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珠三角是什麽意思?

珠三角是什麽意思?

“小珠三角”

1994年10月8日首次正式提出“珠三角”概念,廣東省委在七屆三次全會上提出建設珠三角經濟區。“珠三角”最初是由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七個城市和惠州、清遠、肇慶的壹部分組成,俗稱廣東珠三角。後來“珠三角”的範圍調整擴大到由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九個珠江沿岸城市組成的區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積24437平方公裏,不到廣東省陸地面積的14%,人口4283萬,占廣東省人口的61%。2003年,“小珠三角”GDP總量達到114509億元(13835億美元),占全國GDP的10%。

2.“大珠江三角洲”

“大珠三角”有兩個不同的概念,壹個是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壹個是指粵港澳。目前所謂的“大珠三角”,是指由粵港澳三地組成的區域。“大珠三角”面積181萬平方公裏,總戶籍人口8679萬,2003年GDP總量3287億美元。從經濟規模來看,“大珠三角”相當於長三角的1.2倍。

3.“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包括福建、江西、廣西、海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九個省份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經貿關系密切。“泛珠三角”面積200.6萬平方公裏,總戶籍人口45698萬人,GDP總量52605.7億元(6356億美元)。其中9個省區占全國總面積的20.9%,占全國人口的34.8%,占全國GDP總量的33.3%。

珠江三角洲:

1.簡介:

珠江三角洲,原名粵江平原,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毗鄰南海。東起東江石龍,西至西江羚羊峽,北至北江蘆苞,南至南海沿海。它是珠江三大支流西江、北江和東江在溺谷灣共同沖積而成的復合三角洲。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於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是我國南亞熱帶最大的沖積平原。

珠三角包括珠江沿岸9個地級市,分別是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轄33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7個縣、320個鎮、267個街道和2個民族鄉,土地總面積5.47萬平方公裏,戶籍人口3265.69萬(2065438+)。

1985 65438+10月,國務院提出開放珠三角為沿海開放區,先“小三角”,後“大三角”,有步驟、有計劃地安排。1994 10 10月8日,中共廣東省委在七屆三次全會上提出建立珠江三角洲經濟區。2003年7月,中共廣東省委首次正式提出“泛珠三角”的概念。2004年6月,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召開。

2.地理環境:

珠三角是熱帶三角洲,因為地理位置在北回歸線以南(小三角洲而言),大三角洲而言,也在北緯23° 40′-265° 438+0° 30′之間,即大部分屬於熱帶範圍。從氣候上看,大三角洲也屬於熱帶地區(見竺可楨等《物候學》,1962)。地貌發育也具有這壹特征,植被景觀受其影響更大,發展為熱帶季風雨林植被。而且由於三角洲北部是粵北山區,對北方來的寒流起到了屏障作用,使熱帶植被可以沿著山谷侵入北回歸線以北的山區。

珠三角地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中山、東莞、惠城區,惠州的惠陽、惠東、博羅,肇慶的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四會。全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23.4%,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31.4%(1.994)。近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已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壹。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該地區的社會發展呈現出農村工業化程度高、城鄉壹體化進程快的特點。

從珠江三角洲的地形界線上看,羅平山脈是其西部和北部的分界線,即西江河谷地區在羅平山脈以西,習慣上稱為粵西山區。山脈以北是北江水系,或者說粵北山區。東側的羅浮山地區是三角洲的東部邊界。

3.地貌學介紹:

珠江三角洲的熱帶特征體現在河網上,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支放射狀河道多,水道寬而深。但由於發育歷史始於中更新世之後,沈降量不大,所以它與長江、黃河三角洲最大的區別是形成歷史短,沈積厚度小,向海灣推進速度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溝灣多條河流上淤積而成,故稱復合三角洲。比如廣州,素有“三江匯總”之稱。但面積不大,發展潛力不如長三角。

廣州水谷灣的形成是在太平洋和印度板塊的影響下,廣寧雲浮隆起和河源惠陽隆起之間的凹陷造成的。中生代,坳陷內有三水、桂龍、東關、新會等紅色盆地。周圍是由古生代地層形成的山丘。被中生代花崗巖和火山巖(如第三紀古火山西樵山)侵入。第三紀末整平後,第四紀上升,即今天三角洲周圍山區1000m的準平面。比如清遠北羅山山頂,丘陵地貌平緩,稱為12丘,是反季節作物的良好基地。羅平山主峰多在1,000米左右,如高要雞籠山(1,007米)、清遠羅達山(1,024米)、佛岡阿婆山(1,224米)、新豐青雲山(1,246米)等

西江、北江、東江都是繼承性的準平原成因河流。珠江三角洲的下降使它成為壹個低窪的丘陵和梯田地區。第四紀海侵,大陸架下降,大陸上升,所以第四紀階地有向海中傾斜的趨勢,這使得水谷灣的基底有埋藏階地。中更新世(約4萬年)以後開始三角洲沈積,露出海面的丘陵臺地成為三角洲平原上的丘陵,在裸露的基巖處形成“丹霞地貌”、“石門”等成因的河谷地貌。平臺或梯田可達5級,分布面積較大。平原沈積物也向海增厚,從25m增加到60m,在登龍沙第四紀最厚63.6m,包括海相層2和陸相層1,表明三角洲存在兩期。

  • 上一篇:青島所有的發展變化都應該是全方位的。
  • 下一篇:論景德鎮陶瓷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