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楠溪江水利概況

楠溪江水利概況

沙頭-清水埠水道是楠溪江的下遊水道,全長35km,最寬處80m,最窄處20m。這是壹個潮汐區。最高水深7.25米,最低水深0.8米,最高洪水位9.7米..潮汛期間,20 ~ 100噸級船舶可通行,其中100噸級船舶可從清水港至上塘段通行。水路從沙頭經支口、呂張、上塘、下塘、黃田、清水進入甌江。治口至溪頭之間,向東至何裕形成治口至河魚鋪水道,全長3.8公裏,底寬1.5米。屬於潮間帶,10噸的船舶高潮時可以通航,低潮時水位為零。早在東晉南北朝時期,楠溪江上就有了遊船。1928年(民國17年),溫州依桐輪船在楠溪江開辟客運航線,由拖船牽引3-4艘客輪。楠溪江谷山貨、農副產品等大宗物資通過這條通道配送到溫州。

沙頭-九章水道是楠溪江水道,連接沙頭和溫州。全長17.1 km,途經霍苗港、古廟口港、下渡灘港、三角巖港、麻車港、太石港、九丈港。最低水位0.35m,最高通航水位12.66m,最高洪水位14.39m,可通航2噸木帆船,屬於壹個河段。

楠溪江上遊大源支流九丈至溪口水道全長35.9公裏,途經鎮溪口港、下箬溪港、昭潭港、小港、渡頭港、雙廟港、溪口港。最高通航水位12.66m,最低通航水位0.2m,底寬2m,可供1.5t木帆船使用,屬於壹個河段。

溪口至潘坑水道為楠溪江上遊支流,長31.02km,經過南岸和華安,最小水深0.2m,底寬2m。此航道屬於某河段,1964開通,可用於排筏。潘坑鄉的農副產品運輸壹直都是靠這條通道。

溪口至黃南水道為楠溪江上遊支流,長15km,最低水位0.2m,底寬2m。65,438+0964開通,與竹筏相連,屬於溪流段。

楠溪江上遊支流西苑至渡頭水道,長14.8km,途經賀勝埠、東臯埠,最低水位0.2m,底寬2m,為1.5t木帆船河段。其中,和盛至西坑段原屬禁航,18年(1929)由顧湘勉疏浚,歷時7年,25年(1936)秋開通。但航道較淺,只能用竹筏。1954年冬,西坑大芬山發現錳礦,人民政府出資。開了炸石挖泥,可以用艉船運輸錳礦和農副產品。當時,沿河有200多艘船只和運輸機構。後來由於高速公路的開通,航道逐漸堵塞,現在已經無法航行。

楠溪江上遊小源支流九丈至潯寨水道全長39公裏,途經冷水灣港、轉港、通州店港、連筆港、山坑港、潯寨港。最低水位0.2米,底2米,可通過1.5噸木帆船,屬於壹個流段。

楠溪江上遊小源港口傅雷至馬步水道,起於石蘭鄉傅雷村雙溪口,至石蘭13km,止於訓寨馬步27.5km,最低水位0.2m,底寬2m,屬河段。銅排筏建於1587,歷史上是石然、下生、界坑、Xi坳與永清、永坳交界處的農副產品運輸要道。1957至1963,馬步至施然航道兩次整治,長度14.5 km。1957還舉行了通航儀式。後來因為通道經常被流沙巖石堵住,只能用木筏。龍潭背水庫位於雁灘鎮龍潭背村。1958 10由巖灘生產大隊組織,於1960年4月完成。粘土心墻土壩,高31m,寬4m,壩頂長110m。左壩頭開寬淺溢洪道,輸水隧洞布置在左壩頭山體中,長146m,斷面1.5× 1.8m..水庫匯水面積2.7平方公裏,總庫容654.38+0.46萬立方米,正常庫容654.38+0.2萬立方米。壩後有1座引水式電站。主要用於發電、灌溉和養魚。年發電量654.38+0.2萬千瓦時,南山等村400畝農田自流灌溉。水庫淹沒農田46畝,拆除房屋30間,安置24戶105人。工程總量為1816000立方米,總投資88.76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8.9萬元。1972發現大壩漏水,定為病險水庫,庫容60萬立方米。1982年6月開始護壩,次年65438+10月28日完成。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下坳水庫,位於和盛下村鄉。1958 10由和盛生產大隊組織施工,於1961年3月完工。樞紐工程由主壩、副壩、溢洪道和輸水隧洞組成。主壩為土石壩,粘土心墻,高29米,壩頂長95米,壩頂寬5米。副壩建於1983和65438+2月。為混合土石壩,壩高2.1 m,壩長21 m,迎水坡和背水坡均為幹砌石。寬淺的溢洪道開在大壩左端的山溝裏,鋼筋混凝土襯砌的輸水隧洞布置在大壩右端的山體裏,長80米,直徑1.4米。庫區匯水面積26.21平方公裏,主河道長度6.25公裏,總庫容265438+萬立方米,正常庫容165438+萬立方米,灌溉農田500畝。大壩後面將建壹座發電站。具有發電、灌溉、養魚的綜合效益。庫區受淹耕地170畝,拆遷房屋41間,移民安置26戶110人。工程總量654.38+0.8萬立方米,總造價7058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654.38+0.3438+0.00萬元。6月1980+01進行護壩,2月1983完成。銅鍋灘水電站位於支口鎮江山腳村,屬於鬥門溪梯級開發徑流式水電站。6月1965開始,3月10,1967完成。工程總造價26.4萬元,其中省裏2410元,縣裏2.3萬元。電站上遊匯水面積53.75平方公裏,引水渠道長1800米,發電水頭72米,流量1.12立方米每秒,裝機容量2×200千瓦。1971年65438+2月更新了壹臺電機,裝機容量增加到520千瓦,與小子溪電站、白水礦電站並網,電能直接送到縣城。1981年發電量高達207萬千瓦時。1982後,由於徑流水被大坳灘電站利用,來水減少,只能在汛期發電,年均發電量下降到50萬千瓦時。截止1990年末,累計發電量12326900千瓦時,固定資產總額250300元,設備年折舊費16200元,年修理費6300元,員工6人。

巖灘電站位於巖灘鎮南山村,是龍潭背水庫的配套工程。1969年4月,省水利廳批準建設,撥付30萬元。同年9月開工建設,3月發電完畢,1971。水頭270米,流量0.37立方米每秒,裝機容量2×320千瓦,引水渠道3000米,鋼壓管670米,投資32.29萬元,單位千瓦造價504.55元。8月20日,1981,巖灘電站與下坳電站(200 kW)聯網,送至巖頭鎮。發電量逐年增加,經濟效益持續改善。1988 165438+10月並入大電網運行,1974至1990累計發電量1321.9萬千瓦時。1990年末,全站職工14人,固定資產32.29萬元,年折舊費5.56萬元,年修理費2.93萬元。

大坳灘電站位於楠溪江支流鬥門溪下遊。工程於2月20日開工,1977,1982。1982年7月,大坳灘至上塘35kV高壓線路完成。同年8月,15機組並網送電,成為全國最大的骨幹水電站。發電水頭115.81m,引水流量2.76m3/s,裝機容量2× 1250kW。主要建築物包括壹座長30m、高14m的混凝土壩,壹座面積為700m2的廠房,壹座面積為1624 m2的員工生活及管理用房,壹條面積為12.5km的公路,壹條面積為3,840m(水流量為4.5m3/s)的輸水隧洞,壹條面積為427m的壓力鋼管和壹臺帶總工程量26.8萬立方米,其中土石方118000立方米,石方128000立方米,混凝土4000立方米,砌體5000立方米,人工4410000。總投資308萬元,其中省水利廳654.38+0.34萬元,地方補助20萬元,銀行貸款99萬元,自籌55萬元。1990年末,電站固定資產總額2351500元,職工33人。年折舊費654.38+04.47萬元,年大修理費5.88萬元,累計發電量5665.438+04.56萬千瓦時,年均發電量623.84萬千瓦時,對緩解電網缺電、保障全縣供電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上塘閘位於縣城上塘鎮浦東村西南,是楠溪江的咽喉。建於1959。上遊匯水面積41.5平方公裏,最大洪水流量36.5立方米每秒。水閘為五孔鋼筋混凝土平板閘門,凈寬17.5米,水流124立方米每秒。水閘工程與省道永線公路橋工程融為壹體,水閘機電設備齊全,啟閉機房74平方米。蓄水量達到654.38+0.98萬立方米,排灌農田0.4萬畝,年新增糧食255噸;淡水魚年產量為25 ~ 30噸;在改善居民生活、工業生產用水、美化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洛溪閘位於楠溪江下遊東岸洛溪鄉七竈巖頭以北1 km處,於1956年建成投產。是松門,手動開閉,露天操作。1986閘室和閘墩出現不均勻沈降,右閘墩與工作梁之間出現裂縫。工程重新設計改造,自籌投資6萬元,1987竣工。水閘3孔,凈寬7.8米,泄洪能力70立方米每秒。這是壹扇鋼筋混凝土平板門。對羅溪鄉3000畝農田具有排洪、防潮、蓄水、抗旱的功能。

  • 上一篇:花木蘭全傳
  • 下一篇:如何將高中歷史教學與德育相結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