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古代貿易概況述評

中國古代貿易概況述評

中國的海上貿易可以追溯到漢朝。早在東漢時期,中國就開通了經滇西通往緬甸、經南海從廣東通往印度和斯裏蘭卡的兩條海上通道。但由於當時對華貿易需求較低,加上南方經濟不發達,這條航線的貿易功能並不顯著。

唐朝以前,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和貿易基本上是通過陸上絲綢之路進行的。到了唐代,阿拉伯人開辟了從西亞到華南的航線後,東西方的海上貿易繁榮起來。從此,中西貿易由陸路轉向海上,陸上絲綢之路退出歷史舞臺。本文主要論述此後中國海外貿易的發展。

壹、唐代至元代的海上貿易

中世紀,西亞的阿拉伯人建立了阿拉伯帝國(632-1258)。因為阿拉伯帝國的地理位置(介於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間)和阿拉伯人崇尚經商的習俗。阿拉伯商人在中西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0世紀,阿拉伯商人蘇萊曼和航海家伊本?伊本·瓦哈蔔的商船從巴士拉和錫拉夫經海路駛入中國廣州港。通過這條路線,大量阿拉伯商人前往東南亞和中國經商。這條航線上上海海運的逐漸興起,取代了陸上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貿易的新通道。這條路線也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代,陶瓷成為另壹種主要的貿易商品,陶瓷的貿易量甚至超過了絲綢。因此,這條路線也被稱為海上絲綢瓷器之路。

唐朝時,廣州有壹個官方的城市大使,負責海外貿易,接待來中國經商的波斯人和大食人(阿拉伯人)。南北朝時期,中國經濟中心南移,南方經濟的崛起帶動了海外貿易的發展。到了宋代,中國的海外貿易已經非常繁榮。為了加強對不斷擴大的海上貿易的管理,宋朝不僅將原來主管海運的官員擴大為主管機構,還將海運署的設置從廣州擴大到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等港口,並在秀洲、溫州、江陰等地設立海運署。繁榮的海外貿易也給宋朝帶來了巨大的財政收入。據記載,南宋初年收入最多的泉州博斯,每年收入約200萬元,約占南宋全年財政總收入的5%。由此可見當時海外貿易的繁榮。

這壹時期,中國的海外貿易主要出口絲綢、陶瓷、紙張等手工業產品。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等奢侈品。

二、元末至明中葉的海外貿易

1.258元,曾經的“海上絲綢之路”被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摧毀。此後,阿拉伯人在這條路線上撤退,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海外貿易。同時,阿拉伯人的撤退也為中國人在海外貿易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創造了條件。所以元初中國的海外貿易還是相當繁榮的。14世紀,西亞的奧斯曼帝國崛起。由於奧斯曼帝國的擴張,戰爭不斷,中斷了東西方的貿易,使得東西方的交通不時受阻。而且奧斯曼帝國實行了對過境商人征收高額稅收的政策。受此影響,全球海上貿易正在下滑。元朝末年,倭寇擾邊,在中國沿海掠奪。這也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海外貿易。

有人認為,這壹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疲軟的壹個重要原因是明太祖的禁海政策。這種觀點不太正確。分析明朝中前期的海禁政策可以發現,這種海禁政策只在洪武和嘉靖年間實行(嘉靖五月實行海禁),大部分時間,中國的海禁是非常寬松的。元末明初,全世界的海外貿易都處於低谷。此時,中國海外貿易的衰落受到了整個世界環境的影響。此外,值得壹提的是,中國的海禁政策出現於至元二十九年(1292),並非明太祖首創。

這壹時期,由於皇宮和中國官僚對東南亞香料等奢侈品的需求,逐漸出現了官方主導的與海外各國的朝貢貿易。朝貢貿易是通過兩國官方使節的往返來交換禮物和答案的壹種貿易方式。明初鄭和下西洋將這種中國與海外各國的朝貢貿易推向了高潮。朝貢貿易在壹定程度上彌補了民間海外貿易下降造成的損失。

三、明朝中後期的海外貿易

中國在明朝仍然是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壹。與過去相比,明代的工商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當時中國的手工業生產在世界上還處於領先地位,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 上一篇:我家族史的構成
  • 下一篇:隨州到麻城的高速公路通車了嗎?特別是大悟到麻城的路段通車了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