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清塘村位於哪個省?

清塘村位於哪個省?

松塘村位於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鎮西部。因水口“松堂”而得名,與休寧縣萬安鎮接壤。全村共有16個自然村,32個村民小組,近4000人。村黨總支下設朱槿、晚霞、苗木、能仁四個支部,黨員88人。清塘村的主導產業是養殖業和勞務輸出。

近年來,毛堂村因地制宜,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為基礎,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種苗種植,在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方面進行了開拓性探索,努力實現村民和村集體“雙增收”,實現了農村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的融合互動,加快了黃山北站後花園建設,打造了“幸福毛堂”。

毛堂村是西溪南鎮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村。轄32個村民小組,人口約4000人。這個村子是以水口的“湯濤”命名的。在過去,這是壹個大的自然村。它的村莊從西溪西南和西面的仁尼寺開始,向西延伸,直到朱槿山腳下的包村。現在的讓塘村,解放前後仍叫讓塘尾,其尾也是蓋的。舊時有繁華的“十裏長街”,有許多遺跡、風俗、舊物,都是我們今天所見所聞。

壹個是冠軍橋。我不知道這座橋是什麽時候建的。橋右側俗稱“塔側”,現為農田;這座橋的左名叫“尚赫山”。塔和和尚山之間有壹條小溪。以前沒有橋,從塔到和尚山需要涉水過河。溪水發源於朱槿,流入太平河,再流入豐樂河。狀元橋在小溪之上,這樣塔的側面就和和尚山相連了。最初的村民住在塔裏,遺跡仍然存在。傳說有壹個村婦,年紀輕輕就失去了丈夫,留下了壹個兒子。她家裏很窮,沒有生活。為了謀生和撫養孤兒,他涉水到溪中,到和尚山去取壹小筆錢,供和尚過日子,供孩子上學。久而久之,壹個和尚勾搭上了他,寡婦就以此為生。他的兒子很聰明。成年後,他進入北京,通過了公車考試,並獲得了宮試。他是狀元,被尊為省母。當母親的仍然每天趟著小溪去寺廟。狀元不知如何是好,母親又很孝順,就修了壹座橋來來回回,取名“狀元橋”後母死的時候,有人開始告訴她,和尚玷汙了母親。狀元覺得他媽挺出名的,肯定是和尚逼了他媽的野心。和尚不是他的親生父親,卻羞辱了他的母親。他也是他父親的敵人,所以他殺了和尚為他父親報仇。所以後人對這座橋的說法是:“依母命造橋,殺僧為父報仇。”如今橋上藤蔓叢生,標題從右向左橫著。“_”字還清晰,“元”字只剩壹點。“形”字壹按還是能識別的。村裏還有人,這三個大字在年前還是完好的,只是被村童牧羊人的豎鑿損壞了。我拜訪過很多人,我說的話都是真的。但是,沒有數據可以檢驗冠軍為什麽面對誰。

二、“八角亭”。位於包村和唐琦之間,朱槿山腳下,是民國初年鄭赤亭捐建的。在亭子的左側,有壹個瓷磚畫廊,墻上畫著壹尊佛像。現在瓦廊還存在,但雕像在文革中被毀。亭子的右邊有壹片松樹林。進了森林,樹蔭有點暗,地方很深。松林被石壩環繞,西邊石壩下有清泉。壹年四季清澈不幹涸,魚兒忽遊,即大旱之年,水清如鏡。過去,沒有自來水。幹旱時,村民經常來這裏吃喝。亭子的八角都裝了風鈴,風吹得丁當悠揚。展館有兩層,明亮而安靜,當妳登上它時,朱槿的風景閃閃發光。亭子大門兩側,曾有壹副對聯,為唐默涵、林、許承堯題寫書。李安運:“萬點分明,大煙雲吸金;雙溪引碧,桑竹如桃園。“亭子有個壞角,也不知道人家為什麽摘下來了。

第三,金竹山。朱槿位於黃山和百嶽山之間,與休寧的羅松相連,是黃山僅存的壹脈。峰巒起伏,脈絡相連,山外有山,朦朧翠綠。山上,松樹叢生,山嵐彌漫。有兩條小溪沿山谷而下,在包村和茅塘的入口處匯合。這就是所謂的“雙流吸引藍水”。山中氣候瞬息萬變,風雨多雲時水汽氤氳,輕雲飄忽;雲聚煙起,山清水洗,山溪分明。山裏有好吃的草藥,還有很多野花,比如春天的蘭花,秋天的百合,都可以種。獼猴桃、毛栗、野柿子等野生水果都可以作為雜食動物。沿著山路爬上臺階,半山腰有壹個亭子,叫“上亭”。有壹塊石頭的名字叫“武”

石”,形似黃山的“飛石”,顏色為黑色,與山石不同,故有此名。再往上,左邊是觀音閣,右邊是龍井閣。龍井亭有壹眼泉,是石井。它的水很清澈,壹年到頭都不會幹涸。解放前,迷信沒有破除,村民經常來這裏求雨。據雲,求雨的時候,雖然艷陽高照,但都戴著帽子。第壹個去龍井,舀壹碗水,立即沖下,故能致雨,故名“龍井”。山上有個佛寺遺址,只剩下幾塊地基,地契也找不到了。從山腳到山頂十幾裏,從山頂俯瞰,可以看到惠城的房屋小如雞,富水如帶飄入連江。如今有些山場開發種植茶菊花,有花農給我看過壹句雲:“坐觀鐵馬看石耳;帶鳳溪去新安。“鐵馬和石耳都是山名,壹個在浙江,壹個在休寧,山可以相對。

四天:唐林古寺。它也坐落在朱槿山腳下,在林塘頭後面的山上。整座山占地約30畝,大部分是寺廟遺址。這座寺廟在20世紀60年代被毀。文化大革命後,這裏成了壹片廢墟。今天根據我的記憶和對當年僧人的走訪,簡單勾勒壹下。寺廟坐北朝南,水平方向約40米,進深約50米。寺外東邊有壹根如來石柱,上面有如來石雕。廟前的荷花池,就是廟裏設置的“放生池”。北唐是壹片草坪,寬約七八米。草坪北面,進入神廟。寺內有三門,大門中間,兩邊有兩個石鼓,俗稱“十裏”。左右還有兩扇門,每扇門都有兩個門檻,大約相隔壹段距離。門裏面,有兩個塑料將軍,哼哈。它們大約有20英尺高,瞪著大大的眼睛,每只腳踩著兩個小孩。它們的形狀令人驚嘆。我去過四川杜鋒的鬼城,從沒見過這樣的龐然大物。小時候進這個門的時候,我不敢停留很久,直接進去了。入寺後,背面正中是壹尊金身塑像,手握金柱,表情肅穆,龕正中北立。右邊是文王廟,裏面塑有周文王的金像。文王殿的右側是帶院子的地藏王殿,這裏曾是王靈柩停放的地方。在韋陀壁龕的左邊是五福大廳,它中和了兩個怪物:法官和小鬼。判官手握生死簿,掌握人間生死;壹個小孩拿著木板,——“妳又來了”,另壹個拿著鐵鏈,表示已經抓到死傻子了,同樣令人震驚。在韋陀門前的中間有壹塊空地,那裏放著壹個大鐵爐,供朝拜者燒香燒紙。從爐前踏上石階向北,便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共兩層:上層為三巨佛,中間為如來,即釋迦牟尼;下層有兩尊羅漢。大雄寶殿兩側,十八羅漢,左九右九。有的猙獰,有的溫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大雄寶殿橫梁中間是玉帝座,左右二十四柱,左十二柱,右十二柱。在韋陀雕像前的左側石階上,有壹個武王大廳,是周武王的金色雕像。大雄寶殿右側有壹個院子,是寺內的菜園,裏面種著壹棵大花蜜和幾株紫荊花,其余都是菜地,除了壹口井。大雄寶殿北面的後房,彌勒佛在微笑。北面是觀音寺對面。觀音寺坐北朝南,前面有壹個大石方香爐,也是用來燒香燒紙的。觀音像矗立在大廳裏,所有的老乞丐都在那裏跪拜。觀音寺和彌勒佛祠的左右各有兩座廟宇:右邊是“三官廟”,另壹邊是“福壽三官”;左塑赤足大仙與龜蛇二將軍,壹腳踩龜蛇。觀音寺後是住持的住處,有五間大房,五間小房,四間天井。廟裏所有的佛像都是鍍金的。據說寺廟被毀的時候,很多人去廟裏的佛身上刮下金屑去賣。殿頂有黃色、紫紅色、寶蘭鎮風屋頂,均為圓形。據考證,該寺建於南北朝梁瀟時期,明代朱洪武在江西被陳友諒擊敗後曾在此居住。清鹹豐、同治年間,重建了壤塘望東山。

茅塘村有黃、王之稱,其中以黃百萬、王東山最為著名。

王東山,又名仁泰,清代巨商。他在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常熟、浙江富陽等地都有店鋪,時間跨度約二三十年。因為名氣大,口碑好,賺錢容易。有壹次,他從濰城經建德到杭州,在椅子上打了個盹,隨行的店友來找他說:“東翁,有個朋友想以妳的名義跟別人做生意,請妳入股,不要出資。妳能允許嗎?”王東山已經睡著了,頭垂了下來。店友以為他同意了,就同意了朋友的意見。不久後,王東山從浙江回來,店友告訴他:“前壹次允許的股份,已經分紅6000元了。”王東山嚇了壹跳,道:“這是為什麽?”被老人稱為“白福星”。

王東山家族資產頗豐,曾捐資重建唐林古寺。四兄弟,東山為盟主。生意做成了,我就把店友送回家給三個兄弟蓋房子。第壹棟建在鄭家院,驗收完畢。由於太小,它被給了商店的朋友。這個房子今天還存在,雖然是古建築,但是範圍不大。然後,在仁堂建了三棟樓,贈送給三兄弟。最後,建造自己的住所。建成後被認為不夠典雅,但又拆除重建,並購買銀杏樹材料,采用浙江茶園石,歷時十年而成。前後五間房屋,均屬徽派古建築,其中壹間已移至千口古民居博物館保存。王棟山本公館占地二畝八分,門前有壹平,分為石屏和塗平。廟上有長方形的石頭,建造壹個竹園供觀賞。泥灘上有數百條原始長石帶。大門口有兩條長長的石凳,壹對獅子石鼓,放在兩邊。入戶門是壹排銀杏門板,三座石雕門樓,大廳和內堂都是銀杏柱墻。屋梁別致,四殿雕獅裝飾。在後院種兩棵柏樹。

王家元挺紅火的,直到王東山子王仙槎手落。舊時代有“香會”、“保安勝會”,每次開會都要上演。王仙槎是個有錢人,他靠的是家財萬貫。凡是來參觀周邊村莊的,不管認識不認識,都是聽著聽著,在家裏吃著。很長壹段時間,有成千上萬的人。如果這樣的話,過不了幾年,家破人亡。王仙茶有八個人。做飯時,每個房間只取六公斤大米,所有的器具都缺乏,所以所有的房間都依靠嶽家的幫助。後來,王仙槎的長子王(又名)進貢彌補生活,成為盛宣懷(盛)的掌門人,為眾兄弟安排就業,繁榮家業。王黎明經常被送回家鄉,通過運送衣物的方式幫助農村的窮人,甚至在災難發生的那壹年捐出巨額款項用於救濟,並獲得了當時中央印制的功勛獎章。抗日戰爭爆發後,江浙生意難以維持,兄弟倆逃回老家,王家再遭重挫。

自鹹豐、同治年間,王大宅已毀百余年。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塗平被占領,竹園中的長石條和石凳因修建水庫而被拆除,壹對獅子石鼓搬進了室內,兩棵柏樹消失了。石門樓的壹面仍然完好無損。房屋輪廓猶存,九個天井,百余根銀杏柱梁,頗為醒目。筆者見過不少徽州民居,論規模的話,似乎也就王家壹家而已。

毛堂的黃姓是黃百萬。黃開始了他的百萬創業。當時他有壹百萬銀元,所以他很有錢,沒有人能比得上他。黃百萬的名字由此而來,但他的真實姓名卻無人知曉。傳說黃百萬有二十四把金椅子,埋在烏石(即朱槿山)之下,這是壹個荒謬的說法,形容他很富有。他的孫子黃繼文和黃都曾被筆者親自采訪過。黃家亭和黃氏宗祠是作者小時候看過的,現在都沒了。

黃家財百萬,名聲遠播。他和壹個女人結婚的軼事遠近聞名。黃家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西西南,二女兒嫁給鑫_。大女兒快要出嫁的時候,因為依戀娘家優越的環境,整天抽泣。黃百萬壹時沖動,罵了他壹句:“又不是死人,哭死人了!”大女兒回答:“妳罵!妳罵!我要獅子(獅屍諧音)和阿林(林玲諧音),不然我不嫁!”黃萬只好安慰她說,“我給妳壹只獅子。小妹妹不能少,就給林吧!”娶姑娘那天,很熱鬧。真的是“十裏五紅”的嫁妝:有108個紅皮箱,有壹口紅龍的華麗棺材,還有壹只黃衣紅舌的老黃獅。嫁妝中有獅子和棺材,可見其奢華。從此就有了跳老黃獅的習俗。獅子頭是木頭做的,身體是黃布做的。每年春節,從正月初壹開始,老黃獅都會回到壤塘拜年。有時候四個人,有時候兩個人,全家壹起跳,時間的長短取決於付出的多少。獎勵物品壹般是紅包、大米、凍米糖。按照毛塘的老習俗,春節前,家家戶戶都要做速凍米糖和米飯,其中有壹種也叫“壽桃”。用壹個木制的模具,把米粉放進模具裏,拍拍,蒸熟。舞獅時,付錢多的人跳全套,第二個跳半套,最後壹個獅子口壹定就走。舞蹈完整,可以在八仙的四張重疊的桌子上跳上跳下,相當熟練,這在作者年輕時是常有的事。獅子的嘴裏長滿了黃毛,有人把黃毛扯下來綁成小掃帚,據說可以“辟邪”。舞獅者經常把它們作為禮物隨身攜帶。舞獅從正月初壹持續到十八,有時會延長到二月初二。這種習俗在解放後依然存在。

二女兒的嫁妝不比大女兒少,只有麒麟換成了青獅。結果被慣壞了,二女兒到了婆家不肯吃婆家的煙花,還想由黃家供應。黃百萬無奈,只好派自己的婢女和丫鬟每天給辛_送茶送飯給女人吃。以前從壤塘到新_,要經過石橋過渡到帕村。壹天早上,丫環給石橋送去洗臉水和早餐,但是渡船在另壹邊。婢女大聲喊道:“快來,費裏!慢的東西會涼。”擺渡人說:“妳爺爺有錢,這樣造橋更方便!”“妳的婢女會起訴黃百萬。黃易覺得不錯,於是連夜準備了建橋的材料。它很快就建成了,並被命名為“王姑娘橋”。這座橋從帕村大街直接連接到石橋。當我年輕的時候,我通過這座橋到達帕村。現在橋已經塌了,但是橋腳下的舊痕跡依然存在,遺跡可以分辨。當地曾經有壹種青獅舞。後來只剩下黃獅子了。有人說青獅上了天堂,卻是因為黃的二女二男早逝而止步。

黃百萬家族壹度沒落。壹天,黃百萬和馬夫趕著騾馬,路邊壹個小孩問:“妳們這些騾馬是幹什麽用的?”馬夫說:“驢馱著鑰匙,馬馱著金子。我家主人金銀無數!”"兒戲說:"三天兩把火,兩天死兩個人,看妳家主人可憐不可憐!”新郎聽到後,重重地給了孩子壹記耳光。沒想到就在耳朵後面,孩子意外死亡。死者母親傷心欲絕。經過勸說,她給黃百萬發了壹條信息:“就算我死了,我也不難為他做。我只要求厚葬。我要瓷棺,燈草燒成灰埋了,不然得去官府處理。”黃百萬立刻諾諾連聲。瓷棺好辦,燈草灰難找:燈草本身就輕,燒800斤灰,不知道要多少盞燈!於是耗盡家財,乞輕草以除之,家破人亡。當然是“百足蟲死而不僵”。後來,他的孫子黃繼文仍在上海開了幾家棉紡廠,解放前夕移居香港。黃的第二個孫子,住在帕村。解放後,他聽說夫妻二人都死在福建,兒女杳無音信。

黃有壹位名醫,名叫黃玉田,又名,住在葉,專治瘟疫,治好了許多病人。他的大兒子黃正清也是解放後比較好的醫生,現在沒有接班人。清塘小學創辦於1936,由黃玉田、王洋山出資創辦。

毛塘有很多舊習俗。如果慶祝春節,它被稱為除夕。除夕夜,全家人會吃團圓飯,壹家人會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會得到壹些糖果食品和壓歲錢。交朋友的時候,放鞭炮封門。不管誰叫門,都要到大年初壹才開。當然,有錢的家庭和沒錢的家庭是有很大區別的。有錢借錢的人可以提著燈籠向欠債人討債,再給孩子還債。債務人半夜前躲起來,債權人找不到。大年初壹,債主和債務人面對面,談不上債務,更談不上討債。大年初壹早上家家不掃地,說會趕走有錢人,必須等到下午才能把垃圾搬走。臘月二十四送竈神上天,正月十八。

拿起竈神。廚房竈臺上壹定要貼上“神奏善行,下世平安”的對聯,還有竈神。現在壹些迷信的人仍然遵循這壹習俗。正月初五,“戲龍燈”。家家戶戶都有“龍燭板”,即厚寸、寬七八寸、長約五尺的長木板。上面有五六個插紅燭的釘座,木板兩端各有圓孔。當晚,各家拿出龍燭板,用比板上圓孔略細的木棒第二次連接各家的“龍燭板”,上下插上木楔。就這樣,各家的燭板連成壹條長龍,龍頭和龍尾各有各的事,明晃晃地繞著村子轉,直到半夜。當時作者家裏缺勞動力,就提前請年輕人頂替。元宵節在正月十五舉行。家家戶戶提著燈籠聚集在廣場上,燃放煙花爆竹,直到深夜才散去。二月的第二天被稱為“土地節”。敬地就是買壹個紙人供奉在大殿正中的桌子上,買水果香燭供奉。中午吃炒飯。三月清明節,宗族裏每個家庭都派壹個人到祠堂集合掃墓,要壹整天才能掃完。那天中午,宗族炒面讓掃墓人吃午飯。端午節掛鐘馗,插菖蒲、艾葉,灑酒,據說辟邪。農歷七月初七晚上,也有討巧的說法。8月15日是中秋節,俗稱“團圓節”。拜月,耍龍,摸秋,吃月餅,晚上拖屍。按照傳統,吃月餅拖屍就是殺韃子。所謂殺韃子,是明朝的壹個反袁故事:月餅裏有壹張撐紙,是通知起義反袁的日期;拖屍就是壹個人坐在壇子的破皮上,另壹個人拖走,意思是殺死“韃子”(元兵),拖走。而拜月則在月光下的露天放了壹張桌子,放了石榴、橘子、梨、南瓜等。以示對月神的尊敬;摸秋壹般都是小孩子做的。他們去別人的菜園摘水果蔬菜,主人即使看到也會保持安靜。打翔龍就是用稻草紮壹條龍身,用手電筒打龍眼。晚上出門後,家家戶戶都往龍身上插燒香。據說越插越到家。耍龍的時候,有火花,有兩道銀光,全村人跳舞。午夜時分,它沖到池塘邊,拋棄了它。所謂“翔龍入水”騰飛。

此外,每年秋收後舉行“治安勝利大會”,紀念唐朝“安史之亂”中張勛和徐苑的故事,也是毛塘的壹個老習俗。歷史表明安史之亂開始了。張勛先是坐鎮河南邱勇,後與徐苑共同鎮守睢陽(今河南商丘)。孤軍對敵,擊敗叛軍而死,為屏蔽江淮,全面平叛創造了有利條件。後人欽佩他的英雄氣概,懷念他的歷史功績。每年秋收之後,他們都會舉行盛大的活動來紀念它。有紙紮大王和二王(即張勛和徐苑,或東平大王和西平大王)的巨像,還有壹只載有36人的紙船,他們將同時殉難。臺前豎起大條幅,以粗竹為桿,重約百斤,作為祭品表演三天。記得我在1937左右進入徽州中學之前,在石橋吳先生的鼓勵下,為舞臺欄寫了這樣壹副對聯:“留壹方清凈吉祥,永保芬芳;四季平安,天長地久。“因為是第壹次嘗試,所以很害怕,所以到今天還記得。“保安勝利”最精彩的壹幕是“國旗祭祀”。因為擔子重,必須身強體壯,從洞裏拉出來扶穩,多人看守,確保旗幟不倒。另外兩個人,各抱著國王和第二個國王,跟著他跑,幾個人肩上扛著紙船,然後把豬宰了,互相送去。從臺前燒到池後,叫回天宮,回神仙。除了唐七,燕寺的“上九”和唐墨的忠烈寺都與張勛和徐苑的犧牲有關。

另外還有兩年壹次的香火會,是為九華王朝設計的。會期長,大家壹定要齋戒,而且只能吃素,不準吃肉。去九華的多是老年人,胸前掛著黃色香包。他們幾次下跪到村裏,村民排隊迎接,也要行動好幾天。這期間有很多迷信行為。廟裏還掛著冥府十殿的圖像,香燭不斷。會後開始骯臟的遊戲叫禁欲。

茅塘村附近有胡氏會館、徽州觀音橋、石橋廊橋、謝裕達茶文化博物館、豐樂湖等旅遊景點。有徽州水墨、徽州漆器、伏羲野生茶油、徽州盆景、徽州竹刻等特產。

  • 上一篇:邳州市的來歷是什麽?
  • 下一篇:居裏夫人簡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