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1986,貴州上甘嶺。壹個老人問:為什麽這部電影裏沒有我?

1986,貴州上甘嶺。壹個老人問:為什麽這部電影裏沒有我?

1986年的壹天,在貴州省武川縣的壹個小山村裏,風靡全國的上甘嶺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上甘嶺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誌願軍在上甘嶺站穩腳跟,與美軍浴血奮戰的真實故事,誕生了許多催人淚下的故事。村民們在看電影時,看到誌願軍殺敵的場面,不禁齊聲歡呼。看到誌願者們的犧牲後,他們在寒風中集體落淚。

影片結尾,村民久久不願離去,無不被誌願軍視死如歸的精神所感動,紛紛落淚。人群中,壹個拄著拐杖的老人站了出來。他眼裏充滿了淚水,禁不住嘆了口氣。他從牙縫裏擠出幾個字:“真正的上甘嶺戰役比電影裏還要慘烈,可為什麽電影裏沒有我?”

老人壹說這話,就引來壹片驚呼。其中壹個和老人很熟的村民用開玩笑的口吻說:“我說鄒老頭,妳是不是糊塗了?有誌願軍的英雄。怎麽能出現在電影裏?”

老人沒有過多解釋,只是小聲說:“我以為我壹開始就參與了拍攝。”然後拄著拐杖走了。

1993年,老人安詳離世。葬禮結束後,老人的三個孩子像往常壹樣收拾父親的遺物。他們來到父親通常居住的壹個房間,在角落裏發現了壹個滿是灰塵的手提箱。他們小時候見過這個行李箱,我父親壹直視若珍寶,從不讓別人碰。現在我父親走了,我的孩子們有機會看到手提箱的真實內容。

很快,這個行李箱就被打開了,裏面的東西卻讓孩子們啞口無言。我看到裏面不是金銀財寶,而是金牌和獎狀,包括壹枚二等功獎章和誌願軍政治部頒發的“狙擊英雄”獎!

老人的大兒子忍不住哭了,喃喃道:“我只知道我父親是個好槍手,卻不知道他其實是個誌願軍英雄!”"

很快,老人是誌願軍英雄的消息傳開了,各級機關首長紛紛前來吊唁。村裏的村民都知道,這個七年前聲稱要出演電影《上甘嶺》的老人,真的有著傳奇的過去。

時間飛逝到2021,電視劇《過鴨綠江》風靡全國。在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中,壹位名叫鄒希祥的誌願軍戰士逐漸被人們所熟知。鄒希祥是這樣介紹的:在上甘嶺戰役中,他用206發子彈擊斃203名敵人,精度比“狙擊手”張還高。美國高級將領無奈地說,他們的飛機、大炮都在戰鬥,對鄒希祥卻無能為力。

鄒希祥是1993去世的老人的名字。他波瀾壯闊的壹生,在他去世28年後,終於緩緩揭開。......

鄒希祥能在上甘嶺戰役中取得如此大的戰果,得益於他的成長經歷。1922年,鄒希祥出生在貴州遵義武川縣壹個仡佬族家庭。仡佬族生活在大山裏,靠山吃山,孕育了這個民族勤勞、粗獷、勇猛的優秀品質。

想成為壹名優秀的狙擊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天賦過人,後天勤奮學習刻苦訓練,再加上壹點點運氣。好在鄒希祥三點都有。

由於土地貧瘠,仡佬族大多以狩獵為生,而鄒希祥的祖輩都是玩槍高手,所以鄒希祥自帶狙擊基因。與此同時,鄒希祥和張壹樣,是天生的遠視者。

七歲時,鄒希祥拿起火藥槍,跟著父親進山打獵。他無數次看著父親舉起槍,瞄準射擊,然後把獵物獵殺到地上。他已經通過聽記住了這些動作。

鄒希祥長得很快。他從壹個固定的目標開始學習,然後開始用兔子和野雞練習。到他20歲的時候,只要鄒希祥的視線裏有壹個活物,哪怕只有壹點風吹草動,他都能敏銳地判斷出那個活物的具體位置,然後進入伏擊地點,壹槍打死。壹切準備就緒,鄒希祥等待的就是上陣殺敵的機會。

1949年,國民黨胡宗南部向西南撤退,到處抓青年,鄒希祥不幸被捕,加入國民黨隊伍。然而不久,解放軍解放了貴州,鄒希祥的部隊叛變投降。得知解放軍是仁義之師後,鄒希祥毅然告別家人,成為解放軍17軍51師的壹名戰士。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鑒於朝鮮的嚴峻形勢,毛主席和中央軍委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定。1950 10 6月19日,誌願軍第壹批六個軍渡過鴨綠江,轉戰朝鮮。前四次戰役,誌願軍英勇作戰,將“聯合國軍”趕回三八線以南,戰果輝煌。

為了擴大戰果,1951年3月,中央軍委派遣15部隊入朝。15軍軍長秦基偉壹直在朝鮮戰場上摩拳擦掌,準備大獲全勝。3月24日起,15士兵依次入朝,隨後參加第五次戰鬥。此時,鄒希祥是15軍45師135團1營機槍排的壹名戰士。

與前四次戰役不同的是,第五次戰役誌願軍打得非常艱苦,在三八線附近與“聯合國軍”反復拉鋸。15部隊到達欒川後,立即與美軍王牌第三師和土耳其旅展開了遭遇戰。

戰鬥剛開始,美軍就發起了瘋狂的進攻。面對這種不利局面,鄒希祥自告奮勇,帶著小分隊到敵人身後,拿起機槍向敵人掃射,放倒了大批敵人。此戰過後,鄒希祥榮立三等功,升任機槍排排長。

真正讓鄒希祥眼前壹亮的是1952+00年6月爆發的上甘嶺之戰。上甘嶺曾是美軍的“傷心嶺”,卻是鄒希祥稱雄的地方。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誌願軍和“聯合國軍”在三八線附近進行拉鋸,拉鋸的主要地點是武勝山。作為誌願軍的防禦核心區,壹旦武勝山失守,美軍機械化部隊就會長驅直入,暢通無阻。於是,彭司令命令秦基偉不惜壹切代價守住五嶽。

從1952年4月開始,135團的鄒希祥和他的戰友進入武勝山南側的上甘嶺,面對美軍最先進的碉堡。為了彌補武器裝備的劣勢,誌願軍開展了“狙擊運動”,驅散狙擊手,殲滅行進中的敵人。

正是在“狙擊運動”中,鄒希祥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為美軍所在位置的地形略高,再加上武器裝備的巨大優勢,美軍非常囂張。他們義無反顧地走出營地,在外面載歌載舞,流連嬉戲,甚至朝著誌願者的方向撒尿,很不禮貌。

鄒希祥從觀察孔裏看到這壹幕,頓時恨之入骨,發誓要給美軍壹個教訓。第二天,鄒希祥觀察到壹名美國軍官拄著拐杖來到陣地前,指著誌願軍陣地。鄒希祥以為對方壹定是大官,便探出戰壕,準確瞄準。隨著壹聲槍響,美軍軍官倒地身亡,美軍陣地壹片混亂。

消息傳來,誌願軍守衛的北山高地壹片歡呼。團領導激動地找到鄒希祥,鼓勵他說:“打得好,就打!”鄒希祥受到鼓舞,更加堅定了冷槍殺敵的決心。

在接下來的半年裏,誌願軍用狙擊火力擊斃了3558名敵人。其中鄒希祥用206發子彈打死了203個敵人,殺傷率高得驚人。為了追尋這個“狙擊手中的神話”,美軍甚至出動數架飛機,集結整個炮兵陣地的火力,集中力量單獨攻擊他。但鄒希祥依靠地道,幾次逃出火場。

同時,鄒希祥也在戰鬥中受傷。他的耳朵被打掉,左臂被美軍的刺刀刺傷,腹部和腿部布滿燒傷和爆炸痕跡。但鄒希祥在火線上身負重傷,壹直站在地上。

戰鬥結束後,鄒希祥被誌願軍司令部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狙擊英雄等榮譽稱號,名聲響徹全軍。

上甘嶺戰役後,誌願軍司令部派專人登上上甘嶺,采訪鄒希祥及其部隊,拍攝紀錄片。《上甘嶺》收錄了部分影像資料,感動了壹代又壹代中國人。

1954年,鄒希祥隨15軍回國。兩年後,在大裁軍的大潮中,鄒希祥主動提出退伍回鄉。部隊首長不忍心看著誌願軍英雄受苦,想把他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但鄒希祥婉言拒絕了首長的好意,說:“我的很多戰友都死在戰場上了。我能活著回來是最幸運的,不能再給國家添麻煩了。相比大城市,村裏的村民更需要我。”

鄒希祥信守諾言。回老家前,他特意去了壹趟東北,把東北的優良稻種帶回了武川縣。從1956開始,他壹直在不斷的培育和推廣,讓村民們第壹次吃上了飯,告別了刀耕火種的原生態生活。

主人公晚年沈默寡言。他把上甘嶺戰鬥的經歷深埋心底,從未向外人提及。那些代表他榮譽的軍功章和獎狀,都被他放在壹個行李箱裏,連家人都不準隨意碰。直到1986村裏組織大家看上甘嶺,鄒希祥的記憶才被喚起,才說出心中的疑問:“為什麽電影裏沒有我?”但並沒有引起村民的註意。

1993年3月,71歲的鄒希祥去世。直到去世,他也沒有公開自己的誌願軍英雄身份。如果不是孩子們收拾好遺物,老人的這段傳奇經歷恐怕早就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得知內情後,村民們也感嘆道:“原來我們身邊就有壹位隱居的大英雄。為什麽他從來沒有介紹過他?”太深了!"

鄒希祥的兒子也感慨地說:“父親從來沒有跟我們提起過他參軍的經歷,有時候會突然說‘打槍?我打得很準。沒想到是真的。"

如今,鄒希祥的名字已經家喻戶曉。這樣的革命烈士,將永遠存在於* * *和國家的功勞簿上,被壹代代人稱頌。至於他為什麽不想暴露身份,或許,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的功過放在心上。他想看到的是中華大地開滿鮮花,讓英雄流的血不會白流。

  • 上一篇:倫敦的大本鐘介紹
  • 下一篇:誰能給我壹些巴黎的旅遊景點?我趕時間~ ~ ~ ~ ~ ~ ~ ~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