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國際貿易票據

國際貿易票據

摘要:浙江茶葉出口在中國茶葉出口市場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隨著國際農產品市場的進壹步開放和國際茶葉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浙江茶葉出口越來越受到國外技術壁壘的影響。本文從浙江茶葉出口貿易遭遇的主要綠色壁壘入手,分析了浙江茶葉產業面臨的綠色壁壘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茶葉出口綠色壁壘對策

茶葉是浙江省的傳統優勢農產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浙江省茶產業利用資源和技術優勢,通過實施良種工程、綠色工程、品牌工程、茶廠優化工程和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規劃,得到了長足發展。據統計,2005年,全省茶園面積249萬畝,茶葉總產量1.31.8萬噸,總產值4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1%和9.0%。其中,名優茶產量4.65萬噸,產值41.2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8%和2.7%,均達到浙江茶史上最高水平。茶產業已成為浙江省最具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農業主導產業之壹,為浙江省山區農業增效、農民致富和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中國茶葉出口創出歷史新高做出了巨大貢獻。

壹,浙江茶產業發展,茶葉出口現狀。

(壹)茶葉出口穩步增長,價格明顯回升。

據浙江檢驗檢疫局統計,2000年,全省茶葉出口986.5438+0.8萬噸,出口創匯654.38+0.38億美元。2007年分別達到654.38+0.934萬噸和366.5438+0.8億美元,平均增長654.38+0.73%和654.38+0.04%。相應的,茶葉出口價格先降後升。從2001開始,出口價格持續下降,2002年跌至1170.37美元/噸。自2003年以來,出口價格開始上漲。2007年茶葉出口價格達到1814.52美元/噸,遠遠超過2000年的價格水平。

(2)出口茶葉質量明顯提高。

為有效提高茶葉品質,增加出口競爭力,浙江實施了無公害茶葉和有機茶工程,編制了10年無公害茶葉和有機茶發展規劃,制定了無公害茶葉(DB33/290 3-2000)和有機茶(DB33/T266.4-2000)省級和地方標準,確立了無公害茶葉。目前,浙江已建成華凱、安吉兩個國家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新昌、淳安、華凱等36個省級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全省無公害茶園面積達到80萬公頃,64個茶葉基地通過省級“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11茶葉產品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全省已有1、41家企業通過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認證,認證茶園面積7.6萬畝,年產量近1萬噸,約占全國有機茶總量的50%。農業部茶葉質檢中心數據顯示,2002年下半年以來,浙江省1500多批次茶葉送檢抽檢中,農藥殘留、重金屬等巨指標合格率達到98%,出口茶葉衛生安全水平明顯提高。

市場擴大了,跨國經營開始了。

浙江與世界上近6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茶葉貿易關系,主要是摩洛哥、俄羅斯、塞內加爾、阿富汗、日本、歐盟和香港。主要出口的茶葉有珍珠茶、眉茶、清蒸綠茶和名茶。其中,高檔梅茶出口主要集中在西非和摩洛哥,中檔梅茶出口中亞,油茶阿貝爾。向美國和尼日利亞市場出口;珍珠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市場(傳統的大規模貿易和各種包裝的提名品牌茶),而中檔珍珠茶主要出口到中亞市場和獨聯體國家,珍珠茶的出口主要是客戶訂購的小包裝;蒸青綠茶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小部分銷往歐盟。龍井茶銷往德國和香港。紅茶主要出口到美國;花茶主要出口到俄羅斯。近年來,有機茶出口逐年增加,進入歐盟的數量也在增加,2005年達到5000多噸。與此同時,浙江省部分茶企開始在國外設立茶葉分公司或運營公司,為中國茶葉的自主品牌奠定了壹定基礎。

二,浙江茶葉出口貿易遭遇的主要綠色壁壘

歐盟是中國茶葉出口的主要國家之壹。目前歐盟的準入標準是全球最嚴格的。歐盟指令中有13個茶葉指令,這13個指令的內容都是關於茶葉中農藥殘留限量的。自2000年7月1起,歐盟實施的茶葉農藥殘留新標準將限用農藥由6種增加到108種,限用農藥由29種增加到62種,部分農藥殘留標準比原標準高出100多倍。很多標準使用分析儀器檢測lod作為茶葉中農藥殘留的限量標準。另外,對於國內常用的農藥也是非常嚴格的。例如,2000年6月22日發布的歐盟委員會指令2000/42/EC將氰戊菊酯的最新歐盟限量提高到0.05mg/kg,遠高於中國的0.1mg/kg,是導致中國茶葉氰戊菊酯超標率高的主要因素,也造成了中國茶葉對歐盟出口的首次大幅下降。2002年6月65438+2月65438+6月發布的新標準中,樂果由0.2mg/kg改為0.05mg/kg,是國家指標的兩倍。同時添加了農藥生產中使用的增效劑。2005年8月1,歐盟發布了新標準,新標準中茶葉中農藥殘留的檢驗項目由原來的193增加到210,茶葉中硫丹的限量由原來的30mg/kg改為0.01mg/kg。這個新壁壘相當於“檢驗標準提高了3000倍”。到目前為止,茶葉中農藥殘留的最大限量是118。此外,歐盟成員國,如西班牙、德國、英國、荷蘭等國家也有自己的農藥殘留標準,因此檢測項目也越來越多。自2001起,西班牙等國對中國茶葉出口采取了嚴格的檢測措施,同時將農藥殘留超標案例納入歐盟委員會食品快速預警系統進行通報。對於茶企來說,歐盟市場是制勝高地。歐洲很早就從東方大量進口茶葉,市場消費潛力巨大。由於歐盟制定的苛刻標準,中國茶葉出口數量不僅逐年減少,每年還會因為農藥殘留超標而被退回。例如,浙江2001年對歐盟的茶葉出口比2000年減少了60%,2002年比2001年減少了36.1%。日本是中國第二大茶葉出口市場,也是浙江綠茶和烏龍茶的主要市場。2004年,浙江向日本出口茶葉12300噸,出口額為2760萬美元。對於浙江茶葉出口來說,日本市場更為重要。隨著日本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無糖無熱量茶飲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但對茶的需求越來越高。近年來,日本也大幅增加了茶葉農藥殘留的檢測項目,達到142項。與歐盟標準相比,不僅數量大,而且部分指標更為嚴格。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將進口茶葉殘留的檢驗項目由71增加到276項,采用“幹茶法”進行檢驗,除限量外的農藥殘留全部執行“統壹標準”,即限量為0.01ppm。也明確了超出限量的農藥殘留超標將被視為違法。這壹制度大大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2007年前5個月,浙江向日本出口茶葉3000噸,同比下降26%。

三,綠色壁壘對浙江茶葉出口的影響

(壹)茶葉出口增長率下降。

自2002年以來,由於歐盟和日本對中國茶葉出口更改或增加了農藥殘留檢測標準或項目,以浙江省為主的中國茶葉出口遭遇“綠色壁壘”,對歐盟和日本的茶葉出口全面下降。歐盟從2002年初開始對中國出口的茶葉實施新的農藥殘留檢測標準,農藥殘留檢測種類從29種增加到62種,而日本對中國進口的茶葉采用“水溶法”,檢測項目達77項。占中國茶葉出口約壹半的浙江省逐漸失去了歐盟和日本市場。2002年,對歐盟出口比重由去年的4.1%下降到2.2%,僅為2800噸和400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40.9%和33.5%。同期,茶葉對日本出口也呈明顯下降趨勢,出口比重由2001至13.9%下降至9.6%,約9500噸,金額2000萬美元,分別下降23.1%和30.7%。2007年4月19日,歐洲茶葉委員會公布了歐盟茶葉農藥殘留新標準,並對歐盟同年2月26日發布的指令進行了大量修改,涉及227項,其中207項的限量是目前儀器所能監測到的最低標準。這壹標準再次提高了中國茶葉出口的門檻。2007年4-7月,浙江向日本出口茶葉3260噸,向歐盟出口2203噸,分別比2007年前三個月下降65438±05.6%和65438±05.9%。

(二)增加茶葉生產成本

為了達到歐盟等茶葉進口國的農藥殘留和安全衛生標準,我國茶葉生產者和出口企業不得不改善茶葉的生產加工環境,增加衛生質量的檢測、認證和簽證費用,進壹步增加出口茶葉不斷上漲的銷售成本;據統計,要達到歐美準入標準,每批茶葉從采摘、拼配、加工、包裝到儲運,農藥殘留指標數至少要達到43項,微生物和有害金屬的檢測指標要達到13以上。每批茶葉全程檢測費用高達33600元。為了方便檢測和自查,企業壹般需要引進德國的檢測設備,每臺70萬,同時還要承擔大量消耗的各種檢測準備費用。除了檢測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生產材料成本等等都會有很大的增加。此外,我國目前對從事綠色出口的茶農和茶葉加工企業的激勵措施還是空白。

(三)改變茶葉出口的地理方向

歐盟、美國和日本壹直是浙江茶葉的重要出口市場。日本從2006年開始實施限制食品中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殘留的“肯定列表制度”;2007年,歐洲茶葉委員會公布了歐盟和德國茶葉新的農藥殘留標準,增加了啶蟲脒等10個農藥殘留項目,並更新了其他10個農藥殘留項目的新限量。這就增加了浙江茶葉出口歐洲的難度。與非洲相比,市場更容易開發。從2006年開始,浙江茶葉開始在摩洛哥、毛裏塔尼亞等非洲國家“搶灘”。杭州海關的壹組數據顯示,2007年前5個月,浙江省向非洲出口茶葉365438+萬噸,約占全省茶葉出口總量的40%。

(四)降低茶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有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同時,中國茶葉資源豐富,在茶葉生產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然而,隨著產業結構的發展和調整,中國的勞動類型正逐步從密集型向技術型轉變,茶葉的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在茶葉貿易中,綠色壁壘進壹步增加了茶葉的出口成本,嚴重挫傷了茶葉的出口能力,進壹步降低了中國茶葉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綠色壁壘的對策

(壹)實施無公害茶葉工程,有效控制農藥殘留。

要研究相應的國際標準和先進標準,修訂制定壹套與之相適應的衛生標準,使國內茶葉生產有據可依,出口企業有章可循。

(2)從源頭上抓質量、安全、衛生。

目前,表面上看是阻礙我國茶葉出口的“綠色壁壘”,但根本原因是茶葉中農藥等有害成分的殘留。不排除壹些國家設置壁壘,在壹定程度上限制我國茶葉出口,但毫無疑問,與國際檢測標準相比,我國很多茶葉確實存在農藥殘留和衛生質量不達標的問題。在企業統壹組織的指導下,組建茶葉工貿壹體化組織,參與中國茶葉出口基地的開發,加大茶葉科技投入,嚴格按照國際統壹標準生產,推廣以有機肥代替無機肥、以生物防治代替化學防治的生產工藝。

(3)積極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開拓新市場,爭取更多的消費群體,采用新的貿易手段和方式,擴大我國茶葉出口。

(四)建立綠茶出口補償機制。

我們應該借鑒間接補貼和直接補貼。凡用於公共設施和公共平臺建設和完善的,采取間接補貼方式予以支持,對涉及特定茶農和出口企業的損失,采取產銷掛鉤的方式進行直接補貼,補貼資金直接發至農戶或企業。從長遠來看,間接補貼是主要的補貼形式,但近期要加大直接補貼的力度,幫助茶農和企業彌補綠色生產帶來的損失,樹立突破綠色壁壘的信心。

  • 上一篇:歷史上的今天:12月3日。
  • 下一篇:有哪些適合小學壹年級孩子看的課外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