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曾梵誌的角色介紹

曾梵誌的角色介紹

曾梵誌

曾梵誌,1964年出生於湖北武漢,1991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曾梵誌的作品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敏銳的社會批判性得到了評論家的廣泛贊譽,也受到了大眾的持續關註。同時,曾梵誌參加了壹系列重要的國際國內藝術展覽,包括首屆廣州雙年展(1992)、廣州雙年展(2002)、威尼斯雙年展(2009),並在上海美術館、蘇州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保加利亞國家美術館、法國聖艾蒂安當代藝術博物館等著名藝術機構舉辦個展。曾梵誌被認為是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和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家之壹。

2014年2月,曾梵誌首屆法國回顧展落幕。展覽匯集了曾梵誌從1990到2013創作的39件作品,包括他最具代表性的面具系列,如面具系列6號,以及他2004年的作品《肖像》。

中文名:曾梵誌。

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北省武漢市

出生日期:1964

職業:職業藝術家

畢業院校: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

主要成就:繪畫創作

代表作品:協和三聯畫、希望的天空。

親身經歷

少年時期

曾梵誌出生於1964湖北武漢的壹個普通家庭。他的父母是壹家印刷廠的工人。年輕的曾梵誌性格內向。他在學校不愛說話,經常回答不了老師的問題。他是班上僅有的三個沒有加入少先隊的學生之壹。以後,這種痛苦在《面具》系列中進入了壹個瞬間。

學校逐漸成為曾梵誌的心頭之恨。16歲,初中畢業的時候,他說不想再上學了。“我在那種學校環境裏待不下去了,每天都很痛苦,所以求父母讓我走上社會。”曾的母親終於打不過兒子,曾的父親在印刷廠找了份工作,十幾歲的步入社會,“幾乎成了童工”。

“走向社會真好,我也開始明白自己想要什麽了。”曾梵誌認識了壹個比他大十歲的鄰居。這個鄰居的大哥沒考上湖北美院油畫系研究生,就閑著沒事教曾梵誌畫畫。他們幾乎每天都壹起畫畫,幾年後,曾梵誌不再去印刷廠了。

17歲時,他和壹些熱愛藝術的朋友四處遊歷,在北京和上海見到西方現代畫家的作品,感到震驚。他決心在藝術的殿堂裏學習,但由於文化課不好,他在孫山連續四年高考失利。1987年,23歲的曾梵誌終於成為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八大新生之壹,而當時油畫系有12老師。這個榮譽讓他的父母邀請所有的鄰居來慶祝。

大學時期

進入學校後,學校好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標準和自己的想象有些出入。當時認為自己是自由藝術家的曾梵誌喜歡自由的狀態,去外面看各種展覽,但同時又要按照學校的方式完成作業,參加考試。當自由藝術家和學校裏的好學生之間出現很多矛盾的時候,曾梵誌認為我們應該找到壹個更適合表達我們的感受和表達我們內心狀態的方向。

在美院,受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曾梵誌與蘇聯畫派漸行漸遠,放學後創作出後來被評價為“啟蒙表現主義”的畫作。到了大學三年級,他直接把自己的課後創作帶入課堂,被兩極分化批判。“年紀大的人反對,給了我68分,年輕的老師給了我98分。”

在曾梵誌大學的第三年,他寫了《憂郁的人》。這幅同學畫像教會了曾梵誌如何用自己的感受來表達他想要描述的東西,也記錄了曾梵誌藝術發展的變化。1992,他把畫以500元的價格賣給了壹個基金會。19之後,成名的曾梵誌以1000多萬元買回了這幅作品。

當所有的學生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西藏或者黃土高原體驗生活的時候,曾梵誌卻留在了武漢,畫著他熟悉的街道和生活。那時曾梵誌住在武漢壹家醫院的隔壁。他住的房子沒有衛生間,所以每天通過武漢這家醫院的走廊借用衛生間。他周圍焦慮或不知所措的病人逐漸成為曾梵誌每天必須要見的人。手術臺、人體、抽搐的眼睛在曾梵誌191到1994年的作品中呈現,使他擺脫模仿狀態,壹下子步入成熟。

曾梵誌,1995參加“1979以來中國先鋒藝術展”(巴塞羅納聖莫尼卡藝術中心)。1996參加“中國展”(波恩美術館)。1997參加首屆當代藝術學術邀請展(中國美術館)。曾梵誌個展1993-1998在1998(中央美院畫廊、那翔畫廊)舉行。大部分作品被瑞士、德國、香港和中國的收藏家收藏。

畢業後

畢業後,曾梵誌被分配到武漢壹家廣告公司,理由是油畫專業與廣告公司要求的“街頭繪畫”相吻合。在那之後,曾梵誌自然很失望。"這個系統不是壹件好事,它會取消妳的專業."

於是,他從大學開始繼續堅持自由創作,畫肉相關的專欄,畫協和醫院的主題,畫街頭巷尾的簡餐,畫人性的敵意和暴力傾向——這些畫面都是當時飽受折磨的青年曾梵誌的個人感受、挫敗感和焦慮感的集中展現。“我那樣的畫是主流不允許的,是資產階級的自由流動。他們不會說妳遵從了自己的內心感受。”

美國《藝術新聞》的壹位藝術評論家訪問了武漢,並在雜誌上發表了曾梵誌的協和三聯畫系列作品。這讓曾梵誌非常高興,他每天都迫不及待地向別人打開這本雜誌。

不久,《江蘇畫報》發表了這壹系列作品。1991年夏天,著名藝術評論家李顯亭讓曾梵誌給他寄壹些作品的圖片,並在香港刊物《21世紀》上為他寫了壹篇評論文章。李顯亭第二次來曾梵誌時,還帶了港漢雅軒的老板張松仁。這是曾梵誌第壹次賣畫,價格是2000美元,這是那些人幾年的收入。張松仁還邀請曾梵誌舉辦“80後中國新藝術”展覽。

這種關註讓曾梵誌對未來充滿了希望。“89後中國新藝術展讓我覺得自己走在了藝術的正確道路上,我們關註內心和社會是對的。”除了鼓勵和信心,這次賣畫經歷也讓曾梵誌敢於來京租房作畫。

2065438+2004年2月隨著拍賣行的追捧和學術平臺的認可,藝術家曾梵誌正在走出中國當代藝術家的群體效應。曾梵誌在巴黎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首次法國回顧展結束。39件作品為西方提供了壹個通過倒敘了解“完整的曾梵誌”的機會,為期4個月的展覽迎來了5萬多名參觀者。展覽閉幕當天,展覽負責人巴黎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FabriceHergott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他指出,雖然在籌備展覽之前有很多反對意見,但這是博物館第壹次以與歐美藝術家完全等同的方式為中國藝術家做個展,因為“博物館想要展示世界,我們應該接受不同國家的藝術。”

展覽匯集了曾梵誌從1990到2013創作的39幅作品,包括他最具代表性的“面具”系列,如面具系列6號,以及他2004年的作品《肖像》。

個人工作

1992《90年代中國藝術(油畫)雙年展》獲廣州優秀獎;1989年後中國新藝術展香港藝術中心。

1993“蒙面個人油畫展”在港韓畫廊舉辦;作品《協和三聯畫》獲“90年代廣州雙年展”優秀獎。

1994參加首屆批評家提名展(中國美術館)。

1995中國前衛藝術展,巴塞羅那現代藝術博物館;來自國家意識形態-中國新藝術漢堡國際前衛文化中心。

1996中國!德國波恩當代藝術博物館;現實:今天與明天——1996年中國當代藝術;中國美術館首屆當代藝術學術邀請展。

1997“8+8-1-15中國當代藝術家”香港SCHONEI畫廊;“語錄”-中國當代藝術展,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1998“itis me”北京祠堂;中國當代藝術,柏森,德國;曾梵誌:1993-1998在北京中央美院畫廊、四合畫廊、上海那翔畫廊展出。

1999《打開通道》沈陽東宇當代藝術館;現代藝術在中國,美國舊金山LIMN畫廊;中國油畫五十年,北京,中國;中國上海財富論壇藝術展。

2000未來澳門當代藝術中心。

2007年5月,曾梵誌的第壹件超過1000萬元的作品在香港佳士得售出。其1996作品《面具系列:11996第8號》估價100萬至1500萬港幣,最終以1264萬港幣成交。事實上,曾梵誌最吸金的面膜系列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進入拍賣現場,但在1997中國嘉德秋拍首秀中,估價8萬至65438+萬元的面膜97卻慘遭流拍。

2008年6月,面具系列1996No.6以高達7536.75萬港元成交,刷新了蔡國強中國當代藝術最貴的紀錄。

9月12,1日,在京798舉辦的芭莎明星慈善夜,由曾梵誌和馮小剛共同創作的作品《壹個心》以17萬元拍賣。

《最後的晚餐》2065 438+03(2006 54 38+0制作,油畫,220x395)拍出180萬港幣,成為亞洲最貴的當代藝術品。

2013 165438+10月23日,香港佳士得拍出1億港元的落錘。

個人榮耀

1993作品《協和三聯》獲“90年代廣州雙年展”優秀獎。

2010 12 19,榮獲2010中國嬌子年度新銳藝人榜。

2020年6月4日,曾梵誌以2019 RMB 10889的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位列2020胡潤中國藝術榜第7位。

社會活動

曾梵誌參加時尚界慈善拍賣時,曾捐出壹幅7米的大畫,令主辦方感激不盡。此外,曾梵誌還每年花費1.2萬元在母校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每年花費65438+萬美元資助北京大學現代藝術檔案研究。曾梵誌說他以前也有困難,那時他得到了別人的幫助。愛是需要傳遞的。對於這些在地震中失去行走能力但仍然熱愛藝術的孩子,曾梵誌通過記者傳達了鼓勵的話語。

地震發生後,曾梵誌還視察了地震災區。“當初,我第壹次聽到有人說什麽‘藝術助殘’。後來見到周春芽,聽他詳細給我講後,我決定支持並真正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以前,各行各業的許多人都慷慨地為“殘疾人藝術”捐款,曾梵誌也不例外。他壹口氣捐款35萬人民幣,成為多色基金成立以來收到的最大壹筆單筆捐款。周春芽對曾梵誌的好意表示衷心感謝。他說:“為了讓這壹大筆錢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決定用這筆錢設立‘多彩基金曾梵誌藝術獎學金’,用於藝術院校殘疾兒童的學費。只要他們考上大學,獎學金就正式開始。”曾梵誌也參加了慈善晚宴。

性格評估

曾梵誌的作品以嚴謹而獨特的面具造型和符號,在簡單而平靜的背景下展示了人的精神狀態,讓人煩躁不安。雖然充滿了動漫色彩和嘲諷,但還是給人壹種沈重和壓抑的感覺。在現實主義的框架下,他的作品運用了隱喻和象征表現主義,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作品熱議

對於曾梵誌的《最後的晚餐》,朱琦表示,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可以達到很高的價格。但是必須滿足壹些必要的條件。

首先,畫家的作品是否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如果藝術史把壹個人的作品評價為壹個時期的傑作,即使他不是頂級藝術家,至少可以在作品的價格上得到藝術史評價的支持。

第二,畫家作品的價格是否公允?妳不可能只在壹場拍賣會上就有天價,妳的作品都會漲。在國外,壹個畫家的價值取決於10 ~20個世界頂級藝術基金會給出的平均報價。舉個例子,壹個畫家可能賣出了壹幅6543.8+億元的畫,但這幾年只有這壹幅達到了6543.8+億元,其他所有作品都在2000萬元左右,所以6543.8+億元的作品是零星的,不能算作能代表妳作品的真實價格。

當然,即使是畢加索這樣的大畫家,他的作品價格也是有差距的。那些有歷史代表性的,經過藝術品評估的作品,價格肯定比他的小畫高。但是,市場期待他的作品的均價。

“曾梵誌的作品沒有理由賣這麽高。我覺得還是壹個區域投機價格。這也發生在臺灣省。壹個藝術家的作品被資本瘋狂追逐,但他跳出了這個區域,沒有人認可這樣的價格。”

第三,壹手拍品的落槌價是真正的交割價嗎?其實拍賣交付後可能會有很多外人不理解的協議。比如藝術家會多送壹些作品給買家,相當於買家出壹筆錢買下畫家的壹批畫。“但是壹些高價的拍品,就算妳買壹個送壹批,買家最後也不會買單。”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曾梵誌的天價作品處於西方主導的體系中,與國內作品沒有可比性。所謂系統,也可以看成壹個圓。“進不了這個圈子,就是外行,賣不出好東西好價錢。”

“曾梵誌的天價在國內很多人看來毫無意義,因為它是西方定價體系和香港拍賣體系配合的產物,與國內的藝術體系並不對應,可以說沒有指導意義。”陳少峰說。

中國沒有當代藝術?

有人說,曾梵誌作品的天價會讓中國當代藝術熱起來。朱琦說,但是,中國當代藝術不熱,未來十年也不熱。“藝術市場不受報紙的影響。如果全國的報紙都報道今天股市要漲,那麽在人氣的作用下,明天股市可能真的會漲。在藝術品市場,買東西的永遠是壹小群人。他們不受媒體的影響。媒體說下半年市場會火爆,可能還會冷門。”

雖然“得罪”了很多人,但朱琦還是強調,嚴格來說,那些明星藝術家不能算作當代藝術家。因為他們使用的藝術表現語言還是二戰前的,比如五六十年代的表現主義或者波普藝術,都不能算是當代藝術..當代藝術要以多媒體為載體,基本不包括繪畫。

“現在很多人都說自己是當代藝術家。當我還沒有看到壹個畫家貢獻出新的藝術語言的時候。只有貢獻出新的語言模式,妳才能說妳的作品是當代藝術,我們現在只能用當代題材繪畫。在中國,大多數所謂的當代藝術家都名不副實。國外也是如此,弗洛伊德的畫也很好,但沒人說他是當代藝術家。有些作品可以說是後現代繪畫,但後現代繪畫不可能成為當代藝術。”

在朱琦看來,曾梵誌使用的是德國的表現主義語言,嚴格來說並不是當代藝術,“這十年我們有壹個誤區,就是把壹批曾經使用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繪畫語言的畫家稱為當代藝術家的代表。這是不對的。但也有人反駁說,他反映的是當代生活,妳卻還在用早已存在的語言,因為藝術史首先是壹部語言史。”

  • 上一篇: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畫家?
  • 下一篇:城內城外的成語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