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心腦血管疾病有哪些?

心腦血管疾病有哪些?

心腦血管疾病統稱心腦血管疾病,壹般指由高脂血癥、血粘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引起的心、腦及全身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介紹了心腦血管疾病的類型、癥狀、治療、護理、預防及飲食註意事項。心腦血管疾病簡介心腦血管疾病(1)腦血栓有哪些?

發病突然是主要特征,是最急的疾病之壹。大多數患者發病前沒有先兆癥狀,在活動中突然發病。大多數癥狀在幾秒鐘或幾分鐘內發展到高峰,少數患者在幾天內表現為逐步或進行性惡化。約半數患者發病時有意識障礙,但持續時間短。

(2)腦動脈硬化

經常出現頭暈、頭痛、易怒、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四肢麻木、出血等癥狀。

(3)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壹只眼睛突然出現壹過性黑化,或視力下降,或白色閃爍,或視野缺損,或復視,幾分鐘後即可恢復。對側肢體輕度偏癱或有異常輕偏癱。優勢半球受損並出現暫時性失語癥或失用癥或失讀癥或失寫癥,或同時出現面肌和舌肌無力。暫時性吞咽困難、嗆水、口齒不清或聲音嘶啞。

(4)心臟病

常見癥狀有:心悸、呼吸困難、紫紺、咳嗽、咯血、胸痛、水腫、少尿等。

心腦血管疾病的病因(1)身體因素

身體因素主要包括性別和年齡、超重和遺傳。

性別和年齡

壹般來說,男性40歲以後的冠心病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每增加10歲,發病率增加壹倍;女性冠心病平均發病年齡比男性晚10歲左右,絕經後逐漸向男性靠近。男性冠心病死亡率也高於女性。腦血管意外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尤其是60歲以上,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但75歲以後,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

超重

許多資料證明,超重(標準體重的10%)和超重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遺產

在冠心病高發的國家和地區,觀察到冠心病具有壹定的家族聚集性。有家族史的人群冠心病死亡率是壹般人群的2.4倍。有腦血管意外家族史的人群發病率明顯高於對照組。

(2)疾病因素

主要疾病因素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心臟病等。

高血壓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壹。越早得高血壓,患冠心病的風險就越大。根據日本的壹些研究結果,腦血管意外的風險隨著血壓的升高而增加。

高脂蛋白血

高脂蛋白血癥是指血清中壹種或多種脂蛋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最常見和最危險的並發癥是冠心病。據回顧性調查,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概率不僅比正常人高壹倍,而且發病早,病變範圍廣。糖尿病作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女性比男性更危險。

心臟病

心功能不良可直接或間接引起腦血管意外,尤其是冠心病患者,比無冠心病者高5倍。

(3)生活因素

生活因素主要包括吸煙、飲酒、飲食和活動。

吸煙與心腦血管疾病存在劑量反應關系。比如某地區18年隨訪數據顯示,大量吸煙的男性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是不吸煙者的3倍

喝葡萄酒/酒精

大量飲酒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在動脈硬化的基礎上,如果情緒激動大量飲酒,可導致腦血管意外。

規定飲食

許多國家對水和無機鹽的分析表明,冠心病的死亡率與飲用水的硬度呈負相關,並認為水中無機鹽的種類和含量不同,對冠心病的影響也不同。如鎂、鈣、硒、鉬、釩,對冠心病有保護作用;鈉、鉛、砷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膳食鈉負荷高、鈣攝入不足都是腦血管意外的危險因素。

脂質中的膽固醇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會消耗更多的膽固醇,導致冠心病患病率增加。

維生素C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維生素C具有降血脂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因此維生素C攝入不足可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

活動

腦力勞動者的冠心病發病率普遍高於體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平時活動少,冠狀動脈運動負荷不足,脂質沈積,容易患冠心病。

(4)社會心理因素

職業

工作中需要腦力和註意力高度集中的職業,對視覺和聽覺造成慢性刺激的職業,會使血壓升高,從而導致冠心病和腦血管意外的發病率增加。

性格和神經類型

A型人格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A型人格的人格特征影響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濃度,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5)氣象因素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氣象條件有關。寒冷季節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季節。

(6)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因素很多。當多種因素同時存在時,可產生聯合作用,使致病作用增強,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心腦血管疾病的病因很多,遺傳因素占的比例很小。很大壹部分心腦血管疾病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所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要從自身做起,杜絕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心腦血管疾病癥狀(1)感覺頭暈不穩。

大部分腦出血患者在發病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頭暈癥狀,即感覺不穩定,或者頭暈,甚至想摔倒。當然還有壹部分人頭暈不明顯,但是只要有頭暈的癥狀,就壹定要引起重視,嚴重的會去醫院。

(2)莫名的頭痛

這種頭痛往往很嚴重。當然,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疼痛的深度也不同。有的人會出現持續性頭痛,有的人會出現間歇性頭痛,有的患者會伴有惡心嘔吐。

(3)四肢經常感到麻木。

麻木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典型癥狀。也就是說,如果壹個人長時間感覺四肢麻木,或者身體局部有明顯的麻木感,這時候就要考慮是不是腦血管系統出了問題!

(4)經常性頭部眩暈

經常頭暈,這往往是低血壓、低血糖、腦供血不足等心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如果長期出現這種情況,壹定要去醫院做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對癥治療。

(5)我在哪裏都能睡著。

明明晚上睡眠時間充足,白天還是昏昏沈沈的。總覺得不想睡夠,眼睛很累。我們要註意這種情況,這也是腦血管病發病前嗜睡的癥狀。

(6)喝水容易咳嗽嗆到。

總覺得喝水吃飯過程中不順暢,多半是腦溢血的前兆。當然偶爾也不要數,適當觀察壹下這種情況是否經常發生。

(7)身體疲勞和虛弱

疲勞乏力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癥狀之壹,嚴重時還會伴有失眠、心悸等。夜間,甚至出現嚴重的腦缺氧、呼吸困難、頭暈、意識喪失、抽搐等。

如果出現上述癥狀,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的患者。應該註意。如果經常出現上述壹種或多種癥狀,壹定要做相關的系統檢查。和健康有關的事情,真的很不小心!

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1)高血壓的危害

高血壓不僅會引起頭暈、心悸、眩暈等不適,還會損害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並可能引起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風偏癱、腎功能衰竭等並發癥。

(2)冠心病的危害

冠心病壹旦急性發作,可引起猝死:心律失常、心率過快或過慢、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和心臟驟停。如果心血管疾病發生在心臟,它被稱為冠心病和心絞痛。隨著動脈硬化的加深,血管壁會進壹步硬化,血管壁上的垃圾也會逐漸增多。另外,此時體內的血液是粘稠的。這樣在壹定條件下可能會造成壹段血管堵塞,血液無法正常通過,變成血栓。發生在腦血管,稱為腦血栓;它發生在心臟,被稱為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會造成心肌壞死,壞死的心肌會永久失去功能,無法再生。

(3)中風的危害

中風危害更大,可引起以下不良後果:口眼歪斜,言語不暢;身體活動受限,行走不穩;癱瘓在床,排便失控;嚴重的話會導致死亡。

心腦血管疾病檢查(1)咨詢

詢問是壹般檢查的第壹步,可以為進壹步檢查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使醫生更快更準確地做出診斷。比如描述醫生自己的詳細癥狀、病史、用藥史以及用藥後的效果,有助於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

(2)測量血壓

高血壓在大多數情況下會加重心臟病,所以量血壓也很重要。但有些人在醫院量血壓時可能會過於緊張,導致血壓升高。對此,家裏有電子血壓計的患者,也可以在家裏進行測量,記錄下來,稍後給醫生看。

(3)血液檢查

通過血液檢查,可以掌握全身的健康狀況,獲取與心臟病相關的隱藏信息。比如測血脂血糖,如果發現這些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就要積極控制血脂血糖,避免心臟病的發展;例如,白細胞數量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的增加可能會引起心內膜炎。

(4)心電圖檢查

心電圖可以記錄心臟的電位變化,是心臟病患者必不可少的檢查。常見的心電圖有三種:

常規心電圖可以通過波形快速診斷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心肌梗死等疾病。

當懷疑患者有勞累性心絞痛時,運動負荷心電圖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可通過在活動平板上行走或跑步、騎專用自行車等方法進行檢查。

佩戴便攜式心電圖記錄儀,連續24小時記錄動脈心電圖,可檢測夜間或黎明時的短暫性心律失常、心絞痛和不典型心絞痛。

(5)胸部x光檢查

當心臟因高血壓或心臟瓣膜病而增大或擴張時,或因心力衰竭而導致肺部充血時,胸部X射線可以檢測到這些癥狀。此外,X線檢查還可以獲得主動脈是否擴張、胸部是否有主動脈瘤、室壁瘤等各種信息。

(6)超聲心動圖檢查

超聲心動圖可以檢測心臟的大小、心臟肥大的位置和厚度、心臟的收縮狀態、心室內壁和瓣膜的狀況等。這種檢查還常用於診斷心臟負荷或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缺血部位、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疾病。這種檢查是利用超聲波顯示心臟圖像的壹種檢查,在心臟病的診斷中是沒有的,也不會對人體造成痛苦,增加患者的負擔。

(7)心電圖

我們經常聽說冠狀動脈造影是心臟血管造影的壹種,是在大腿根部或手腕處的血管內插入導管,然後在導管前方的小口內註入造影劑,通過連續拍攝大血管和心臟的狀態(心血管造影)或檢查管狀動脈是否狹窄及其程度(冠狀動脈造影)。

因為這種檢查方法可以確定血管狹窄的部位和程度,在冠心病的診斷中非常重要,但這種檢查會給血管帶來傷害,患者要綜合權衡利弊,才能決定是否選擇這種檢查。

除上述基本檢查項目外,還有MRI檢查(磁共振成像)、CT檢查等檢查項目,患者可根據病情在醫生的指導和建議下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

心腦血管疾病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詳情如下:

保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針灸治療等。對於輕度腦出血,壹般采用保守治療,急性期采用改善腦代謝、清除氧自由基等藥物治療;恢復期以改善肢體功能為主,采用針灸、康復等治療方法;在後遺癥期,針刺可改善肢體痙攣、癱瘓等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外科治療,如心臟病,可采取冠狀動脈搭橋術;腦血管疾病,如急性腦出血,需要血腫引流。

心腦血管疾病護理(1)飲食護理

食療在去除病因和藥物治療的同時,指導患者改善飲食習慣。膽固醇控制在5.2mmol/L範圍內,主要通過飲食調節。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菜、瓜類和粗糧,少吃油膩和高脂食物,如動物脂肪、內臟、肥肉、魚子、蛋黃和高脂奶粉,多吃洋蔥、黃豆、綠豆、花生、生姜、玉米、芹菜、海帶、菠菜、大棗等。

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控制在300mg以內,脂肪酸的攝入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30%。飽和脂肪酸(S)可使血漿膽固醇升高,因此應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內,而多不飽和脂肪酸(P)可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因此建議食用P/S比值高、膽固醇含量低的食物。不要太飽太鹹,少吃甜食。如果食療效果不理想,大部分還是需要藥物幹預。

(2)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劑

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劑由於免疫抑制劑是高脂血癥的重要原因之壹,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劑是防治高脂血癥的重要措施。腎移植受者去除腎上腺皮質激素並持續應用CsA和硫唑嘌呤,可使血漿總膽固醇和LDL-C分別下降65,438±07%和65,438±06%,HDL-C也下降65,438±08%。

(3)合理使用降脂藥物

降脂藥物根據美國NCEP的推薦,降膽固醇藥物有三種作為首選:HMG-CoA還原酶抑制劑、纖維酸衍生物和煙酸。纖維酸衍生物主要用於血漿甘油三酯極高的患者,抗氧化劑僅用於不能耐受其他降膽固醇藥物的患者。使用上述藥物時應考慮與免疫抑制藥物的相互作用。

(4)健康教育和鍛煉

健康教育和運動對循環系統功能和血脂調節有重要作用。對於血脂低的人,各種活動可以不受限制,但對於有器官受累的人,特別是心臟供血不足、癥狀明顯的人,要控制活動,藥物治療後逐漸增加活動量,以防意外。

(5)其他護理

還應教育患者註意藥、食、行相結合的方針。尤其是長期腦力勞動、工作壓力大的人,還有的是急躁、超重,或者攝入了高脂血癥的誘發元素(鉛、鈷、鎘),所以在治療高脂血癥的同時要減少高脂血癥的誘因。

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與合理膳食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是很多人的飲食並不科學,以為大魚大肉就是生活質量的提高,其實不然。人的健康狀況不壹樣,飲食也要不壹樣。建議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養成以下飲食習慣。

增加纖維飲食

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主要有雜糧、米糠、麥麩、豆幹、海帶、蔬菜、水果等。,每天攝入纖維35-45克。常見的具有降脂功能的食物有蔥、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多吃魚和魚油。

魚油具有明顯的調節血脂、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大量攝入富含omega-3的魚油,對心血管疾病有積極的預防作用。國際營養組織建議人們每天應攝入2500千卡熱量,相應地應攝入0.6至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3脂肪酸。以紅陽參中老年魚油為例,每天至少要服用3次。到五粒含量為30%的700mg魚油膠囊就能保證人體的基本需求。

多吃豆制品

大豆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磷脂。多吃豆腐、豆芽、豆腐幹、大豆油等豆制品,對人體健康有益,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4)此外,應適當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

脂肪攝入量應嚴格限制在每天不超過30克或低於總熱量的15%。膽固醇攝入量應控制在每天200毫克至300毫克以下。盡量避免吃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腦、脊髓、內臟、蛋黃、貝類(如貽貝)、軟體動物(如魷魚、墨魚、魚子)。

科學生活,戒煙限酒:長期吸煙、酗酒會幹擾血脂代謝,使血脂升高。

加強體育鍛煉:每天堅持運動1小時,心率不超過170與年齡之差,或運動後有輕微出汗、無疲勞感、感覺輕松,每周堅持運動至少5天。

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失眠、過度勞累、生活不規律、焦慮、抑郁,這些因素都會使脂質代謝紊亂。中老年人不宜長時間打麻將或下棋,保持冷靜,盡量少生氣。

藥物註意:盡量少服用幹擾脂代謝的藥物,如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利尿劑、雙氫克、速尿、類固醇激素等。,可以升高血脂。

疾病防治積極治療影響血脂代謝的相關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紅斑狼瘡等。,會幹擾血脂代謝。

定期體檢45歲以上的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血脂家族史的人、經常參加吃喝娛樂的人、精神壓力大的工作者都是高危對象。應定期檢查血脂、血壓等指標(至少每年壹次)。

應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飲食(1)。應控制食物膽固醇的攝入。

長期過量食用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會破壞體內膽固醇的平衡。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有肥肉、動物大腦和內臟、魚卵、蛋黃、奶油和壹些甲殼類動物如貽貝、蝸牛、蟹黃等。但是,大豆卵磷脂可以降低血液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2)控制脂肪的消耗。

長期過量攝入脂肪會因熱量過多而導致肥胖。肥胖不僅會增加心臟負擔,還容易使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復雜化或加重。

(3)補充充足的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供應充足,氨基酸種類齊全,比例適當,是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動脈硬化的物質基礎。蛋白質,壹種豆類,對動脈硬化的保護作用更明顯。有人用大豆蛋白代替動物蛋白,每天供應給高血脂患者,明顯降低膽固醇。據信這與氨基酸組成有關。

(4)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專家認為,增加維生素C、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的攝入,可以有效預防動脈硬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註意多吃柑橘、大棗、菜花、紅辣椒等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

(5)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

如果飲食中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6和B12,血液中半胱氨酸的水平會增加,容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補充葉酸對降低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病率有重要作用。專家建議,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如莧菜、菠菜、蘆筍、豆類、酵母、蘋果、橘子等。

(6)多吃天然抗凝血和降脂食物。

吃這類食物有助於減少心肌梗塞和缺血性中風。黑木耳,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大蒜、洋蔥、小蔥、菊花、蘑菇、龍須菜、草莓、菠蘿等含吡嗪類物質也有壹定的抗凝血作用。西紅柿、葡萄和橙子中含有少量的水楊酸類抗凝血劑。降脂食物有螺旋藻、香菜、胡蘿蔔、山楂、海藻、海帶、核桃、橄欖油、芝麻油等。

食療配方為(1)葛粉250克,荊芥50克,豆豉150克。將葛粉搗碎成細粉,將荊芥和豆豉放入水中煮6-7次,去渣取汁,然後將葛粉在汁中煮成面條。每天空腹吃1次。具有清熱生津、祛風開竅功效,適用於治療中風引起的煩躁不安、譫妄半身不遂,或預防中老年人中風和腦血管硬化。

(2)三只甲魚(拳頭大小)加適量冰糖。壹次取三只甲魚的血,加水和冰糖,放在碗裏,放在鍋裏蒸熟食。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具有滋陰養血、通絡的功效,適用於中風後半身不遂、肢體癱瘓。

(3)荊芥穗、薄荷葉50克、豆豉150克、白小米。先將荊芥穗、薄荷葉、豆豉煮熟,去渣取汁,加入小米煮粥。每天空腹吃1次。

心腦血管疾病飲食

(4)小米150克,冬火麻仁50克,薄荷葉50克,荊芥穗50克。將麻子冬麥炒熟,去皮,磨碎。將薄荷葉、荊芥穗放入砂鍋中煮沸,去渣取汁,加入火麻仁、小米煮粥。每天空腹吃1次,適用於中風、大腸郁結。

心腦血管疾病註意事項(1)預防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在寒冷的冬天容易收縮痙攣,導致供血不足,可能出現栓塞,所以要非常註意保暖。

(2)管理血壓。

大腦受損會導致中風;心臟受損會導致冠心病;腎臟受損會導致腎衰竭。高血壓患者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降壓藥,並每天監測血壓;飲食要清淡,每天吃鹽量要控制在6克以下,少吃加工食品;多吃水果和蔬菜,如洋蔥、海帶、紫菜、木耳等。,可以幫助降血脂,控制血壓。

(3)進補要適度。

我國人民有冬季進補的習慣,冬季運動少。此外,大量進補的熱性食物和藥酒容易導致血脂升高和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冬季進補壹定要根據個人體質來進行。

(4)戒煙,適量飲酒。

吸煙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壹。有研究發現,與不吸煙者相比,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2~6倍,這與每天吸煙的數量成正比。

(5)心理平衡

情緒激動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松心態,不要讓情緒波動太大。

(6)適當運動

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是不能運動,而是要適當運動。運動量的減少也會造成血流緩慢,血脂偏高。要合理安排鍛煉時間,控制運動量。在冬天,妳應該等到太陽升起後再運動。此時溫度升高,可以避免身體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生病。

  • 上一篇:世界上最早制造葡萄酒的國家是:
  • 下一篇:歷史小說中的女主人公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