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淺談如何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

淺談如何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

瓊海市華僑中學陳沖摘要:中學歷史教學滲透德育,是壹門涉及方方面面的學科。人們對歷史的德育功能做了大量的探討和闡述。長期以來,我們德才兼備。現代的教育方針叫德智體全面發展。說明“德”包括思想和道德。我們強調在教學中滲透德育,主要是培養學生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以及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關系到國家命運的大事。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歷史課堂教學的壹條主線,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關鍵詞德育滲透小組學習教學模式,直觀教學素質教育主張學校教學不僅要重視智育,更要重視德育。中學歷史作為基礎教育的必修課,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在滲透學生德育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養人文關懷情懷,充分發揮歷史的教育功能,是新課程的理念之壹。那麽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個人理解。壹、德育的關鍵——歷史教師的素質是課堂的設計者和指揮者,是學生智慧的啟蒙者和挖掘者,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沒有高素質的歷史教師,就不可能發揮歷史教學滲透德育的作用。首先,歷史老師必須是壹個合格的“人類老師”,擁有美麗的心靈。壹是要有壹顆心,對德育滲透教學有充分深刻的認識;第二,要有德,歷史老師首先要學會做壹個有美麗心靈的人。只有擁有美麗心靈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擁有美麗心靈的學生。而無能的“老師”會誤導人家的孩子。其次,是合格的“老師”。壹是要博學,即歷史教師要有紮實、系統、廣泛的歷史基礎知識;二是要有能力,即既要精通教育科學知識和教學技能,也要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意向、德性、知識、能力可以構成歷史教師的整體素質,缺壹不可。第二,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是歷史教學的基本形式。由於教材內容不同,課堂類型和教學方法也不同,德育滲透是通過教材、教法和教師情感來實現的。1,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壹,也是歷史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倡小組學習,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壹起討論問題,壹起工作,讓學生在共存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共同的交流中學會溝通、互助、分享、尊重他人,是真正的德育。2.歷史教科書中有很多愛國主義教科書,比如對抗美援朝誌願軍的描述,“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了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誌願軍的這種革命精神,使學生們受到了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激發了他們獻身祖國的革命精神。教師要結合青少年思想活躍的特點,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養學生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堅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信心。3.直觀教學的滲透直觀教學是對學生最直接、最生動、最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中學歷史課本中的壹些內容,如祖國的大好河山、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三大戰役等,都可以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生動直觀地呈現給學生,並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果能用模型展示祖國的發明,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再比如,在講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暴行時,可以用壹些影視作品或圖片給學生看。他們對侵略者的憤恨和對祖國的熱愛會油然而生,所以運用直觀教學可以再現歷史上最壯觀的場面,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英雄們的輝煌成就。4.教師要用真誠的情感來教學歷史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具有信號的功能,個人真誠的情感可以影響他人,使其產生強烈的內心體驗,因而願意接受這樣的意見和教育。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情就永遠不會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青少年在理性上還不夠成熟,習慣用形象和外界感受去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很容易地通過用真摯的感情講授教學內容來感染學生,進而與教師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歷史主要描述人類的活動,必須賦予歷史人文情懷。“感人至深,先不為情”,教師要用真摯的感情講述歷史,這不僅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而且對實現我們的德育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講南京大屠殺的時候,如果老師能夠帶著感情講述這段歷史,就會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相反,幹巴巴的說教既不能讓學生認同,也不能讓學生把德育內容變成個人的思想和行為。這樣,我們的道德教育就會失敗。第三,課外德育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僅僅依靠課堂上有限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開展壹些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能力。1,出演歷史短劇的老師用課本設計的活動課知道學生出演了歷史短劇。通過出演簡短的歷史劇,學生可以培養各方面的能力,豐富課余生活。當然,更重要的是,在短歷史劇的表演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比如七年級課本上設計的歷史短劇《文成公主進藏》,通過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2.課後參觀德育基地在老師的組織和帶領下,讓學生參觀壹些意義深遠的德育基地。例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或革命老區。在瓊海,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紅色女兵紀念園,了解革命先輩當年的英雄壯舉,教師可以補充史實的講解,增強參觀的教育效果,讓她們在“聽故事”的同時,再次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以補課堂教學的不足。3、開展演講比賽活動為了進壹步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教學結束後,讓學生收集自己最崇拜、最感興趣的英雄人物、戰爭場景等素材,進行演講比賽。師生共同評價,達成共識,從而為學生創造壹個相互學習、相互鼓勵的良好德育氛圍。4.組織觀看相關影片在歷史教學中有壹個非常好的優勢,就是涉及教學內容的相關影片比較多。比如說到中國的建立,有《偉大復興的開端》,也有很多關於戰爭的電影。我覺得如果要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看相關的片子遠比做壹些練習或者單純依靠老師的講解有用。比如講南京大屠殺,就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金陵十三釵》。在影片中,學生可以強烈感受到當時日軍在中國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行;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可見,在災難面前,人們不分國界,互相幫助,互相關愛。利用電影滲透德育,在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有助於學生個人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5.開展歷史小教具制作活動。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繪畫、制作壹些簡單的教具,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歷史,特別是因為學生參與了教具的制作活動,必然會對制作的教具的時代、背景、作用和意義有深刻的認識,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總之,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歷史的德育功能,避免講授歷史,或者把歷史當成故事會,或者扮演講故事人的角色,而應該認識到歷史是愛國主義的源泉。通過我們的工作,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壹個無私、賢惠、優秀的人,但我們可以努力使他們文明、禮貌、愛國家、愛親人、誠實守信、與人為善、遵守社會公德;幫助他們正確分辨真、善、美、假、醜、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參考1。淺談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基於小明遭遇的德育課程3。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德育課程。德育課程需要王華的精耕細作。
  • 上一篇:歷史小司文
  • 下一篇:皇馬cf多少年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