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九個歷史世界,古代歷史

九個歷史世界,古代歷史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表格

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對照表(第1課)

名稱、時間地點性質、革命任務結果意義

二月革命1965438+2007年3月

彼得格勒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統治,兩個政權並存。

十月革命1917 11.7。

彼得格勒

* * *:列寧

起義指揮部:斯莫爾尼研究所無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世界上第壹個工農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成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壹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壹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了。十月革命的勝利沈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促進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

“斯大林模式”(第二課)

地層標誌時間特征的形成背景評價

1936新憲法制定了高度集權的經濟政治制度,這是在蘇聯被帝國主義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形成的。它在壹定的歷史階段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但這種模式也存在嚴重弊端:壹是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二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導致產品品種少,質量差。第三,國家從農民身上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長期停滯不前。四是經濟發展粗放,經濟效益低,大量資源消耗浪費。

所以從長遠來看,嚴重阻礙了蘇聯的進壹步發展。

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在時間、地點、操縱國和涉及的地理區域方面的區別(第三課)

項目的時間和地點控制著國家所涉及的地區

巴黎和會1919巴黎法國、英國、美國、歐洲、西亞和非洲

華盛頓會議1921 ~ 1922華盛頓、美國、英國、日本、東亞及太平洋地區。

1929——1933經濟危機(第四課)

時間爆發的民族特性影響著國家擺脫危機的方式。

從1929到1933,美國開始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涉及範圍特別廣。

持續時間相對較長

破壞性特別大的人痛苦很大。大量工人失業,導致生產力破壞,勞動人民生活惡化,社會矛盾加深;壟斷資本家破壞大量商品,破壞生產;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矛盾尖銳,政治動蕩。德國和日本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

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

羅斯福新政(第四課)

時間特征、目的、內容、效果和影響

1933期間,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幹預和引導,開創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先河,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幹預和引導,消除經濟危機。主要指標:工業調整。(國家工業復興法)

改組銀行,調整農業,修建公共工程,美國經濟慢慢復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了調整、鞏固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和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顯著增強。

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為美國參加反法西斯二戰奠定了政治經濟基礎。但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概述(第6課和第7課)

時間、交戰雙方的進程和結果的性質的影響

1939.9.1到

1945.9.2帝國主義國家的內在矛盾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在起作用(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1929 ~ 1933的經濟危機加速了德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和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綏靖政策加速了大戰的爆發(慕尼黑危機——將綏靖政策推向高潮。時間:65438+9月0938。制造商:德國(希特勒),意大利(墨索裏尼),英國(張伯倫),法國(達拉第)。內容: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內將蘇臺德區等地割讓給德國。本質:大國為了自身利益犧牲弱國利益。影響:將綏靖政策推向頂峰。刺激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反法西斯國家:蘇聯、中國、美國、英國等法西斯國家:德國、日本、意大利1,德國進攻波蘭:1939年9月1,標誌著二戰全面爆發。

2.德國進攻蘇聯:6月1941。

3.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 65438+2月7日,標誌著二戰的進壹步擴大。

4、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成立(1942 65438+10月1;主要國家:美、英、蘇及中等26國;簽署:簽署聯合國家聲明;內容:保證團結妳們所有的人力物力,徹底打敗法西斯國家;意義:改變了力量對比,成為戰勝法西斯國家的有力保障。)

5.雅爾塔會議(2月1945;與會國家元首:美國(羅斯福)、英國(丘吉爾)、蘇聯(斯大林);地點:蘇聯雅爾塔;內容: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後,要軍事占領德國,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同時決定建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參加反對日本法西斯的戰爭。)

6.斯大林格勒戰役:7月1942-2月1943,雙方:蘇聯和德國,象征二戰轉折點。

7.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戰爭雙方:美國、英國等反法西斯盟國德國,標誌著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加速了德國滅亡的進程。

8.攻克柏林之戰:1945年5月2日和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戰爭的雙方:蘇聯和德國,標誌著二戰歐洲戰場的結束和德國的崩潰。

9.日本無條件投降:1945八月15;

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結束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人類歷史上空前浩劫;

2.它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亞非拉獨立振興歷史進程表(19年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12課)

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區時間

1947“蒙巴頓計劃”印度獨立,* * *:尼赫魯

1960非洲獨立年

納米比亞在90年代的獨立是1990.3——標誌著歐洲殖民者對非洲長達五個世紀的侵略和奴役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巴拿馬人民在1999年底從美國手中收回了巴拿馬運河的主權。

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概述(第八講)

期間績效的原因(特征)

五六十年代繼續發展,尤其是西部和南部,呈現出壹派繁榮景象。美國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占據著廣闊的國際市場。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術成果,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技術;發展新興產業和軍事工業;政府宏觀調控,改善人民生活,創造經濟發展環境。

七八十年代,1,70年代,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經濟地位下降。

2.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經濟緩慢回升,但受到通貨膨脹的困擾。

3.80年代中後期調整期間,經濟形勢逐漸好轉,但債務負擔加重。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經濟發展有限。1,經濟發展弊端暴露,中東產油國大幅擡高油價,引發了1974-1975的世界經濟危機。

2.通貨膨脹

3.沈重的債務

20世紀90年代經濟穩步發展。在此期間,美國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與過去大不相同,進入了壹個新的經濟時代。新經濟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改革社會經濟;加強教育科技發展,促進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發展;完成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

冷戰政策(第14課)

觀念上的原因:冷戰開始的標誌顯示了兩極格局形成和結束的象征性影響

美國領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采取除武裝進攻以外的壹切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國家利益沖突;

意識形態差異。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誌著美蘇戰時同盟的正式破裂,美蘇冷戰的開始。(時間:1947年3月,杜魯門提出,內容:“遏制共產主義”,幹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別國的計劃和政策。)政治上:“杜魯門主義”

經濟上:“馬歇爾計劃”

軍事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形成;

美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49),

蘇聯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1955)

結束:

1991蘇聯解體1,兩個大國爭奪,引發世界動蕩和地區沖突;

2.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第16課)

性能影響

1,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快速增長。

2.跨國公司的影響力增加了。

3.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正在加速。

4.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體現。

1995 65438+10月1日裏:各國經濟交流的壁壘逐漸降低,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競爭,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競爭。

劣勢:發展中國家由於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劣勢,拉大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壹些跨國公司的不公平行為;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進壹步加大。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關系是機遇與挑戰並存(2001年,中國成功舉辦第九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

第三次科技革命概述(第17課)

時間的主要標誌和核心的主要成就的影響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核電站、計算機、互聯網、克隆技術等。首先,這場新技術革命不僅產生了大量的科學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縮短了知識轉化為物質財富的過程;

其次,各個科技領域相互滲透,壹項技術的發展引起幾場技術革命;

第三,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的比重正在上升。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空前發展,進壹步引起了世界經濟格局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

2.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促進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3.它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三次科技革命壹覽

國家的主要標誌、重大發明和成就的名稱、時間和影響

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65438+60年代英國蒸汽機的廣泛應用,珍妮機的發明,瓦特對蒸汽機的改進,汽船,火車1,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大多數發明機器的人是有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和工人。

3、起步於輕工業部門。

4.它首先發生在英國,並慢慢蔓延到周邊地區。

5,紡織,機器制造,冶金,采礦,運輸等部門成為五大支柱,1,生產率提高。

2.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漸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3.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分化和對立。

第二次科技革命(電力革命)2009年65438+70s——20世紀初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應用:發電機、有軌電車、有線電話、無線電報、電燈、內燃機、汽車和飛機1,科技開始緊密結合;

2.它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並迅速蔓延;

3.在壹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4.隨著電的廣泛使用,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1,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改善了人民生活,引起了社會生活的深刻變革;

2.它擴大了人們的活動範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廣泛的途徑。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在20世紀40-50年代,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和生物工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包括核電站、計算機、互聯網和克隆技術。

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1,加速了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縮短了知識向物質財富轉化的過程;

2.科技領域相互滲透;

3.新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的比重正在上升。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空前發展,進壹步引起了世界經濟格局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

2.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促進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3.它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 上一篇:日本南方軍的歷史
  • 下一篇:愛迪生的生平、發明和貢獻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