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西雙版納是什麽民族的人居住的地方。

西雙版納是什麽民族的人居住的地方。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最南端,北回歸線以南。下轄景洪市和猛海、猛臘縣。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除漢族外,西雙版納州共有44個少數民族,人口70.4萬,占總人口的70.90%。這44個少數民族是:傣族、哈尼族、彜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瑤族、苗族、白族、回族、佤族、壯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佤族、侗族、納西族、滿族、景頗族、納西族。(按人口排序)西雙版納州土著民族定義為在州域內生活了約100年,且有相對集中的聚落的民族。據調查,我州有傣族、漢族、哈尼族、彜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瑤族、苗族、回族、佤族、壯族、景頗族等13個土著民族,除漢族外,我州有12個土著民族。(1)傣族西雙版納傣族人口296930人,其中景洪市128,415,猛海縣114593,猛臘縣53922。主要分布在景洪市的景訥鄉、王猛鄉、猛養鎮、普文鎮、嘎灑鎮、猛龍鎮、韓猛鎮;猛海縣王猛鄉、猛宋鄉、猛遮鎮、猛海鎮、猛混鎮、羅達鎮;猛臘縣猛臘鎮、尚勇鎮、猛侖鎮、蒙曼鎮、猛班鎮、孟鵬鎮。其他的分散在景洪市的景哈鄉和猛海縣的蒙曼鎮。西雙版納的傣族主要是傣族樹(漢族稱之為水岱),還有戴娜(漢族稱之為花腰傣)和戴亞(漢族稱之為花腰傣)兩個支系。傣族起源於古代百越民族。據傣族書籍記載,公元前8世紀左右,部分海外傣族先民遷入西雙版納,逐漸與原住民融合,成為傣族的主體部分。(2)西雙版納哈尼族人口186067,其中景洪市71492,猛海縣61232,猛臘縣53343。主要分布在山區和半山區,集中在猛海縣格浪河鄉和西頂鄉;景洪市景哈鄉、猛龍鎮;猛臘縣猛潤鄉和關累鎮。分散在壹些鄉(鎮)和農場。哈尼族自稱哈尼、卡多、雅尼、倪好、百紅、比越、布都。西雙版納哈尼族分為基維、基佐、大木、阿克、布果(角)等支系,其中基維、基佐人口較多。哈尼族起源於古代中國西北的羌族。公元7-8世紀,哈尼族生活在紅河中遊,公元9世紀中葉南遷,經元江、江城進入西雙版納至瀾滄江東岸,再渡瀾滄江,逐漸分布於泉州山區。(3)西雙版納彜族總人口55772人。其中,景洪市24673人,猛海縣7175人,猛臘縣23924人。主要分布在猛臘縣景洪市向明鄉、依吾鄉、猛板鎮、普文鎮。西雙版納的彜族人自稱“拉魯坡”(這是彜語,即宗族或人的意思),他稱他們為“向塘”、“我”、“羅羅”。彜族起源於古代中國西北的邊強遊牧部落,是北方羌戎氏族與南方土著長期文化融合、混合體質的融合體。清代,彜族先民“拉魯族”支系遷至新平、景谷,後因戰亂從景谷遷至西雙版納定居。(四)拉祜族西雙版納拉祜族總人口55548人。其中,景洪市11780人,猛海縣41924人,猛臘縣1844人。主要分布在猛海縣猛嘎鄉、王猛鄉、蒙曼鎮,部分散在猛海縣西頂鄉、猛宋鄉、格朗河鄉、布朗山鄉、猛混鎮、景洪市猛龍鎮、猛臘縣尚勇鎮。拉祜族自稱拉祜族,人稱“拉祜族黑”、“郭措”、“緬甸”、“木社”。解放後,統壹名稱為“拉祜族”。拉祜族起源於古代羌族。公元10世紀,他們南遷到西雙版納和思茅,西雙版納的拉祜族大部分是從瀾滄縣遷來的。(五)布朗族西雙版納布朗族總人口36453人,其中景洪市5635人,猛海縣30605人,猛臘縣213人。主要分布在猛海縣的布朗山鄉、西頂鄉、蒙曼鎮、羅達鎮,少量分散在景洪市的大渡崗鄉、猛養鎮、猛龍鎮,猛臘縣的關累鎮、孟鵬鎮。西雙版納的布朗族自稱“布朗”,漢族稱“普滿”,傣族稱“滿”。解放後統稱為布朗族。布朗族起源於古普人,是雲南的壹個土著民族。經過長期的民族遷徙和部落分化融合,原來居住在西雙版納、思茅、臨滄等地的部分普人發展成為今天的布朗族。(六)基諾族西雙版納基諾族總人口為20199,其中景洪市19250,猛海縣52人,猛臘縣897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市基諾山鄉和王猛鄉的布元村委會,部分散在景洪市猛養鎮和猛臘縣猛侖鎮。基諾族人自稱“基諾族”,意為叔叔的後裔或叔叔的民族。基諾族的起源是從西北遷徙而來的邊強族的壹個分支。第二,根據基諾族創世史詩的傳說和基諾族送魂的路線,認為基諾族的祖先發源於結卓山(今景洪市基諾族鄉洛特老寨)。據傣語《呂氏》記載,元末明初,西雙版納傣族第九任呼叫器人娶基諾族女子為妻,說明當時有基諾族人居住在西雙版納。(7)西雙版納瑤族總人口18679人,其中景洪2683人,猛臘15944人,猛海52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市瑤曲鄉、猛板鎮、依吾鄉、關累鎮、蒙曼鎮、向明鄉、尚勇鎮、猛臘鎮和王猛鄉姚佳村委會。猛海縣沒有瑤族自然村。瑤族人自稱“酉門”、“勉”、“吉利門”、“布奴”、“拉賈”。他稱之為“八排瑤”、“郭珊瑤”、“盤古瑤”、“屋頂瑤”、“靛瑤”、“花瑤”。西雙版納的瑤族有兩個支系,統稱為瑤族。瑤族起源於秦漢時期的“長沙武陵人”或“無錫人”。明末清初,瑤族先民由湘桂遷至雲南,文婧山、屏邊、思茅、江城進入西雙版納。(8)西雙版納苗族總人口為11037,其中景洪市2161,猛海縣351,猛臘縣8525。景洪市和猛海縣沒有苗寨,主要是單位工作人員和外來人口。苗寨主要分布在猛臘縣境內,其中有兩個苗寨是土著苗寨,分別是尚勇鎮磨憨村委會那龍村和墨龍村委會老陶村,***110戶703人。那龍村和老陶寨的苗族自稱白苗,女人都穿褲子。據56歲的羅阿生和寨中37歲的村民小組長吳貴才介紹,他們聽說,200多年前,他們的祖先從貴州經雲南文山、紅河、思茅遷到猛臘,在伊吾、猛班居住壹段時間後,又遷到了尚勇邊境。後來壹部分苗族人遷到老撾,壹部分逐漸遷到現在的遺址。(9)西雙版納回族總人口為3911,其中景洪市1617,猛海縣1817,猛臘縣477。主要分布在景洪市和猛海縣猛海鎮、猛遮鎮,部分分散在各鄉鎮機關、廠礦、農場,其中只有猛海縣猛海鎮有村。回族是回族的簡稱。西雙版納的回族可分為回族和傣族。回、傣語稱為“帕思”;回族傣語稱為“帕西傣”,即回族中的傣或傣族中的回族。西雙版納回族的起源主要是明清時期進入西雙版納經商並與當地少數民族通婚的大理回族商人的回族後裔,其次是1950以後在內地支援邊疆建設的回族工人及其後裔。猛海縣的回族主要從滇西遷入,其余回族主要來自紅河州的沙甸和玉溪的通海、峨山。(十)西雙版納佤族人口3112,其中景洪市996人,猛海縣1647人,猛臘縣469人。景洪市和猛臘縣沒有佤族寨子,主要是單位工作人員和外來人口。猛海縣有8個佤族村寨,分別是猛遮鎮滿嫂村委會的佤族村寨(30裏)、滿弄村委會的佤族村寨1隊、2隊和新寨村、猛混鎮滿嫂村委會的滿會村、西丁鄉牛道村委會的老、中、新村,* * * 265438。佤族自稱“佤”。據猛遮鎮曼嫂村委會瓦寨44歲的閆恨介紹,祖上是從瀾滄、西盟遷來的。猛混鎮曼會村委會72歲的達翁說,佤族是在猛養班兩兄弟的帶領下來到猛海的。他們曾在離現在住址1公裏的山上建起“永紅”大寨,人口150戶。寨子裏因為瘟疫,人們分散到各處,然後集中修建寨子。西定鄉暖島三個寨子裏的佤族來自不同的源頭。據寨中66歲的老人魏成忠介紹,他的爺爺奶奶來自泰國,爺爺奶奶那壹代人也來了。當時來了三家。65歲的陳說,他爺爺那壹代人都是從瀾滄來的、逃的。兩位老人都說,老壹輩人來這裏的時候,這裏有茂密的森林和野生動物,所以在楊曼長大的博雅把佤族的祖先送到這裏來守山,建村的地方還有壹個長滿滑苔的池塘,所以傣族人稱佤族村為“厚島”。魏承忠也明確表示,佤族在這裏已經288年了,經書上有記載。(11)西雙版納壯族人口2130,其中景洪市752人,猛海縣437人,猛臘縣941人。景洪市和猛海縣沒有壯族寨子,主要是單位工作人員和外來人口。猛臘縣有三個壯族寨子,分別是猛班鎮滿延村委會滿幫村、猛班村委會李曼村、瑤曲鄉沙仁村委會沙仁村。有三個寨子***162戶802人。猛臘縣三個寨子裏的壯族人自稱“養”或“傣養”,他稱他們為“沙人”。在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之前,我壹直以為我是,第三次人口普查之後,我屬於壯族。據滿裏寨60歲的波揚嘎和滿邦村70歲的波玉祥老人說,200多年前壯族人從廣西文景山、紅河、元陽下江城,壹個進入老撾的烏德縣,壹個遷到了猛養。後來由於戰亂,老撾的壹些壯族人遷到猛臘建立了滿裏寨,隨後猛臘養育的壯族人也遷到了滿裏寨。三年後,滿幫寨與滿力寨分離,滿幫寨兩巴牙後西雙版納解放。滿邦齋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曼邦村分裂大約60年後,沙仁村從李曼村分裂出來。(十二)景頗族西雙版納景頗族140人,其中景洪市44人,猛海縣90人,猛臘縣6人。景洪市和猛臘縣沒有景頗寨子,主要是單位工作人員和流動人口。只有猛海縣猛海鎮有壹個景頗寨子,即猛翁村委會的景頗寨子。景頗村是壹個多民族的寨子,58戶268人,其中景頗族9戶,景頗族16戶,漢族26戶,拉祜族5戶,哈尼族2戶,景頗族約90人。景頗人自稱“在娃”。據景頗寨66歲的何三妹介紹,景頗人於上世紀初從德宏龍川經瀾滄遷居猛海。那時候,我來這裏是因為聽說這裏土地肥沃。現在可能快壹百年了。景頗族有自己的語言,女人保留自己的衣服,房子是中國的平房或樓房。景頗族信仰原始宗教。以前寨子裏、家裏有什麽事,就要殺雞祭祀,要莫巴念經。現在這些儀式已經不再進行了。景頗族現在慶祝的節日包括春節、火把節和清明節。三。西雙版納跨境少數民族西雙版納與老撾、緬甸接壤的邊境鄉鎮有15個,邊境線長966.3公裏。跨境民族是指由於長期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同壹民族,靠近邊界兩側,居住地直接相連,分隔在不同國家。我國有八個少數民族,包括傣族、哈尼族、彜族、拉祜族、布朗族、瑤族、苗族和壯族。其中,傣族和哈尼族與老撾和緬甸接壤,彜族、瑤族、苗族和壯族與老撾接壤,拉祜族和布朗族與緬甸接壤。四。西雙版納已被認定的Mami、葛坤、阿克、補償器、排角(1)Mami、葛坤1、Mami過去自稱“Mami”,在1958被民族工作小組認定。mami人主要居住在景洪市雲景洪街道辦事處曼戈隆村的Mami村、小米米村、大麥米村、江頭村、Mami村委會,有***219戶904人。Mami人有自己的語言,屬於南亞孟高棉語系的Wa 'deong分支。Mami人與傣族人有著相同的住房、服裝、宗教信仰和節日。由於長期與傣族人民接觸,成人和兒童都能說流利的傣語。2.葛坤人葛坤人自稱“部落虎”。相傳在遷徙過程中,大部分人渡過瀾滄江到了泰國,也有少數人延遲等待螃蟹煮熟,所以傣族人稱之為“葛坤”,意為“留下的人”。後來,這個“突然”的人也自稱為“葛坤”。葛坤人分布在猛養鎮葛坤村委會那會帕、那班、滿幫塘等7個村民小組,338戶,165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後,葛坤人屬於布朗族。葛坤人有自己的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佤德昂語支。他們的房子是幹欄式的,他們有自己的服裝,信奉原始宗教。葛坤人過去慶祝龍烈節和龍恩節。端午節是鐵打節,在陽歷二月舉行。在節日期間,牛被殺,篝火被燒,祖先被崇拜。(2)哈尼族的阿克、布果、排角1,阿克阿克分布在猛海縣景洪鎮、韓猛鎮、猛龍鎮、布朗山鄉、猛臘縣猛侖鎮,21個村約6000人。阿克人自稱“郭克”,阿克是漢人對他們的稱呼。阿克人的房屋是桿柱式的,語言和哈尼族語相近,可以和哈尼族人交流。男裝與哈尼族相似,女裝則大相徑庭。女性穿有袖無領短上衣,袖口和衣服下端縫上花辮。自制藍布長裙下(猛拉也穿長褲),上半部分用紅白綠條紋編織,小腿用花紋打底褲包裹。阿克人在65438年二月慶祝臥陀節(巴巴節),二月慶祝耶烈節(湯圓節),有上新房的習俗,信仰原始宗教。第四次人口普查後,我州阿克人被確定為哈尼族。2.被拆遷人居住在猛臘縣城子村委會的曼帕村、布果村、曼龍代村委會曼會村和孟鵬鎮溫泉村委會南尼組。* * * 181戶883人,其中曼帕村74戶373人,布果村58戶267人,滿會村65438人。賠罪的人自稱“龍璧”,賠罪是傣族人對龍璧的稱呼。被補償的人家房子都是桿柱式的,女人穿傣族的衣服。信佛傳到南方,有個佛寺,男生進寺當和尚。補沒字的人,學會用傣語寫佛經,男人也紋身,像傣族人壹樣過潑水節、閉幕日、開幕日。這個人的名字叫顏XX。女方叫於XX,婚後男方叫博XX,女方叫米XX。1990後,我們州的人被確定為哈尼族。3.排教排教人居住在猛臘縣猛班鎮猛班村委會滿崗村,41戶,175人。排腳人自稱“排腳”,意為“舒服”。排腳是漢族人對出腳的稱呼。因為排教人的頭飾是用黑布彎成喇叭形的,所以叫“排教”,現在也叫排教人。排教人沒有文字,信奉原始宗教。每年從5438年6月到10月,舉行寨門和新密節。過去采用的是父子聯合制。排腳人有自己的民族名字,也有漢族名字和傣族名字。壹個排長壹般有三個名字或者兩個名字。目前,我們州的排腳人被歸類為哈尼族。五、西雙版納州未識別的民族我州未識別的民族有克木族、老品族、巴家族,人口4236人。(壹)克木人克木人是我州未確定的民族之壹,自稱克木人、克米人,因來源不同分為克木魯人、克木樓人、克木角人。克木人集中在景洪市和猛臘縣,這裏有18個寨子,2897人。景洪市克木人分布在景洪鎮曼買村委會曼羅金、曼香阪、曼會龍,嘎灑鎮曼達村委會曼波南嘎1、2、3隊。有6個畜牧場,人口689人。景洪市克木人的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系瓦德昂分支。他們的房子是幹欄式的,衣服和房子都和傣族人壹樣。他們信仰佛教,使用傣語,有佛教寺廟。男孩到了壹定年齡,就會出家,大人小孩都能說壹口流利的傣語。猛臘縣有12個克木寨子,分別是猛臘鎮南梁村委會曼崗村、孟鵬鎮仲滿村委會、蒙曼鎮蒙曼村委會曼暖園、蒙曼鎮曼賽村委會曼崩所、尚勇鎮上崗村委會南溪、王四龍、曼莊村委會東陽、南前,猛板鎮將落入村委會克米村。猛臘縣的克木人分為克木人和克米人。柯木,西雙版納人,歷史悠久。他曾在猛臘尚勇廣發(天峰山)壹帶建立了自己的王國,開采的井鹽暢銷東南亞。被傣族征服後,有的被傣族統治,有的移居老撾。克米只有南千和克米兩個寨子,大約在1939年從老撾遷來。據說克木和克米本是兄弟,卻因為狩獵分配不均而反目成仇。猛臘縣的克木人有自己的語言,屬於南亞語系蒙克梅爾-高棉語族的瓦德揚支。克米能聽懂克木的語言,克木卻聽不懂克木的語言。克木人的房子都是幹欄式建築,女人穿傣族的衣服,男人穿漢族的衣服。克木人信仰圖騰崇拜和原始宗教,不信仰佛教。主要節日有豐收節、新米節、花朝節。可米節包括新米節、紅花節和“墮落龍牧節”。(二)老品人老品人是我州未確定民族之壹,居住在猛海縣猛遮鎮滿洪村委會老品寨,全村52戶233人。老產品人自稱“老產品”,也叫“卡”。老人保留了自己的語言,如吃飯用“唐紮”,房子用“雍”,能說壹口流利的傣語。老品仁家是中式平房。信仰原始宗教,有寺廟,沒有偶像。每年全村都會舉行祭祀山神的活動。(3)巴甲人巴甲人是我州未確定的民族之壹。巴甲人居住在猛海縣猛阿鎮孟康村委會,他們在那裏理解和墮落,在那井村委會,2,6,7,8組,河間村委會,6,7,8組。其中少部分分散在機關事業單位,人數為1106。巴甲人自稱“巴甲”。八甲人有自己的語言,接近傣語,可以和傣族人交流。八甲人的住房是中式平房。過去,他們有自己的衣服。女人們裹著小圓面包,穿著雙排扣連衣裙,背後系著圍裙。這個男人穿著壹件雙排扣大衣,頭上有壹個結。現在,婦女仍然保留著自己的民族服裝,但他們只在過年過節或婚禮時穿。平時都穿漢服,男的都換了漢服。巴甲人信仰原始宗教,有壹座小廟,逢年過節會在廟裏殺雞祭祖。巴甲人死後下葬,正常死亡的葬在公共墓地。八甲人姓彭、道、李、羅、馬。巴甲人過火把節、春節、七月半。
  • 上一篇:路徑依賴——壹個值得大家關註的思維陷阱
  • 下一篇:叫曾的女生怎麽起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