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研究史網絡課程

中國研究史網絡課程

最近發現壹個很好的節目——藝術講歷史,就是講意思,藝術講歷史,奇妙的懂國學。通過壹些小故事,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分享國學知識。說話的人是雅馨,我很喜歡這個溫柔,內向,有見識的人。百度專門介紹了壹下人物,沒發現什麽,可見他是個低調的人。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幾個小故事。故事雖小,但如果結合中國傳統國學,如孔孟、易經,就會發現中國幾千年前的思想也適用於現在。原因是我覺得大家聽完之後都會和我壹起找到答案。

第壹,《易經》中的三個關鍵詞表達了立於天下的哲學。

學者馮友蘭認為;易經是萬能代數,相當於宇宙的符號,還有公式。所以雖然沒有說世間萬物,但世間萬物都可以帶入。《易經》中有三個筆畫相近的字,可以描述壹個漫長的生命狀態。首先是“尚”。易經說:天道健康,君子自強不息。首先,人要有好的誌向。老話說,小人總向往之,君子總向往之。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壹股強大的能量,不斷的拉著我們前進,先實現小目標,再實現大目標。給自己定個目標,培養習慣。其實人的壹生就是由壹個好習慣或者壹段好習慣組成的。用好的習慣把自己推向更大的平臺,妳才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從而尋求更多的向上的力量。但是積極並不意味著不能悲觀,而是我們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思考和自我激勵。

“上”字加個豎,就成了“停”。《易經》中說:康龍,有悔。人生的狀態,壹旦達到巔峰,必然會衰退,這是自然規律。月滿則失,水滿則溢。就像孫子兵法說的:先做決定再行動,知止就贏了。知道適可而止,知道適度的原則,就可以適度進退。易經占蔔,時止則止,實行則行,運動不失時,其道光明。就像漢初的三大宗師,只有張亮聲稱在幫助劉邦奪得天下後,要跟隨赤松子修仙。後來蕭何遭到猜忌,韓信也被皇帝殺死,都是不歡而散。所以,我們說太多真的很重要。

在“查”字上面加壹條橫線,就是“正”字。《易經》丁卦中說“君子以正其命”。壹方面,古人在姿勢上講究正確。比如孔子說:肉切得不好就不吃,席也坐得不好。其實就像我們現在講究的儀式感壹樣,他培養的是我們的習慣。另壹方面,他在心態上也講究誠信。曾國藩曾在日記中提到自己靜坐的習慣:每天每當靜坐半個時辰,便會體會到來來往往的親切,便會處於壹種平靜的境地,如丁鎮。妳可以通過這個過程進行反思,然後培養自己的正氣,這也是培養自己道德的底線,也是人生的底線,讓妳衡量自己的道德是否合適,進而掌控自己的人生。什麽時候該往前走,什麽時候該停下來,如何正確的站在這個世界上,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這三個字真的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第二,當妳抱怨生活的時候,不妨看看蘇軾的壹生。

?“明月是什麽時候?向天要酒。宮中不知是何年。”壹句經典的話,在學校人人背。林語堂先生曾在《蘇東坡傳》中寫道:說到蘇東坡,恐怕中國人總是會心壹笑。我想這應該是對蘇東坡最好的詮釋。蘇軾20歲考中進士,可以說是少年。但是中年以後,生活似乎不是很順利,因為他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最後直接被貶到了海南島。在蘇軾的壹生中,有三個他深愛的女人,但這三個女人都是在他之前出現的。所以,這壹生真的很坎坷,甚至有壹些流浪。但同時,蘇軾也是北宋文壇最大的咖啡制造者。他的粉絲,從皇室到普通百姓,都會受到數萬人的追捧,甚至周邊國家的同胞也會時不時跳出來贊美蘇軾。陳冰中秋,飲酒達旦,醉寫此文,為懷。這首詞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其實是寫給自己的。蘇軾充滿了崇高的政治抱負和理想,但他在政治上並不十分驕傲,因為他不同於當政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然而,盡管如此,他並沒有放棄對生活和理想的追求。千裏馬多,伯樂不多。現在壹些有才華卻沒有得到重用的年輕人,或者工作生活稍有不如意的人,常常抱怨生不逢時,抱怨社會不公。每當這個時候,其實我們可以笑著說詩:君臣有夢,但山長,雲亂,山綠。只有胸懷寬廣,胸懷坦蕩,胸懷大誌,才能走得更遠。

第三,“四空”,是指放蕩富貴嗎?

我們經常在電視、電影或者生活中聽到這樣壹句話:所有的和尚都是空的。那四個是空的。他們是哪四個?是戒酒戒色嗎?還是戒貪戒愚?其實沒有什麽是關於宇宙萬物構成原理的。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什麽樣的?答案可能有很多。在古代,萬物都是由陰陽五行構成的。在現代,據說宇宙是由原子組成的。佛教認為,構成世界的四種元素,風、火、水,構成了世間萬物。例如,壹朵花需要土地、水、空氣、陽光和風。所以四大元素的空,就是這四大元素的空。這四個要素和諧了,壹切都發展得好,不和諧了,世界就會在混亂中毀滅。壹個由四種元素組成的物體只是暫時的,比如它構成了我們,當生命消散後,這些元素會重新組合成另壹個物體,依然存在。其實就是說世間萬物都是變化的,虛幻的,無常的。我們理解這種無常,但它能讓我們忍辱負重,心態平衡。

佛家常說:菩提無樹,明鏡非臺。本來什麽都沒有,所以沒有塵埃。很多人把它理解為壹種消極逃避的心態,覺得壹切都是虛幻的,沒必要執著。但我覺得,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裏,有時候我們應該有這種忍辱負重的態度,淡泊生死,遵從自己的內心,盡力而為。對於壹些努力後得不到的東西,要懂得放手,不執著,不貪婪。

?4.佛教中的“死”是什麽意思?

對於佛教來說,死亡並不是壹件痛苦或恐怖的事情,它似乎只是壹種生命形式的消失,就像燃盡燈油壹樣。但是生命的消失還是會以另壹種形式存在,會在輪回中繼續。所以佛教徒對待死亡的態度比普通人更從容淡定。下面分享佛教高僧的最後三句話。

首先,著名的禪宗六祖慧能生前留下了壹份遺產。他是這樣說的:比丘不修,不作惡,沈默無知,無心流浪。也就是說,只有心清凈清凈,沒有目的,沒有企圖,才能看清壹切。同時,他也勸大家要懂得放下。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遵從內心的欲望,不斷的追求,索取,拾起,卻永遠學不會放下。給自己設限,然後給自己設陷阱。

二是近代的虛雲大師。臨死前只留下壹個字:不幹了。佛教講究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淫蕩、不說謊、不飲酒。所以,人在生活中的貪婪和無知,需要能夠淡化和控制我們自己的欲望。通過戒掉這些雜七雜八的方面,妳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專註於更有效率的生活。

最後壹位是弘毅大師李叔同,李叔同留下了四個字:悲喜交集。有人認為他同情困境中的人民,有人認為他同情自己的生活。悲傷或許還有些遺憾,但快樂是他壹生修行成功,即將圓滿告別這個世界的苦難。臨死前,還有壹件事他特意叮囑服務員:焚燒時註意對螞蟻生命的傷害,把佛教的慈悲發揮到極致。

其實,什麽是真正的善良?這是壹種非常純潔和正直的品質。我們現在很多人很少站在別人的角度多考慮別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或者凡事都有目的。單純的善良和幫助別人越來越少,尤其是對於那些高人壹等的人,更是分不清別人幫助他是出於善良還是別有用心。古代的皇帝說不可能高層冷,也是因為人與人之間不能真誠相待。

分享這麽多道理,給妳講個有趣的小故事。西遊記裏的豬是什麽豬?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豬八戒壹定是黑豬。雖然豬八戒在電視劇裏是又白又肥的家豬,但在現實歷史中,白豬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從西方傳入中國的,所以在此之前所有的家豬應該都是大黑豬。《西遊記》中有壹句話形容豬八戒的長相:後腦勺有壹長排鐵箭,皮膚粗糙呈綠色,說明豬八戒的原型應該是壹只全身黑色的黑豬。那這頭豬的祖籍在哪裏?書中有很多記載,豬八戒是從田鵬元帥那裏投胎成豬的。豬圈在西牛賀州的烏斯藏。根據佛教傳說,西牛河州大概就在我們現在的印度和西藏。唐僧得到真經後,向唐太宗介紹豬八戒:他出生在涪陵詹韻洞。因在烏藏高老村鬧事,被菩薩勸服,壹路涉水,立下大功。烏茲藏在哪裏?清朝以前,Uszang是西藏的名稱。因為武成是阿明王朝的人,所以傳說豬八戒的老家很可能在中國古代的西藏,那裏生活著壹種非常古老的藏香豬品種,顏色黝黑,後腦勺有鬃毛、短毛、獠牙,正好與《西遊記》中豬八戒的長相相匹配。這說明豬八戒應該是西藏產的藏香豬。

?《藝術敘事史》確實包含了很多中國古代的思想精華,包括立於世的道理,還有壹些民間傳說,比如壽比南山指的是哪裏,正月叔死這句話的由來,湯圓和元宵的區別等等。與壹些外國書籍相比,我更喜歡中國的古代歷史和文化。我覺得可以更適合我們的環境和遇到的情況。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道教儒教佛教的精神食糧數不勝數。不香嗎?希望通過我的分享,讓大家更多了解大中華的文化內涵,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 上一篇:七年級下歷史第壹單元
  • 下一篇:4月24日是幾號,2020年4月24日是幾號?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