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鶴山處處風景散文

鶴山處處風景散文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我壹直很喜歡這句話。壹個人,壹個城市。感情就像緣分壹樣說不清楚,有些地方,就像有些人,註定要在乎妳,在某個時空遇見妳。比如這鶴山,從我第壹次踏進它的山門,就感覺到壹種說不出的味道,鋪天蓋地而來,仿佛早已相識。

“鶴山位於青島即墨市鰲山衛鎮。它是以東峰上壹塊形似鶴的巨石命名的。這座山由石頭砌成,景色令人驚嘆。東臨黃海,南臨老峰。這座山很小,蜿蜒曲折。茂林修竹,甘泉怪石,比比皆是,令歷代文人墨客流連忘返。很遺憾去了嶗山而沒有去鶴山。”這段話引自《鶴山傳》,畫龍點睛。總結出鶴山的風景以奇石為主。巖石屬於火成巖,在壹定的地質年代沈睡在海底。由於海浪的長期沖刷,壹旦露出海面,它們就呈現出各種各樣的洞穴和巖石奇觀。鶴山分為東峰、西峰、南峰。

放眼望去,無論是仰視還是俯視,鶴山可以說是大大小小的石頭組合而成,每壹塊石頭都不探究其內涵,只看其形狀,不管其大小,似乎都在向妳展示壹道風景,講述壹個故事。從正門走進鶴山,路邊不遠處,矗立著壹塊巨大的石頭,石頭的中央部分被打磨成長方形的截面。人們用醒目的紅色在上面鐫刻了“泰山不及東海老高,嶗山最美妙,首推鶴山顏”的名句。透過文字,似乎還能聽到古人對鶴山的贊美。恍惚間,這塊有字跡的巨石像壹面旗幟,又像壹座紀念碑引領世人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聚賢門:位於東風山腰。只見南北兩面石墻,仿佛向兩邊開了兩扇門,中間壹條通道直達峰頂。這真是壹個天然的門戶,堵塞了登山的主要道路。走著走著,腦子裏突然有了壹個想法。如果我關上這扇石門,那就真的是“壹女當道,萬女不能逼”。相傳著名道士丘處機和道友初來此山時,並無山門,便用手推開北面的巨石,成為其門,名曰“聚仙門”。推石時,巨石上留下的字跡至今猶存。巖壁上刻有“聚仙門”二字,是明代道士清徐子的手跡。史料記載,丘處機出生於山東棲霞。從小失去父母,嘗盡了人間的艱辛。我從小就渴望成為壹個“仙女”。少年時住在村北的公山,過著“穿松花吃松子,松溪月喝松風”的生活。傳說他為了磨煉意誌,壹次又壹次把銅錢從懸崖上扔到灌木叢裏,直到找到為止。他是全真道道士“北七真”之壹。他不僅在政治上有遠見卓識,有濟世救民的雄心壯誌,而且文化功底深厚,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對外文化交流方面也做出了貢獻。通過字跡,可以明顯感覺到壹種精神在傳遞。歷史的風吹了幾千年,肉體早已消失,但無畏、堅毅、獨立、求實的精神卻永遠印刻在這塊石頭上,為世人所敬仰。

滾龍洞:跨越東峰。稱之為洞,其實只是巨大的石頭壓制住中間的虛空而造成的壹個缺口。僅半米高,石底光滑堅硬,清澈涼爽,人需四處爬行才能通過,故名“滾龍洞”。在這麽狹小的空間裏,別說直腰,就連貓壹樣的跪都不行。民間有句諺語:爬是蟲,滾是龍。換句話說,只有兩種方法可以通過這個洞,要麽爬,要麽滾。翻滾比攀爬舒服,但需要技巧和勇氣。我看著朋友在我面前平穩的翻滾,卻不敢翻滾,因為第壹次心裏沒底,所以我選擇用手肘慢慢拖著身體。石頭又冷又硬,我的胳膊疼。終於,我爬出洞了。回頭壹看,那條路只是石頭縫,俯瞰著不遠處波光粼粼的大海。突然,我仿佛看到了陽光,拍打著身上的泥土和灰塵,呼出我的心。

天空壹瞥:從滾龍洞北入口滾出來,只見兩塊石頭夾在壹起,中間只能容下壹個人。站在裏面,我擡頭,卻看到了壹縷天光。我忍不住把手放在石壁上做了壹個提琴,正如上周魯在洞南壁題寫的七絕:“數頻似深情,青山與我早為盟。脫了衫也沒毛病,壹曲七弦歌也平和。”

摸錢劍:摸錢劍又名“錢劍”,位於滾龍洞東,是徐福陽的遺跡。相傳徐福陽原是壹個盲人,進山求道。為了考驗他的虔誠,他的老師李令賢在夏天有激流、冬天有冰雪、有巖石、有荊棘的深溪裏扔了七個銅錢,才把他找回來。徐福的陽歷苦苦尋找,堅持了三年,每天在小溪裏摸索,小溪裏的荊棘居然被他摸到了。最後壹起找到了七個銅錢,李靈賢馬上收他為徒。他的意誌專註而真誠,他感動了眾神。徐福陽的眼睛又看到了光。他隱居在山裏。王無禪《詠錢劍》詩說:“龍洞東流時,曾有壹仙女,真苦。顏說摸錢留痕,針多勾。”自古以來,有才華的人都吃過不少苦,生活的背景本來就是苦的。只有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才能最終改正成績。

玉女池:即淩普泉浴池。東風北坡邊緣的孤立平臺上,有壹個圓形的小水池,直徑約1.5米,深約半米。這是壹個奇跡,清澈的水是明亮的綠色,明亮而可愛。傳說在古代,天上的仙女們經常在月夜在這個盆中沐浴,因此得到了“玉女池”的美名。我不禁想起了那個涼爽的夏天,天山的天池,白雪皚皚,湖水清澈。純凈的天空,美麗的傳說,多麽神奇的大自然。

仙臺淩空:東峰之上,矗立著壹塊巨石,仿佛翺翔在空中。東側有壹條百米深的小溪,懸崖呈圓柱形,頂寬可容納20余人。從遠處看,它像壹個高高舉起的陽臺。北側石壁上刻有“登臨仙臺”。附在石墻上的,是壹個石梯,爬上樓梯,爬到它的平臺頂上,從欄桿上遠眺。白雲悠悠,碧波蕩漾。剎那間,我覺得天地大美進入了我的腦海,讓人頭暈目眩。相傳此站是李陵仙和徐福陽成仙升天的地方。

鶴山蕭中:在於震宮的東側。有壹尊青銅鶴山蕭中,鐘體四面鐫刻著“國家富強、人民安全”、“政通人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等字樣。鐘聲清脆響亮,廣而告之。民間傳說,敲鐘可以減少煩惱,凈化心靈。鐘聲長鳴表示神靈長生,保佑四方,消災減福,喜慶吉日。人生是壹個過程,人生是壹種修行。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需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希望事情會變得更好。於是,我也鄭重地走上前去敲鐘,為別人,也為自己祈禱。

吳彤金井:我在被竹葉遮住的牌子上看到壹段文字記載:在於震宮西側,有壹口深井,水質清澈。井口附近有壹棵罕見的野生梧桐,樹冠遮住了水井,十分神奇,因此被稱為“吳彤金井”。水很涼很甜,最適合煮茶。周誌遠寫了壹首關於梧桐金井的詩:“千尋古井披梧桐蔭,滴水如琴。壹招就能教到骨子裏,何必深山老林?”讀到這裏,突然覺得口幹舌燥,激情澎湃。這棵梧桐有三千口金井之井。只需拿壹瓢,煮壹碗清茶,香氣四溢,白衣飄飄,琴聲美不勝收。就這樣,我幻想著坐在井臺旁邊不肯離開,朋友趁機拍照。

任賢路:在於震宮的西側,陡峭的懸崖有10多英尺高,其半直徑僅夠,蜿蜒如藤,人們走在上面可以體驗到幽深的路徑和山的魅力。道士王無禪寫過壹首詩:“巖腰之路掛峰,青苔千年不封。世界上有大量的知識,遊客至今都在尋找童話故事。”走在神仙路上,那壹刻只覺得豪情萬丈。

棲鶴梳毛:本文記載:“於震宮之上,有壹天然石脊,高約10米,狀如鶴回頭梳毛。”其綿長幽靜的外貌與道家自然從容、寧靜、淡泊的思想十分吻合,因此備受道教推崇,也為歷代遊客所驚嘆,被視為鶴山諸景之首。鶴山也因這種石頭而聞名。“那只鶴小姐,美麗而優雅,真是壹只有靈性的動物。鶴在中國文化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尤其是丹頂鶴,它是長壽、吉祥、高雅的象征,常與神仙聯系在壹起,又稱“鶴”。

喚鶴回鈴:此景位於三真寺前。在我第壹次看到它之前,我已經聽過它了。如果妳在這裏拍手,妳會聽到“鶴”天籟般的鳴叫。堪稱世界之謎,無與倫比。果不其然,我和朋友們在這裏停下來,不斷地換地方,想為仙鶴拍手,卻沒有看到仙鶴的影子,卻聽到了。至此,我不禁感嘆,“煙波河上愁,黃鶴飛去鸚鵡螺島。仙山勝鶴山,海天自由徜徉。”下意識的擡起頭,舉目搜索,是棲息梳理羽毛的石鶴在呼喚嗎?

水鳴梯:鶴喚回的地方旁邊,三真殿到老君殿的臺階叫“水鳴梯”。有47級臺階,靜下心來可以清晰的聽到叮叮當當的水聲。我壹直在想,為什麽水鳴天梯和吸引仙鶴回鳴的景點聯系緊密?徘徊其間,我不禁跺腳,腳下壹定有玄機。那壹瞬間,我幻想著金庸筆下的丘處機,懂道,懂道,閉上眼睛雙手交叉,抖抖手裏的太極塵,躲在腳下的山石裏看個究竟。結構怎麽能發出這麽美妙的聲音?

奇怪的小屋:如果說我驚嘆於召喚仙鶴歸來的魔力,那麽我就是被這壹幕驚呆了。我看到兩座巨石山,每座都支撐著壹座有門有窗的小屋。瞇著眼睛,我能看到橢圓形的石頭屋頂像個蘑菇頭,小屋像個蘑菇腿。雖然很矮,但是因為附在山的基石上,所以看起來很結實。這間小屋雖小,但足夠堅固,足以頂天立地。走近小屋,我從唯壹的窗戶往裏看,沒看到主人,卻發現了住宿的痕跡。朋友說這個小房子適合隱居修行,我猜從這個房子裏出來的人也絕不是閑著沒事幹的。

石頭上的樹:走出宮殿的大門,有壹塊像小山壹樣的三角形巨石,旁邊長著茂盛的竹子。巨石中央是壹幅陰陽魚太極圖。圖片頂部靠近巨石頂部,有壹個壹尺多長的缺口。在縫隙中,生長著壹棵壹米高、四季常青的雪松。我特意問了工作人員才知道,這不是人造景觀,是純天然的。嘆息也讓我無限遐想。就像這個太極圖的寓意壹樣。

自然界的壹切都有內在的生命力。只要給種子適當的條件,它就能發芽、生根、長成植物並開花結果。正是這種生命力,使萬物有了自己的形態,生長繁殖,生長收獲,使樹的幼苗長成參天大樹,使我們的孩子成長,保持我們身體、社會乃至宇宙天體內部的自然平衡和更新;在自然界中,這種生命力可以使天地按照晝夜和四季的規律保持運轉,可以產生霜降雨雪、雷電、夏寒幹燥的效果,這就是給自然界帶來多彩生機的力量。這種“能力”也被古人稱為“氣”。它沒有形象,卻無處不在。它遍布所有有形和無形的東西和生物。這種能力在《易經》中稱為“生”,即“太極”。

太極也是無窮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我感覺鶴山的石頭給我上了壹堂生動樸素的哲學課。走下山,朋友還記得遇到的奇石。妳聽她的口才,什麽鐵拐李的酒葫蘆,老先生的爐中羊肉泡,石屋裏的黃高粱夢。沒有生命的痕跡,這些石頭不僅經歷了滄桑,也見證和承載了歷史故事和神奇傳說。感謝朋友帶領我與鶴山重聚,感謝鶴山讓我體會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我記得那是初冬的壹天,山石更平靜,含義更深刻;再見是春天,春天叮叮當當,山花爛漫;也在秋天重逢,看到掛滿枝頭的果實,喜悅寫在臉上。

都說人與自然的相遇分三個層次:壹是與風景相遇;遇見壹種生活方式;第三,遇見自己。在鶴山,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了所有的相遇。天地有大美,不言而喻。其實,鶴山的風景不在於山川、亭臺、花木,而在於歷經磨難、充滿靈性、內涵無限的石頭。回首往事,無論歲月如何流逝,我都不會忘記鶴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奇石風光。

  • 上一篇:權利的古代意義和現代意義
  • 下一篇:“5.12”地震歷史記錄(17):虹口地裂滑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