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1949之前的共產黨新聞史。

1949之前的共產黨新聞史。

第壹,中國新聞史系統研究的開始

中國新聞史的研究幾乎是與中國現代新聞學的誕生同時開始的。最早的文章應該是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在1838年寫的《對京華報的分析》。早期關於中國新聞的文章包括:王濤的《中國每日新聞》和《申報》(1873)上的《中國北京報與外國報紙的不同》。這些文章中只有壹些相關的詞語涉及中國新聞史,既不全面也不系統。中國現代新聞學在1895的提摩西·理查德,1901的梁啟超,1917的姚公和的《上海閑話》壹書中有系統的論述。這些文章註意到了中國古代報紙與現代報紙的本質區別,啟發人們思考中國古代新聞事業的起源與變遷,關註還很年輕的現代新聞事業的發展,從而產生了對中國新聞史的研究。然而,作為壹個初級階段,中國新聞史的研究非常粗糙,線索模糊,史料單薄。它叫《上海報刊簡史》,是中國最早的新聞史專著。整篇文章很難找出確切的發表日期和報刊數量,而且使用了大量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語言。提摩西·理查德和梁啟超的文章比較簡潔,主要提供壹些線索。總的來說,1927以前的中國新聞史研究還處於零碎、不系統的狀態。

1920後,我國高等教育設置了新聞學專業,原名“新聞系”。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作為新聞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中國新聞史研究自然受到人們的關註。這壹時期雖然沒有專著和代表文章,但新聞史的教學活動客觀上促進了新聞史研究的系統化發展,使其走出了新聞史研究的早期階段,走上了積累信息、總結規律的新臺階。葛的《中國報紙史》可以說是這壹階段歷史積累的成果。《葛年譜》中有記載:“(1925)上海民族大學設新聞系,葛講授中國新聞史...基於多年教學過程中積累的資料,葛開始撰寫《中國新聞史》,將中國新聞史研究推向了壹個新的階段。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葛龔振付出了巨大而艱辛的努力。為了證明史料的可靠性,他多次寫信虛心求教。為了找到第壹手的報紙資料,除了在《泰晤士報》上刊登“訪舊報”的廣告外,我還煞費苦心地在上海徐家匯圖書館花了不少時間。10多年來,他壹直在廣泛收集史料,導致他的書房和臥室裏有四個高高的書架,裏面都堆滿了相關的新聞書籍和各種珍本報紙、剪報。他如癡如醉的學術精神讓同事朋友們大為驚嘆。”〔1〕

1926年底完成的《中國報史》,6月出版1927+01。這是我國第壹部系統的新聞史專著,“系統全面地介紹和論述了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史”。[2]《中國新聞史》收集了大量的第壹手材料,基本勾勒了中國新聞學產生和發展的大致脈絡,確定了中國新聞史研究的內容。它的出版標誌著中國新聞史系統研究的開始,在中國新聞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此後,中國新聞史的研究至少在形式上呈現出綜合化的趨勢,通史、區域史、斷代史、人物史、專題史的專著相繼問世。據統計,解放前,我國出版的新聞史專著不下50種,其中大部分是1927以後的作品。“這壹時期的新聞史研究在新聞史的各個領域都進行了探索,取得了許多成果,初步奠定了我國新聞史研究的基礎。”〔3〕

二、中國新聞史研究的徘徊期

從1927年到1949年前,中國的新聞史研究有所進展,但沒有實質性突破。這50多部作品中,“自導自演、抄襲、缺乏原創”的十部到七部。很多作者根本不做研究,只是閉門造車,連最基本的實事求是的歷史精神都沒有。比如蔡九鷗的《武漢新聞史》,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研究武漢新聞事業發展的專著。作者描述了他所聽到和目睹的個人經歷。雖然有壹定的可信度,但都是感性的東西。沒有對武漢新聞事業發展的實證調查和整體把握。語言模糊,結構松散,沒有史書應有的嚴謹態度。解放後,這些專著不再具有重印的價值。方漢奇先生曾評價說:“大部分新聞史著作水平不高,分量有點單薄。”其中,以葛的《中國新聞史》影響最大、影響最深...這是舊中國新聞著作中唯壹有外文譯本的書...也是舊中國新聞史上唯壹壹部建國後再版的書。”[4]可見,葛《中國新聞史》不僅是中國系統新聞史研究的開山之作,也是解放前中國新聞史研究的巔峰之作,代表了解放前中國新聞史研究的最高水平。結果,“日本人寫的《中國新聞史》,林語堂用英文寫的《中國報刊和輿論史》,燕京大學美國新聞學教授白瑞華寫的《中國報》,以及其他壹些書,都是根據《中國新聞史》提供的材料寫成的[5]”。

但葛的《中國報史》也有明顯的不足之處:史料豐富,不準確,後有200余處考訂錯誤;解釋制度而不深入”,敘述難免有失偏頗。比如上海報業介紹比較詳細,其他地區則比較簡略”;而且,“葛著作體系不全,任何學術專史著作都應以時為經,以其發展為緯。戈爾巴喬夫把中國新聞事業強劃分為官報獨占期、外國報紙創辦期、人民報紙興盛期、中華民國成立和新聞界現狀,是武斷的,也是不符合歷史發展的。”[6]不難看出,《中國報紙史》仍是壹部不成熟的作品,有待發展和完善。

解放後,直到1978,海峽兩岸的新聞史研究仍在繼續,但成就不大。大陸研究的重點是1919五四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報紙和進步報紙的歷史。解放前這部分歷史沒有人研究,這在壹定程度上彌補了我國新聞史研究的壹大空白。但受“左”的影響,近代以來對古今報刊及同時期其他新聞類型的歷史研究不足。還遠遠談不上對中國新聞史的全面研究。這壹時期,臺灣省出版了30多部新聞史專著,但也缺乏深度和力度。臺灣地區在新聞學教學中仍長期使用葛的《中國新聞史》。臺灣省新聞史專家朱傳玉在1966無奈地說:“葛的作品雖然有很多不足,也不合時宜,但在他之後,中國從來沒有第二部系統的新聞史書。”當年出版的曾虛白主編的《中國新聞史》應該是臺灣省通史的代表。翻閱這本書,不難發現,它基本沿襲了古今的舊論,沒有作出應有的修正,缺乏現當代的材料;在體例上,以主題闡述,“與專史無異”,違背了按時間順序全面闡述通史的基本做法。由於臺灣省處於“中國大陸出版的報紙不多”的先天不足,以及對中國大陸的明顯敵視,臺灣省新聞史研究的整體水平實際上是有限的。總的來說,這壹時期的中國新聞史研究比解放前更加規範和紮實,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缺乏對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全面客觀考察。中國新聞史研究處於徘徊狀態。

第三,中國新聞史研究的成熟和繁榮時期

經過30多年的積累,1978年夏天,方漢奇開始書寫中國近代報刊史。1981年出版《中國近代報刊史》。在這本50萬字的書中,作者首先以《中國早期報紙》為題,對唐代以來的中國新聞事業進行了必要的簡要描述,然後對中國新聞事業從1815到1919到100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整體描述。此書壹出版,“壹度在海峽兩岸新聞學界引起壹定影響,並引起國外新聞學界的關註”,[7]被公認為成書以來“50年來第壹部有影響的新聞史專著”。〔8〕

從《中國近代報刊史》所涵蓋的內容跨度來看,與葛的《中國新聞史》基本壹致。但對比兩部作品,不難發現兩者有質的區別。首先,在史料的占有上,葛的作品之所以能流傳半個世紀,壹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其材料的豐富性,這在當時的新聞史專著中確實是不多見的。1928年5月,《天津大公報·文學周刊》發表了壹篇署名為“的《葛中國報》的歷史評論”...這本書搜了很勤,陷阱豐富,在近作中真的不多見……”。[9]但作為壹部開山之作,還需要進壹步考證。因此,從事實錯誤中得出的結論不能成立。方的著作吸收了近50年來新聞史研究的大量成果,對近代報刊進行了全面的考證,糾正了以往新聞史研究中的大量錯誤。可以說,該書是在全面糾正以往錯誤的基礎上寫成的,不僅糾正了葛書中的200多處錯誤,也糾正了近50年來新聞史研究中的種種錯誤。此外,書中還加入了大量新的史料。單從筆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在描述1902到1911這十年間中國新聞攝影的發展時,是這樣說的,“清政府原來在很多方面限制新聞攝影活動。”在這句話的註解中,方先生解釋說,直隸總督段方在1909送別慈禧、光緒靈車時,因沿途拍照而被彈劾“失禮”,被革職,說明當時攝影總要怪布衣。其次,自葛以來,中國現代新聞壹直沒有實質性的突破。這50多部作品中,“自導自演、抄襲、缺乏原創”的十部到七部。很多作者根本不做研究,只是閉門造車,連最基本的實事求是的歷史精神都沒有。比如蔡九鷗的《武漢新聞史》,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研究武漢新聞事業發展的專著。作者描述了他所聽到和目睹的個人經歷。雖然有壹定的可信度,但都是感性的東西。沒有對武漢新聞事業發展的實證調查和整體把握。語言模糊,結構松散,沒有史書應有的嚴謹態度。解放後,這些專著不再具有重印的價值。方漢奇先生曾評價說:“大部分新聞史著作水平不高,分量有點單薄。”其中,以葛的《中國新聞史》影響最大、影響最深...這是舊中國新聞著作中唯壹有外文譯本的書...也是舊中國新聞史上唯壹壹部建國後再版的書。”[4]可見,葛《中國新聞史》不僅是中國系統新聞史研究的開山之作,也是解放前中國新聞史研究的巔峰之作,代表了解放前中國新聞史研究的最高水平。結果,“日本人寫的《中國新聞史》,林語堂用英文寫的《中國報刊與輿論史》,燕京大學美國新聞學教授白瑞華寫的《中國報》,以及其他壹些書,都是根據《中國新聞史》提供的材料寫成的[5]”。

但葛的《中國報史》也有明顯的不足之處:史料豐富,不準確,後有200余處考訂錯誤;解釋制度而不深入”,敘述難免有失偏頗。比如上海報業介紹比較詳細,其他地區則比較簡略”;而且,“葛著作體系不全,任何學術專史著作都應以時為經,以其發展為緯。戈爾巴喬夫把中國新聞事業強劃分為官報獨占期、外國報紙創辦期、人民報紙興盛期、中華民國成立和新聞界現狀,是武斷的,也是不符合歷史發展的。”[6]不難看出,《中國報紙史》仍是壹部不成熟的作品,有待發展和完善。

解放後,直到1978,海峽兩岸的新聞史研究仍在繼續,但成就不大。大陸研究的重點是1919五四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報紙和進步報紙的歷史。解放前這部分歷史沒有人研究,這在壹定程度上彌補了我國新聞史研究的壹大空白。但受“左”的影響,近代以來對古今報刊及同時期其他新聞類型的歷史研究不足。還遠遠談不上對中國新聞史的全面研究。這壹時期,臺灣省出版了30多部新聞史專著,但也缺乏深度和力度。臺灣地區在新聞學教學中仍長期使用葛的《中國新聞史》。臺灣省新聞史專家朱傳玉在1966無奈地說:“葛的作品雖然有很多不足,也不合時宜,但在他之後,中國從來沒有第二部系統的新聞史書。”當年出版的曾虛白主編的《中國新聞史》應該是臺灣省通史的代表。翻閱這本書,不難發現,它基本沿襲了古今的舊論,沒有作出應有的修正,缺乏現當代的材料;在體例上,以主題闡述,“與專史無異”,違背了按時間順序全面闡述通史的基本做法。由於臺灣省處於“中國大陸出版的報紙不多”的先天不足,以及對中國大陸的明顯敵視,臺灣省新聞史研究的整體水平實際上是有限的。總的來說,這壹時期的中國新聞史研究比解放前更加規範和紮實,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缺乏對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全面客觀考察。中國新聞史研究處於徘徊狀態。

第三,中國新聞史研究的成熟和繁榮時期

經過30多年的積累,1978年夏天,方漢奇開始書寫中國近代報刊史。1981年出版《中國近代報刊史》。在這本50萬字的書中,作者首先以《中國早期報紙》為題,對唐代以來的中國新聞事業進行了必要的簡要描述,然後對中國新聞事業從1815到1919到100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整體描述。此書壹出版,“壹度在海峽兩岸新聞學界引起壹定影響,並引起國外新聞學界的關註”,[7]被公認為成書以來“50年來第壹部有影響的新聞史專著”。〔8〕

從《中國近代報刊史》所涵蓋的內容跨度來看,與葛的《中國新聞史》基本壹致。但對比兩部作品,不難發現兩者有質的區別。首先,在史料的占有上,葛的作品之所以能流傳半個世紀,壹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其材料的豐富性,這在當時的新聞史專著中確實是不多見的。1928年5月,《天津大公報·文學周刊》發表了壹篇署名為“的《葛中國報》的歷史評論”...這本書搜了很勤,陷阱豐富,在近作中真的不多見……”。[9]但作為壹部開山之作,還需要進壹步考證。因此,從事實錯誤中得出的結論不能成立。方的著作吸收了近50年來新聞史研究的大量成果,對近代報刊進行了全面的考證,糾正了以往新聞史研究中的大量錯誤。可以說,該書是在全面糾正以往錯誤的基礎上寫成的,不僅糾正了葛書中的200多處錯誤,也糾正了近50年來新聞史研究中的種種錯誤。此外,書中還加入了大量新的史料。單從筆記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描述1902到1911這十年間中國新聞攝影的發展時,是這樣說的,“清政府原來在很多方面限制新聞攝影活動。”在這句話的註解中,方先生解釋說,直隸總督段方在1909送別慈禧、光緒靈車時,因沿途拍照而被彈劾“失禮”,被革職,說明當時攝影總要怪布衣。第二,自葛以來,人們對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的描述壹直是粗略的,缺乏材料和整體把握。朱芳在這兩方面都有所突破。方漢奇對中國現代新聞業的描述細膩而全面。既有對重大事件和人物來龍去脈的詳細描述,也有對新聞事業發展的描述,既讓人看到了中國現代新聞事業發展的大趨勢,又讓人對每個發展階段的特點和重要細節有了深刻的把握。該書在全面了解中國現代新聞事業發展的基礎上,根據各個時期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總體內容和特點,進行了規範、科學的分析,使人們對這壹階段的新聞事業發展有了清晰的認識。從而在體例上確立了新聞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按照時間,按照新聞事業本身發展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主題,分別列出各個時期,在嚴格的歷史階段進行陳述。這在葛的著作和其他以往的新聞史專著中是不成立的。第三,要充分尊重事實,不輕易表揚或批評人或事。真正做到了理論必須建立在“理論來源於歷史”的基礎上,沒有壹句空話。方作品對新聞歷史的分析和論證,壹般都是以事實為依據,公正、客觀、有說服力,能使人了解歷史的真實面貌。基於此,我們可以說這是壹段經得起考驗的歷史。可見,無論是從材料占有充分、體例完備的學術規範,還是從指導思想的清晰性、科學性,以及所持論據的公正性、客觀性等新聞史研究的科學化程度來看,《朱芳》都是新聞史研究的成熟之作。他不僅為社會提供了壹部完整系統的近代報刊史,而且確立了新聞史治史的科學精神;充分掌握真實材料,以辯證唯物主義實事求是的原則探索新聞史發展的特殊規律。

從此,中國新聞史研究走上了中國近代報刊史開創的科學道路,並開始結出累累碩果。《中國當代新聞史》為代表,《中國新聞通史》為代表,《中國現代廣播簡史》、《新華日報》為代表,《鄧拓傳》為代表,《中國新聞編年史》為代表,等等。中國新聞史研究真正達到了壹個全面深入發展的新的裏程碑。改革開放20年來的新聞史研究,不僅在數量上遠遠超過1978之前出版的新聞史專著的總和,在質量上也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新聞史研究,具有以下突出特點:嚴謹的歷史管理,重視考證;系統而仔細地討論;體現歷史的客觀性和忠實性。總體上表現出壹種成熟科學的歷史管理新風格。

  • 上一篇:猜猜名人的名字
  • 下一篇:高壹的壹道歷史選擇題,請大家快幫我做!!!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