋。貴族及其後裔不服兵役就不能獲得爵位,享受特權。(4)遷都鹹陽,實行縣制。高度為365,438+0的郡縣,由君主任命的官員直接管理。⑤嚴格的法律法規。頒布法律,編制戶籍,實行坐在壹起的辦法,讓人民互相監督。商鞅變法的作用(或影響):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壹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通過政治改革,廢除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秦軍的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秦國社會經濟發達。戰國末期,秦國修建了兩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鄭國渠)。商鞅變法為秦國統壹天下奠定了基礎。

第九課秦朝的統壹

1,秦王的“橫掃六合”指的是(滅六國,壹統天下)。秦國統壹全國的背景:①戰國末期,秦國的實力已經遠超東方六國;統壹天下的時機已經成熟;(3)秦王嬴政掌權後,制定了克敵制勝的戰略。2.秦國滅六國的順序:(漢→趙→魏→楚→燕→齊),秦國滅六國的時間:前230年-前221年。秦國統壹全國的時間是(221)年前,統壹的首都在鹹陽。統壹全國的歷史意義在於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國家。3.秦專制集權的確立:①自封為“始皇帝”,秦始皇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擁有絕對的權力,決定國家重大事務;(2)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欽差大臣,分別管理行政、軍事和監察;(3)取消地方分封制(采納李斯的建議),全面實行郡縣制。中央和地方官員由皇帝任免,他們必須絕對服從皇帝的命令。這樣,在秦朝建立了專制的中央集權。4.秦始皇鞏固統壹的措施:①統壹測量;②統壹貨幣;(3)統壹文本。秦統壹後的貨幣是(秦的半兩錢)。秦統壹後,有利於貨幣的流通和管理,也便於統治階級收稅和貿易。秦統壹後,文字為(小篆),後來更方便書寫的字體(李殊)開始流行。秦朝的殘酷:焚書坑儒,重稅,服兵役,徭役,嚴刑峻法等等。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封建皇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封建國家。他采取了壹系列措施來維護和鞏固他的封建統治。所以我認為,就皇帝的壹生而言,功過分明,但功大於過。)

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

1,秦的暴政表現在(“焚書坑儒”),這是秦始皇專制統治在文化思想領域的集中表現,也是采納李斯的建議所致;重稅、兵役、徭役、嚴刑等。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2.秦末農民起義:時間為(前209年),地點為(大澤鄉,今安徽省宿縣東南),* * *為(陳勝、),建立政權的地點為(陳),國王為(陳勝),政權名稱為(張楚)。結果是(光武被他的部下殺死,陳勝被司機殺死,起義爆發。歷史意義在於,它是我國歷史上第壹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建立了第壹個農民政權;他第壹次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的思想解放口號。) 3.陳勝和光武犧牲後,起義繼續進行。(項羽)和(劉邦)的隊伍變強了。後來,由項羽率領的起義軍於1896年(巨鹿)打敗了秦軍的主力部隊.著名的成語是(破釜沈舟)。(前207年)秦朝滅亡了。

漢武帝的文誌功夫

1和(202年前),(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於(長安),史稱(西漢)(202-9年前),定都於(洛陽)(25-220年前)。經過幾十年的恢復和發展,當(漢武帝)和(劉徹)執政時,漢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漢武帝)在位(53)年,即(前140-87年)。2.漢武帝在文化上采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理由是(董仲舒認為天是萬物之主,皇帝是天子,萬物應統壹於天,國家應統壹於帝。如果允許所有言論同時存在,勢必擾亂人心,阻礙“大壹統”的實現。漢武帝為實現大壹統所采取的措施有:①“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在都城長安設立太學,由博士負責教學,招收“弟子”。這是漢武帝采取的壹種思想文化措施。在政治上,漢武帝采納(朱的建議)並頒布(“推恩令”),旨在削弱諸侯的權力,最終達到目的。經濟上,漢武帝規定貨幣由國家鑄造,鹽鐵由國家專營。這些措施大大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力,為漢武帝文武提供了強大的財力支持。)漢武帝軍事上擴張疆域,設立(“河西四郡”),管轄從今(甘肅)(河西走廊)到(玉門關)的廣大地區。重新設縣,加強對武陵以南廣大地區(包括海南島)的管轄。把(“西南夷”)地區置於漢朝的直接統治之下。漢武帝時期,西漢成為壹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帝國。西漢的“西南夷”是指四川南部和西部、貴州和雲南的少數民族地區。

張騫知道西域。

1.漢代的西域是指(玉門關)(今甘肅敦煌西北)和(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以西,(蔥嶺)以東的廣大地區。廣義的西部地區還包括(蔥嶺)以西更廣闊的區域。2.張騫、大嶽攻打匈奴的原因:(西漢初期,匈奴控制西域。匈奴貴州對西域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壓迫和掠奪。塔爾坎不時南下,威脅西漢都城長安的安全。)張騫首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聯合大月氏攻打匈奴)。張騫與任玥聯合攻匈奴失敗的原因:(當時任玥的生活已經安定下來,過上了好日子,不願在遠東與匈奴作戰。)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聯絡烏孫)對匈奴進行更沈重的打擊。張騫第壹次出使西域是(138前,126前回長安);常謙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前119,前115,回長安)。3.張騫出使西域的積極作用:張騫與西域交流,促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應該向張騫學習什麽精神?張騫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外交家和探險家。我們應該學習他敢於冒險的大無畏精神;學習他為了祖國的利益不怕犧牲生命的高尚品格;我們應該學習他不顧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4)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的原因: (加強對西域的管理),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的時間:(60年前)西域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內地精美的絲綢和鐵器產品,先進的鐵器制作和打井技術傳入西域。西域的馬、瓜果、蔬菜、音樂、舞蹈、魔術傳入內地。)西域保護是在什麽情況下建立的?(壹)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後;b .西部地區與內地之間的商務旅行增加了;西漢在西域的政治和軍事活動得到加強。設置西域的意義:(西域正式歸中央管轄)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區)5。漢武帝在加強內地與今天新疆地區的聯系方面有哪些建樹?(外交上,張騫主要是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對西域的了解和交流。)從整體上簡要總結評價漢武帝。漢武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成功的皇帝之壹。在他的統治下,西漢成為壹個龐大的多民族帝國,漢朝進入全盛時期。)

漢代的對外交流

1,從(長安)出發,經過地區(河西走廊)和現在(新疆)地區,穿越(青脊),通往(西亞)和(歐洲)的重要商道。在這條高路上,漢朝的主要出口是絲綢,所以被稱為絲綢之路。西漢時期,從(成都)出發的“南方絲綢之路”實際上已經成型。形成的原因:(壹)地理位置;b由經濟、政治和文化地位決定;c由行業特點決定。2.(朝鮮)是中國唇齒相依的近鄰。近幾十年來,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量漢代的文物,其中包括(蜀郡)制作的漆器。這些事實可以證明,漢朝的經濟和文化對朝鮮產生了重要影響。日本是中國的隔海鄰國,壹衣帶水,中日兩國歷史悠久。57年,日本列島南部的日本奴隸國派遣使節到洛陽與東漢“交好”。東漢政府接待了大使,(漢光武帝)給了(“漢奴王”)壹枚金印和壹個牧羊人。3.公元97年,東漢(班超)在西域的壹位官員派他的下屬(甘英)去大秦(古羅馬帝國)。甘英到了(條之海)(今波斯灣)後沒有繼續前進,而是(了解了壹些沿途和歐洲的情況,開闊了國人的眼界)。(166)年,壹批大秦人由海路來到中國。這是中歐之間的首次直接接觸。4.參觀古老的“絲綢之路”已成為中國的黃金旅遊線路之壹。如果妳是絲綢之路的導遊,妳會如何向遊客描述?(中國的絲綢之路很早就傳到了國外。張騫出使西域後,中國與外界的陸路貿易有了很大發展。壹條重要的商業路線從長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和現在的新疆,穿過綠嶺,通往西亞和歐洲。在這條貿易路線上,中國主要出口絲綢,因此被稱為“絲綢之路”。5.簡述漢朝時期中朝友好交往的情況。(1)漢朝時,壹些中國人從海上或跨過鴨綠江來到朝鮮半島,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在中學工匠的幫助下,當地人掌握了鑄鐵技術。(2)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漢族文物,包括蜀郡產的漆器。)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1.東漢末年,有(袁紹)、(曹操)等著名軍閥,正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提出“唯才是舉,我可以用之。”有(曹操)。2.官渡之戰於(200年)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北)舉行,交戰雙方為(曹操)和(袁紹)。獲勝的原因是(曹操善於用人,戰略戰術正確),官渡之戰的意義或影響是(曹操基本統壹了北方)。官渡之戰,曹操率領精兵偷襲老巢,把袁紹的糧草都燒光了,為勝利奠定了基礎。3.為什麽曹基本上壹統北方?(答:壹是政治策略得當,用皇帝來做諸侯;第二,重視人才,“唯才是舉”;第三,重視經濟發展,開墾土地;第四,傑出的軍事才能和恰當的戰略戰術,在官渡之戰中擊敗了袁紹。4.赤壁之戰的時間是(208),地點是(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交戰雙方是(曹操)和(孫權,都是同盟軍),交戰原因是(曹操要統壹全國)。曹操失敗的原因是:(壹)孫權,裝備精良的壹方:以適當的策略組成聯合的軍隊;火力攻擊,戰術得當;利用氣候、地理條件等。b、曹操壹方:客觀原因是官兵是北方人,不習慣水戰,水土不服;主觀原因是由於實力上的自滿、對敵人估計不足的松懈和戰術上的失誤),而赤壁之戰的意義或影響是(形成了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局面)。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損失了大部分兵力,率領敗兵狼狽逃離(華容道)。(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戰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5.魏、蜀、吳建立:(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威逼(漢獻帝)退位,登基稱帝,改國號(魏),建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或(蜀);公元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國號(吳),定都(建業)(今江蘇南京)。至此,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6.簡述三足鼎立的形成過程。(官渡之戰——曹操基本統壹北方;赤壁之戰——天下三分的局面其實已經形成;魏、蜀、吳的建立——三國鼎立正式形成。7.蜀國建立後,(劉備)率領大軍伐(吳),蜀軍大敗。劉備死於(白帝城)(今重慶奉節縣)。諸葛亮主動改善與吳的關系,有效地制約了魏,維持了三國鼎立的局面。8.看三國的形勢圖,記住三國的地點,都城,戰場。

/s/blog _ 4a 45 ba 570100 a8vt . html

/system/2007/02/27/050714371 . shhtml

/thread-263992-1-1 . html

  • 上一篇:跪求推薦書要像雙雀壹樣美。通過歷史小說,整本書似乎讓人欲罷不能。
  • 下一篇:第九章四腳山上的“打發”日子(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