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敦煌莫高窟前後期比較

敦煌莫高窟前後期比較

敦煌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敦煌莫高窟收藏的藝術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寶。敦煌壁畫的圖像栩栩如生,尤其是“飛”的圖案,在唐代被人們譽為“天上飛,墻上滿是風”,成為敦煌壁畫的標誌。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莫高窟和西千佛洞的總稱。它是中國四大石窟之壹,也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於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裏,開鑿在鳴沙山東麓的懸崖上。南北長約1.600米,自上而下呈五層排列。高度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似蜂窩鴿舍,蔚為壯觀,不同尋常。它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藝術中心。秦前福建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壹位薩滿信眾來到這裏,看到鳴沙山上金光閃閃,有千佛洞,便萌發了開鑿之心,後成為佛教聖地,取名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莫高窟受到了自然的侵犯和人類的破壞,但它們仍然保留著十六國,北魏和莫高窟的風景。

有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等十個朝代的493個石窟,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尊,是世界上現存佛教藝術的最大寶庫。如果將壁畫排列起來,它可以綿延30多公裏,是世界上最長、最大、最豐富的畫廊。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敦煌藝術非常感興趣,並不斷進行研究,形成了專門的學科“敦煌學”。莫高窟是壹座集古建築、雕塑和壁畫於壹體的藝術殿堂,尤其是色彩斑斕的壁畫。敦煌壁畫的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廟、宮殿所不能比擬的。環顧洞內和洞頂,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藝妓音樂、仙女和裸女。有佛教故事畫、經典畫、佛教歷史畫,也有神異畫、資助人畫像,還有各種精美的裝飾圖案。莫高窟的雕塑久負盛名。有高達33米的坐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菩薩。大部分洞穴都保存有雕像,這是壹個大型雕塑博物館。它的石窟主要是在盛唐時期挖掘的。莫高窟是壹座偉大的藝術殿堂,是壹部圖像百科全書。莫高窟1961被國務院列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於1991被授予“世界文化遺產”證書。已被列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七冊18課課文,題為《莫高窟》。被收入蘇教版國家標準語文六年級下冊,題為《敦煌壁畫》。

莫高窟前,面對著南北長1680米,高50米的黨泉河。洞窟壹排排分布,上下莫高窟內部。

最多有五層。它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代《李克讓重修莫高窟碑》壹書記載,公元前366年,秦朝開國二年,高僧樂尊路過此山,忽見金光閃閃如佛,遂在巖壁上開鑿第壹窟。此後,禪師法亮等人繼續在此建窟修行,稱為“沙漠石窟”,意為“沙漠中的高處”。後人改稱“莫高窟”,是因為常見“漠”和“莫”。還有壹種說法是:佛教徒說,建佛洞功德無量,不可能也不可能做到。莫高窟的意思就是沒有比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北魏、西魏、北周時期,統治者信奉佛教,修建石窟得到王公貴族的支持,發展很快。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興盛起來,武則天的洞窟就有壹千多個。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被吐蕃和歸義軍占領,但雕刻活動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元代,莫高窟逐漸衰落,僅重修前朝洞窟,鮮有新建築。元朝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停止了修建,逐漸消失在世人的視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人們才再次關註。莫高窟從北魏到元代共有735個洞窟,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僧人在此從事宗教活動。有487個洞穴,都有壁畫或雕像。北區共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有壁畫或塑像,其余都是僧人修行、居住和死後安葬的地方,有土炕、竈炕、煙道、龕、臺燈等生活設施。兩區492個洞窟有壁畫和造像,其中壁畫45000平方米,泥塑2415件,唐宋木飛檐5件,蓮花柱、地磚數千件。[1]

莫高窟自元代以來鮮為人知,幾百年來基本保持原貌。然而,藏經洞發現後,吸引了許多西方考古學家和探險家。他們以極低的價格從王手中獲得了大量珍貴的書籍和壁畫,並將其運出中國或流散民間,嚴重破壞了莫高窟和敦煌藝術的完整性。1907年,英國考古學家馬克·奧勒爾·斯坦在第二次中亞考古之旅中,沿著羅布泊以南的古絲綢之路前往敦煌。當他聽說莫高窟發現了藏經洞後,他找到王,表示願意幫助修建道觀,贏得了王的信任。於是斯坦被允許進入藏經洞挑選文獻。他最後只用了200兩銀子就把24箱筆記本和5箱其他藝術品拿走了。1914年,斯坦因再次來到莫高窟,用500兩銀子從王手中買下570份敦煌文書。這些藏品大部分捐贈給了大英博物館和印度的壹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現在約有13700件敦煌相關藏品,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但近年來,它因對中國文物保護不力,甚至被盜而飽受詬病。1908年,精通漢學的法國考古學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發現了古代手稿後,立即從迪化趕到敦煌。他在洞中挑選了三個星期,以六百兩銀子為代價,終於獲得了10000多件敦煌文獻,其中大部分後來被收藏在法國國家圖書館。1909年,伯希和向北京的壹些學者展示了壹些珍貴的敦煌書籍,這些書籍立即進入了莫高窟內部。

引起學術界的關註。他們上書清部,要求甘肅、敦煌地方政府立即查對藏經洞的文件,運回北京。清廷任命甘肅使何為護衛。但是在清點之前,王已經將壹些文物藏了起來,而且很多都在途中丟失了。當他到達北京時,他盛宴和他的親戚朋友自己抓了壹些。因此,在1900中發現的5萬多份文件中,只有8757份留在了史靜圖書館,這些文件現在保存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壹些在中國民間流失的敦煌文獻後來被藏家轉賣給日本藏家,也有壹部分歸南京國立中央圖書館所有,但更多的很難找到。王所藏手稿分別於1911和1912年賣給日本探險家吉川光壹郎和立花醉鄉。1914年,俄羅斯佛教徒奧爾登堡發掘了疏散藏經洞,獲得了壹萬多件文物,現藏於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近代以來,除了藏經洞文物被瓜分,敦煌壁畫和造像也遭受巨大損失。目前所有唐宋時期的壁畫都已經不在敦煌了。1923年抵達的哈佛大學的佩利奧特和蘭登·沃納先後用膠帶粘貼了大量有價值的壁畫,有時甚至只揭開了壁畫中的壹小塊圖像,嚴重破壞了壁畫的完整性。王還毀壞了的許多壁畫,以開辟壹些洞窟。1922年,莫高窟曾經關押過數百名俄國沙皇士兵,他們在洞穴裏煙霧繚繞,造成了很大的破壞。1940年,張大千在這裏畫壁畫時,發現有的壁畫有內外兩層,就把外層去掉觀看內層。這種做法後來引起了爭議,直到現在仍有爭議。從1940年到1942年,中國畫家張大千兩次到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在那裏的總時間約為壹年,期間發生了壁畫的剝落。敦煌研究院展覽中心執行主任羅華清指出,張大千剝離的壁畫約有30幅。莫高窟第130窟是敦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壹,窟內26米高的佛像是敦煌第二大佛像。張大千的剝壁畫位於入口隧道。據介紹,他先剝了壹層的西夏壁畫,再剝了二層的晚唐壁畫。現在人們只能看到唐代壁畫的底部,而唐代壁畫由於之前的覆蓋增加了土壤的附著力,已經被刮得面目全非。在隧道的墻壁上,他清晰地留下了自己剝落的畫作的橫截面。據記載,修建這個石窟耗時29年,平均壹年挖掘壹米,張大千在短時間內對其進行了大幅改進。他揭去壁畫的典型石窟有108窟和454窟。

  • 上一篇:壹位英國紡織企業家在第壹次工業革命期間,在采用生產工具和選址上經歷了哪些變化?
  • 下一篇:戲謔語的定義以及是誰首先開始創造這種詞語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