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高三歷史寒假作業及其答案

高三歷史寒假作業及其答案

壹、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壹個符合題目要求)

1.魏源在19的上世紀50年代寫道:“西方人彬彬有禮,為人正直,學識淵博,根本不應該被稱為外國人。”四五十年代的很多作品都把西方人叫做“外國人”,但是到了七八十年代,再版這些作品的時候,都改成了“外國人”。這壹變化反映了()

A.中國人對西方的了解逐漸加深

B.中國人從憎恨西方變成了崇拜西方。

C.從中國中心到西方中心的轉變

D.從對抗到和解的西方外交政策

魏源對西方人的評價以及分析材料中西方人的稱呼從“老外”到“老外”的變化,反映了中國人對西方人態度的變化,這種變化源於對西方認識的不斷增加和加深。

回答a

2.新思想萌芽於鴉片戰爭,其實質反映了中國的知識分子()。

A.提倡向西方學習

B.發展資本主義的願望

C.有反侵略的愛國傳統

D.尋求強國抵禦侵略的方法

A項分析指新思想萌芽這壹歷史現象的“新”,體現了新思想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而非本質;b項大大超出了新思想所包含內容的高度,壹個封建士大夫不可能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願望;C項是新思想萌發的歷史原因,正是這種優良的民族傳統,使得祖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永不停息;D項是新思想產生的目的和核心及其本質。正確答案d。

答案d

3.讀以下當時人對某作品的評論:評論1,“百年讀壹瓶為前驅,萬裏驚見海中外文。”評論2,“他的書列舉了很遠的國家,了解情況,可謂是壹本奇書。”評論三,“要想控制外國人,就必須提高外國人的感情,這壹點特別有用。“根據以上註釋,推斷這本書是()

A.《海洋地圖集》b .《資政新篇》

C.對孔子制度改革的審視d .進化論

對《海外語》和《列舉遙遠的國家》的分析表明,這本書的內容是介紹外國情況的書;這本書的目的是向外國人學習,向他們學習。所以判斷這本書是海的地圖。

回答a

4.1902梁啟超在《新民說》中談到國家與政府的關系:“國家如公司,朝廷是公司的商號...如果正式成立法院,法院就是國家的代表,愛法院就是愛國家。若朝廷未正式成立,則朝廷為國之賊,官朝廷愛國。”對這種說法的正確理解是()

A.宣傳君主立憲思想。2 .啟蒙國民意識

C.反對民主革命d .主張救亡圖存

梁啟超的分析主要強調了國家與政府的關系,區分了國家與政府的區別,批判了對君主的盲目忠誠,從而激發了國民意識。

答案b

5.有歷史學家評論說:“應該看到,當時的中國除了‘中體西用’之外,不可能提出壹個更好的目的,在壹個充滿封建舊文化的世界裏容納若幹資本主義新文化。”這種觀點強調“中式和西式”()

A.符合當時的國情。b .可以挽救民族危機。

c是壹個理想的救國方案。d有些落後。

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中體西用”是當時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可行方法,符合當時中國的實際,A項正確。b項不能體現;c項“理想”不符合物質意義;D項中的“落後”並不是材料所強調的方面。

回答a

6.下表是《泰晤士報》(關於洋人“看清朝”的文章)的中國主題譯著分類表(部分),主要反映維新派()。

類別文章的比例

中國大國21547.4%

經濟/金融/商業8719.2%

總評(倡導改革和改革)194.2%

A.缺乏對政治改革具體命題的研究

B.我希望通過政治改革來挽救國家危機

C.通過洋人向清政府施壓進行政治改革。

D.強調發展現代工商業經濟

分析材料的數據表明,列強的翻譯版本占了絕大多數,說明當時的中國人關心民族危亡,維新派希望通過政治改革達到救國的目的。

答案b

7.鄭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要想壯大自己,必須先富起來。要想致富,首先要提振工商業;欲振興工商業,必先重學校,速立憲法,尊道德,改良政治。”這說明以他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有()

A.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徹底決裂。

B.提倡學習西方價值觀

C.註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進性

D.主張政治改革

分析鄭認為要實現國家富強,最終要改變政治,D項符合對材料的理解。材料不能反映鄭拋棄中國傳統文化,也不能反映學習西方價值觀和政治制度,排除A、B、c

  • 上一篇:最早的原始社會是哪個古代時期的居民建立的?
  • 下一篇:有沒有壹個皇帝或皇後叫王?請,謝謝妳。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