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關於首義光輝精神的作文,要寫在小事上。

關於首義光輝精神的作文,要寫在小事上。

“能得漢室第壹,是中國第壹成就”。1911,10這壹天,武昌古城頭的槍聲震驚了中國,也震驚了全世界。孫中山領導下的湖北革命派成功發動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帝制的第壹槍。武昌揭竿而起,各省聚集響應。辛亥革命如潮水般湧來。它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啟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的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從而引發了席卷中華大地的偉大變革。

歲月變了,星星也變了。當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意氣風發地跨入新世紀的時候,當我們回顧上個世紀中國人民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時,怎能不為前人在那個黑暗時代創造的不朽業績所折服呢?如今,紅樓靜靜地矗立在長江邊的蛇山腳下,行人沿著彭劉洋路,以及首義院、七壹門、烈士祠、楚王臺,穿梭往來。它們承載著改寫中華民族命運的輝煌歷史,默默地告訴人們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往事。

歷史總能啟迪我們。從硝煙散去的那壹刻起,人們就壹直在探索這段歷史,以期從中汲取有益的教訓。首義的炮火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榮耀和驕傲,更是壹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首義精神。

今天,我們師生共同來重溫這段歷史,審視這壹重大歷史事件留下的各種意義,對學生今後的學習乃至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義”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歷來有愛國主義的傳統,中國從來不缺少為民請命、舍身救人的英雄。面對近代以來深重的民族危機,革命團體和個人英雄輩出,群星璀璨,革命者懷著熾熱的愛國情懷走上歷史舞臺。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關心家裏的每壹個人,投身革命洪流。今天,我們應該完成祖先的統壹大業,高舉這面旗幟,凝聚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愛國主義作為力量源泉。同學們不僅要追憶歷史,緬懷先烈,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炎黃子孫肩負的責任,把振興中華的精神傳承下去,轉化為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不斷振興和強大祖國,共同建設美好未來的精神動力。

“首義”精神在創新和改革精神上更加突出。辛亥革命是壹場劃時代的革新和改革,在中國歷史上第壹次舉起了民主和諧的旗幟。中國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已經實行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

經過幾千年的灌輸和熏陶,“君臣綱領”之類的說教似乎成了理所當然的事,甚至有壹點懷疑的想法都是“大逆不道”。很難擺脫如此沈重的傳統,提出用另壹種政治制度取代君主制。雖然道路充滿艱難險阻,但革命者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最終實現了革故鼎新的目標。這些在今天看似不起眼,但在當時確實有著令人震撼的力量。“天下不敢為我,天下不送我起步”,這就是“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改革精神。這種精神具有爆發力和原創性,是壹種可貴的人文精神。創新是壹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壹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源泉。今天,科教興國和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於深化改革和不斷創新。這也要求學生堅持創新理念,不僅要掌握書本上已知的東西,還要掌握理解自己不知道的東西的能力,善於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敢於突破原有的桎梏,敢於挑戰自身的局限,創造前人和他人沒有取得的成就。

“首義”精神始終洋溢著頑強的奮鬥精神。武昌首義前夕,反動派屠殺了許多革命者。英雄們在被處決時“看起來很堅強”,並發表公開講話,願意“為四億同胞而死”,為了“中國永不再見專制”,號召大家“起來革命”。從65438年6月底+10月開始,武漢保衛戰持續時間長,死亡2600余人,為全國各省響應革命爭取了時間,體現了革命者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奮鬥是壹種精神。只有奮鬥,人生才能大放異彩。只有努力,才能發揮智慧的潛力;只有通過努力才能實現我們的崇高理想。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生活的每壹個角落,他們都需要有鬥誌。沒有人的人生軌跡是馬平川。當面對坎坷和困難時,我們應該選擇放棄逃避或面對困難。做出選擇通常只是壹個想法的問題。此時此刻,我們需要的是武昌首義頑強的戰鬥精神。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孫中山也說過,“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毛澤東同誌甚至語重心長地對青年學生說:“世界是妳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妳們的。妳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處於盛世,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妳身上。”

96年的滄桑,風已消逝,但散不掉的,是千古正氣的精神。我們今天在這裏用這種直觀的方式來紀念,不僅是為了銘記那段輝煌的歷史,更是為了引以為戒:

同學們,當歷史性的機遇和社會的變革已經到來,當妳即將面臨人生的重大挑戰時,妳準備好了嗎?

首義精神是什麽?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研究員王興科認為,不同時代的人對它有不同的解讀。在20世紀40年代,辛亥學者張難先將其概括為四點,即勇氣、誠實、正義和寧靜。在當代,人們對“首義”精神的探索更加深入和廣泛,對“首義”的探索在學術界備受關註,其中影響最大的論述是張開元先生的“敢為天下先”理論,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可。

“敢為天下先”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開拓精神和改革精神。江漢大學的胡朋認為,辛亥革命是壹場劃時代的革新和改革。它要廢除的君主專制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制度,它要建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和制度是全新的制度。盡管艱難困苦,革命者依然堅持不懈,百折不撓,最終達到革故鼎新的目的。武昌起義不僅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壹槍,而且在起義爆發後的第三天就成立了第壹個新政府——湖北軍政府,體現了近代政府組織擇優的原則,為其他起義地區建立政權樹立了典範。新政府成立後,立即對傳統的經濟制度、教育制度和社會習俗進行改革。這種符合時代要求的開拓創新精神,對今天的經濟文化建設仍然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天下不敢為我,天下不送我起步。這就是“敢為天下先”第壹層含義的精神。武漢市社科院研究員皮明秀認為,荊楚先民在古代就有“壹飛沖天”、“壹鳴驚人”的誌向,在辛亥革命中形成為“首義”精神。這種精神具有爆發力和原創性,是武漢寶貴的人文精神。當初楚國的崛起靠的就是這種精神,1911年武昌首義時發揚光大。今天,發展經濟,繁榮科技,推動武漢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仍然需要繁榮和展現這種精神。

“無論2000多年前發生了什麽,還是95年前發生了什麽,至少有兩點:壹是奮鬥的勇氣,二是必勝的信念。”江漢大學教授塗認為,這種敢於鬥爭、敢於擔當的革命精神令人欽佩,弘揚這種精神更具現實意義。他認為“天下第壹”既是首義精神的精髓,也是楚人創新創造奇跡的壹面旗幟。武漢要想在中部崛起中充當戰略支點,就要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讓武漢的建設和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再創奇跡和輝煌。

創新改革精神、頑強拼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

  • 上一篇:曹沖有哪些故事?
  • 下一篇:歷史上有多少朝代建都洛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