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市內三所女子中學的校史

市內三所女子中學的校史

該市三所女子中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81年由英國聖公會女牧師艾瑪·瓊斯創建的聖瑪麗堂。學校前身為1851,成立於香港聖公會救世主堂,位於虹口溫江石路與百老匯(現塘沽路與大明路)交匯處。壹開始,它只招收來自基督教家庭的女學生。1881年,英國聖公會接管了難以為繼的吉列特女子學校,該校由美國女牧師伊琳娜·卡普泰羅娃·吉列特於1850年創辦,是上海第壹所女子學院。同年6月,文姬女子學校與吉列特女子學校合並後,更名為聖瑪麗女子學校。聖瑪麗是聖約翰學院的創始人塞繆爾·艾薩克·約瑟夫·舍列舍斯基(Samuel is 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1831-1906提出的新校名。隨後,聖瑪麗的新校舍搬到了梵高聖約翰大學的後面,與大學僅壹墻之隔;學制定為八年。因為當時聖約翰大學不是男女同校,所以聖瑪麗女校的學生經常受到聖約翰大學男學生不正當的影響。時任大學校長的弗朗西斯·李斯特·霍克斯·波特(1864-1947)深感不安,希望將女子學校遷到其他地方。由於財政問題,這項提議被擱置了。直到1923年,弗朗西斯·李斯特·霍克斯·波特在百裏南路建起了新校舍(公共租界在上海西部建了壹條越界的路,現為1187長寧路),聖瑪麗女校才遷到這裏,改名為聖瑪麗女中。占地面積64000平方米。

由於學費高昂,聖瑪麗女校的大部分學生都是來自中上階層家庭的女孩,所以聖瑪麗女校被稱為貴族教會女校。學校的特色學科是英語、家政和音樂舞蹈。培養的女學員大多熟悉社交禮儀和英語,具有豐富的文學藝術素養。從1881建校到1951解散,聖瑪麗女中壹直是上海數壹數二的女校。

1882在上海成立了雙語學校McTyeire School。該學院原本打算男女兼收,但最後不收女學生。後來,書院的成功促使監察委員會牧師林樂之(1836-1907)為女學生設立了類似的學校。1885年,林樂誌與監督委員會女傳教士勞拉·海古德(1845-1900)合作,負責籌集25000美元在中國創辦女子學校。同年6月,監察委員會女傳教士會議召開,海樹德在華辦學計劃引起巨大反響。

1952,上海市教育局接管聖瑪麗女子中學和中西女子中學,將兩校合並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上海紡織學院成立於原聖瑪麗亞女子中學。1999,學校並入東華大學,成為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長寧校區。

在過去的壹個世紀裏,學校培養了大批傑出的女性,包括許多科學家、醫學專家、藝術家、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孫中山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孔祥熙夫人宋藹齡、著名作家張愛玲、美國俄勒岡州副議長鄧之峰、中國前科技部部長朱麗蘭、中國科學院院士黃亮、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雅竹、文、藝術家顧聖嬰、、、汪明荃、沈殿霞等都畢業於這所學校。

  • 上一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教育
  • 下一篇:浙江金華雙龍洞的材料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