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結合中國50年的歷史經驗,闡述了“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狀況”這壹規律的地位和作用

結合中國50年的歷史經驗,闡述了“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狀況”這壹規律的地位和作用

生產關系必須符合生產力的本質規律

這個規律也叫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運動規律。它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任何階段都起作用,是所有社會形態共有的經濟規律。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生產方式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生產關系是生產的社會形式。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壹的。

首先,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有什麽樣的生產力,歸根到底就有什麽樣的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發展遲早會導致生產關系的變化。也就是說,任何壹種生產關系的產生都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當生產力的發展還沒有達到壹定水平的時候,就不可能有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人類社會自古以來出現的五種基本生產關系,即五種社會經濟制度——原始公社制度、奴隸制制度、封建制、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都是適應壹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而產生的。例如,封建的生產關系制度是與改良的鐵器工具相適應的,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制度是以機器工業為基礎的。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壹個基本原理。這壹原理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源泉,指出生產力是整個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勞動人民是生產力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其次,生產關系也反作用於生產力,對生產力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有兩種不同的情況: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時,就會有效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當它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時,就會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這裏不存在失業問題,技術設備可以充分利用,生產發展迅速,勞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可以不斷提高。相反,在現代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關系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那裏往往有成千上萬的失業大軍,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日益貧困,企業嚴重開工不足,經濟和政治危機時有爆發,生產發展速度普遍很慢。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深刻指出,生產力在決定生產關系中壹般起主要作用;但是,在壹定條件下,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也起著重大的決定作用。例如,當生產力不能發展而不改變生產關系時,生產關系的改變起著重大的決定作用。從歷史上看,新的生產關系的產生只有在新的生產力出現之後才有可能,但生產力的大飛躍總是在舊的生產關系已經改變,新的生產關系已經建立之後,而不是之前。因此,正如否認生產力在生產關系中的決定性作用壹樣,否認生產關系及其在壹定條件下的轉化的能動作用,也是違反馬列主義的。

從第二國際的老修正主義者伯恩斯坦,到蘇修的漢奸和劉少奇的林彪,流傳著壹種反動的“唯生產力論”。伯恩斯坦認為,只要生產力高度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就會自動崩潰,“和平地成長為社會主義”。蘇修的漢奸,劉少奇的騙子,林彪把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說成是單純發展生產力的過程,沒有生產關系的改造,沒有階級鬥爭,沒有社會革命。新舊修正主義者的這些說法,從根本上扭曲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他們的罪惡目的是瓦解工人階級的革命鬥誌,把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引向錯誤的道路。

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的性質,這意味著生產關系不能長期落後於生產力。換句話說,壹些舊的、過時的生產關系不可能永遠維持下去,而必須靠生產力的發展來突破。因為舊的生產關系長期存在所造成的災難性後果,主要落在作為生產力第壹要素的勞動者身上。當勞動人民在舊制度的折磨下無法繼續生活下去時,他們必然會采取行動,用革命的手段消滅腐朽的、過時的生產關系,建立新的生產關系,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道路。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它們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生產方式本身的矛盾運動。生產力是活躍的,不斷變化的,而生產關系是相對穩定的。所以他們的發展總是有矛盾的。當壹種新的生產關系建立起來後,就會壹直處於基本適合生產力的狀態,不適合的壹面是次要的。但是,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矛盾會逐漸尖銳,甚至從原來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形式變成生產力發展的桎梏。這時,壹個社會革命的時期來了。革命的任務是改變舊的和過時的生產關系,建立新的生產關系,從而解放生產力。經過這樣壹個革命性的轉變,生產關系和生產力又由不適應變為適應,在新的基礎上,生產力加速發展的時期又開始了,直到下壹個生產關系再次成為生產力的桎梏。生產和生產力的關系是壹個從相互適宜到不適宜,再到在新的基礎上適宜的不斷發展的過程。馬克思主義把這種社會經濟過程中的客觀必然性稱為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

這個定律是馬克思發現的。列寧和毛主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壹步闡明了這壹規律的科學內涵。這個規律的發現,對於整個社會科學來說,是壹場根本性的革命。正是因為這壹規律的揭示,人類的歷史豁然開朗,壹目了然,我們才明白人類社會為什麽以及如何從最初的原始社會依次向更高的階段——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轉變。

生產關系必須符合生產力的本質規律,這對於馬列主義政黨的壹切活動都具有重要意義。這部法律是* * *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依據。毛主席早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指出:“中國壹切政黨的政策和做法在中國人民中所起作用的好壞和大小,歸根到底,要看它是否有利於中國人民生產力的發展和幫助的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還是解放生產力。”①

-

①毛澤東:論聯合政府。《毛澤東選集》,第980頁。

參考資料:

/jjx/009.html

  • 上一篇:紅軍時期五次反圍剿的列表分析
  • 下一篇:今年的高考生比去年增加了多少?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