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漢朝歷史上著名人物的故事都與絲綢之路有關。

漢朝歷史上著名人物的故事都與絲綢之路有關。

漢代歷史上與絲綢之路有關的人的故事:張騫大堤。

張騫出了要塞。

張騫是西漢時期的外交家。漢中城固(今陜西城固)人。漢武帝下令,派使者到大嶽家,目的是會師,攻打匈奴。

他離開隴西,經過匈奴,被俘虜。在匈奴10多年,娶妻生子,卻始終堅守漢節,不忘使命。之後逃走,越過青脊,向西到大灣(今吉爾吉斯斯坦費爾幹納河谷),經過康居(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到達大嶽。嶽家是先被匈奴逼的,所以才西遷。此時他們已在媯水(今阿姆河)北岸定居,領夏,無意報復匈奴。張騫在大夏呆了壹年多才回國,途中被匈奴扣押了壹年多。

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26年,張騫逃回漢朝。他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的情況,並被授予太忠大夫的稱號。張騫在夏時,得知從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壹條路線,從印度(今印度)取毒,可以逼夏,建議武帝開辟壹條通往西南的路線。後來由於昆明夷的抵抗,未能通過。公元前123年,張騫以大將衛青為校尉征召匈奴,以博取功名。公元前121年,魏延隨李廣出征北平(今河北東北),攻打匈奴。因為軍事上的失誤,他用侯爵為庶人贖罪。張騫勸吳帝聯合烏孫(今伊犁河流域)後,吳帝拜他為中郎將。公元前119年,他奉命向烏孫派遣使節,率領300人的代表團,帶著數萬頭牛羊、黃金、絲綢。到烏孫後,向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周邊國家派遣使節,正式與中亞各國建立良好關系。烏孫派使者送張騫回漢,並獻馬謝之。從此,漢與西域的交流就建立起來了。

“絲綢之路”簡介

“絲綢之路”是指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和貿易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壹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和歐洲各地的陸上商貿通道。它形成於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世紀,壹直使用到16世紀。它是東西方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了西域的基本幹道。西起西漢長安(東漢洛陽),經河西走廊至敦煌。從敦煌出發,分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玉田、莎車,經青脊、今帕米爾至大嶽、安息,西達調治、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過青脊到大灣,到西經安息,到達大秦。它最初的功能是運輸中國古代生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德·馮·李希霍芬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將它命名為“絲綢之路”時,它被廣泛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外溝通、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它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也被稱為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發展於三國至隋,興盛於唐宋,變遷於明清。這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線。

2065438+2004年6月22日,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共同申報陸上絲綢之路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走廊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個跨國合作成功項目。

  • 上一篇:漢朝與羅馬之間:《天獅》有多少真實歷史?
  • 下一篇:北京城墻的歷史演變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