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齊長城的建築時代

齊長城的建築時代

齊是中國歷史上最早修建長城的國家。歷史學家對齊長城的建築年代有很多考證。張衛華先生查閱文獻後指出,齊長城的建築年代有四點:即齊長城存在於齊桓公時代;從編鐘姓銘文推斷,有戰國初年,春秋中期。齊長城建於初年;齊長城建在齊宣王。張衛華先生考證後提出:“齊長城西南段,起於防禦,後因其軍事重要性而建為長城。它南部邊界的長城是在齊威王建造的王先生指出:“齊長城西段始於春秋,成於魯襄公十八年戰國時,齊國又向東延伸了壹段,等到恢復東都時,這壹段就全部完成了,從而把壹千多裏的長城連接起來,作為齊國南疆的國防防線。蔣誌敬先生指出:“中國古代修建長城……只能起源於春秋中期的齊。"羅勛章先生在分析了齊長城的由來和長城與長城的區別後指出:"西道坊或長城的修建時間下限僅為公元前555年,其上限為死後的公元前642年。.....齊長城大規模更新的時間應該是公元前431滅楚的上限。”根據《管子》“占齊國三分之壹的長城之地,非生於谷中”,我們首先確認齊長城的建立日期應在春秋時期。洛陽城東約35裏的太倉墓中出土了壹套羌鐘,共有13口羌鐘,其中5口刻有“齊琦入長城,必先遇平陰”的銘文。平陰指古代的平陰城。《平陰縣誌·地誌》雲:“小裏鋪以南有壹村,名曰東昌,西南李三有壹村,名曰廣利...古平陰城,即相傳今東昌村為其地,遺址猶存。“據實地考察,齊長城的西起點是村東北500米處的嶺子頭,東經116° 34.5’,北緯36° 21.6’。

按照這個銘文,指的是魯襄公十八年,也就是十七年(公元前555年)的齊晉之戰,長城指的是齊國的長城,說明長城在齊國就已經修築好了。我們也從《管子》分析:“長城之地,方圓五百裏,為齊國三分之壹,非谷而生”,齊國的地理範圍也應該是春秋中期以前。

由於春秋後期萊、冀兩國的消滅,齊國的疆域壹直延伸到東海沿岸的懸崖峭壁。當時齊國的疆域不是500裏,而是2000裏。這份文件和出土文物上的銘文相互印證,證明長城在春秋中期以前的齊國就已經存在。齊國春秋時期修建的西長城,稱為“防禦或大防禦”。戰國時期向東延伸的東方長城的性質和用途有嚴格的區別嗎?我們認為,春秋時期修建的西長城是土造的,工程浩大,號稱天下第壹大防禦。它的目的雖然是為了阻水,但在堤壩的屏障設施上進行了加固和重建,主要功能壹直用於戰爭中防禦敵人,所以我們認為它應該是齊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齊長城的東西兩段建於不同的時代,但它們的用途和功能是壹樣的。

從齊國的歷史發展和當時的經濟繁榮來分析,春秋時期在齊桓公修建齊長城是符合齊國的歷史情況的。齊桓公春秋時期,齊國社會經濟突飛猛進,出現了奴隸經濟的最後壹個繁榮時期。管仲改革稅制,采取“因地制宜遞減賦稅”的政策,使齊國較早出現封建生產關系,進壹步提高了生產力。特別是管仲提倡鼓勵商業,發展農業,使齊國的農業經濟和沿海工商業經濟得到很大發展,齊國出現了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的局面。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以來,我國歷史上壹直存在諸侯爭霸的局面。各國為了爭奪諸侯勢力,采取了築城保家、與外族合並的政策,以此來擴張領土,增強國力,以此來奪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霸權地位。

此時的齊國是東方大國,春秋五霸之首。春秋初期,齊國為了爭霸,不得不從南打北,但為了抵禦外敵入侵,鞏固後方,增強國防能力,只在境內軍事戰略要地加固連接水障、堰設施,以禦敵,即開始修築長城。

齊長城是壹項從東到西綿延數千英裏的大型工程。壹個王(公)靠人力絕不可能完成。根據以上所述,我們認為,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時期的齊桓公,並在歷代延續,最後於戰國時期在齊宣王竣工,歷時260多年。從齊長城的修築規模和作用分析,春秋中期以前,齊長城只完成了西段的修築,也就是當時的齊魯、齊魯交界處。《太平宇宙》記載:“齊宣王在此築長城,西起周琦,東至大海,至今仍有遺址。”據《水經註》卷壹《大仙山》篇:“郡北東壹百五十裏,上有穆棱關;關之南北為夷、屈之界,在此築長城。”據此,我們認為齊長城東西兩段的分界線在淄博博山。關於齊長城東段與西段的分界問題,王先生認為,根據《章丘縣誌》中關於長城是齊國為救楚而建的記載和對萊蕪、章丘交界處的實地考察,東段長城是否從此處開始尚不確定。齊出博山、青石關往南是通往魯國曲阜的要道,是齊魯兩國的交界處。綜合以上記載和對博山地理位置的分析,齊長城東西兩段的分界應在博山地區,今沂源以東為戰國時期田齊繼續修的長城東段。

戰國時期,騎兵取代戰車,步兵取代士兵,導致新的戰爭方式出現,戰爭規模和時空擴大。為適應戰爭需要,原長城於戰國初年在齊威王向東延伸,最後在齊宣王完成,長城修至黃海沿岸。關於戰國初年齊威王長城的修建,文獻記載如下:

《史記·蘇秦列傳》只是引用了歷年的說法:“梁二十年,閔修築長城。”

《水經註》(卷二十六)說:“惠亮稱王二十年,齊長芳以為是長城。”

《史記·趙》中說:“(成侯)七年,齊南侵長城”。

《魯春秋·全訓》雲:“侯文可謂良臣,...東方勝於長城。”

而齊宣王埋葬和修建長城的歷史也是如此:

《史記·楚世家》載:“齊宣王騎其中壹山,築長城,東至大海,西至濟州壹千多裏。”

《山東考古誌》考楚境與齊長城:“關於齊境,青州以南在,濟南以南在泰山,故築長城,沿江,過泰山,千裏至瑯邪臺入海。”

另壹位研究齊梁的妻子也說:“...長城修建於之時,至莊公已逾百年,而齊國長城非秦所建。”

上述歷史記錄證明,齊威王和王玄都在戰國時期修建了長城。戰國時期,齊國是壹個強國,稱霸東方,對世界影響很大。在的時候,正是齊的全盛時期,也是七雄之壹。當時楚國已經先後滅了魯國和魯南諸國,覆蓋了魯東南地區,對齊國構成了直接威脅。因此,隨著形勢的發展,在西邊加入了原有的長城,繼續向東擴張,繼續將其修至海邊,作為楚國的防線。當時楚國也是強國,七雄之壹,國家強大,滅了魯,威脅了齊國,所以整個齊國長城在戰國時期壹直以守楚為主。

綜上所述,齊長城是壹項龐大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我們認為,齊長城西段的修建始於春秋時期的齊桓公,最遲於魯襄公十八年(公元前555年)完成,前後修建了壹百多年(約公元前685-555年)。這壹段長城也是由西向東逐漸修復的。長慶以西用石板砌成的長墻,最早修建,後逐漸修山至博山以西,春秋中期完成了長城西段的修建。戰國早期,齊威王加入了博山長城,並繼續向東修建。在齊宣王,長城建在海邊,最後建了幾座長城。東段長城修建了70多年(公元前356-284年)。

經過春秋戰國近170年的艱苦努力,齊長城貫通東西,終於完成了齊南國防線長城建設。

  • 上一篇:什麽是理工科?
  • 下一篇:有趣的談“寶應”除了寶應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