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粽子起源的民間傳說

粽子起源的民間傳說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沈澱和演變,逐漸形成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中國的飲食文化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發展的。接下來,我來介紹壹下中國傳統食品粽子的由來。

粽子的起源是什麽?妳可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和紀念屈原有關,但妳知道粽子為什麽要用葉子包著嗎?為什麽人們把粽子扔到水裏?其實這些起源都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在這裏我將告訴妳粽子的起源和傳說。

粽子起源於祭祀食品。

粽子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它最初被用作祭祀食物。粽子是用來祭祀的,不是祭祀最初的屈原。粽子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東晉範評《廟制》曰:“仲夏薦粟。”這表明在夏季至日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習俗。牛角小米,也就是喇叭形的粽子。所謂“角”,是指古代最高的祭品是牛,粽子的形狀代表了角;“小米”是壹種黃色的糯米。五谷制成的“角粟”代表“陽”;粟米所用的“葉”(宗葉)為“陰”,陰陽合二為壹,意為驅邪,祈求平安。

粽子起源的民間傳說

據唐慎雅治《屈原列傳》記載,屈原投江後,人們非常懷念他。每到五月初五,他就把食物裝在竹筒裏,扔到水裏祭祀。東漢建武年間,長沙有壹個叫曲輝的人。光天化日之下,他突然見到三閭大夫屈原,說祭祀用的食物被龍偷走了,並告訴他,如果以後再扔,就要用水蓼葉和五色線包起來。龍害怕這些東西,不吃它們。區輝把這次奇遇告訴了村民,村民們按照屈原的指示認真地包粽子。這壹習俗壹直傳承至今。這個神奇的傳說,最早是梁代文學家吳筠寫的壹部誌怪小說,收錄在《續和》中。說明粽子是人們紀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後來成為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食品。至於為什麽要扔到水裏,壹說是給屈原的,壹說是扔到河裏餵龍的。也就是說粽子是專門用來餵小龍的,免得它傷了屈原的身體。

妳為什麽用艾葉、蘆葦葉和荷葉包粽子?《初級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夜裏夢見壹個自稱三閭博士(屈原的正式名字)的人,對他說:妳祭祀的東西都被河裏的龍偷走了,以後可以用艾葉包起來,綁上五彩絲線,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把小米用樹葉包起來,做成角小米,代代相傳,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端午節食品。

粽子起源的另壹種說法:紀念臺灣貘。

山西民俗學家認為,粽子的起源與古代三晉先民治水的故事有關。作為古代歷史人物,據山西歷史學者考證,太謙治水早於大禹,是顓頊帝時代的治水官員。當時的臺前正為治水而戰,南北奔湧分流分水,壹路到靈石山都被堵死了。太謙率眾在靈石山上作戰,開山排水工程異常艱難。人們日夜在山裏吃住,挖山。

當時水滿了沒法過,也沒有船。(王禹管治水的時候,是徒步走來走去的,所以三次沒進家門。據考證,臺前治水早於大禹,臺前治水以分水為主。治水的歷史和傳說只在山西流傳,而大禹掌管的是黃河,所以大禹的治水足跡和成就都大於太謙。汾河兩岸家家戶戶都有勞工和臺灣壹起治水。為了保證糧食及時運送到工地,不耽誤和影響人們的糧食安全,人們想出了壹個水路運送糧食的辦法,用竹桶和蘆葦葉把糧食包起來,乘上木筏,向下遊送到治水的人手中。途中,很多食物也被水中的魚蝦吃掉。隨著人口的流動,這種食物很快就傳遍了漢族。

現在在山西,五月五日,人們祭奠汾神臺,粽子在祭品之列。

  • 上一篇:浙江唐璽古鎮導遊範文5篇。
  • 下一篇:如何知道地球的過去?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