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恩格斯在費爾巴哈的學說中闡明了哪些唯物史觀的原理?

恩格斯在費爾巴哈的學說中闡明了哪些唯物史觀的原理?

第壹,對立統壹的辯證運動是客觀的。

辯證法歸結為關於外部世界壹般規律和人類思維運動的科學。

所有相繼的歷史狀態都只是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無限發展過程中的暫時階段。每壹個階段都是必然的,所以就發生的時代和條件而言,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對於在自身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它就變得過時了,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讓位於更高的階段,而這個更高的階段也會衰落和滅亡。就像資產階級依靠大工業、競爭和世界市場推翻了實踐中壹切穩定的、受人尊重的制度壹樣,這種辯證哲學推翻了壹切關於終極絕對真理和相應的絕對人類狀態的概念。在它面前,沒有什麽是最終的、絕對的或神聖的;它指出壹切都是暫時的;在它面前,除了生生滅滅的連續過程和從低級升到高級的無盡過程,什麽都不存在。它本身就是這個過程在思維頭腦中的反映。

對立統壹的辯證運動是現實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所固有的。外部世界的辯證規律和人類思維運動的辯證規律都是客觀存在的。

唯物辯證法認為,壹切事物和反映事物的概念、思想都處於不斷的生成和消亡的變化之中。這推翻了所有關於終極和絕對真理以及相應的絕對人類狀態的觀念。

第二,唯物辯證法取代形而上學思維方法是人類認識規律發展的結果。

(機械唯物主義)這種唯物主義的第二個獨特的局限性是,它不能把世界理解為壹個過程,理解為壹種處於不斷的歷史發展中的物質。這符合當時的自然科學狀況和與之相聯系的形而上學,即反辯證的哲學思維方法。眾所周知,大自然處於永恒的運動之中。但按照當時的想法,這種運動永遠是繞著壹個圈旋轉,所以永遠不會前進;它總是產生同樣的結果。這種想法在當時是必然的。康德的太陽系起源理論剛剛提出,還只被認為是純粹的幻想。地球的發展史,也就是地質學,至今還完全不為人知,而認為今天的生物是壹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長期發展過程的結果的觀點,在當時根本不可能科學地提出來。因此,非歷史的自然觀是不可避免的。

哲學的發展與自然科學的發展密切相關。在17和18世紀,受當時自然科學水平的限制,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在自然科學和哲學中都占據了主導地位。形而上學是機械唯物主義的局限性之壹,它的主要特征是用靜態的、孤立的、片面的觀點來看待世界。進入19世紀後,隨著自然科學研究對象的變化,即從對既定事物的研究轉向對事物的發生、發展和關系的研究,人類對自然過程相互聯系的認識有所發展,舊的唯物主義形而上學思維方法被克服,被唯物辯證法所取代。

第三,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了宗教的產生、發展和消亡。

自然不依賴於任何哲學;它是我們人類(本身是自然的產物)賴以成長的基礎;在自然和人之外沒有任何東西,我們的宗教幻想所創造的最高存在只是我們自身本質的虛幻反映。

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時代,從人們對自身本性和周圍外在本性的錯誤的、原始的觀念中產生的。

只要這些民族存在,這些神就會繼續活在人們的心中;這些國家已經滅亡,這些神也和他們壹起滅亡了。

在原始社會,由於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較低,人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自然現象,於是將自然力人格化、神秘化,產生了原始的上帝觀念和原始宗教。

民族宗教的興衰表明,宗教依賴於壹定的社會基礎,宗教與物質生活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歸根結底,馬克思主義認為,是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了宗教的產生、發展和消亡。

第四,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哲學基本問題上的對立

所有哲學,尤其是現代哲學的主要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

根據哲學家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分成了兩個陣營。那些斷定精神是自然的本源,從而在歸根結底承認壹些神創論的人(而哲學家中的神創論,如黑格爾,往往比基督教中的神創論復雜荒謬得多),形成了唯心主義陣營。任何認為自然是原始的人都屬於唯物主義的各個流派。

思維與存在、精神與自然的關系,所有哲學的最高問題,和所有宗教壹樣,根源於蒙昧時代的蒙昧觀念。

思維和存在的首要問題是什麽,這是哲學的壹個元問題,對這個哲學根本問題的回答分為兩個對立的陣營: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五、歷史進程受內在壹般規律支配。

歷史進程受內部壹般規律支配。因為在這個領域裏,雖然每個人都有壹個自覺預期的目的,但總體上看,表面上似乎是由偶然性主導的。人很少能得到自己期望的,很多期望的目標在大多數場合下相互幹擾、相互沖突,或者這些目標本身從壹開始就無法實現,或者缺乏實現的手段。就這樣,無數次的個人意願和個人行動的沖突,在歷史場域中造成了壹種與無意識自然界中的主導局面完全相似的局面。行動的目的是預期的,但行動的實際結果卻不是預期的,或者結果壹開始似乎與預期的目的壹致,但最後根本不是預期的。這樣,歷史事件似乎在總體上受偶然性支配。但是,表面上看,是偶然性在起作用,而這種偶然性總是被內在的隱藏規律所支配,問題只是找到這些規律。

舊唯物主義在歷史領域背叛了自己,因為它認為作用於歷史領域的精神的動力才是最終的原因,而沒有研究這些動機背後隱藏著什麽,這些動機的動力是什麽。不完整不在於認識到精神動機,而在於沒有從這些動機中追溯到它的動機。

社會史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雖然每個人的行為都有預期目的,但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的預期目的相互幹擾,甚至相互沖突。眾多單壹的願望和行動相互幹擾,相互沖突,導致人的行動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可見個人動機對歷史結果只有從屬意義。

在這裏,馬克思主義在歷史領域貫徹了辯證唯物主義,指出歷史進程是由內在的壹般規律所支配的,個人動機並不是決定歷史的真正動力。

6.壹切政治鬥爭都是階級鬥爭。

壹切政治鬥爭都是階級鬥爭,壹切爭取解放的階級鬥爭,雖然不可避免地有政治形式(因為壹切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但最終都是圍繞經濟解放展開的。

國家作為第壹主導者的思想力量出現在我們面前。

在近代歷史中,國家意誌壹般是由市民社會不斷變化的需要、某壹階級的統治地位,歸根結底是由生產力的發展和交換關系決定的。

恩格斯關於“壹切政治鬥爭都是階級鬥爭”的論斷,揭示了政治鬥爭的階級本質和經濟根源。

恩格斯指出,國家作為階級的統治機關,既是有組織的暴力,又是意識形態的力量,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也占有統治地位。這壹思想揭示了階級鬥爭中圍繞國家政權的政治鬥爭的重要地位,闡明了被壓迫階級在反對統治階級的鬥爭中取得國家政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上一篇:《十月圍城》中真正的歷史人物是誰?
  • 下一篇:壹些著名功勛犬的信息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