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有哪些外來文化影響了中國的文化發展史?

有哪些外來文化影響了中國的文化發展史?

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有多大?特別是對現代中學生有什麽具體影響?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中國是壹個古老的國家,幾千年來壹直在重復著。如果不是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的影響,我們可能還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也許我們的女同學現在還會纏著她們的腳。中國傳統文化以善良、孝順、忠誠、和平、謙遜、中庸、從眾、團圓、節儉、自強等等為基礎,以此標準來評判社會和生活。這種儒家傳統思想統治了中華民族2000年。乍壹看,似乎沒什麽毛病。如果力量不來,我們就這樣生活。這與我們的現代生活完全不同。顯而易見,外來文化的沖擊改變了這壹切,也就是說,“現代性”這個概念與外來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首先,我們來簡單看壹下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延續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史,經歷了兩次外來文化的大規模沖擊。壹次發生在三世紀的漢末,數百年來西域鄰國的印度佛教文化不斷傳入中國。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涉及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文學、建築等各個方面,在唐代達到頂峰(這個第壹,另壹次發生在20世紀之交的清末民初。幾乎所有當時已經進入資本主義擴張階段的以英法美德為代表的西方列強,都抓住了武力的絕對優勢,強行敲開了中國的大門。壹種全新的具有現代形態的“西方文化”湧入中國,僅僅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就席卷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壹統。當然,這裏先澄清壹個概念。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什麽?我們90年代的孩子心目中的傳統文化是什麽樣的?我覺得不是12女團穿著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臺上吵鬧地演奏所謂的傳統民樂。還是認為魯迅筆下那個滿口“是什麽”的孔乙己是代表中國的古代學者?90年代的孩子從周傑倫的《直答》或她《長相思》中接觸中國古典詩詞之美,為時已晚嗎?事實上,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在幾千年的漫長歷史過程中逐漸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幾經建構——解構——重建,她生生不息,生生不息,慢慢沈澱。如前所述,佛教是從印度傳入的,但在後來幾百年的發展中,產生了中國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禮拜方式,被視為中國的文化。英國的威廉姆斯曾經給出了三種定義文化的方法:

(1)用來“描述知識、精神和審美發展的壹般過程”。

(2)用來指“壹個民族、壹個時期、壹個群體或整個人類的特定生活方式”。

③用來象征“知識,尤其是藝術活動及其成品的實踐”

我個人更傾向於第二種定義。文化本身是壹個動態的過程。例如,打火機傳入中國幾十年後,中國工匠根據自己的設計在上面雕刻龍鳳圖騰。甚至中國的打火機也可以算是中國文化的範疇。有個笑話說“壹次夢遊是壹種神經,壹百次夢遊是壹種集體神經,壹個小鎮的夢遊是壹種文化。”也有壹定的道理,符合“壹個民族、壹個時期、壹個群體或者整個人類的特定生活方式”的規範。當然,這是個笑話。

如果我們稍微註意壹下,就會發現外國文化影響著我們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現在的中學生為例。至少他們的日常生活,從家裏的電視、冰箱、洗衣機到外出就餐的快餐、乘坐的汽車,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除了家裏貼的對聯,似乎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太多關聯。就連打火機這種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小玩意,也是國外發明的。

通過調查發現,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興趣不大,但對外國文化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這可能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關。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跟不上步伐,每個人的選擇都有自己的合理性,也有壹些無奈。比如京劇,這幾年珠海好像沒有大規模的官方演出(和其他地方差不多),顯然是因為喜歡京劇的人很少,京劇的表演風格也和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看來京劇不尋求自身的變化,是不會被社會淘汰的。現在我們具體分析壹下外來文化的影響,包括文學,社會經濟,生活方式。

第壹,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學的影響。

我個人的看法在三個方面發生了變化:壹是留學生運動和相應的小說翻譯;二是小說翻譯對白話文的突破;第三,現實主義文學(在中國歷史上,現實主義少得可憐,我有印象是看過《紅樓夢》,這是有關系的)在中國是繁榮的。

原來,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最先受到打擊的是中國的軍隊。面對西方列強的進攻,它已經衰老不堪。奇怪的是,直到近半個世紀後,這個打擊才落到中國傳統文學的頭上。不同的是,這壹次,我們中國人把壹把大錘砸向了自己的傳統文化,而這把大錘,無非是壹部我們稱之為“洋鬼子”的“西方小說”,引發了上述三個方面的變化。我現在教的學生之所以會寫白話文而不是傳統文言文,在老師面前說“早上好”而不是“早上我遇到了蕭聲先生,我很尊敬他”,也是因為外來文化的影響。白話文在中國的興起確實有利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所以現在有人認為文言文已經沒有必要了。但是,仍然有壹些人堅持認為,在21世紀,文言文比白話文更高級。他們舉了壹些常見的例子。如果媽媽生病在家,我希望妳早點回去。發電報:

中文:妳媽媽病得很重,請趕快回家。

白話:妳媽病重。我希望妳能盡快回家。

文言文:母親病重,希望早日歸來。

從上到下,表達的意思越來越清晰,但用的字數越來越少。由此自然可以得出結論,英語不如漢語,白話文不如文言文。這是壹種俠義的比較,我個人認為不合理,因為電報屬於瀕臨淘汰的通訊方式。最多用在軍用電臺,軍事信息的傳遞不需要加入個人感情。在母親生病的情況下,打個電話會更清楚。所以白話文更適合現代生活。總的來說,外語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是利大於弊的。

當然現在的感覺是外國文學的影響太大了。中學生基本上已經看不到古詩詞了,但是用英文寫情詩的還真不少。自己寫的情況比較少(都是電腦打字),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包括我)寫錯別字。不可否認,電腦時代的大趨勢是打字和寫文章,因為論文在電腦上修改總是比寫好很多,但是學生自己的風格沒有筆跡的區別是體現不出來的,所以鼓勵學生在大學之前寫功能筆。稍加註意就能發現,現在的學生的寫作水平已經不能和上壹代相比了。他們壹般字跡潦草,難以辨認,但對練習簽名很感興趣。另外,受香港文化的影響,作文中有很多半英文、語法不規範的現象,讓很多老教授深有感觸。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古詩,讓他們發現中國文化的精髓。畢竟押韻詩有自己的意境,這是其他國家沒有的。詩歌是壹個國家文化的體現,只有精通本國語言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奧妙。所以我不提倡學生讀外國譯詩,因為譯出來的東西往往會走神。想看就看原著,包括電影,不要看配音版。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現在學生更喜歡閱讀傳統文學,這是壹個好現象。關鍵是怎麽引導。

第二,外來文化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

外國列強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新文化和新技術革命,隨之而來的是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但畸形的發展。雖然不正常,但至少發展了。從洋務運動到民國初年的民間資本,再到現在的中外合資,外國技術文化壹直影響著中國的社會經濟狀況。可以說,現在的社會經濟騰飛,90%是外來文化影響造成的。

那為什麽中國社會沒有在經濟生產上做出自己的改變?美國的瓊斯有壹種觀點,經濟壹旦上了軌道,就會不斷自我復制。經濟增長仍然是壹種自然現象,除非受到壹些不合理的幹預而脫軌。對於當時的中國,他認為政府是壹種消極力量,未能為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必要的框架,阻礙了原本積極的發展。他代表了壹種矛盾的觀點:壹方面,他認為國家太弱,不能積極;另壹方面,他們認為國家強大到可以否決進步。而中國的學者則有壹個統壹的觀點:中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經濟形態不具備資本向技術變革的條件。

如今產能有所提升。不像500年前,人們只能換四五套衣服,卻可以隨心所欲地買到漂亮的襯衫。因此,現在的學生經常早上和下午穿不同的衣服,有些衣服的顏色不止七種。這種情況下,互相攀比的氣氛會越來越激烈。為了消除這種影響,統壹校服是個好方法。當然,校服最初的目的不在這裏,而是統壹外在的形式,表達內在的校風。

第三,外來文化對中國生活方式的影響。

事實上,生活方式的改變包括兩個主要方面:思想和物質。

思想的解禁讓中國人的思維壹下子活躍起來。現在老師們不難發現,現在的學生不再像我們以前那樣死記硬背,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上世紀60年代流行於美國的叛逆風潮,如今在中國如火如荼。妳告誡學生:“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結果他回答“很不幸,往往是最不重要的壹半”,讓妳生氣。

學生的生活方式也不壹樣。現在的教學不僅和以前的私塾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沒有體罰(當然大陸的學校體罰還是比較嚴重的)。此外,許多學生不在家吃飯(午餐),節省時間做其他事情。社會在變化。以珠海為例。現在自己做飯的家庭已經很少了(內地還是很多的),因為沒時間,相應的快餐店也紅火了。當然,快餐店最早出現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它減少了人們花在吃飯上的時間成本,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通過調查發現,中學生並不是特別喜歡肯德基或者麥當勞,中餐廳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中國人還是比較喜歡中餐的,但是這種快餐的經營形式還是從國外引進的。這說明外來文化更適應現代生活的節奏。與日本的比較

最後,我們來對比壹下日本。這個小國的文化基本上起源於中國。明治以前,幾乎所有的文字都是漢字。除了語言之外,這個大和民族幾乎與中華民族壹模壹樣。19世紀的世界列強也沖擊了日本的傳統。明治維新後,短短30年,迅速崛起的日本已經具備了挑戰實力強大的俄羅斯的實力。在文化改革方面,日本壹直處於外來文化沖擊的痛苦之中,但同時又不斷地將自己的文化融入其中。比如在文字方面,它根據自己的發音習慣發明了類似英文字母的平假名,大大減少了讀寫的麻煩,歷史上被稱為日本漢字拼音。日本的繪畫傳統原本是中國的山水畫,只重脈絡不求精確,但隨著不斷的創新,發展出了完整的寫實風格。

不得不提的是,現代漫畫的起源也是在日本。它突破了四格漫畫的框架,嘗試用“電影”的模式來解讀漫畫。比較著名的有鳥山明、冢本壽、井上武彥、車田正美等。這壹代的孩子(包括我)都是75-85年看著這些漫畫長大的,那些被認為是漫畫的傑作。另壹方面,現在的孩子就沒那麽幸運了,因為漫畫泛濫,質量普遍很好。日本漫畫自成體系,形成自己的風格,引導國際潮流。妳看,這已經形成了壹種文化。所以,自創的東西是最容易形成文化的產品。中國也有他自己的動漫風格,可惜數量太少,無法發揚光大。

現在大部分初中生都是90後。在他們的童年,沒有好的兒童漫畫來引導他們的世界觀,所以教育階段會出現真空。好的動漫作品能在孩子最需要完美人格的時候給予正確的引導。最近網上不是壹直在批評央視的漫畫《藍兔七俠傳》充滿血腥暴力嗎?甚至還有孩子想要模仿劇情,割斷動脈,這也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我們來談談日本服裝。忘記舊和服。先說現在流行的日本校服,尤其是女生穿裙子、打領結、加長襪子的款式,讓全世界的人壹眼就能把他們和世界各地的人區分開來。這是日本自己的服裝風格。應該說效果還是不錯的。事實上,中國可以借鑒這種創作方式。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有人提倡把中國的學士服改成符合亞洲身材的漢服款式。我覺得會挺好的。如果設計成功,那豈不是中國的文化?

日本傳統文化在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時也面臨著消亡的危機,但他們卻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從而衍生出自己的新文化,並向外界推廣。中國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看著滿街都是“哈日”“哈韓”的中學生,我們難道不覺得有點羞恥嗎?說實話,我從心底裏不喜歡日本,但我還是覺得他們的壹些做法值得借鑒。如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流行文化對中學生的影響很大,中學生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壹種非常註重“自我”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思想幼稚,行為成熟。沒有童年的艱辛,珠海的中學生普遍嬌生慣養,自理和自控能力差,不太懂禮貌。這不能完全歸咎於他們。父母的溺愛和老師的縱容是有責任的。此外,中國的傳統文化缺乏創新。在人們需要信仰和規範的時代,中國的傳統文化無法提供相關的思想服務或流行因素,而中學生最容易對新奇感興趣,這直接導致他們喜歡肯德基、街舞、韓服等外來文化,因為相比之下,傳統慢節奏的中餐、太極拳、中山裝等。不滿足生活需要。

現在壹些年紀大的人比較悲觀,認為傳統文化壹旦消亡,中國就不是中國了。其實並不是。我說過,文化是壹個動態的東西,隨著時間變化,情況不同。與20年前相比,中國現在的文化已經大不相同了。中學生在節假日去輪滑、拿貼紙、卡拉ok等活動,不能算是與傳統文化潮流的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必須根據社會的需要而改變。當然,原作也可以保留。比如文言文,可以看作是文言文的進化版,這是壹種流行趨勢。但是文言文本身應該保留,可以設立專門的學科派人學習,這樣才能延續下去。但是,這種不適應現代生活的文件形式,並不能強迫所有人都去學。日本的落子文化和相撲文化可以延續壹千多年,中國就不行嗎?只要是可以改變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壹定會引起中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新的潮流。

壹個能創新的民族,才是有生命力的民族。看來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平時教導學生的同時,也要註意引導傳統文化變遷的趨勢。

摘自百度網友,謝謝。

  • 上一篇:朝鮮王朝的君主是誰?他們的女王呢?
  • 下一篇:劉森超的名字是有意義的。劉森超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