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王克明:老關縣城隍廟。

王克明:老關縣城隍廟。

文/王克明

老關縣城隍廟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冠縣古城以西的雷宇山腳下的雷宇山公園(都江堰景區入口之壹)。據相關研究,如今,除了上海等少數地方,曾經遍布全國的城隍廟基本已經消失。在整個成都地區,只有都江堰市的這座城隍廟保存得比較完整。

現在,老關縣城隍廟與廟旁的松茂古道和廟後的老關縣西門古城墻遙相呼應,高低差互現,隱於雷宇山茂密的樹林中。它的屋檐叮當響著鐵馬,它要用鳥鳴和清風迎接中外遊客。雖然沒有早晚祭祀,但和孔廟的氣場壹樣美麗,也能讓中外遊客駐足小憩,心情放松。

以參觀寺廟、觀賞雕像、欣賞古跡、欣賞美景為目的,在了解民俗的同時,回望過去,反思古情,彰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

老關縣城隍廟春景吳小賢/攝

城隍的地位是怎麽提升的?

鎮神起源於古人對雍和水的圖騰崇拜。

自周朝以來,朝廷就舉行祭拜城隍的儀式。《城》和《神》都是20歲時向周公獻祭的八神之壹。“城”原指挖築的高墻,“鋦”指護城河(有水為池,幹的為鋦);“城”與“黃”相輔相成,* * *共同構成保護城市安全的重要軍事設施,也成為地方的天然守護神。

所以在舊中國,幾乎每個縣都有城隍廟。讓城隍保護地方安全,把城隍祭祀提升到國家禮儀的層面,可能是古代帝王和民間武將的壹廂情願。而舊中國的普通民眾卻將菩薩視為自己的保護神,處於弱勢地位,相信它能明辨是非,洞察幽明,相信它鐵面無私,能懲惡揚善,從而賦予它虛擬的社會監控功能:“與黃,同鎮,必送之於妳;如果妳是邪惡的,妳就會是善良的。若無私人恩怨,則賞罰分明。”(孫天寧重建冠縣城隍廟紀念碑)

特別是在北宋滅亡和南宋建立期間,“尼瑪王”的神話歷史傳說進壹步提升了城隍的地位。

康王趙構被金兵追到長江邊。趙構在走投無路的關鍵時刻,借助城隍派來的坐騎,得以越過長江地塹,也就是皇帝的位置,從而創造了南宋的歷史。心懷感激,趙構封城隍為“福德之王”,命世人修建城隍廟,並在城隍廟中加建馬王殿,以示對神的尊敬和愛戴。

從唐宋到清朝滅亡的壹千多年間,每逢新官上任,或每月有水患、火災、戰亂、瘟疫、朔朔,縣官都要到城隍廟上香,祈求其協助處理地方政務,消災避禍,國泰民安。

通常,虔誠善良的人們,無論是學者、商人、善男信女,都會到城隍廟去拜神、求簽、許願,以求得黃成菩薩的保佑:財源廣進、金銀財寶、消災贖罪、風調雨順、生活富足、萬事如意、年年平安。所以城隍廟的香火壹直很旺。

王克明,雷宇山前的城隍廟牌樓/攝

老關縣城隍廟的輝煌

據1943《冠縣壹區城隍廟檔案》記載,老關縣城隍廟所在地,古稱龍王堂。依山而建,背靠城市,與松茂古道相連,灌溉城盡收眼底。殿宇厚重深邃,殿宇顯得雄偉壯觀。

其始建時間和原址不詳,但從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冊封的歷史可知,城隍廟應該是明朝在老關縣修建的。

據《幹隆關縣誌》及相關檔案記載,明代城隍廟毀於清初戰亂。從清朝初年順治、康熙年間,就有人在玉屏山設壇祭拜城隍,到雍正三年(1725),有僧人主持祭拜城隍。

城隍廟原是壹座道觀,但由於其特殊性,其住持不是和尚就是道士,各地情況不壹,這是由城隍廟教義融道、釋、儒於壹體的“民族宗教”特點決定的。比如在1949之前,成都北門外的城隍廟是由佛教徒主持的。

城隍廟方丈給黎明四姐出具的管理證明的信。

據孫天寧《重建城隍廟碑》記載,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方丈道士張來明“起善念,爆至誠”,“聚材、築樓、重修廟宇、修院落、臺臺”,“三年而成”;前後30年間,張道師幾經整修,“廣植茂盛,維護不易。頗有千章柏,十畝常青之意。”

從此,老關縣城隍廟“建築高聳,地勢高,眼界遠;聲靈,人心哀,神聽。”近百年後,老關縣城隍廟靈旗忽轉,脊上吹來壹陣清風;清時可聞竹月。“山、廟、香,太平盛世。

然而好景不長。光緒三年(1877),壹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它消失了。次年,知縣魯保德主持了重建工作。據光緒十二年(1886)編纂的《圖考》記載,老關縣城隍廟的主要建築有十二座大殿、六座輔殿、五座牌坊。整個建築坐西向東,面向關城中央大道,與關縣古城建築風格融為壹體。自建成以來,已成為老關縣名勝古跡中的壹道獨特景觀。

1949之後,老關縣城隍廟失去了香火,漸漸失去了往日的熱鬧。

城隍廟十殿

老關縣城隍廟為旅遊而重生。

上世紀五七十年代,老關縣的城隍廟經常被使用:人大和CPPCC會議多次在這裏安排住宿,當地企業在這裏生產,冠縣少年宮也曾設在這裏。

1960年代,城隍廟的泥塑、木雕、石雕等文物遭到破壞和損毀。再加上1977年的壹場不知名的大火,重建於光緒四年(1878)歷時百年的老關縣城隍廟再次受損,斷壁殘垣似乎在訴說。

1978年,冠縣人民政府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將城隍廟所在的玉屏山擴建為山森林公園,並重修了城隍廟。根據發展旅遊業的思路,城隍廟的格局也做了相應的調整。

如今的城隍廟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700多平方米,格局和以前壹樣。主體建築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面以十殿為主,上面以城隍廟為主。

城隍廟的入口是靈官樓,左邊前面有壹個戲臺。過去是用木頭石頭建成的,常年有戲上演,多是為了宣傳懲惡揚善,勸人孝順行善,忠義為民。戲臺下的空地上有壹個攤位,賣香紙錢,銀黃手表等貢品。戲臺原址,只有空壩至今猶存。

靈官樓兩邊的對聯是:“玉基,浮雲,秀美山川;海浪暖城,街道爭美”(範、王力樹編劇)。靈官樓面朝上,是壹段長約30米的陡峭樓梯。兩側各有十個相互對稱的大殿,錯落有致,極具特色。它的建築多為小青瓦屋頂,或雙層或三層,層層飛檐鬥拱,宛如大雁展翅飛翔,十分壯觀。

過去十殿塑造的人物和動物,都是以民間傳說中的陰間和十八層地獄的場景為原型;今天的十殿是以冠縣民間傳說中都江堰治水故事的人物、動物、場景為原型塑造的。比如二郎擔山捉日,白龍池,二郎鬥龍,虞照剁餃子,王婆捉龍,金雞蓮花鬥黑龍,李冰鎖龍,王娘灘,冷湖與龍符,黃龍擔舟等等。這些雕像寫實誇張,精致感人,栩栩如生,使城隍廟的地方特色更加鮮明突出。

老關縣城隍廟前的牌坊【英】伊莎貝拉·伯德/攝於1898。

然後,在陡峭的樓梯盡頭,我們到達了原玉泉樓(即檔案中記載的龍王潭風景名勝區)的遺址,現名魁星堂,有壹段連接:“粉升過天,千裏雪山如北;紅樓提水,壹堤煙勝江南”(王靖元編劇,王力樹編劇)。

在大殿的左邊,有壹條拱形的田童路,前面就是馬王殿。馬王殿左右各有壹匹馬和壹個武士,馬毛顏色為黑紅色。

穿過馬王殿,有壹系列平行的仿古建築,如黃成殿、黃成娘娘殿、觀音殿(原王龍殿)。每個大殿裏都有很多彩繪的金像,尤其是城隍廟,已經恢復了原貌。以前,城隍廟裏有“肅靜”、“回避”的大木牌。

據娘娘廟前的說明文字記載,據冠縣民間傳說,鎮神娘娘原是本市太平街的蔡小姐。她來到城隍廟上香,被城隍收留,於是陰陽永隔,成了城隍娘娘。城隍廟的廟會在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八。

城隍廟後面是萬木小森國家森林公園——玉雷山森林公園。

在原有的城隍廟中,從山門到馬王殿、城隍廟等寺廟和門楣上,多有匾額和對聯,多為警示和教育世人之用。時至今日,只有城隍堂還存在,如:“張潔無私清明,讀之不自欺;善惡終有報,是是非非,誰最後幸免了》(泉水李同治徐傳善著);又比如:“善惡的世界,有幾個希望,所以我到了這裏才改變主意;“陰陽同體,須早回首”(《光緒四年魯保德書》)。

現在的對聯、匾額多為當地名人所寫,內容緊密結合實際,即抒情論景,歌頌都江堰大好河山和改革開放的勝景。只有皇後廟還留有城隍神像,所以其對聯的內容是根據祭祀的需要寫了壹本書:“統壹冥府,清正廉明,名曰曹寅田字;引內宮賢良為禦後妃”(萬、王半農編劇)。

“5.12”汶川大地震,城隍廟經受住了考驗,基本完好。都江堰市政府經過精心培育和修繕,在背後的山梁上修建了壹座名為玉磊閣的仿古塔。

  • 上一篇:這場辯論最初起源於哪裏?時間
  • 下一篇:歷史雇傭登記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