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翁牛特旗的歷史文化

翁牛特旗的歷史文化

翁牛特旗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這裏是舉世聞名的“紅山文化”發源地。這裏出土的紅山碧玉龍,被譽為“中國的壹龍”,創造了中華民族“崇玉”、“崇龍”的文化傳統,證明了遼河流域和黃河流域壹樣,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創造了中國北方發達的古代文明。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多彩的文化異彩和中原文化,鑄就了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

新石器文化

★興隆窪文化:是中國北方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7500 ~ 8000年。它以其大規模的聚落建築、最早使用的玉器、臥室墓葬的出現和獨特的陶器讓後人驚嘆不已。二道張坊、三道王坊、四道張坊村、頭頭地北灣子村、廣德宮鎮大窪子村、梧桐花鎮山嘴子村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多為混砂灰陶或灰褐色陶開口圓柱罐或收斂罐,也有少數泥質紅陶高領、碗。石器包括斧子、研磨棒和餅狀裝置。裝飾圖案為鋸齒形圖案和浮雕復合圖案。石器包括斧子、磨棒、鑿子、石核、鋤頭和鏟子等。遺址保存完好,是典型的興隆窪文物,距今7000多年。

★趙堡溝文化:頭地黃花梁、山嘴子七分店村、解放營辛家營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幾何浮雕圓柱罐,罐身嵌砂灰褐色陶器。它們是圓腹碗、圓足碗和少量彩陶,這些彩陶壹般是細陶土紅陶器,顏色較深,有雲狀鉤紋。大多數都是鍋碗瓢盆。其他陶器又分為紅陶加砂和褐陶加砂。

★紅山文化: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古文化。紅山文化是以赤峰紅山命名的文化類型。紅山文化距今約5500年。當時先民從事各種經濟活動,主要是原始農業,包括遊牧、漁獵。形似煙葉的石碑是北方特有的農業生產工具,後來演變為鐵犁。在各種類型的陶器中,紅色和黑色的“彩陶”最具代表性和引人註目。燒制彩陶的圖案有斜線、半圓線、三角線、水渦線等。看似簡單,實則簡單自然。

經過幾十年的考察發現,紅山文化的分布範圍以西拉木倫河、老哈河為中心,西起張家口,東至遼河中遊,北至大興安嶺,南通大淩河流域。其分布中心主要集中在赤峰、朝陽、承德地區,即老哈河、大淩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密集分布著紅山文化遺址。大量代表紅山文化的精美玉器出土,展示了史前時期中國北方西遼河流域的燦爛文化。

玉龍,1971,出土於翁齊王朝格溫多賽欽塔拉紅山文化嘎查遺址。玉龍深綠色,長26厘米,身體卷曲成“C”形。整個是由壹塊玉雕刻而成。通體拋光,光滑圓潤,看起來很活潑。賽欽塔拉出土的玉龍被考古學家譽為“中國的壹條龍”,這說明地處兩河流域(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的翁牛特旗是中國上虞文化和龍崇拜傳統的發祥地。

在五分店、橋頭、頭地墳、五屯淮、巴嘎塔拉、朝格文多、杜家地等地發現的許多新石器時代遺址和墓葬中,采集的標本有填砂灰陶圓柱罐、斜口罐、開耳罐、大口深腹罐、泥質紅陶黑彩罐、折腹罐等。石器有鏟、斧、半圓石刀、鉆蚌、石罐、石磨、磨棒和石核、餅狀器皿和細石器等,是典型的紅山文化遺址和紅山文化時期的村落遺址。

1974年翁旗玉田高發現壹件雙耳紅陶罐,口小,腹長,雙耳,底小。罐外壁飾有“之”字,是典型的紅山文化器物。這些發現充分證明,五六千年前的翁旗有比較發達的原始農耕活動。這些種類的陶器和石器收藏在翁旗文物博物館。

★小河沿文化:翁牛特旗大南溝村發現的1977。距今45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大南溝發現的近80座古墓有規律地排列在三個區域。可見當時社會生產中男女分工明確,社會上出現了貧富不平等的現象,並有獨創的文字符號或頌歌。在翁旗五分地鎮大窩鋪南水泉村南梁崗上,采集到的標本有細紋浮雕的砂褐陶圓柱罐、幾何紋浮雕的砂灰陶圓柱罐、斜線交叉的砂灰陶罐。石器包括鉆餅、骨錐等。,也屬於新石器時代小河沿文化的村落遺址。

契丹文化(遼文化)

契丹屬於東胡族。是中國北方壹個歷史悠久、成就斐然的古老民族。契丹民族從產生、發展、繁榮、衰落到滅亡,經歷了1200多年,在中國歷史上做出了重要貢獻。“遼文化”是以植根於當地的本土文化為主體,以中原的唐文化為依托,吸收西域和東北各民族的先進文化而形成的博大精深的“契丹文化”。“契丹藝術”——繪畫、音樂舞蹈、建築、書法、雕塑等等——是中國藝術寶庫中的壹朵奇葩。

1.遼代永州城址:位於翁旗白音塔拉蘇木東南部,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交匯處以西的三角地帶,城址周圍是廣闊的沙丘和草原。清代在城址建有寺廟,現在遺跡清晰。城址為土造廣場,南北向,城墻基本完好,南北長525米,東西寬545米。城墻坍塌成土坎,殘高約2米,底寬約10米。北墻保存完好,北面有東、西角臺,遺跡依然明顯。中間有壹扇門,寬約10米。東西墻北面各有壹扇門,門牌地址相反。南墻被風沙侵蝕,形成緩坡沙堆,附近散落著大量陶瓷碎片和礦渣。城內表面較為平坦,原有建築遺址已被厚厚的沙土覆蓋,布局不清。城址已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小白林路遼代城址:位於廣德公鎮小白林路村東平地上。城址為土長方形,東西長450米,南北寬300米。城址北墻上的夯土層清晰可見,厚達0.3米。城市已變為耕地,地勢平坦,原有建築布局不清。這座城市出土了石獅和瓷器碎片。

3.上太遼城遺址:位於橋頭鎮上太村北,羊腸子河南岸的沖擊平原上,俗稱駱駝圈。雖然城市遺址已經變成了耕地,但遺跡非常清晰。城址為土做的正方形,邊長46米,殘基寬2米,高1.7-2米。南北墻缺口相對。現在南北村之間的大車經過城內,縫隙就是原來的城址。

4.遼代壁畫墓:位於翁旗解放營子鄉。這個墓的石室是圓形的,裏面有八角形的柏樹側面,墓底有壹層木炭,地面鋪著木板。北墻上放著壹張木棺床,是夫妻的。八角形的木頭在四面和頂部都覆蓋著彩色的畫。出土時色彩艷麗奪目,壁畫內容極其豐富。是我國遼代壁畫的瑰寶。墓中的隨葬品和壁畫帶有濃厚的契丹民族風情。

此外,在翁旗五分地鎮和橋頭鎮也發現了廖村遺址。遺址中收集了白瓷盤、碗、泥灰陶罐、罐、牛腿瓶、小口瓶、白瓷碎片、醬釉、青釉瓷碎片、圓石磨等。裝飾圖案是壓花點和格子。

  • 上一篇:義龍新區的義龍新區
  • 下一篇:春興精工公司概況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