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24小時計時法的歷史、來源和文化背景

24小時計時法的歷史、來源和文化背景

隨著原始智力的發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類需要更精確的計時方法。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就用日晷將壹天劃分為更小的統壹時間單位,其工作原理也是利用地球的自轉。由於地球的自轉,太陽似乎穿過天空,就像人們騎馬時看到樹木在他們的視線內移動壹樣。如果妳想和太陽保持同步,讓它看起來像是站在空中,那麽赤道上的人必須以每小時1038英裏的速度向西移動。由於海洋潮汐與海岸的摩擦,地球自轉每壹個世紀都會延遲1微秒,所以這個速度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緩慢變化。太陽位置的變化導致了影子的變化。日出時,太陽從東方地平線上的冉冉升起。將日晷的時針筆直地插在地上,西邊會出現壹條長長的影子。到了中午,影子已經移動了。這時影子變短,指向北方(這裏指的是北半球的情況)。下午,太陽照常繼續向西方地平線移動,這時日晷指時針的影子會變長,轉向東方。當日晷的時針微微傾斜時,地面上的影子會呈半圓形移動。因此壹天可以分為12小時,這是埃及人的第壹個時鐘。

那麽必然會出現不依賴於天氣好壞,不隨季節變化而改變1小時長度的鐘表。其中有利用蠟燭燃燒速度、沙漏、漏水的蠟燭鐘。1小時的長度以沙子和水滴以壹定的速率從容器上部流向容器下部為標誌。到17世紀中葉,荷蘭物理學家克裏斯蒂安·惠更斯制造了壹個與鐘擺壹起工作的時鐘,其精度足以將小時細分為時鐘。這是17世紀的偉大成就。現在,我們已經能夠制造出基於銫或氫的原子振動原理的原子鐘,其精度已經達到每1億年不到1秒。此外,通過使用激光和超低溫技術,可以制作更精確的時鐘。)

後來有了鐵路。有了火車,人們可以長途旅行,鐵路連接了許多遙遠的城鎮。遺憾的是,在當時,雖然人們可以準確地知道某地的時間,但每個城鎮都有自己的當地時間。例如,紐約的時間與其鄰近城市的時間不同,如紐瓦克或南安普敦。這個道理很好理解。根據定義,正午(12∶00)是太陽出現在天空最高位置的時間,因此兩個相鄰區域不可能有相同的時間。紐約的中午,紐約的西邊還是上午,紐約的東邊才剛剛下午。

雖然這些事實很容易理解,但卻很難接受——尤其是坐火車旅行時,電報的發展加劇了解決這壹問題的緊迫性。到了1884,這個問題變得非常突出,於是召開國際會議實現時間標準化。時區的劃分就這樣產生了。

時區是指所有地區的時間完全相同的區域。時區是由地球表面從北極到南極的子午線定義的。經線像橘子壹樣把地球分成24個相等的時區。為什麽分為24個時區?因為地球自轉壹周需要24小時。把地球分成24段產生不同的時區,每個時區都是1小時的倍數。

  • 上一篇:為什麽歷史上很多人認為王是西漢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 下一篇:歷史上的水火之爭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