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美食文獻展收藏家二毛:老菜譜讓創新菜品成為可能。

中國美食文獻展收藏家二毛:老菜譜讓創新菜品成為可能。

封面新聞記者薛5月15日將舉辦“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作為專題展覽之壹的“中國美食(菜譜)文獻展”,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博物館舉辦的美食菜譜文獻展。中國飲食文獻收藏家二毛,幾十年來從他的食譜集中精選了1500本明清至80年代的食譜,以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主要線索,全方位展示了中國飲食文化(食譜)的歷史、變遷和發展。中國的美食文獻收藏者二毛為這次美食文獻展整理了他的近30件藏品。很多人問我為什麽要收藏。其實我也不是有意識的收藏。因為熱愛,自然去探索。“除了收藏本身的樂趣,他通過菜譜收獲的更多的是收藏的意義。收集老菜譜的30年,也是他從事食品相關工作的30年。作為中國美食的愛好者和研究者,二毛不僅是中國美食文獻的收藏者,還是中國美食非遺傳承與保護課題組的專家,中國現代美食詩歌的開創者。中國美食不朽。我在重慶、成都、北京開了30年的餐廳,研究開發了30年的創意菜肴,看了無數關於美食的書,寫了很多關於美食的文章,但直到面對這些傳統的老菜譜,我才真正感受到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毛在這些老菜譜裏經過幾十年的仔細追溯,看到了中國美食的發展,感受到了飲食文化的波瀾壯闊的發展,以及代代相傳的傳承與延續。1923紐約出版的最早的集子《中國美麗料理》出自明朝永樂年間。中國的飲食文化在明末清初達到第壹個高峰,在清末民初達到頂峰,壹直持續到50年代初,60年代受到壓制。20世紀60年代後二毛收集的文獻中有大量油印食譜,這些非正式出版的文獻食譜深深打動了他。”“在被壓抑的時代依然暗流湧動,可見中國飲食文化的固執與不朽。所謂中華美食不朽,是因為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的蓬勃發展。“中國人民解放軍菜單改革開放後不久,20世紀80年代,飲食文化得到了重新發展。就像這個時代詩歌、哲學等社會科學的普遍爆發壹樣,傳統飲食文化也以全新的色彩、氣味、味道、形狀、裝置和意義呈現出來。”對於這壹時期出現的眾多烹飪大師,以及他們對菜譜和美食歷史的書寫和口述,二毛認為是“真實而有見地”的。烹飪書的收集在20世紀80年代就停止了(90年代收集的優秀書籍很少)。二毛認為,從90年代中後期開始,食譜抄襲現象日益嚴重,普遍缺乏原創性,以至於大部分食譜自此沒有收藏價值。沒有創新的食譜,歷史和創新就沒有價值,追溯傳統正是為了找到“新”的基礎。對於二毛來說,學習傳統菜譜是壹個挖掘、傳承、轉化、利用的過程。是老菜譜、老師傅讓今天的菜品有了創新和傳承的可能。美食需要創意,創意離不開傳統的學習。研究老配方是創新的必要條件。我主張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沒有傳統的創新是站不住腳的。據二毛介紹,現在流行新川菜、新粵菜、新淮揚菜,但如果脫離傳統菜系的傳統,新派很難長期立足。《農村缺糧證》以糧食歷史發展為序,文獻展分為明清、民國、建國後三類。除了這三類,根據地域、美食、事件、名人等線索。,特別的食譜也會陳列在不同的櫃臺裏。比如“四川文獻”就是單獨的壹個櫃臺,裏面有近300本(件)與川渝有關的菜譜、美食單,還有成都從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各種糧油肉券。“川菜榜”也有單獨的展示櫃臺,包括成都酒家、金牛飯店、錦江飯店、岷山飯店、努裏餐等四川著名的酒店、餐廳。最特別的是“成都滿漢全席”,由壹代川菜大師蘭光劍於1959執導,其直系弟子張松雲、孔道生操刀。這是壹個非常罕見的文件,將作為壹個單獨的展位展示。還有很多有特殊地位的文獻,比如成都滿漢全席,會在美食文獻展中單獨作為專門的專櫃呈現。比如外文中國烹飪書專櫃有壹本《中國美麗美食》,這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英文中國烹飪書,1923在紐約出版。還有五六十年代的《中國名吃的加工制作》,壹套六本單獨列出。這壹系列的文件都是油印的,所以印數有限,從收藏角度來說也非常珍貴。在20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中國的主要鋼鐵公司,包括首鋼、攀鋼和鞍鋼,都有自己的配方。此外,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食譜、中國鐵路局食譜等。,都在展出。《糧油供應證》還設置了專題。糧油供應證是壹個特殊時代的產物。可見,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我們為了生存需要吃飯,也因為饑餓更渴望食物,這是壹個歷史性的呈現。"
  • 上一篇:加州山火再起,過火面積創歷史新高。為什麽加州每年都會著火?
  • 下一篇:六年級菊花的成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