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高中音樂課程有哪些?

高中音樂課程有哪些?

第壹部分引言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普遍、最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壹,是人類通過特定的聲音結構表達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著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知、表達和創作是人的壹種基本素質和能力。音樂與生活的關系廣泛而密切,對人的全面發展影響深遠。尤其是在當今科技和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音樂教育在促進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顯示出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制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力求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確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構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體現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相結合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為每個高中生音樂文化素養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壹、課程性質普通高中音樂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或美術課程的銜接是高中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全體學生的必修課。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欣賞和表現音樂等藝術形式的審美活動,充分體驗音樂之美及其蘊含的豐富情感,被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和陶醉,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應和體驗。音樂音頻素材的非概念、非具象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體驗、理解和創作音樂的廣闊空間,可以激活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創作沖動,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展示個性和創作才華。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群體參與感和相互尊重合作精神,使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共處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音樂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學習歷史悠久、知識淵博的中國民族音樂有助於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文化。學習世界各民族豐富多彩的音樂,拓展音樂文化視野,有利於學生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因此,高中音樂課程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課程的基本概念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培養興趣愛好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要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應該有機地滲透到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感受、識別、判斷、創造、表達和享受音樂之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根據音樂藝術的表現特點,從整體上把握音樂的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理解音樂元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親密接觸、感受音樂、用音樂美化和豐富生活的前提。音樂課要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根據高中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點,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持久穩定的興趣和愛好。2.面向全體學生,註重個性發展,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的基本任務是提高每個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得到開發,並從中受益。普通高中音樂課的教學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放在重要位置。普通高中音樂課程在提高全體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也要為有音樂特長和特殊愛好的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性和空間,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普通高中音樂課的內容要體現多樣化和選擇性的特點,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個性化教學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3.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作意識。普通高中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的藝術實踐過程。因此,在壹切音樂教學活動中,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意識,重視藝術實踐,把它作為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的實踐,增強了學生對音樂表演的自信心,培養了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普通高中音樂課程音樂創作的目的是進壹步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在教學過程中,要設置生動有趣的創作活動、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作意識,進行音樂創作的初步嘗試。4.弘揚民族音樂,了解多元文化。要把我國各民族優秀傳統音樂和反映現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音樂作品作為重要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情懷。世界和平與發展取決於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同時,也要以開闊的視野去體驗、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讓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珍惜人類文化遺產,讓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壹切優秀成果。三、課程設計的思路1。關於模塊的設置根據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音樂課程的性質,為了體現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關於課程內容應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總體要求,充分實現高中音樂的課程目標,滿足學生對音樂的不同興趣和特殊需求,高中音樂課程的內容結構由六個模塊組成,供學生自主選擇和學習。這六個模塊分別是:音樂欣賞、歌唱、表演、創作、音樂舞蹈、音樂戲劇表演。音樂欣賞是通過聽音樂、感受音樂、學習音樂歷史文化,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評價判斷能力,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養的主渠道。唱演生通過親身參與和直接體驗音樂表演活動,享受音樂表演的樂趣,陶冶情操,提高音樂表演能力。創作是培養學生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園地,也是學生進壹步獲取音樂基礎知識和學習基本樂理的模塊。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和發展需求,了解音樂與姐妹藝術的密切關系,拓展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表達能力。雖然上述模塊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各有側重,但對於絕大多數高中生來說,“音樂欣賞”作為提高學生基本音樂文化素養的主渠道,在普通高中的音樂課程中是應該首先突出和強調的。2.關於學分根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方案》,學生每完成18學時的學習任務並通過考試或評價,可獲得1學分。每個高中生在音樂課上需要修滿3個必修學分。根據不同模塊的教學容量和要求,高中音樂課程的六個模塊中,“音樂欣賞”為2學分,其他五個模塊各為1學分。對於音樂能力較強,並願意在音樂方面繼續發展的同學,在取得規定學分後,鼓勵他們選修其他模塊,或者繼續深化歌唱、表演、創作模塊的學習。完成18學時後,通過考試或評估,可獲得1學分。3.學生選課和不同模塊的實現。學校和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選課的指導。學習選課前,音樂課程不同模塊的內容、性質、開課計劃(包括課表、上課地點、教材、師資等。)應及時向學生詳細介紹。學生選課時,音樂老師和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具體指導,以避免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學校有能力開設的模塊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通過教師的指導,選擇符合個人興趣和發展需要的學習內容。從目前的師資和教學設備情況來看,並不是所有地區和學校都有條件同時開設6個模塊。各地、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分步實施不同模塊。總的原則是:優先考慮對全體學生有益的基礎模塊——“音樂欣賞”,以保證學生獲得參與現代社會生活所應具備的音樂文化素養。在此基礎上,大力開發課程資源,逐步開放其他模塊,積極為普通高中生學習音樂提供更多選擇。高中音樂課程結構及教學實施表模塊學時學分必修學分教學實施音樂欣賞36學時2學分3學分在高中任何壹個學年開設(壹般在高壹或高二)。每個模塊18學時,學生可以跨班選課,每人打1學分。第二部分課程目標音樂課程目標的設定是基於音樂課程性質的定位。通過教學和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發展學生的音樂欣賞、表達和創作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具體的課程日常標準包含在以下三個維度中。1.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學習音樂,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潛移默化地建立起對親人、他人、人類和壹切美好事物的熱愛,從而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思考和規劃人生,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2.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聲音、形式、意境、風格和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欣賞和評價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通過對中國優秀音樂作品的審美體驗,增強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熱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了解不同國家的音樂傳統和優秀音樂作品,了解和尊重文化多樣性,有助於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培養參與國際交流的能力。二、流程和方法1。體驗。音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對音樂作品完整而充分的體驗。要在音樂形式和音樂情感的積極體驗中啟發學生充分發展聯想和想象,在音樂體驗中珍惜和鼓勵學生的獨立見解。2.對比。通過比較音樂的不同體裁、形式、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的初步能力。3.探索。引導學生探索和創作音樂,倡導開放的、研究性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4.合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以音樂為媒介,加強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三、知識技能1。欣賞不同時期、民族、流派、風格的音樂作品。學習音樂的表現手段,了解音樂的歷史和發展,了解音樂的社會功能。2.通過對歌唱、表演、創作、音樂舞蹈、音樂戲劇表演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參與教學中的表演和創作活動,培養其相關的表演和創作能力。上述課程目標表現為三個維度,在實踐中,它們密切相關,是壹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 上一篇:六月1979的五行是什麽?
  • 下一篇:大唐的榮耀慕容麟趾為什麽會住在青樓?她是被太子妃陷害的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