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古代朝臣為反抗國王的錯誤決定而死。給出兩個名字和例子...

古代朝臣為反抗國王的錯誤決定而死。給出兩個名字和例子...

俗話說:諫死,與死鬥。

與上述兩位諫官相比,西漢的汲黯要幸運得多。吉安(?-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2年)西漢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字長。孝景帝為太子洗馬,武帝即位後為臣子,先後任滎陽都督、東海太守、太尉主,排名九卿。

汲黯威武不屈,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不偏不倚,敢作敢當。有壹次漢武帝召集壹批儒士說:“我要振興政治,要效法堯舜。怎麽樣?”汲黯道:“陛下在外要行仁義,如何能節能?”漢武帝聽了尖銳的批評,憤然罷課。當時很多朝臣都為他擔心,紛紛勸他明哲保身。他大方地說:“天子任命大臣不就是為了糾正錯誤嗎?難道只是為了拍馬屁?”既然身居其位,就不能只顧個人安危,看到自己的錯誤也不說什麽,讓皇帝陷入不義之地。"

汲黯是壹個清官。他死後,家裏沒有多余的錢。他是在封建官吏更濁更不清的環境裏做領導的。但他多次進諫,與權臣張湯相爭,水火不容。所以張湯對他恨之入骨,經常在武帝面前說他的壞話。梁武帝不分好壞,先給了汲黯寬大處理,後又降了職,最後被賜了鴛鴦府知府的職位,死在了任上。

4.魏徵

魏徵(580-643),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諫官,初唐政治家,巨鹿(今河北)人。隋末加入瓦崗軍,石米戰敗投降唐朝。回到唐朝後,他跟隨李為太子洗馬。唐太宗即位後,任禦史大夫。後任秘書監,參與預政,封鄭國公。魏徵和李世民是封建社會少有的壹對君臣:魏徵敢於直接進諫,多次上告唐太宗,但唐太宗能容忍魏徵的“冒犯”,其言被采納。

玄武門之變後,早就看重他膽識的李世民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任命他為諫官,經常引入內廷打聽政治得失。鄭偉喜歡做每壹個知心朋友的主人,全心全意地協助他,無所不知,無所不談。再加上誠實坦率的性格,他常常據理力爭,從不妥協。魏徵死後,唐太宗非常悲傷和難過。他曾說:“丈夫可以用銅為鏡打扮自己;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魏徵今天突然去世了,所以我丟了壹面鏡子!”他還寫了壹個墓碑,用壹封信把昭陵埋了。

5.迪徐人傑

狄(630-700)字,唐代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則天是宰相,是傑出的封建政治家。考試明靜(唐代科舉制度中的科目之壹),從而進入仕途。步入政壇後,他經歷了兩個時代:唐高宗和武則天。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操,調任程大利,任欽差大臣。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方官侍郎等職。狄是壹個官員,正如老子所說,“聖人善變於心,人善變於心”。為了拯救無辜,他敢於違抗君主的意誌,始終保持著親民不懼強權的本色。他始終居於階級之上,憂國憂民,被後世稱為“唐朝的中流砥柱”。他被任命為負責刑法的程大利。在任壹年後,他處理了前任遺留的65,438+07,000多起案件,沒有壹起上訴要求平反。這說明他處理事務的公正性可見壹斑。後人以此為依據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說,荷蘭漢學家高羅佩編著了壹本書《大唐狄仁傑審判傳說》,即《狄公案》,後世四大公案。

6.胡荃

胡荃(1102 ~ 1180),南宋政治家、文學家。“邦恒”壹詞有“連□”之稱。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建言二年(1128),進士。這種劃分是由高宗和胡荃給撫州的軍事法官,並傳遞到誌郎。紹興五年(1135),兵部尚書魯直推薦他,給了他權利,升任樞密院事;八年,尚書反對秦檜的和平,乞求王倫、秦檜和孫晉,並指責皇帝。秦檜認為這是“傲慢和激烈”,所以他寫了壹封信刪除他的名字,並降職趙州。由於朝臣的搶救,廣州鹽倉被改。12年被瓦解貶為忻州,18年移至濟陽軍。直到秦檜去世,他才搬到衡州。孝即位,復職議郎。從官員到兵部侍郎。因為他壹直反對和談,不同意政府的政治觀點,所以試圖離職。回到廬陵,從事寫作。卒忠簡單。

7.寇準

寇準(961 ~ 1023)北宋政治家。這個詞是平的,中性的。化州下托(今陜西渭南東北)誕生。他從小喪父,家境貧寒,學習也很努力。19歲時,他成為了壹名學者。當了壹段時間的地方官後,他被召到朝鮮服役,因其政治才能受到宋太宗趙桓的高度評價。三十壹歲時,他是議會的副特使。後來因為正直,被朝廷排擠。宋真宗趙恒即位後,召寇準回朝,先後擔任全誌開封府、三司事。景德鎮元年(1004)六月,任中書總書記。那年冬天,遼承天太後、遼聖宗盧野龍緒率軍進犯宋朝,沿黃河直取周舟(今河南濮陽附近)。宋朝臣王欽若等人主張遷都避敵之鋒,而寇準卻撥開人群,極力促成宋真宗親臨命名國前線與之作戰。宋軍的士氣為之壹振,促使宋聖宗與宋王朝媾和,並在締結和約後撤軍(見元勛聯盟)。後來,在王欽若的挑撥下,寇準逐漸失去了宋真宗的信任,在景德鎮罷課三年,並在陜西等地擔任地方官。天璽三年(1019),因遵從旨意,據說天書衰微,再次起用為丞相,不久稱太傅太子,封於萊,故世人稱口萊公。後來又被宋朝的副部長丁偉陷害,多次被貶,直至任雷州(今廣東海康)刺史。他死於宋仁宗天盛元年(1023)九月。

8.包拯

包拯(999-1062),廬州合肥人,北宋政治家。宋任天長(安徽天長)知府四年(1037),政績可觀。任職後,調任知端州(廣東肇慶)。回京後被任命為禦史監,後改為禦史監,任“言官”。行為不當或違法的官員可能會被彈劾。為了懲治貪官,清四年(1044)八月,他向仁宗散發了《不要帶貪官》的乞求書,認為清廉是人的榜樣,而贓物是“賊”。包拯七次上書奏江西轉運使王魁,暴露其“心如蛇蠍”,禍害百姓。並嚴厲批評了宋廷的官員任用制度。祐二年(1050)至祐三年,包拯知鑒院三次彈劾外戚張耀祚,試圖查清惡魔冷情冒充太子的特大詐騙案,震驚朝野。

包拯在擔任官第三司、第三司的判官、副使期間,先後擔任JD.COM、陜西、河北的轉運使。他每到壹個地方,都以減輕人民負擔、改革弊端、發展生產為己任,提出了“濟民利國”的經濟思想。很多時候為了國家大事,說壹些皇帝不愛聽的話,批評大臣的權力,要求他停止皇帝給予親信官僚的恩惠,壹切都改走主管部門的正常渠道。他寫了從魏徵到唐太宗的三封奏章,並把它們獻給宋仁宗,作為他的座右銘,時刻保持警惕,專註於國家事務。要求仁宗虛心納諫,明辨是非,不要搞“先入為主”,偏聽偏信,而要愛惜人才,去除苛責,嚴禁刑罰,嚴禁神話邪說,不要隨意建築,等等,朝廷多采納,多執行。

嘉祐元年十二月(1056),朝廷任命包拯為全誌開封府。次年3月正式上任,3年6月離任,前後僅壹年多。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素有頑固性之稱的開封府被管理得有條不紊。敢於懲治達官貴人的違法行為,堅決遏制開封官員的囂張氣焰,及時懲治誣告刁民者。

由於包拯在開封執法嚴明,鐵面無私,英勇無畏,宦官們不得不收斂起來,壹聽到包拯的名字就害怕。老少婦孺都知道包拯的名字,親切地稱他為“鮑特”。開封府流傳著壹句話“達不到關節,就有閻羅養老”。閻羅是包拯無私的象征。

宋嘉佑六年(1061),官至某樞密大臣,次年五月卒。“京師官方愁容滿面,街上嘆息可聞。”朝廷呈詔吏部,十五卷《奏儀》傳世。

9.(英、瑞)哈裏(人名)

海瑞(1514-1587)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海南瓊山(今海口)人,回族,字汝賢,自號馮剛。他從小學習詩詞經典,博學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中選。他先是被任命到福建南平教重慶,後來又被提拔到浙江淳安、江西興國縣,在那裏推行清稅政策,平反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雲南司司長,上書批評世宗迷信巫術,生活奢侈,疏於國事等缺點,遭迫害入獄。世宗死後被釋放。隆慶在位第三年(1569),升任右都。他壹如既往地懲治貪官,打擊權貴,疏浚河道,興修水利,推行鞭法,迫使貪官還政於民,因此有“晴空”之譽。出院後被辭退,賦閑生活了16年。萬歷十三年(1585),復聘。他先後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顧問,力主嚴懲貪官,禁止賄賂。兩年後,他在南京去世。海端壹生清官,深得百姓尊敬和愛戴。據說,當他們聽到他去世的噩耗時,當地人對失去親人深感悲痛。當他的靈柩從南京水路運回家鄉時,長江兩岸擠滿了為他送行的人。許多人甚至為他們的家畫了他的肖像。關於他的傳說在民間流傳更廣。海瑞和宋代的包拯壹樣,是中國歷史上清官的典範,正義的象征。

王雲

王允,本名鐘某,出生於濰州路薊縣(今河南省衛輝市)。元代著名的學者、詩人、政治家,壹生為官,剛正不阿,清貧愛崗,好學善文。他先後三代成為元世祖忽必烈、羽宗皇太子真金、成宗皇帝鐵木真的諫官。

王允直言,敢諫。他主張用禮懲罰庶人,用刑懲罰醫生,強調治理混亂的財政。至元五年(公元1268),元世祖設立禦史臺,任命王允為禦史監。寫了150多篇《打黑除惡》《那海》。當時主管水利的中央官員劉,利用治水導河的便利,侵吞了四百多萬石宮糧。王允大膽彈劾並曝光。參觀後寫劉建秀祠堂偷工減料中飽私囊的罪惡。劉做賊心虛,惶惶不可終日,死於憂患。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王允被任命為福建閩海道青年中醫兼按察使時,當時沿海政局混亂,官員空缺較多。他要求皇帝挑選人才來填補沿海的空缺。經過壹段時間的考察,他果斷罷黜了40多名貪官,任命了壹批精通文武、清正廉明的人來工作,這裏才平靜下來;他還首創在福建沿海修建營房讓士兵居住,改變了過去士兵的不良習慣,使人民安居樂業。

王雲清正廉明,秉公執法。在被任命為程之郎、平陽道總政判官時,江州太平郡的壹個陳殺了他的兄弟。他因為賄賂政府被判死緩,300多人被冤枉,五年不能結案。皇帝派王允親自審理此案。經過走訪和審訊,所有被冤枉和牽連的平民都被釋放了。

王允雖身居高位,卻能體察時勢,同情百姓疾苦。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燕南地區冬春幹旱,秋澇。王允訪民回到大都(今北京)後,右丞相史在祥符設宴款待官員,請他赴宴。坐在桌子後,當他看到桌子上擺滿了著名的美味佳肴和異國情調的海鮮時,他感到非常不舒服。他控制不住自己為民求情的心情,寫了壹篇長長的免租讒言,希望皇帝最終采納他的建議。

王允的勸諫受到了元世祖的高度重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忽必烈專門召見他到北京。他還著書萬卷,提出了“改舊制、懲貪官、盡稅、興才”的建議,符合忽必烈“適祖”思想,對推動統壹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所以忽必烈親自授予他翰林學士。

王允從政期間,經常憂國憂民。他系統地整理了歷代明、君、賢勤於思政、治國安邦的經驗和事跡,以“諫”的方式送給尚未登基的皇太子參考。俞宗振金非常欣賞這種觀點,除了自己學習之外,還把《中國簡史》的各種文章發給孫子孫女們閱讀。於宗貞和他的兒子金早福、承宗鐵木真即位。王允獻給成宗皇帝的不是玉器和珠寶,而是十五把壽石成劍,這表明了他對受害者的真誠忠誠。所以,成宗皇帝加他為總論大夫,知專利。並委托他與趙孟頫等人編《元世祖誌》。

大德五年(公元1304年)六月,王允死於薊縣,享年78歲。駐吉安的欽差大臣看到他的故居還是茅屋,窮如民。他們的子孫的田園生活,自給自足,將如實發揮神聖的。皇帝發錢給富人,給翰林學士頒令要當好大夫,並追封太原郡公。謚號為“文定”。子子孫孫被陰影封印。家鄉的人們也稱贊他少年時刻苦讀書的古子劍村為“秋書之聲”,被列為“薊縣八景”之壹。他的演講和詩歌出版了100卷,供後人閱讀。他的墓在薊縣(今衛輝市)城郊鄉八裏屯村西南的石人窪,距縣城十裏。墓園正面有壹條神道,兩側有石雕,對稱排列。每當清明節、春節前後,家鄉長輩都去拜年,表達深深的懷念和哀思。

  • 上一篇:山東有哪些愛國歷史英雄?
  • 下一篇:鎵?鏈夊伐浣滀汉鍝¢?冮洟鐨勪富瑕佺郴鍒楃瘈鐩垪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