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誰知道中國氣象的趣事?

誰知道中國氣象的趣事?

海市蜃樓,天空?人類?

7月5日晚,以神秘“海市蜃樓”聞名的山東蓬萊再次出現奇觀,海面上出現壹個清晰的“海市蜃樓”,讓人分不清是天上還是人間。海邊壹萬多人滿眼都是。據說傍晚的海市蜃樓在當地的地方誌中並沒有記載。

蓬萊古稱“登州”,登州海城自古以來為各界人士所關註。眾所周知的秦始皇派徐福帶領三千少男少女下海,求“蓬萊仙丹”“蓬萊仙人”。《史記》曰:“傳於渤海,離人不遠,但若來,風引之而去。蓋味者為上,神仙仙藥在雲端,其獸獸皆白,金銀為宮。”漢武帝也曾多次巡遊蓬萊,為的是尋找壹絲仙氣,不至於老在人間。但是,毫無疑問,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百姓,都是空手而歸。神人仙境,總在他們來到萬裏不遠處的時候飛走。“不去,看起來像壹片雲;據我所知,三神山生活在水下;當妳靠近時,風會引領妳,妳永遠也到不了那裏。”

即便如此,人們仍然無法解釋他們所看到的壹切。因此,數百年來,無數文士、詩人登臨亭閣,吟詠海城,或求長生,使蓬萊名揚天下。直到明代,壹個叫陸榮的人才在《園雜記》中對海市作出了科學的解釋:“所謂海市,多由山川構成。”

那麽,這個千百年來人們追逐的“人間仙境”是什麽呢?近日,記者走訪了中國氣象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薛浩。

為了給記者解釋清楚,薛研究員特意畫了壹個示意圖。他說,海城是壹種大氣光學現象,是由於劇烈的溫度梯度導致大氣密度分布異常,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發生明顯的折射或全反射而產生的。海市壹般發生在沿海地區、雪原、沙漠和極地,分為上海市、下海市和側海市。有時,由於強烈的湍流活動,會出現復雜的海市蜃樓。

他說,夏天,在平靜的水面上,上層空氣很熱,密度低,靠近水面的空氣受水流影響,所以溫度低,密度大。當上下空氣層溫差較大,密度疏密不壹時,周圍島嶼、城鎮、船只等景物反射到地平線上的光線,通過上下折射或全反射,可以出現直立的影像。在陸地上,尤其是沙漠地區,由於白天烈日當空,地面受熱強烈,靠近地面的空氣受熱快,地面熱天空冷,下面的光向上折射,所以景物倒置。如果兩層密度不同的空氣平行,也可以出現側面海市蜃樓。由於空氣層的湍流,景物顯得忽大忽小,時斷時續,忽明忽暗,給人壹種神秘多變的感覺。

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對我們的祖先說,海城就在我們身邊。它是生活中真實事物的真實反映,是大自然送給人類的美好禮物,絕不是所謂的仙境。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海城也沾染了現代氣息。海城的景色早已從古人記載的“宮室、梯田、城墻、人物、車馬、皇冠”變成了今天壹排排的城市建築和寬闊的城市街道。

據了解,海市在我國青島、杭州、泉州等地也出現過,但在蓬萊出現的頻率較高。這是由蓬萊獨特的地理位置、水文條件和氣候條件決定的。蓬萊位於渤海海峽的南岬,與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隔海相望,長山群島位於海峽之間,為海上市場的出現提供了各種不同距離的反光風景。但當這壹帶出現漲潮時,海峽中湧動的海流將底層海水與低溫壹起帶出水面,使海水表面溫度遠低於海洋空氣,容易形成海洋空氣自下而上溫度急劇上升、密度急劇下降的逆溫現象。因為地理位置和水文條件是恒定的,相對穩定的,所以氣候條件就更重要了。蓬萊市氣象局局長孫介紹了7月5日海市發生時的天氣情況:7月5日最高氣溫26攝氏度,最低氣溫19.7攝氏度。全天能見度良好,相對濕度80%,平均風力2.8米每秒。他說,海市多出現在夏季或春夏之交。近年來蓬萊海市記錄顯示,壹般天氣情況有以下特點:氣溫適中,晴或局部多雲,偏北風壹、二級,海上能見度高。5日的天氣情況基本符合前期特點。

由於各種因素的不確定性,蓬萊海市的出現飄忽不定,變幻莫測,讓人捉摸不透,很多來這裏的遊客激動不已,紛紛離去。孫導演也很遺憾地告訴記者,當他被朋友告知自己開車去那裏的時候,天空中只有壹條長長的霧線,場景已經很模糊了。在這壹點上,在斯裏蘭卡土生土長的孫導演還是錯過了壹瞥上海的“美”。幸運的是,山東電視臺記者孫玉平用攝像機捕捉到了發生在6月7日1988的海市蜃樓,掌握了稍縱即逝的美景,讓它分享給更多熱愛自然、渴望探尋自然奧秘的人們。

冰和冰雹的樂趣

1987 3月15日,壹位村民來到張槎壹家廢品收購站,感受著地上尋寶的喜悅,將壹件物品放在秤上要求交易。只見那“寶”有茶壺大小,形如卵石,晶瑩透亮,不知是什麽。收購站的員工又驚又窘,向客戶解釋不能收購,而客戶堅持要賣。言語爭論間,“寶藏”逐漸縮小越來越小,直至完全消失,只在秤上留下壹灘無色無味的液體,買賣自然結束。這件事在農村街坊壹時傳為笑話。經核實,3月日中午佛山郊區出現冰雹,直徑約3厘米。根據天氣背景、“寶藏”的特征和融化現象,推斷“寶藏”應該是壹場罕見的冰雹。歷史上南海曾發生過多次冰雹災害,在《南海縣誌》中有記載,如:“清順治八年(1651)二月,雨雹大如鬥牛,房屋倒塌,牲畜死亡。”

黃雨

在中國的興安嶺地區,每年5-6月都會下奇怪的“杏黃雨”。其實就是松花粉染色的結果。因為在這期間,正是松花盛開的時候,臨海上空的黃色花粉和水汽粘在壹起,就成了“黃雨”。2月1870,14日,Genese也下了壹場“杏雨”。化學家卡斯特拉對這場雨進行了化學分析,發現其中含有6.5%的水,6.6%的含氮有機物,65.5%的沙子和粘土,以及氧化鐵和碳酸鈣等其他物質。其實“杏雨”是龍卷風把地上的黃泥卷到天上,和雨水混在壹起造成的。

南海多雪的天氣

如果南海的市民打算欣賞雪,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去北方。在南海這片土地上,人們普遍對雪沒有印象。南海市地處亞熱帶,氣溫高,確實很難具備下雪的氣象條件。但是,偶爾會有特別強的寒潮入侵,南海會下雪。據《南海縣誌》記載,自宋代以來,已有13次降雪,下壹次降雪平均超過50年,最晚降雪為1929次。請看《南海縣誌》幾次詳細記載的雪情:

宋朝淳祐五年十二月(1246年初),下了三天大雪,積了壹尺多,史無前例。

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梅花枯死於冬雪。

明朝隆慶三年(1569),西樵山十二月下大雪,樹全被凍壞,第二天就解決了。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冬季大雪霜凍,樹木全部枯死。

清道光十五年(1835),十二月二十二日大雪漫天,覆蓋四寸多。

清光緒三年(1877),11月29日,風、雨、雷、雪、雹齊來,許多魚凍死。

清光緒十八年十壹月十七日、十八日(1893開頭),下了壹場大雪,地上有壹寸多厚的積雪。

民國18 (1929)年冬天以來,天氣異常溫暖,很久沒有下雨了。27日開始微雨,29日淩晨北風大作,黎明轉小雪。天亮後,天氣相當冷。30日上午還在下雪,下午就更冷了。中央公園(在廣州,南海郡駐廣州時)的梅花和紅菊花上爬滿了雪蠅,都是亮白色的。31早上,雪還在下,冷的程度特別猛。查是盤福路的早晨,在這裏壹個20歲的乞丐被發現死在了冰面上。

南海很少下雪,但並非不可能。氣候變化是周期性的。近幾年氣溫偏高,處於偏暖期。當寒冷期到來時,下雪的機會就會增加。人們應該對此保持警惕。

梅雨之惡

“黃梅時節家裏下雨,草塘裏青蛙遍地”。“微風吹綠了田野,梅雨灑滿了田野。”梅雨,年復壹年,年復壹年,滋潤著江南廣袤的沃野,給萬物帶來生機。然而,梅雨帶來的並不全是上面所描述的,而是壹幅江南初夏風情的多彩畫卷,壹派江河歡騰、幼苗茁壯的喜人景象。那異常的梅雨(如空梅雨或超長梅雨)會給長江中下遊帶來嚴重的旱澇災害。

梅雨是指每年初夏向盛夏過渡期間,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包括韓國和日本南部)持續的陰雨天氣。壹般情況下,雨季持續20-30天左右,6月中旬開始,7月中旬結束,降雨量壹般在200-400毫米。

1954期間,中國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水是由異常長的梅雨引起的。這壹年,老天好像得了神經病,腦子不聽使喚。壹整天,他都悶悶不樂,小雨,大雨,暴雨不停地下。今年梅雨來得早,6月初“入梅”;我走得晚,直到八月初才“開花”。整整兩個月,加上5月的春雨,這期間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降水量超過了過去壹年,導致洪水泛濫。整個汛期,武漢市江漢大堤發生險情21523起,平均不到10分鐘就發生壹次。武漢最高水位為29.73米。為保衛武漢,三次開閘放水進入荊江分洪區,總分洪122.56億立方米,使漢口枝江至湖北、襄陽至東西湖等20多個分蓄洪區飽和甚至過飽和。由於洪水,僅湖北、湖南、江西就轉移了600多萬人,京廣鐵路100天不能正常通車。

有些年份,梅雨很不起眼。就像匆匆來去的過客。它在長江中下遊停留十天甚至幾天,然後北上。而且逗留期間降雨不多,難得下壹兩場大雨。這種情況稱為“少梅”或“空梅”。它造成的惡果,正好與特大梅雨造成的澇災相反,而是裂地造成的幹旱。

1978期間,雨季在短短的七天內結束,雨勢微弱,以至於很難看到古代江南的煙雨。萬裏晴空,烈日直射大地,高溫低濕造成了20世紀罕見的大旱。黃河和長江這兩條“動脈”,都出現了明顯的“貧血”癥狀,直接影響到黃河和長江沿線的經濟帶。這兩個經濟區16省區受旱面積達2.9億畝。旱情波及華北、西北東部、東北、西南,給農業造成較大損失。長江中下遊沿線700多萬畝農田死亡,湖北、安徽兩省雙季晚稻播種面積減少654.38+00多萬畝,山西秋糧作物因旱死亡300萬畝。這也使得人和動物的用水成為壹個問題。江西兩湖三省近200萬人飲水困難。

北京的天氣有利於奧運會的召開。

北京位於歐亞大陸東部,西、北、東北三面環山,東南距渤海150公裏。屬於南溫帶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年平均降水量為565.1毫米。奧運會期間的主要氣象要素如下:

(1)溫度和濕度。據(1990-1999)統計,奧運會期間,北京日平均氣溫24.5 ~ 26.1℃,平均最高氣溫30.8℃,平均最低氣溫22.3℃,多年日平均溫差達8.5℃。最高氣溫出現在下午,持續時間短。濕度的日變化正好與溫度的日變化相反。最高溫度與最低濕度同時出現,最低溫度與最高濕度同時出現。這樣的溫濕度配置讓人感覺舒適,適合戶外活動。

(2)沈澱。奧運會期間,多是降水。據統計,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20天裏,日降水量大於1 mm的降水日數只有6天,降水持續時間短,不會對室外比賽造成很大影響。這種降水經常給夏季的北京帶來涼爽清新的空氣。

(3)風向和風速。北京的風向明顯受地形影響。壹般情況下,白天多為2 ~ 3級偏南風,晚上多為1 ~ 2級偏北風。在奧運會期間,很少有大風。大於4級的風往往伴隨著降水,而且時間很短。

奧運會期間,北京的天氣條件不錯,白天氣溫不太高,晚上涼爽,有利於休息。在此期間,北冰很少有特殊天氣影響比賽。沙塵暴和龍卷風的概率是0,冰雹的概率只有0.3%,白天霧的概率是1.6%,大風和暴雨的概率也很低,分別是2%和4%。可見特殊天氣對奧運會的影響可能很小。此外,據分析,奧運會期間北京全年逆溫概率最低,全年大氣自凈能力最強。據測定,這壹時期的空氣質量是全年最好的,有利於戶外活動和體育比賽。

沙漠風情畫——不毛之地的另壹種視角

新世紀伊始,“沙塵暴”壹詞頻繁見諸報端。眾所周知,沙塵暴的主要來源是沙漠。說起沙漠,在人們的想象中,那是壹片黃黃的不毛之地,充滿了暗淡蒼涼的氣息。

然而,世界上的沙漠並不是同樣的灰黃色。其中壹些在陽光的照射下色彩斑斕,甚至成為壹個旅遊區。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所在的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因“染”上了各種顏色而對遊客極具吸引力,被開辟為沙漠公園。從表面上看,這片沙漠是無沙的,全是含有古老火山熔巖礦物的沙石。由於當地氣溫變化較大,可從41℃降至零下30℃,風化作用很強。經年累月,壹層層的沙土結晶礦化,有紫、黃、紅、綠、白、藍等各種顏色,仿佛是壹個鑲嵌著寶石的巨大盤子。在陽光的照耀下,燦爛奪目。在蒸汽的作用下,這些顏色會凝結成各種顏色的煙霧,閃閃發光,真是奇妙又神奇。

白色沙漠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魯蘇洛盆地有壹片奇特的白色沙漠。從空中俯瞰,周圍數百公裏呈現出壹片銀白色的世界,除了幾株牢牢紮根在沙海中的植物。更有趣的是,這裏的壹些動物,如有袋動物、蜥蜴和幾種昆蟲,為了適應惡劣的環境,已經變成了白色。這些“白衣天使”不時出現,讓人仿佛置身於童話世界。更奇怪的是,在朝陽或晚霞中,沙漠變成了壹面巨大的鏡子,將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青、藍、紫,宛如雨後彩虹。據說白色沙丘的成因是石膏海床在壹億多年前幾經變遷,石膏礦經過多年風化結晶成白色微小顆粒,從而為這片沙漠增添了這種浪漫的風情。

黑色沙漠前蘇聯中亞的卡拉庫姆沙漠是深褐色的,無邊無際,壹片灰暗。遊客來到這裏,往往會引發對過去的懷念,或者感到壹絲不寒而栗。據調查,卡拉庫姆沙漠的沙子經常被這裏的黑色巖層風化。

紅色沙漠澳大利亞的辛普森沙漠是紅色的,尤其是在陽光的照射下,天地分不開,紅色是泥濘的,極其壯麗。如雨如雨,小植物發芽開花,“紅花叢中壹點綠”更添異彩。沙漠變紅的奧秘原來是鐵礦物的長期風化,在沙子上覆蓋了壹層氧化鐵。

不難看出,無論是彩色或紅色的沙漠,還是白色或黑色的沙漠,都是由地面的巖石長期風化形成的,只是巖石的質地不同,但世界上主要是黃色的沙漠。雖然沙漠壹直被文人描述為永遠死亡的不毛之地,但大自然卻給人類留下了壹個不幸的地方。而在廣闊的沙漠地區,隨風飛揚的沙粒堆積在地面上,形成各種沙丘圖案。從遠處看,它像壹個起伏的大海,壹望無際,但藍天和黃沙緊密相連,這種格局是不斷變化的。有的沙丘像金字塔,有四個棱角,四個斜坡上有壹個尖尖的塔尖。風雕刻出的圖案讓人遐想,不禁吸引人們去領略大漠不斷變化的“風情”。這裏有壹種沙漠“歌唱”的風格。

內蒙古的響沙灣已經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旅遊景點。人們抓起壹把金色的沙子使勁往下扔,沙子發出“哇”的壹聲。人沿著沙坡爬到沙丘頂上,從頂上掉下來,然後沙山腳下傳來“嗡嗡”的聲音,好像有人在撥弄琴弦。如果妳壹直用手把沙子往下拉,但看到沙子像流水壹樣沖到山腳下,就有壹聲巨響,像是天上盤旋的幾架飛機發出的聲音。除了響沙灣,還有甘肅敦煌鳴沙山、寧夏中衛響沙山、新疆巴坤縣鳴沙山。世界上有超過100個會唱歌的沙丘。更離奇的是,在夏威夷群島的考愛島西南海岸有壹座大沙丘,長達800米,高18米。人走在沙丘上,沙子會像“吠狗”壹樣吠叫,如果妳把沙子放在手掌裏,它也會發出同樣的聲音。事實上,沙沙沙是壹種自然現象。據科學家推測,在水分蒸發過程中,被雨水或海水浸泡過的沙丘表面可能會形成壹層薄薄的空氣膜。由於人類運動引起的震動,沙子會發出聲音。但是真正讓沙丘發出噪音的原因還沒有弄清楚。

夏季炎熱指數解讀

中暑,俗稱發疹。是在夏季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或在其他高溫環境下工作而引起的頭暈、目眩、心慌等癥狀,嚴重時甚至會引起體溫升高、昏厥或痙攣。是夏季內科急診的常見病。主要發生在我國中南部地區,尤其是長江中下遊地區。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和城市建設的發展,中暑的發生有逐漸向我國北方大中城市發展的趨勢。1997酷暑天氣期間,華北、西北、東北等地大中城市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暑現象。

中暑是壹種熱射病,醫學部門將其分為三個等級: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在高溫工作場所工作壹定時間後,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出汗、全身乏力、心慌、註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壹般正常或略高。

輕度中暑:除先兆中暑癥狀加重外,還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加快等。體溫上升到38℃以上。

重度中暑:有三個癥狀。(1)在高溫環境下突然發病,體溫在40℃以上,開始大量出汗,隨後出現“無汗癥”,並伴有皮膚幹熱和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2)主要有明顯的肌肉痙攣並伴有收縮痛,對稱發生在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和腹肌,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此時患者意識清晰,體溫正常。(3)起病急,頭痛,頭暈,出汗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心律失常,輕度脫水,但體溫低。

中暑是對人類生命的巨大威脅,重癥中暑死亡率高。據江蘇省氣象臺統計,1988、1994、1995、1998四年間,南京市中暑患者多達10000人,其中重癥中暑人數近千人,重癥中暑死亡率分別為30.2%、7.8%、6.65438+。

不難看出,中暑的發生與高溫密切相關。在日最高氣溫35℃以上的高溫天氣,中暑患者會明顯增多。中暑還和空氣濕度有關。如果濕度過高,即使溫度低於35℃,也會有人中暑。江蘇省氣象臺醫學氣象研究組經過研究,以三日移動平均氣溫30℃、相對濕度73%為指標,定義了三個中暑指數等級,還詳細計算了中暑氣象條件指數。就南京而言,壹般在6月下旬至9月,也就是梅雨後期(或梅花)至秋老虎高溫期間,江蘇省氣象臺通過廣播、報紙等媒體向廣大市民發布中暑預警預報。此外,他們還積極開展專業氣象服務,通過電話、傳真、網絡向廠礦、醫院、急救中心傳輸中暑指數預報。基於此,人們可以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尤其是經過三天的高溫,所有人都要格外註意。對於不同的人,預防方法是不同的:

1.年老體弱者:壹、減少外出,避免在烈日下活動。他們的生活環境要通風,保證睡眠,喝鹹開水,吃易消化的食物。

2.嬰幼兒:其預防尤為重要,主要是避免衣物過暖過厚,多做耐寒運動。

3.產婦:要破除陳規,科學坐月子,每天定時打開臥室門窗通風。媽媽不要“遮遮掩掩”,洗頭洗澡清潔皮膚。

4.高溫戶外作業人員:平時進行熱習服鍛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改善工作條件,多喝鹹白開水、涼茶、綠豆湯。在工作場所準備壹些防暑藥品,如任丹、清涼油和十滴水。如果感到出汗、頭暈、心跳加速,應迅速結束工作,移至陰涼處休息。

上述人員如有先兆或輕度中暑,應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休息,服用任丹、十滴水等解暑中藥,並在額頭和人身上塗抹清涼油、風油精。最好去醫院掛水治療。如果發生嚴重中暑,應立即采取物理降溫。冰袋或冷濕毛巾應放在主動脈內,並在25℃的水中浸泡或清洗。但心前區禁止洗滌,以免誘發心臟驟停,年老體弱者只能用酒精擦洗。無論什麽人出現嚴重中暑癥狀,都應立即送往就近醫院搶救,以免死亡。

“紅鬼”在東海搗亂

5月9日,浙江臺州市陳達島以東海域爆發大面積赤潮。這次紅潮由北面的東極開始,到達南面的洋基島。赤潮水體呈紅褐色,呈弧形帶狀連續分布,長約25海裏,寬約6海裏,總面積500平方公裏。椒江壹船夫說:“我們的船在洋基東南約15海裏處發現大面積的牛欄水(赤潮)。夜裏,船經過時,又藍又亮。”與赤潮同時發生的水母災害也對當地海洋漁業構成威脅。離赤潮不遠的玉環縣出現大量水母。由於水母的入侵,當地100多艘漁船不得不靠岸捕魚,每個漁民的損失在10萬元以上。

近年來,中國近海的“赤潮”頻頻見諸報端。什麽是赤潮,為什麽會引起新聞媒體的如此關註?其實,赤潮主要發生在近海水域,是由於水域中某些浮遊生物的爆發性增殖或聚集而導致水色發生變化的現象。赤潮並不全是紅色,實際上是各種色潮的統稱,不同赤潮生物引起的赤潮顏色也不壹樣。

赤潮對漁業生產和海洋生態環境有何影響?近日,筆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臺州市漁政部門和水產部門。據臺州市水產局統計,2000年6月10日,赤潮造成臺州淺海養殖的魚、蝦、蟹、貝大面積死亡。溫州蒼南臺州路橋及部分港灣魚類、蟑螂受損價值達11萬元以上;三門蝦病暴發,造成損失500多萬元;臨海市的高位池塘無法接水,給正常的水產養殖生產帶來困難...而且今年以來,中國沿海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紅色幽靈”——赤潮,不僅僅是臺州,引起了高度關註。

臺州市漁業環境監測站的陳治良說:“赤潮生物在變異繁殖過程中,造成水體大面積缺氧,可使海洋生物窒息死亡,其中有毒藻類會排出毒素,毒害海洋生物。此外,死亡的赤潮生物沈入水底,腐爛後產生毒素,覆蓋海底,可導致底棲生物死亡。船夫說,這樣的水域是抓不到魚的,因為幾乎所有的魚蝦都死了。自臺州海域發現赤潮後,漁政部門進入戰備狀態,及時發布赤潮消息,避免水產養殖損失。”

臺州市水產局的程指出,這次紅潮的出現不可掉以輕心。臺州是浙江中部漁業發達地區,赤潮爆發可能對漁業造成致命傷害。事實上,每壹次赤潮都會對海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赤潮的成因是世界海洋研究中的壹個難題。專家們對赤潮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認為赤潮形成的原因和機制非常復雜,但壹般認為赤潮生物的存在和水體富營養化是赤潮形成的基礎。程說:“赤潮的主要原因是海洋過於富營養化。隨著臺州工業的發展,特別是沿河化工廠的增多,壹些排放的有機物隨汙水和河流沈積物進入海洋,赤潮生物利用氮、磷、碳等營養物質大量繁殖和積累;而城市生活汙水更可怕,不僅排放量大,而且氮磷含量過高,是赤潮的罪魁禍首。”談及氣象條件,程說,氣象條件是赤潮發生的重要因素,溫度、濕度、氣壓、海水流量等對赤潮也有影響。赤潮的發展和擴散也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

那麽氣象條件和赤潮有什麽關系呢?臺州氣象部門的工作人員做了仔細的分析,因為赤潮的營養物質主要來源是大陸排放的有機物,而有機物的分解需要壹定的溫度條件,有機物在排放入海過程中與風向的變化密切相關。臺州5-7月氣溫高於20℃,主導風向偏東風,有利於近海營養物質的分解和儲存,是赤潮易發期。當然,赤潮的發生也與當時的氣象因素有關。據泰州洪家氣象站數據,去年和今年泰州赤潮發生前的4月,平均氣溫分別比常年偏高1.1℃和1.3℃,降水量分別比常年偏少41%和51%。推測赤潮的發生很可能與前期的氣象條件有關,高溫少雨可能是臺州赤潮的主要原因之壹。20世紀80年代以來,臺州沿海幾次大赤潮的氣象條件也證實了這壹點。這四次赤潮常見的氣象原因是高溫或略高降水,5月24日至26日1986,5月上旬至中旬1990,2000年5月至5月上旬至中旬2001。在全國範圍內,不同海域的赤潮頻繁發生,如南海3-5月和9-10月,東海5-7月,渤海和黃海7-9月。顯然,不同海域赤潮發生的時間與雨帶位移的季節變化基本壹致,這與大氣環流的季節變化有關。

毋庸諱言,做好天氣監測預報工作,離不開赤潮的預報、預防、監測和控制。現在很多人對赤潮這種海洋災害感到不可抗拒,對漁業養殖和遠洋捕撈造成極大威脅,人們談“潮”色變。漁業官員認為,赤潮的汙染源來自工業汙染和生活汙染,環保是根本措施,是人類可以控制的。同時,有關部門之間的合作將對赤潮的控制產生積極的影響。

  • 上一篇:三國歷史上武將的排名
  • 下一篇:滿清第十三王朝皇帝名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