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關於閱讀歷史書的幾點建議

關於閱讀歷史書的幾點建議

我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看歷史書,我自己也喜歡。我的興趣得益於初中第壹個歷史老師。有壹次上課,她說讀詩使人明白,讀史是明智的。無心之言,卻深深印在心裏,從未離開史書。

以前讀歷史只是漫不經心的讀,泛讀,沒有完整的體系和思想來框定。讀書不是別的。書讀多了,心態自然會發生變化,會下意識地思考讀書的意義。

我心目中的質變發生在這壹兩年。發現看了那麽多書,沒有總結出幾條實用的閱讀經驗,浪費了太多時間。

天生的浪漫文人,他有壹種文人情懷,只是為了讀書,只是為了感受字裏行間傳達的某種精神和某種美。以前讀書純粹是為了情懷,現在是現實和情懷並重。學以致用是學者的使命。

今天和大家交流壹些閱讀心得。首先要思考:為什麽要看歷史書?妳讀哪種歷史書?怎麽看歷史書?最終目的地是哪裏?

人類的發展是壹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人類的活動在過去形成了歷史。唐太宗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統治者讀史是為了總結過去的歷史經驗,特別是不好的教訓,調整當前的政策措施,鞏固王朝的統治。大多數人讀歷史的目的太多了,比如考試、興趣、了解過去、做研究和增加知識量...不管讀歷史的目的是什麽,讀歷史總是好的。

1.央視有個節目叫百家講壇,我之前也看過。專家學者深入淺出的給大眾講,大家都喜歡。現在市場上也有很多歷史學家寫的書,比如《明朝的事情》、《大秦帝國》、《卑鄙的聖人曹操》等。這些書很受大家歡迎。他們讓歷史變得有趣,賦予歷史情感,不再冰冷。作為業余愛好者,他們可以閱讀它。

如果想了解更多,建議看原著和經典二十五史。如果文言文水平允許,應該讀文言文原文。閱讀原著的壹個好處是,妳所閱讀的歷史人物會由妳的第壹個形象形成,妳會解讀壹個屬於自己的歷史人物,然後將自己的所得與他人的理解進行比較,形成思想的碰撞,妳的思想會呈現多種視角,這就是所謂的多維度。

2.理性思考。我們翻開歷史就會發現,在《戰國策》、《左傳》、《春秋》等史書記載之前,它們的筆法都極其簡單,對事物的描述也很少包含史家的主觀評論和意見。他們努力還原當時的場景,盡量做到客觀。我們也需要保持客觀的態度,站在第三方的立場去研究。以前學習的時候文理分科,歷史歸文科,但是歷史的學習恰恰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科學嚴格的邏輯關系。這是早期的錯誤嗎?

大家對歷史人物都特別感興趣,壹直忠於他們的故事。人是復雜的,對人物的評價當然是復雜的。評價壹個人,要學會把他們放回當時的大時代背景中,要記得把人物和事件分開,結合發生的事情和人物的成長經歷,做出純粹的道德評價。

3.在哲學中運用辯證思維。人是復雜的,人做的事情也是復雜的。很多東西,細細品味,都是值得深思的。昨天看了三國誌:劉備接受了劉璋的任命,去打張魯,但是他到了漢中之後做的第壹件事,不是馬上攻打張魯,而是要征服民心。很難說他是為劉章還是為自己贏得了民心。劉備沒有患健忘癥,忘記了遠征的目的。他在為將來在西蜀的存在做準備。這可能與《三國演義》中仁者丈夫的形象不同(這也是要求閱讀原文的原因)。當然,這只是其中壹個角度。

妳站的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的效果。人們通常是善良的,同情弱者。看歷史的時候,因果報應會不自覺地帶上這種情緒,譴責統治者的殘暴,同情無辜者的悲劇。妳從統治者的角度試過嗎?我們可以站在強者、弱者、中道的立場上看,也可以站在壹個旁觀者的角度看。

4.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閱讀歷史時,我們會犯另壹個錯誤,談論事物本身。怎麽說呢?所以我們才不會聯系。壹件事,也許錯,也許對。如果能把前後的原因聯系起來,就能找到這件事的合理性。很多人說秦始皇殘暴,太史公的筆太傳神,讓他壹直是個不討人喜歡的角色。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嬴政在趙做人質的時候,受盡屈辱,多多少少給這麽小的孩子心裏蒙上了壹些陰影,導致性格缺陷,這很正常。目前,仍有許多人由於童年的陰影而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他們需要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道理是壹樣的。

5.效率。無論讀什麽書,最怕的就是關於某個概念的對錯之爭。對於人和事的評價,100個人有100種看法。遇到人就爭是非。如果他們想征服對方,認為自己的意見是對的,那他們就是錯的。我們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是最重要的,它對妳人生的影響和意義是最有效的。至於這種是非之爭,毫無意義。飯後開懷大笑可以給生活增添情趣。不要本末倒置,快說,忘了自己讀書的初衷。

我看史書的經驗目前大概就是這幾點,先分享給大家。多讀書有益,希望大家多讀歷史書。這是人類的壹種自我反思。我們可以反思過去的錯誤,或者吸取過去的經驗,避免以後再次傷害無辜。

?蘭?Ze 2017/7/31

  • 上一篇:銘記歷史,銘記先烈的經歷。
  • 下一篇:歷史上難以解釋的六個“巧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