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 *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的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中國* *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的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我國建立和實行中國* *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由我國特殊國情決定的,是必然的歷史選擇。形成過程如下:

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互勾結,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但是,在兩者的差距中產生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非常脆弱的,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先天的弱點和妥協性,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2.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臨時約法》,完全照搬西方議會政治,允許民眾結社、政黨。壹時間,各種政治團體蜂擁而上,政黨多達300多個。圍繞議會選舉,各黨派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國民黨最終獲勝,這是中外反動勢力所不能容忍的。隨著宋被袁世凱刺殺,國民黨解散,廢除議會,恢復帝制,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所熱切渴望的議會制和多黨制徹底破產。

3.民國初年,效仿西方,議會制和多黨制是當時仁人誌士對中國社會發展道路的探索,相對於封建專制是歷史性的進步。然而,議會制和多黨制並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也不是拯救中國的良方。

4.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建立的政權,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壟斷壹切國家權力,推行“壹黨壹主義壹領袖”,實行壹黨專制。抗戰爆發後,在國內外壓力下,國民黨政府表面上允許中國* * *產黨等黨派合法存在,但始終不忘“解散* * *”、“防止* * *”、“限制* * *”、“反對* * *”,其反動本質並未發生根本改變。

5、中國* * *產黨清醒地認識到,要徹底戰勝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取得中國革命的徹底勝利,必須團結壹切進步力量,形成強大的合力。所以中國* * *產黨誕生不久就提出建立民主統壹戰線,促成了兩國的第壹次合作。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 * *產黨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壹戰線,促成了第二次民族合作。

6.在反對國民黨專制統治的鬥爭中,中國* * *產黨不斷加強與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與合作。1948年,中國* * *產黨發出了著名的“五壹口號”,得到了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積極響應。他們公開表示願意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為建立新中國而共同努力。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標誌著中國* *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

擴展數據:

中國是壹個多黨國家。除了執政的中國* * *產黨,還有八個民主黨派。他們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形式主要包括:

第壹,人民政治協商會議。CPPCC是各政黨、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代表參政議政的重要場所;

二是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召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座談會,通報重要情況,就重大方針政策、國家和地方領導人候選人名單、全國人大代表和CPPCC委員候選人名單等問題與民主黨派協商,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第三,民主黨派成員中的人大代表參政議政,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發揮監督作用;

第四,選拔民主黨派成員擔任國務院及其有關部委、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領導職務;

第五,推薦合格的民主黨派成員領導檢察和審判機關。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政治協商系統

  • 上一篇:拾起“長安”的底
  • 下一篇: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性是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