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蘇聯歷史戰爭的勝利

蘇聯歷史戰爭的勝利

從軍事上來說,蘇聯贏了1939年爆發的蘇芬戰爭,但是贏的時候極其膽小。但從戰爭的後果和影響來看,蘇聯弊大於利,弊大於利,更談不上勝利?

先來看蘇聯災難性的軍事勝利1939 165438+10月30日。經過幾天的邊境交火,蘇聯軍隊開始入侵芬蘭。這場由蘇聯發動的戰爭,因為是在冬天,所以也被稱為“冬季戰爭”。起初,蘇軍計劃實施順利,芬蘭前線部隊抵擋不住蘇軍的猛烈進攻。

在蘇軍第7軍進攻南線的戰線上,很多芬蘭士兵有生以來第壹次面對坦克,倉惶逃竄,而蘇軍第8軍在第7軍的配合下沿著拉多加湖北岸向西進攻的進度也不慢。負責切斷芬蘭和瑞典陸上聯系的蘇聯第9軍更是咄咄逼人。對峙的兩個芬蘭民兵營就像大象面前的螞蟻,很容易被趕走。布置在最北部的蘇軍14也輕松攻占了芬蘭極地重鎮皮薩莫。

戰後壹周,芬蘭戰線告急,蘇軍主力卻突然停下來休整,給了芬蘭軍隊寶貴的喘息機會。為什麽蘇聯停止了?事實上,蘇聯人有他們的困難。

首先是氣候問題。1939的冬天是歐洲百年來最冷的冬天。在芬蘭,夜間溫度通常在零下35攝氏度左右。蘇聯坦克必須每兩小時啟動壹次。很多卡車的水箱結冰,潤滑油經常結冰,導致武器失靈。在很多地方,芬蘭民眾自發清墻,將房屋燒成廢墟後逃離;即使壹個村莊被沒有禦寒準備的蘇軍占領,他們也往往找不到房子住,只能擠在幾個帳篷裏。

除了氣候,地形也是個大問題。除了第七軍,其他三個軍都發現自己被地形困住了。他們的行軍路線全是茂密的森林和沼澤,機械化部隊根本無法穿越。他們只能依靠幾條狹窄的小路,少量的芬蘭軍隊可以封鎖它們。蘇軍步兵大多是來自伏爾加河流域、烏克蘭和中亞的士兵,根本適應不了這種寒冷的雪地戰鬥。少數在寒區訓練的部隊實戰能力也有問題。因此,蘇軍的戰術機動完全局限在道路附近,無法進行越野機動。蘇軍車輛不加偽裝,全部漆成深橄欖色,士兵作訓服也是土黃色,在雪地裏非常明顯,成為芬蘭狙擊手的最佳目標。因此,四面八方的蘇軍都停下來休息,準備下壹輪進攻。

在南方,蘇軍用了10天休整,芬蘭軍隊趁機加強曼海姆防禦。曼納海姆派遣了壹個團去加強拉多加湖北岸的防禦。塔維拉到達該地區後,發現當地的芬蘭軍隊經過幾天的撤退後士氣低落,於是決定主動出擊。他的部隊半夜溜過冰封的湖面,在睡夢中突襲了蘇軍第八軍的先頭部隊。雖然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但是芬蘭軍隊的士氣卻為之壹振。然後他壹次又壹次地推行這種“打了就跑”的戰術,讓蘇聯士兵無論白天黑夜都無法好好休息。

最北的蘇軍14號相對好壹些。成功占領皮薩莫後,繼續向南進攻,但還是敗給了“白死”。沿著“北極公路”只有90公裏,被壹個芬蘭營封鎖。在休整了10天之後,蘇軍第七軍終於在2月17日重新向曼海姆防線發起了進攻。他們攻擊的協調性很差,甚至曼納海姆稱之為“指揮無序、怪誕的管弦樂”。當步兵發起“人海戰術”沖鋒時,蘇軍坦克沒有出現,步兵在芬蘭軍隊的猛烈射擊下,到處都是死屍。當蘇聯坦克出現時,他們的步兵幾乎已經死亡。芬蘭軍隊雖然反坦克武器不多,但也能輕易靠近蘇軍坦克後方,把凍木塞到履帶裏,然後用各種方法摧毀。短短六天,蘇軍損失坦克239輛,步兵損失更大,只好在65438年2月20日停止進攻。

蘇軍最大的失敗出現在中央戰線。蘇軍第9軍分三路,北路是122師,中路是163師,南路是54師。此外,第44師和第88師作為陸軍預備役。最初,芬蘭軍隊有兩個民兵營處於戒備狀態。戰爭爆發後,拼湊成第9師,緊急調往該地區。芬蘭陸軍第9師先派部分兵力掩護北路和南路。6月5438+2月11,以1團切斷並包圍了蘇軍163師的補給線。蘇聯派出44師開道,也在途中被砍成幾截,落入“柴火戰術”的圈套。

饑寒交迫的蘇聯軍隊無法突圍,也無法將物資裝進口袋。即使他們生火取暖,他們也擔心芬蘭人會從陰影裏滑雪出來,往火裏扔手榴彈。另壹方面,芬蘭軍隊因為有機可乘,可以在叢林深處設立帶火爐的營地,供部隊輪流休息。從2月的1939 11到10月的1940 1,蘇軍兩個師全軍覆沒,芬蘭軍隊殲敵27500人。此外,無數蘇軍官兵的屍體被埋在森林的積雪下,直到數月甚至數年後才被發現。芬蘭軍隊只有900人陣亡,1770人受傷。

同時,芬蘭軍隊還包圍了蘇軍122師和增援的第88師。他們更勝壹籌,沒有全線崩潰,但在整個戰爭中,他們被困在壹個小區域內,損失慘重。55師緊隨163師和44師的腳步,整個師被芬蘭軍隊命名為“嬌子”。之後18師和168師遭遇了和第9軍壹樣的命運,伴隨而來的還有壹個坦克旅。

這樣的勝利激怒了蘇軍最高統帥部,於是總司令被換掉,換成了指揮1939波蘭戰役的鐵木申科元帥。他調集了大量援軍,兵力90萬,火炮2800門。1940、1年6月7日,組建西北軍,指揮第七軍和新編制的13軍(9個師,1個旅)。

蘇軍在適應雪地作戰方面也做了壹些緊急改進,同時對部隊進行了特殊訓練,要求坦克和步兵相互支援。經過大量的轟炸和炮擊,2月1940,11日,西北軍在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向曼海姆防線發起猛烈進攻。這壹次,蘇軍只許打勝仗,不許被打敗。各級指揮官完全不顧士兵和裝備的消耗,發起了壹波“海上沖鋒”。芬蘭軍隊拼命抵抗。畢竟,它無法阻止蘇聯軍隊的數量優勢。14日,蘇軍第七軍突入蘇瑪|附近的芬蘭軍隊主防區,但由於友鄰13軍的進攻受阻,未能如預期發展。

1940,15年2月,蘇軍進攻芬蘭第二階段,集團軍第二梯隊的坦克軍以兩個坦克營和兩個機槍營約100輛坦克組成集團軍快速集群,取得了縱深戰役的勝利。這是陸戰史上第壹次使用坦克組成快速集群。8日,芬蘭軍隊主力撤退到第二防禦區,蘇軍第七軍企圖通過連續進攻突破芬蘭軍隊的防禦,但未能成功。28日,集團軍部署後再次發起攻擊,3月2日進入芬蘭軍隊後方防禦區,從東北方向包圍芬蘭軍隊維普裏集團。其左翼部隊在波羅的海艦隊的配合下,渡過冰封的維堡灣,在維納約基附近切斷了通往首都赫爾辛基的道路。3月12日,蘇軍13軍也突破曼海姆防線,渡過烏奧克薩河,向凱奇薩爾米方向發起進攻。

芬蘭現在已經無力再戰,不得不尋求外交途徑;蘇聯也急於找機會結束這場互毀的戰爭,讓疲憊不堪的隊伍得到喘息。此外,隨著春天的臨近,芬蘭的大部分土地解凍後都會變成泥濘的沼澤,更加不利於作戰。

1940,12年3月,蘇芬和蘇芬在莫斯科簽訂了和平條約,第二天戰爭結束。戰爭持續了70多天,蘇聯取得了預期的勝利,得到了芬蘭卡累利阿地峽的土地,但付出的代價太大,傷亡近50萬人(實際數字可能是兩倍)。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從列寧格勒到莫斯科,壹家稍微像樣的醫院擠滿了受傷的士兵。芬蘭軍隊損失超過68000人,其中25000人死亡。通過戰爭,蘇聯達到了預期目的,但嚴重損害了與芬蘭的關系。

?就戰爭的後果和影響而言,蘇聯弊大於利,得不償失。首先,蘇芬戰爭客觀上就像是把鳥兒從灌木叢中趕出去,把墻角從深潭中趕出去,把芬蘭這個原本可以團結利用的友好鄰邦推進了德國的懷抱,使其成為壹只老虎的遺憾。

戰前芬蘭是壹個名副其實的中立國。1938年春,芬蘭首先拒絕了蘇聯提出的調整兩國邊界和租借芬蘭灣部分島嶼的建議和要求,同時堅定地表示:

芬蘭將與任何侵略者作戰,不會放棄中立政策,也不會允許任何外國利用芬蘭領土作為攻擊蘇聯的基地。

1939年4月,希特勒向芬蘭要求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時,也遭到了芬蘭的拒絕。正如當時的芬蘭總理馬爾霍·凱科寧所說:

“芬蘭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立對蘇聯來說是壹項重大義務。無論世界大戰如何變化,芬蘭都會繼續遵守這壹義務。”

但中芬戰爭使芬蘭損失了12%的土地和森林資源,13%的國家財富。傷亡人數占全國總人口的10%以上,42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這場可怕的戰爭災難只能播下芬蘭人民民族仇恨的種子。

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1941,芬蘭和羅馬尼亞(1940年被蘇聯占領,領土5萬多平方公裏,人口40多萬)為了實現民族復仇,加入了德國侵略集團。不難想象,如果蘇芬之間沒有戰爭,芬蘭會壹直保持中立。如果是這樣的話,當夏德的北方軍在1941年經由芬蘭進攻蘇聯時,將會遭到芬蘭的強烈抵抗,芬蘭很可能會像丹麥、挪威壹樣成為反法西斯德國的壹員,而不是成為壹個與蘇聯作戰的國家。

其次,蘇芬戰爭暴露了蘇聯的弱點,嚴重削弱了其實力,加速了蘇德戰爭的爆發。

蘇聯本打算很快贏得戰爭,但實際上戰爭非常激烈和艱苦,持續了三個多月。戰爭初期,蘇聯和芬蘭軍隊在兵力和武器裝備上有很大的差距。蘇聯的火炮火力約為芬蘭軍隊的3倍,迫擊炮和機槍火力約為芬蘭軍隊的2倍。蘇軍1師有5000輛坦克,而芬蘭軍隊連1都沒有。但在機動性方面,芬蘭的作戰部隊和支援部隊都配備了滑雪板,可以進行長距離的越野機動,而蘇軍是機械化裝備,主要依靠寬闊的道路進行機動。壹旦道路被封鎖,士兵們不得不徒步穿越全國。

僅在索默斯薩米爾戰役中,芬蘭軍隊就取得了戰旗,殲滅蘇軍27500余人,俘虜1500人,擊毀蘇軍火炮70門,坦克50輛,繳獲車輛270輛,馬匹1000余匹。芬蘭軍隊僅傷亡2700人。此外,當時正值隆冬和寒冷季節,蘇軍缺乏在寒區作戰的訓練和裝備。冰凍造成的傷亡人數幾乎與戰鬥傷亡人數相等。

早期戰爭的失敗迫使蘇聯投入更多的軍隊和戰爭物資。戰役第二階段,蘇軍主要依靠飛機和火炮的轟炸,在芬蘭曼努姆防線炸出壹個缺口。最後在冰封的芬蘭灣上坦克戰的情況下,蘇軍動用了幾十萬兵力進攻芬蘭,芬蘭政府只求和平。考慮到當時的國際輿論、國際形勢和占領芬蘭的後果,蘇聯也同意和談。

中芬戰爭雖然以蘇聯勝利告終,但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激戰消耗了蘇聯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整個蘇芬東戰爭中,蘇聯先後動員了65438+多萬軍隊,傷亡達到265438+萬,這無疑削弱了蘇聯的軍事實力,直接影響了未來的反法西斯侵略戰爭。

蘇芬戰爭中,蘇聯在兵力和武器裝備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遭受挫折的事實,不得不讓西方國家,尤其是法西斯德國,對蘇聯的實力產生懷疑。英國軍事歷史學家利德爾·哈特曾指出:

“芬蘭勝利的另壹個結果是,普通人更容易低估蘇聯的軍事實力。”

德國陸軍參謀長哈爾德在6月中旬的日記中寫下了“我們低估了俄羅斯”這句話。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也分析說:

“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無疑對芬蘭戰爭中暴露出來的情況進行了深刻的思考,無疑對德國元首的思想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德國總參謀部在1940年下半年根據希特勒的指示制定的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充分證明了這壹點。這個作戰計劃之所以要求以閃電戰的方式擊敗蘇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希特勒認為蘇聯在弱小的芬蘭面前依然受挫,所以為什麽能夠抵擋住德國強大的閃電戰攻勢?因此,德國預計在壹個半月到兩個月內占領蘇聯。他敢於在西線戰役沒有完全取得勝利的情況下貿然進攻蘇聯,使蘇聯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被迫倉促應戰,使衛國戰爭初期損失慘重。

再次,芬蘭被蘇聯武力征服的部分領土和權益,在後來的衛國戰爭中起到了微不足道的作用。

肯定蘇芬戰爭的人,主要認為它在衛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實際上,雖然蘇聯獲得了41,000多平方公裏的芬蘭領土,使蘇聯和芬蘭在列寧格勒附近的邊界線上向芬蘭移動了1.5公裏,獲得了租借漢科半島30年的權益,但這並沒有蘇聯想象的那麽有效。

事實表明,它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為了避免與德國發生沖突,蘇聯並沒有很好地對武力獲得的芬蘭領土進行設防,甚至還限制了西北軍區在邊境的集結和擴張。同時認為如果攻占了這150 km空間的天險,就可以枕無憂,從而放松了對德國侵略者從該地區經芬蘭突圍的警惕,導致蘇聯在列寧格勒的設防薄弱。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軍防線瞬間崩潰,德軍北方軍團的先頭部隊於6月2日深入蘇軍50公裏1941。盡管蘇軍頑強抵抗,但收效甚微,根本抵擋不住德寇的閃電攻勢。6月底,德國到達西維納河,7月1占領裏加,7月10入侵普斯科夫州。

在戰爭的前三個月,德國北方軍團前進了450-500公裏。8月底,德國占領了列寧格勒東南部的托斯納、姆加等地。同時經由芬蘭沿涅瓦河左岸向拉多加湖推進。9月8日,德軍進攻拉多加湖南岸,占領利歇爾堡,從陸路封鎖列寧格勒。9月17日,列寧格勒亞歷山大羅夫卡電車終點站被封鎖。

就在德國迅速擊潰蘇軍防線,成功進軍蘇軍領土的同時,芬蘭軍隊也抓住了收復失地的機會,從卡累利阿地峽進攻的兩個芬蘭集團軍群也在1939到達了戰前的邊境。可見,蘇聯占領的芬蘭領土及其權益,並沒有起到多少防禦和阻止希特勒德國進攻的作用。列寧格勒最終沒有落入敵人手中,不是因為中芬戰爭保護了蘇聯,而是因為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列寧格勒軍民的英勇抵抗和浴血奮戰,是數百萬蘇聯人民在90天的英勇戰鬥中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綜上所述,蘇芬戰爭中,蘇聯雖然取得了災難性的軍事勝利,但弊大於利,得不償失。這是壹場兩敗俱傷的戰爭。

  • 上一篇:求五代十六國簡介?
  • 下一篇:被傳與康熙有染的馬蘇拉古,為什麽常年不洗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