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閩侯縣的歷史沿革

閩侯縣的歷史沿革

196(漢建安元年)位於後關縣,屬於會稽縣南部的壹個校尉。

三國時吳屬建安郡。

282年(晉太康三年),侯官析原豐縣、馬文縣,均屬晉安郡。

502-519(南朝梁中期)後關與元豐合並為東後關。

589年(隋開帝第九年),改稱元豐。

592年(隋開帝十二年)改稱岷縣,屬建安郡。

623年(唐武德六年),岷縣分侯官、長溪、新寧(長樂)、馬文(連江)四縣。

公元631年(貞觀五年),後官並入岷縣。

七○二年(吳二年),恢復後官郡。

766年(永泰二年),後關西部定為永泰郡。

785年(貞元元年),梅溪場(後為閩清縣)位於北方。

808年(元和三年),後官並入郡,810年(元和五年),恢復後官郡,福建郡和後官郡均屬撫州。

933年,岷縣改為昌樂縣,後官縣改為民興縣。

935年,長樂、民興改名岷縣、後官縣。

941年,岷縣再次改名昌樂縣,次年恢復原名。此時兩郡都劃歸長樂府。

981年(宋太平興國第六年),岷縣設淮安縣,後關、岷縣、淮安縣屬撫州。

袁屬於福州路。

1580年(明萬歷八年),淮安郡並入後官郡,從此福建郡與後官郡並存,同屬福建寧府路福州府。

民國元年(1912),岷縣、後關縣的行政區劃仍沿用清末的劃分。

5月5日,岷縣、後官縣廢並,稱閩侯府。原來兩郡的事務全部由閩侯府接手管理。

閩侯府印章開於12,福州府印章同日作廢。

同年6月165438+10月,岷縣、後關縣封復。

民國2年3月,廢府,閩侯縣與後官縣再次合並為閩侯縣,管轄相同。

取兩縣原名,命名為閩侯縣,故名閩侯。

65438-0946年,民國35年,在部分縣治地區設立福州市籌備處,縣市從此劃分。

1944更名為林森縣。

1949年9月屬福建省第四區,438+0950年6月改名閩侯縣,屬閩侯區。

1956 3月直轄福建省,8月改為福州市(或者,1958隸屬福州市)。

1959年,閩侯屬閩侯地區,閩侯又歸其管轄。在1970中,該區域被更改為壹個區域。同年6月,閩侯地區遷至莆田,改稱莆田地區。

1970年,閩侯縣劃歸莆田地區。

1973年6月5日起,閩侯縣劃歸福州。

民國二十三年九月,閩侯縣錢瑩等劉力的光宇、高協、秦人、江左、邵會、治德劃歸昌樂縣。

民國25年,閩侯縣的琯頭8鄉和石川、滬江2鄉劃歸連江縣。

民國二十九年,小若、猶大、安仁熙、大溪、北溪、馬洋、張洋、鄭石劃歸閩清縣。

32年,小左調回閩侯郡。

民國35年,5438年6月+10月,福州被定為縣城。

縣政府先後設在福州西澗、閩侯徐溢、上淦和螺洲。1970年,縣人民駐地由羅州鎮遷至甘蔗鎮。

閩侯閩縣部分在宋代分為12都城,在元明時期分為鳳池西、鳳池東、金、金安西、高蓋南、高蓋北、崇山東、崇山西、華凱東、華凱西、贊縣、安仁12都城,清代保持不變。後關縣部分宋、元、明、清都是桂枝、東曉、小喜、葉盛、修仁、永安、東太平、西太平、石門、武陟等鄉鎮。淮安縣部分地區在宋代被劃分為10個鄉鎮,如感應、崇野、靈山、霸州、成平、石峰、積德、後關、樂瞳東、樂瞳西等,元朝仍沿襲其舊風格。

24年,分為鼓山、南崗、鳳山、胡大四區。

民國34年,撤銷地區部,轄27個鄉(鎮)。

1949分為開民、麻江、閩亭、虎嶼、上幹、南崗、南嶼、後關8個鎮,以及松谷、雙月、平原、西寶、京平、金山、鳳崗、曉南、沐源、通口、九峰、官園、甘蔗、白沙、左洋。

1949九月屬於福建省第四區。

1949 65438+2月,從福建省第四特區閩侯縣,將西堡、金平、雙月、松谷、江南、江北、白湖、雙湖、平原、開民等鄉劃入福州。

1952至65438+2月,從第四特區閩侯縣劃出鼓山、洪山、蓋山、新店,劃歸福州市人民郊區行政公署管轄。

此時,本郊區所轄的建新、瑯岐、亭江、程門和嶺頭、環西、廖宏等鄉鎮仍屬閩侯區閩侯縣。

1956分為程門、馬尾、南嶼、白沙、尚幹、雪峰、石牌七個區。

1957,11,撤銷城郊行政公署,原轄18鄉鎮調整為10鄉鎮,隸屬福州市人民委員會。

1958年9月,恢復建制,稱福州郊區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59年7月改為福州市人民委員會郊區行政公署,隸屬關系不變。

1960年3月,撤銷城郊行政公署,分別在鼓山、新店設立區人民委員會,隸屬福州。

紅山公社分鼓樓區和臺江區,蓋山公社分倉山區。

1962 1郊區行政公署恢復後,上述區和合作社歸其管轄。

此後,城郊革命委員會、北峰區革命委員會、菜地革命委員會(後改名為市周圍人民)和城郊人民* * *相繼在這個城郊地區成立,都隸屬於福州。

1955年5月,從閩侯府閩侯縣,劃入徐溢、五山、番禺、楊琪至福州。

6月,1956,縣石牌區桂陽鄉丹陽村劃歸福州。

1958年4月,永泰縣楊野鄉劃歸閩侯縣。

1956年3月,撤銷閩侯區,閩侯縣直轄福建省。

1958 165438+10月5日,改為福州。

1958實行人民公社,分為18人民公社。

8月8日1959,恢復閩侯區,閩侯管轄。

1970年,閩侯縣劃歸莆田地區。

6月5日起1973,閩侯縣劃歸福州。

1960 1月,從閩侯區閩侯縣馬尾公社到福州。

1961年11月,建新、亭江、瑯岐、北峰四個公社從閩侯特區閩侯縣劃到福州郊區。

在1970中,特殊區域被更改為區域。同年6月,閩侯地區遷至莆田,改為莆田地區。

1970年6月由莆田區閩侯縣花城門公社到福州市朝陽區(即倉山區,原郊區於1970年2月廢止)。

1983分為14人民公社和1鎮。

1984,真正的行政機構分離,公社分別改為鄉(鎮)。* * *原來有四個鎮,11個鄉,後來又增加了壹個小鄉,五個鄉相繼改為鎮。

2000年,閩江鄉將公婆、勝利、建興、閩亭、建亭劃為馬尾區。

閩侯縣轄甘蔗、白沙、靖西、尚潔、南嶼、南桐、向倩、上幹、青口9個鎮和汀坪、李陽、小箬、胡大、紅衛、竹岐、閩江7個鄉,有7個居委會,311個村委會。

2003年,閩侯縣轄9鎮7鄉:甘蔗鎮、白沙鎮、南嶼鎮、上幹鎮、向倩鎮、青口鎮、南桐鎮、尚潔鎮、徑溪鎮、竹岐鄉、紅衛鄉、李陽鄉、胡大鄉、汀坪鄉、閩江鄉、小箬鄉。

2004年,全縣轄9個鎮、7個鄉、323個村,總人口665,438+50萬。

2005年2月5日,岷江鄉撤銷,並入向倩鎮。

合並後的向倩鎮轄潘陽、蘭埔、貞豐、鳳崗、觀前、雙龍、楊霞、七尾、蘭城、後山、付逸、步洲、三溪口、門口、肖家島、陸家、中院、姜鐘、鹹安20個新村委會,鎮人民駐地不在。

9月27日,撤銷閩侯縣甘蔗鎮建制,成立甘蔗街道辦事處。原甘蔗鎮的行政區域為甘蔗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甘蔗街道辦事處設在原甘蔗鎮所在地五福村。

2005年,閩侯縣轄1街道8鎮6鄉:甘蔗街、白沙鎮、南嶼鎮、上幹鎮、向倩鎮、青口鎮、南桐鎮、尚潔鎮、景溪鎮、竹岐鄉、紅衛鄉、李陽鄉、胡大鄉、汀坪鄉、小箬鄉。

  • 上一篇:保時捷賽車歷史
  • 下一篇:連雲港灌雲縣下有幾個鄉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