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杭州城的歷史

杭州城的歷史

(1)從“余杭”到“錢塘”

周朝以前,杭州屬於“揚州的疆域”。

傳說在於霞抗洪期間,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統稱揚州。

公元前21世紀,於霞南巡,會盟諸侯國在會稽山(今浙江紹興)。他曾航經此地,將他的余杭(“杭州”即方舟)留在這裏,故名“余杭”。

據說於在這裏造了壹條船渡過,越南人稱這裏為“余杭”。後來根據口頭傳統,於被稱為“於”,被命名為“余杭”。

春秋時期,吳越與中國爭霸。杭州先屬越國,後屬吳國,吳國滅亡後,又歸越國。

戰國時期,越國被楚國所滅,杭州被納入楚國版圖。

秦統壹六國後,在靈隱山下設郡府,名為錢塘,隸屬會稽郡。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始皇帝出遊...渡過丹陽,直抵錢塘,面向浙江,水波萬惡……”。

這是史書記載錢塘最早的名字。

現在的市區還是當時河潮經常光顧的海灘,西湖還沒有形成。

西漢承襲秦制,杭州仍稱錢塘。

當辛莽改錢塘為泉亭縣;東漢時,錢塘郡恢復為吳郡。

此時杭州農田水利建設初具規模,從寶石山到萬松嶺修起了第壹條海堤。西湖開始脫離大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吳興郡,屬揚州。

由於外族入侵,進士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的經濟文化發展。

這時,西湖已被稱為“明升湖”和“金牛湖”。

東晉鹹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慧麗在飛來峰下修建靈隱寺,不僅是西湖最古老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

後來方士徐邁、葛洪等人在武林山、陶光山、寶石山山腳下進行著書煉丹、傳播宗教等活動,西湖名山大川逐漸被開發。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錢塘縣升為臨江縣。

陳後主鎮明元年(587),又設錢塘郡,轄錢塘、於謙、富陽、忻城四縣,屬吳州。

(2)“杭州”這個名字最早出現。

隋朝建立後,開九年(589年),郡廢為州,第壹次出現“杭州”這個名稱。

轄錢塘、余杭、富陽、嚴觀、於謙、武康六縣。

州初治余杭,次年遷錢塘。

明成祖十壹年,在鳳凰山上建城,“十三裏九十步”,是最早的杭州城。

大業三年(607),改稱余杭縣。

在六年時間裏,蘇陽開鑿了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江開始,經蘇州和嘉興到達杭州,全長400多公裏。從那時起,陳宮大橋成為了大運河的起點和終點。

這壹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

《隋書地理》描述:“杭等郡,河浜豐饒,海陸並濟,珍奇異異,商賈並合。”

此時余杭縣有15380戶,杭州戶籍統計開始。

到了唐朝,建立杭州郡,改革余杭郡,統治錢塘。

為避國名之諱,武德四年(621),改“錢塘”為“錢塘”。

太宗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改稱余杭郡,屬江南東路。

甘源元年(758)改為杭,屬浙江西路。州屬錢塘,轄錢塘、嚴觀、富陽、新城、余杭、臨安、於謙、湯山。

城市的範圍也擴大了,從原來的城南沿江到今天的武林門地區。

由於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益繁榮,人口不斷增加。唐貞觀(627-649)中,654.38+0.5萬余人。到開元時(713~741),已經發展到58萬人。此時杭州已與廣州、揚州並列,是中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壹。

長慶二年(822),詩人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大規模疏浚西湖,修築堤壩和閘門,方便農田灌溉。

六井是李泌之後重建的。

從那以後,西湖的名字在世界上變得越來越有名。

(三)吳越國的首都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東南,以杭州為都城。

當時杭州叫西府或西毒,州屬錢塘,轄錢塘、錢江、余杭、安國、於謙、湯山、富陽、新城八縣。

杭州在三代吳越五帝85年的統治下,通過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聚集地。

歐陽修在《美優唐吉》中這樣描述:“五代以來,錢塘人民幸福昌盛。

有十幾萬人,湖光山色,左右倒映,而閩海的商賈,在煙波浩渺間進進出出,可謂繁華!“吳越國王錢镠,在杭州鳳凰山建“子城”,建宮殿作為國治,在外圍建“雒城”,方圓70裏,作為防禦。

據《吳越史》記載,這座都城西起王琴,沿錢塘江至江幹,以錢塘湖(西湖)為界至抱石山,東北至現在的艮山門。

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稱。

嶽重視興修水利,將西湖之水引入城中運河。錢塘江沿岸,用“石堆法”修築了百裏護岸海堤。此外,沿錢塘江修建了龍山門和浙江門,以防止鹽水倒灌,減少湧潮和擴大土地平整。

利用民工挖掘平江石灘,使航道暢通,促進了與沿海地區的水上交通。

設置成千上萬的“胡裏奧士兵”疏浚和保護西湖,以免被雜草淤塞。

吳越三世和五王都信佛,現在杭州西湖周邊的寺廟、寶塔、經典建築、石窟,大多是那個時期建造的。

當時杭州被稱為“佛國”。

(4)南宋的首都

北宋杭州為“兩浙路”之路;大關元年(1107)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余杭、臨安、於謙、彰化、富陽、鄧鑫、嚴觀六縣。

當時人口已達20多萬,是江南人口最多的縣。

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造、造紙工業發達,對外貿易進壹步發展。它是中國四大商埠之壹。

杭州歷屆地方官員都非常重視西湖的整治。

元佑四年(1089),著名詩人蘇東坡出任杭州知府,再次疏浚西湖。用疏浚的淤泥堆成壹條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堤上有六座橋,堤旁種有桃、柳、芙蓉,使西湖更美。

又開了茅山河和堰橋河,然後挖了六口井,這樣鹵水就不會流入市場,人們想喝什麽就喝什麽。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杭州的鼎盛時期始於南宋。

南宋建炎三年(1129),在杭州設宮,升臨安府,統治錢塘。

轄錢塘、仁和、臨安、余杭、於謙、彰化、富陽、新城和龔燕九縣,地域大致與唐朝相同。

紹興八年(1138),都城在此,杭州城墻大擴建。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

內城,即皇城和方圓九裏,被鳳凰山環繞,北起鳳山門,南至江幹,西至萬松嶺,東至後朝門。皇城之內,殿宇、殿堂、樓閣林立,宮殿、皇家園林眾多。

外城南跨吳山,北切武林門,右接西湖,左接錢塘江,氣勢磅礴。

城門13,城外有護城河。

因為北方很多人隨朝廷南遷,臨安府人口激增。

鹹淳年間(1265~1274),居民增加到124萬余人(包括幾個縣)。

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來說,43萬多人口。

人口的增加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南宋城市經濟的繁榮不僅超越前代,而且位居世界前列。

當時臨安有許多手工作坊,生產各種日用商品,尤其是絲織業,編織技藝高超,能生產出許多精美珍貴的絲綢制品,在全國享有盛譽。

據《武林舊事》等書記載,南宋杭州有440家商家,各種交易興隆,應有盡有。

對外貿易相當發達,日本、朝鮮、波斯、大連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之有外交關系和貿易關系。朝廷設立了“市舶司”來負責其事務。

經過改造,西湖風景區更加迷人,吸引了許多中外遊客。餐館、茶館、藝術作坊、旅社、夜市等服務業也很繁榮。

南宋時,杭州是全國的文化中心,擁有最幸福的官學——國子監,設有武術、醫學、數學、歷史等科目的學校,臨安官學和錢塘、仁和兩縣學生近千人。

這裏的書店很多,刻的書都很優秀。

當時繪畫藝術十分繁榮,《西湖十景》由南宋畫院題寫。

(5)浙江省省會

元朝時在杭州設總督府,後改為杭州路總督府,為江浙行省(錢塘、仁和)行署;鄭錚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遷至浙江,杭州仍為省政府。

錢塘、仁和、海寧、富陽、余杭、臨安、於謙、新城、彰化都屬於杭路。

由於戰亂,杭州許多宮殿被毀,工商業壹度衰落,西湖也逐漸被淤泥淤塞。

但由於南宋打下的繁華基礎,恢復得很快。

鄭錚年間,大運河全線開通,杭州的水運可以直達大都市(北京),成為中國重要的水路。

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對外貿易,對K. Run out很重要?我很抱歉,但是我很抱歉。魏?刀疤,Fitchabagh?妳看呢?哎?只是瘦?

明代杭州府改為浙江國政大臣府。

清代為浙江省、杭嘉湖道治所。

杭州府設錢塘、仁和,其縣未改。

明三年(1508),知府楊繼唐白居易、東坡之後,再次疏浚西湖,將農田擴大到3480余畝,加高加寬蘇堤,建亭搖鳥(今湖心亭),並鋪設小瀛洲,使西湖重新煥發光彩,恢復了“湖上水拍天,桃花浪暖柳陰”

萬歷年間(1573~1620),杭州呈現出四面八方商賈雲集、遊人湧入的繁榮局面。

(6)廢棄房屋位於杭州。

清初在杭州城西的西湖邊建有“旗營”,俗稱“滿城”。

城墻周圍十裏,南有開元路,北有法院路,東有中山路,西有湖濱公園,有六個城門,總面積1436畝,是杭州的“城中之城”(民國初年拆除)。

雍正二年(1724)和嘉慶五年(1800),浙江巡撫李偉和巡撫阮元先後再次疏浚西湖,挖出大量淤泥,使湖水加深數尺。

杭州的人口繼續增加。

光緒九年(1883),杭州有六十二萬余人。

光緒二十壹年,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杭州被開辟為日本的貿易港口,陳宮大橋變成了日本的租界。

隨著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洋務運動的興起,杭州的近代工業逐漸發展起來。

民國元年(1912),杭州府被廢,錢塘、仁和兩縣合並為杭州郡,至今仍為省會所在地。

民國三年(1914)建立道統,設立錢塘道,道隱駐杭州郡。

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路管轄。

民國16 (1927)年,杭州設杭州縣,直屬浙江省。老縣直接歸省管。

此後,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區。

這時候杭州的現代工業已經不多了,比如成立於1897的統壹公紗廠(杭州第壹棉紡織廠的前身)。後來,盧繼興辦起了火柴廠、造紙廠等。,傳統的手工絲織業逐漸采用了機械傳動。

1909-1914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1937年完成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

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拱宸橋日租界被無條件收回。

(7)從新生走向繁榮

鴉片戰爭後的壹百多年,國力衰弱,民生蕭條,杭州城年久失修,工商業也十分困難。西湖的大多數景點都破舊不堪,其中壹些已經廢棄。

1949年5月3日,杭州重生。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杭州的區域範圍不斷發生變化。

壹是原八區更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幹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後來根山區並入下城區,建橋區並入半山區,中心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少數並入下城區。1990年初,半山與拱墅區合並,組成新的拱墅區。

蕭山、余杭、臨安、建德、富陽、桐廬、淳安7個縣(市)。

在過去的50年裏,杭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現在杭州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省會。

杭州工業生產比較強,門類比較齊全,在全省乃至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農業科技實力和養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經過大規模的城市和園林建設,杭州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杭州真正成為了中國東南部壹座風景優美、人文古跡豐富的名城。

(8)從繁榮走向區域性中心城市

65438至0996成立濱江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同壹個班子,兩塊牌子,原屬余杭市的下沙、九堡、三墩行政區劃也進行了調整。

2001撤銷杭州市所轄蕭山市、余杭市,設立蕭山區、余杭區。

杭州轄區由六個增加到八個,城區面積由683平方公裏擴大到3068平方公裏,人口由1.79萬增加到373萬。

從此,杭州鞏固了浙江省省會城市,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三角除上海外第二大中心城市的地位。

  • 上一篇:羅伊的介紹
  • 下一篇:在中國歷史上,有多少皇帝在位時間超過20年?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