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德國大眾汽車的發展歷史及其與德國保時捷的關系

德國大眾汽車的發展歷史及其與德國保時捷的關系

圖為大眾頂級車輝騰。我喜歡。它建在德國壹個漂亮的透明工廠裏。

大眾監事會主席費迪南德·皮爾西的家族公司是保時捷。他在任期間不斷收購大眾的股份,實際上已經控制了大眾,為收購大眾做準備。在此期間,他還要求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奧迪前CEO)接替比雷德出任大眾汽車新總裁,並以收購曼卡車公司為借口與其發生爭執,實際上是為了防止他幹涉該計劃。這也是大眾被保時捷收購的原因。

這是我在買的汽車人雜誌上看到的。

德國大眾汽車發展史——“大眾”有著強大的推動力。

作者:nmtd

在早期的德國汽車制造企業中,有壹家戴姆勒汽車公司。這家公司位於奧地利的壹家分廠,有壹位名叫費迪南德·保時捷的設計師。當時歐洲大陸流行壹種觀念:汽車是富人的奢侈品,普通人無權購買。保時捷雖然是個汽車設計師,但他是個普通人,所以他沒有。

能夠擁有自己的汽車。

後來美國人亨利·福特站出來打破了“汽車貴族論”。他設計制造的“T”型汽車進入了成千上萬普通人的家庭。保時捷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後,萌了。

設計“大眾車”的想法。

1931年,保時捷壹家生產小型廉價車的小廠在斯圖加特開工。但由於資金不足,原型機遲遲未能面世。就在他極度苦惱的時候,壹個轉機出現了。1933年,德國法西斯的領袖阿道夫·希特勒竊取了德國政權。保時捷對希特勒的反動政治觀點不感興趣。但他牢牢記住了希特勒上臺前的壹個“承諾”:讓德國大眾有能力擁有壹輛屬於自己的汽車。所以保時捷直接去見希特勒,希望得到壹定的財政補貼。希特勒本人就是車迷,帶著謝思迪的政治目的,給了保時捷大量研發資金,並放寬了對油耗、冷卻系統等技術指標的要求,鼓勵保時捷盡快推出新的原型車。然而,

a,即“每輛車的銷售價格不得超過900馬克”。這比保時捷之前預測的1500馬克少了40%!

為了這不可思議的900馬克,保時捷絞盡了腦汁。當時很多德國汽車廠商在背後嘲笑他是“徹頭徹尾的瘋子”。但是,他們低估了保時捷的工作熱情、技術水平和敬業精神。三年後,保時捷壹舉推出了三款名為“大眾”的原型車。但是嘲笑保時捷的人還是不相信這些車能進入市場,要求進行大眾疲勞測試來驗證他們做到了。

作為設計師,保時捷並沒有就此止步。他知道大眾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於是他去美國采購專業設備,招聘技術工人。從美國回來後,他發現德國掀起了購車運動,成千上萬的工人想買車。大眾汽車的生產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1938+0938年保時捷在下薩克森州。

然而保時捷本人卻沒有他開發的大眾汽車那麽幸運。他因涉嫌與納粹的關系而被捕,最後死於獄中。

“甲蟲”會飛

二戰後,美國汽車巨頭雖然對大眾不屑壹顧,但大眾自己卻做得津津有味。他們的甲殼蟲從下薩克森州的工廠裏爬出來,乘著經濟重建的風飛遍了全世界。

1948年,海因茨·諾德霍夫成為大眾汽車公司總經理。他認為公司現有的產品最適合剛剛從戰爭廢墟中走出的德國經濟。他對部下說:“我們剛到這裏的時候,到處都是荒涼。如今,沃爾夫斯堡城已經在這裏建成。這座城市是由大眾汽車承載的。未來,大眾汽車將載著我們走向更加輝煌的境界。”

德國經濟出人意料的快速發展,為“大眾”創造了極佳的外部環境。諾德霍夫的務實精神和正確領導為“大眾”提供了大發展所需的內在條件。

50年代中期,“甲殼蟲”陸續推出了許多新車型,還對自出現以來就沒有改變過的“甲殼蟲”進行了外觀改造,在德國市場掀起了新壹輪的購買潮。

大眾紮根中國。

大眾更看好未開發的中國市場。1985年,大眾在中國的第壹家合資企業——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相繼生產出桑塔納、桑塔納2000等產品。191年,大眾在華第二家合資企業。主要生產奧迪和捷達轎車。1997年,壹汽-大眾銷售公司成立,成為大眾在中國的第三家合資企業。為了建立現代化的營銷網絡,2000年,大眾在中國的第四家合資企業SAIC大眾銷售公司成立。

1999年9月,奧迪A6在壹汽大眾順利下線。2000年2月,帕薩特在上海大眾成功下線。2001年8月,寶來在壹汽大眾下線,這是中國生產的第壹款與世界技術同步的中級車。上海大眾和壹汽大眾在中國生產的汽車總量已超過200萬輛,占中國汽車生產總量的52%以上。2002年,兩家合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將達到40萬件,比上年增長265,438+0%。目前,上海大眾和壹汽大眾在中國生產的汽車總數已超過200萬輛,占中國汽車生產總數的52%以上。50000 . 00000000001

大眾來到中國的時候,中國的汽車工業還處於落後狀態。通過不懈的努力,大眾汽車和中國的合作夥伴推動了這個市場的發展。大眾總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推出新產品。無論是過去的桑塔納、捷達,還是現在的寶來、Polo,這些都引領了中國汽車產品的新潮流。消費者對老車型的忠誠度和對新車型的熱情已經證明了這壹點。大眾必須在世界各地執行嚴格的質量標準。上海大眾、壹汽大眾的產品和德國、墨西哥、巴西的產品壹模壹樣。大眾汽車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生產的汽車不僅在當地組裝。而是大力提升“本土化”水平。大眾壹直重視員工的培訓。在生產桑塔納之前,大眾安排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去德國和巴西的工廠培訓。從那以後,中國的員工在很長壹段時間裏接受了許多海外和中國的旅行,無論是生產捷達還是帕薩特還是Polo還是寶來。

在談到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營銷戰略時,雷思能博士表示,我們專註於建立現代化的經銷商網絡。我們的戰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建立“3S”經銷商,預計到2002年底將建立550家“3S”經銷商;進壹步推動大眾汽車全球統壹標準,以展示公司品牌形象,改進經銷商銷售方式,完善人力資源和設施。成立全資進口公司,向中國提供除合資公司生產的產品以外的“大眾”產品。雷思能博士還表示:“大眾將根據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做出決策。我們的宗旨是:提供不同層次的最佳產品,確保產品質量和客戶服務。”

  • 上一篇:歷史上不存在的四大名人是什麽?
  • 下一篇:清理小廣告活動總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