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倒置幸福的歷史

倒置幸福的歷史

春節祝福的由來

仔細想想,“福”字其實是介於年畫和春聯之間的壹種形式。在春節貼“福”字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符濤和宜春貼紙。

東漢王充在《論衡定規》中引用的《山海經》中說,在海中有壹座新月山,山上有壹棵巨大的桃樹,桃樹的東北枝有鬼進出的鬼門,由神(shēn)、茶(shū)和窪(yù)組成。基於此,黃帝創造了驅鬼習俗:“設桃人,畫申屠、雷宇、虎於門戶,掛蘆葦辟邪。”這在東漢應劭的《風俗依桐祭祀典》中也有記載。可以看到,在漢代,每到除夕,人們都會在自家門前搭起桃花圖,在門上畫上申屠、雷宇、老虎,並掛上蘆葦繩,起到“辟邪”的作用。

門神是舊歷新年貼在門上的畫,用來辟邪、看家、保平安、助實用、帶來好運。申屠、、鐘馗、、龔尉遲等。都是常見的門神形象。圖為申屠和雷宇的年畫。幾經演變,門神逐漸被簡化的“付梓鬥方”所取代。

由於任濤的制作較為復雜,漢代以後,逐漸被桃木板所取代。如《南朝梁始祖荊楚年譜》中記載:“正月初壹...桃木板為戶所制,稱神仙木。”在桃花心木板上寫下祈求災難的話,或者畫上申屠和雷宇的神,就成了桃子的象征。這種桃的象征在宋代仍然流行。如宋代陳《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註》曰:“桃符之形,以薄木板,長二三尺,寬四五寸。畫的是白澤之類,書的是申屠左,雷宇右,還是寫的春詩。”

唐朝末年,文人開始在桃符上題詩,逐漸演變成後來的春聯。宋人將畫在桃符上的門神改為紙印,演變為門神畫和年畫。現存最早的木刻年畫《隋朝雍容華貴》是宋代作品。

在紅紙上書寫印刷而不是在桃符上書寫“吉祥話”,是“吉祥話”(包括祝福)的前身。

“吉祥話”的形成也與宜春貼(或宜春方勝)密切相關。《宜春帖》是貼在立春之日的吉祥語。《荊楚紀年》中有這樣壹句話:“立春之日,得知絲帶剪成燕子形狀,貼上‘宜春’二字。”唐代詩人韋莊在《立春》中寫道:“勤作宜春歌,美詩貼信箋”。最遲在宋代,這種最初張貼在春日開始以祝賀春節的吉祥語言被轉移到春節。

宋代吳所作《夢卷六》中記載:“幼時在百貨商店購物,畫門神桃符,迎春,將鐘馗、蔡媽、印在紙馬上,送給顧客...十二月是結束,俗話說‘月窮日盡,年過’,叫做‘除夜’。讀書人,無論大小,都要掃地,除塵,除穢,打掃家庭,換門神,掛鐘馗,釘桃子,貼春卡,祭祖。晚上準備香花祭品迎接神靈祈求新的壹年平安。”有人認為這裏說的“春卡”是“宜春郵”,因為民國以前,春節只叫元旦,元旦貼的東西不應該叫“春卡”。“春卡”的名稱可能來自於春初的伊春郵政。春卡上寫了什麽?南宋周必達的《玉堂雜記》為我們透露了壹些信息:“除了日本人,更多的春帖、柱聯、門牌、福祿壽,壹福兩喜都貼在唐朝的門廊上。”由此可見,在南宋時期,可能已經出現了壹種題寫幸福、富貴、長壽、富貴、快樂的鬥爭。

“福”字之所以能在中國民間流傳很久,可能是因為它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甲骨文中的“福”字是“雙手奉酒於壇上”的意思,是古人祭祀活動的寫照。在先秦時期,“福”是指用於祭祀的供品。例如,在天官,有壹種說法是“所有的人都受到犧牲的祝福”,其中“福”指的是“祖”,這是壹種犧牲後所有人分享的肉。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物理層面上的“福”逐漸向抽象意義上的“福”演變,產生了兩種引申意義:

壹種是引申為“蔭蔽、保護”的意思。向神靈和祖先獻上豐厚的祝福,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捕捉更多的獵物,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由此逐漸產生了祈求神靈保護的願望,“祈福”成為人們希望得到神靈保護的行為。

二是“幸福”的含義。這也是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福”。《禮記·祭祀制度》說:“有福之人,有備而來。有準備的人,百順之名,萬事有準備。”意味著壹切順利,妳需要的壹切都能實現。《韓非子》第六卷中說:“富貴壹生福。”我們常說的“五福”中的“五福”,在《尚書·洪範》中也有提出:“壹是長壽,二是富貴,三是康寧,四是德行,五是終局。”其中,“壽”意為長壽,“財”意為富貴富足,“康寧”意為健康安逸,“善德”意為從善如流,培養良好品德,“考完試”意為善終。古人認為,只有做好事的人才能死得好。中國人所說的“幸福”——個人健康長壽、事業有成、平安順利、家庭和睦、生活富裕、人口富裕、社會穩定——壹般都包括在五福的範圍內。

這樣壹個闔家團圓、張貼祝福的場景,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新年的標誌之壹。

做壹個“有福氣”的人,是每壹個中國人壹生追求和努力的目標。春節期間家家戶戶貼“福”字,就是這種求“福”的欲望和心理的典型反映。春節是壹年的開始。在這個重要的時刻,家裏貼上“福”字,希望新的壹年得到祝福。而關於“堅守福報”起源的民間傳說很好地解釋了這種心理:

傳說清代恭王府裏有個不識字的仆人。有壹年春節,福字貼反了。恭親王福晉見了,大怒,要懲罰這個人。機智善辯的管家連忙對恭親王說:“陛下息怒。這是壹個好兆頭。是祝福‘降臨’。這不就預示著陛下的大幸福來了嗎?”恭親王化怒為喜,賞了管家和奸商。後來,給予祝福成了壹種習俗。

“伏道”的諧音是“伏道”,是民間“乞恩”的形式之壹。這種語言的“巫術”反映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期待,春節貼“福”字也是這種心理期待和對幸福渴望的物化表達。

  • 上一篇:比特幣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 下一篇:歷史積澱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