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論朱允炆、朱迪與明史

論朱允炆、朱迪與明史

朱允炆,朱元璋之孫,明太祖,太子朱標次子。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慮皇位繼承問題。在此期間,他想到了皇帝的第四個兒子朱迪,因為朱迪在許多地方與自己非常相似。但是,大臣劉三武在向大臣們請教時提出,如果建立皇帝的第四個兒子,那麽第二個、第三個兒子又該建立在哪裏呢?當時朱元璋已經分封諸王,皇帝的二、三、四子分別被封為秦、晉、燕三太子。這三人的封地都是邊境重鎮,而且全副武裝。壹旦因為爭奪存儲而發生內訌,後果會非常嚴重。因此,朱元璋不得不讓朱標的次子朱允炆做皇帝的曾孫(朱標的長子早逝)。

洪武三十壹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國號為文健。從題目中不難看出,壹個文健皇帝和壹個洪武皇帝性格迥異,而朱元璋之所以不願意立壹個皇帝的孫子,其中壹個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和他的父親壹樣,太軟弱,太善良,受儒家思想影響太嚴重,恐怕以後也管不了他的大臣們。

朱允炆即位後,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文人,反叛明太祖的做法,推行了壹系列新政。首先是講究德存刑,立誌以文化治國,崇尚倫理道德。因此,懲罰部門的囚犯人數比往年減少了三分之二。同時選派二十四名朝臣為記者,巡行天下,體察風俗,興辦利民之事。其次,都是免稅的。歷年減免租金與世界地租。鑒於江浙重稅,文健皇帝特詔“江浙重稅,宜學宜減,不應有畝產之爭。”制約佛道勢力大多占據良田的局面。在朝廷中,文健對宦官的懲戒非常嚴格,同時,他還向地方官員發布詔書。壹旦發現宦官有暴力傾向,就把他們抓起來,送到京城嚴懲。這也引起了非法宦官的不滿,他們或投靠燕王朱迪,或在日後的荊南之戰中充當內仆。

文健還對官員進行了改革,重新定義了官員制度,大大精簡了機構,消除了多余的工作人員。在文健統治的四年中,廢除了九個州、三十九個縣和大量多余的官員和稅務機構,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收入,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可以說,文健采取的壹系列措施充分體現了他以仁、禮、樂治國的思想,改革了洪武時期的諸多弊端,為社會帶來了壹股清風。它為民眾和官方創造了寬松的環境,緩和了社會矛盾,對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壹段時間政府和諧,所以後人有“四年寬政嚴霜”的美譽。

當文健推行新政的時候,明朝陷入了困境。原因是文健登基後,由於各地藩王(即其叔侄)“全副武裝,無法無天”的局面,擔心會導致西漢七國之亂,於是采納了兵部尚書齊泰和太常卿大臣黃子澄的建議,決定割據天下。但是朱允炆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犯了嚴重的錯誤。他沒有先斬最強大的太子朱迪,而是從其他俘虜入手,先後廢了周王朱肅、齊王朱復等五個王為庶人,使俘虜們岌岌可危,驚恐萬分,使得太子加緊準備。當朱允炆決定給朱迪做手術時,已經太晚了。

燕王朱迪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洪武十三年,朱迪成為北平(今屬京)的諸侯,隨著朱迪在對蒙戰爭中的不斷壯大,他已成為皇權的最大威脅。1399年7月,朱迪在做好充分準備後,以“殺黃帝、清君側”為名,打著“恢復祖先舊制度”的旗號,南下爭奪皇位。史稱“靖南之戰”。

文健皇帝部署軍隊鎮壓叛亂。初戰,皇軍占據絕對優勢,但由於李景隆將軍指揮不當,明軍屢戰屢敗。雖然燕軍咄咄逼人,並已占領了城市,但它失去了旋轉。所以經過三年的戰鬥,燕軍只以北平、保定、永平為據點,戰事僵持不下。這壹時期,明軍湧現出壹批傑出的將領,他們的頑強抵抗對朱迪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此時,壹些受到文健懲罰的非法宦官向朱迪透露了首都空虛的信息,並表示願意擔任燕軍的內勤。朱迪正確地分析了形勢。只要文健皇帝在位壹天,地方部隊就會反抗壹天,他們自己也會反抗國王。但如果南京被攻占,成為壹國之君,我相信反對的人不多,因為大家都在觀望。於是朱迪改變了以往攻城奪地的策略,率軍來到南京。

文健第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嚴俊渡過長江,兵臨城下。這時,文健朝廷已經亂作壹團,許多地方將領按兵不動。齊泰、黃子澄以招兵為由,離京前往廣德、蘇州。左都督徐增壽作為內線與朱迪密謀私通,被朱允炆發現,親手將他砍死。鎮守金川門的谷王朱燧和大將李景龍私自打開城門,讓燕軍入城。朱允炆聞報含淚說:“我從未虧待過朱穗、李景隆等人,他們卻在關鍵時刻背叛了我。”忠於文健的禦史顧問連贏假意向朱迪投降,但在接近馬行刺時沒有被朱迪殺死。聽了這話,朱允炆嘆了口氣,“我太忠誠是我的錯,但我不重視它。後悔也來不及了。我還不如為國捐軀。”說完拔刀就要自殺,被死命抵抗,朱允炆無奈,又見報警叠起,下令放火燒了皇宮,朱迪殺入宮中,搜尋了三天,始終沒有找到朱允炆。在詢問了管家之後,他們不知道朱允炆是生是死,只知道他下令縱火然後消失了。馬皇後和他的大部分妃嬪被燒死。侍從們害怕朱迪不相信,所以他們發現了壹個殘骸,並說這是他的皇帝的骨頭。朱迪命令人們將殘骸從灰燼中分離出來。他已經渾身焦糊,四肢殘缺,分不清男女。他不得不安排壹個儀式來埋葬他。

這時,朱迪的靖南之戰宣告勝利,他自己也以永樂皇帝的頭銜登上了王位。正如朱迪所料,當地幾乎沒有反對意見。然而,在朝廷裏,情況就不同了。只有24名公務員投降,而數以千計的其他人逃離或自殺。永樂朝廷幾乎沒有可用之人,可見他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相當高。

文健皇帝的皇帝之旅在四年後結束。作為壹個皇帝,他太仁慈,有時優柔寡斷。如果讓他做了臣子,我相信他可以愛民如子,兩袖清風,但和做皇帝不壹樣,皇帝註定是和血緣分不開的,他要排斥異己。他想建立皇權,如果他做不到這壹點,皇帝最終會被歷史淘汰,而文健就是這樣壹個悲劇人物。

關於文健皇帝的生與死有壹種說法。皇帝下令縱火後,他和幾個隨從逃出地道,乘船來到雲南,剪去頭發,換上僧服,自稱文,浪跡天涯。聽到這個消息後,朱迪壹直懷疑文健皇帝還活著,可能在海外生存,這將成為壹個後患。他命令宦官鄭和率領龐大艦隊下西洋壹探究竟,同時宣揚國威,與各國交流。結果,還是找不到他。

朱允炆在歷史上被稱為文健皇帝,在南明弘治年間被尊為惠宗的讓皇帝。清朝乾隆年間,他被追封為恭民會皇帝,因此文健皇帝在歷史上也被稱為明惠帝。

  • 上一篇:會計從業資格證號碼怎麽查?
  • 下一篇:大陸科學鉆探概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