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關於羅貫中的詳細資料

關於羅貫中的詳細資料

羅本羅貫中,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

元朝中期,隨著滅宋戰爭的創傷逐漸消退,社會的經濟文化重心開始從北方向南方轉移。南宋都城杭州不僅成為人口眾多、商業發達的繁華都市,而且成為戲劇表演和“說”藝術發展的重要中心,因此,關漢卿、鄭光祖等許多北方知識分子和“士”都遷移到了杭州。

作為小說和雜劇作家的羅貫中必然會受到這種社會潮流的影響,成為這些南遷作家中的壹員。

羅貫中外號“江湖浪子”,寓意浪跡天涯。1345 ~ 1355年前後,他來到杭州。很多說唱藝人在這裏評書,壹些雜劇作家也活躍在這裏。羅貫中結交誌同道合的人。再加上他非常熱愛民間文學,自然不想離開這裏。這時,羅貫中認識了施耐庵,他當時住在杭州,但比他大二十歲左右。

羅貫中故裏又叫“東方故裏”,是因為他漫遊出晉後,在“東方故裏”(今山東省)居住了壹段時間。他是被當時社會上很流行的梁山伯和宋江的故事吸引而來的。他去那裏調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收集有關水滸英雄的材料。這是他後來參與《水滸傳》編撰和創作的重要原因。關於“千聖”和“周貝王”的故事也在當時的社會中廣為流傳。所以羅貫中收集整理了這壹帶的這個故事,甚至有了《三騎歸妖》這本書。

大約在136 ο ~ 1363年,“有誌謀王”的羅貫中來拜訪正在爭霸的張士誠。但張士誠不重視知識分子,不聽他們的意見。鄭智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劉良、陸淵等人相繼離開。不久,羅貫中也離開張士誠,再次北上。鄭智二十六年,羅貫中回到杭州。通俗三國演義的寫作應該是在那壹年之後。此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有著成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完全有資格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O年),羅貫中已經寫了十二卷,比洪武成書晚了四年。

羅麥忠寫《三國演義》時,施耐庵從蘇州遷到興化,死於洪武三年。羅貫中在完成了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之後,為了紀念導師,決定對《水滸傳》進行加工和補充。這本書寫於洪武四年到十年之間。

羅貫中在對《水滸傳》進行加工和補充的同時,繼續創作了壹系列歷史演義。

羅貫中創作完這些作品,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為了出版這些作品,於洪武在十三年左右從杭州來到福建,因為福建建陽是當時出版業的中心之壹。但是,羅貫中沒能達到這個目的。

大約從1385年到1388年,羅貫中活了七十年,死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鄉廬陵。

回到第壹頁

3.代表作品:

通俗三國演義

羅貫中在長期的民間傳說、劇本和民間藝人創作的戲曲的基礎上,在陳壽、裴松之筆記等官方史料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才華和經歷,寫出了影響很大的通俗《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成書後,被後人多次增刪整理。現在最流行的是清朝康熙時期毛宗崗修訂的那本。

《三國演義》講述的歷史故事,是從184年黃巾起義開始,到280年司馬統壹中國。《三國演義》既揭露了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起義的殘酷鎮壓,又揭露了他們之間各種激烈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疾苦,難以反對分裂,要求統壹。

《三國演義》中,扶蜀抗魏,尊劉輕曹的中心思想貫穿全書。人們認為蜀漢是正統,曹魏是篡位者。在這壹思想的指導下,與陳壽《三國誌》的結構長度相矛盾。三國歷史上,最多,有30卷,蜀國最少,只有15卷。在120年代的《三國演義》中,120年代講的故事都涉及蜀漢。就好人和壞人的區別而言,蜀漢好人多,壞人少。而在曹魏,人多,好人少。在對待各方人物的態度上,他們主要是褒揚,批判曹。所以在羅貫中筆下,劉備是壹個“善待百姓”的好皇帝。他是“秋之無罪,人皆會受其民”的。老百姓稱贊他:“新野田園,劉皇叔,自從我來到這裏,民豐。”進淅川(即四川)時,壹路受到百姓的歡迎和支持。這就是作者理想化的“聖王”“賢主”。還有曹操這個奸詐殘忍的叛徒。他的人生哲學是“寧願教我對世界消極,也不願教世界對我消極。”」

《三國演義》提供了很多戰爭經驗和各種軍事科學知識,對戰爭的描寫非常好。寫官渡之戰,先介紹兩軍對比。袁紹兵糧草充足,供養70萬大軍。而曹操小夜曲糧食不足,只有七萬人。但戰爭的勝敗不僅取決於客觀軍事力量的強弱,還取決於主觀指揮是否正確。然後再進攻,把他們壹個個擊破。相反,袁紹依靠自己的力量,沒有利用士兵和糧食的充裕,大有所成地回國了。真的是指揮不當。這是壹個如何以少勝多的典型例子。其他的如赤壁之戰,陵墓之戰,都是栩栩如生,氣勢磅礴,引人入勝。同時也為後人提供了豐富的戰略戰術經驗和教訓。後來農民起義的將軍們把《三國演義》作為軍事教材學習應用。

《三國演義》在政治、外交、思想道德方面也很豐富。讀者也會從中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第壹部歷史小說。自從羅貫中把《三國誌》寫成小說後,學者們紛紛效仿。從中國歷史中取壹段,寫各種歷史小說。由此可見,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已經成為壹種主流。明代著名的歷史小說有《東周演義》、《楊家將演義》、《唐傳奇》、《仲晶傳》等。到現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被寫進了各種歷史小說。近年出版的《五千年演義》是對羅貫中歷史演義的繼承和發展。

《三國演義》為如何寫歷史小說提供了“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的基本經驗。《三國演義》中的歷史作品和人物,大部分都是真實的。黃巾起義、董卓之亂、官渡、赤壁之戰等。,在歷史上都是真的。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歷史上董卓、曹操、袁紹、劉表、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確實存在。這就是“七大事實”。歷史小說的創作,涉及到歷史的時候,原則上要符合歷史的真實,不能杜撰,不能捏造。否則就不是歷史小說了。另壹方面,三國演義不等於三國誌。畢竟是小說。所以很多內容和情節都是虛構和誇張的。歷史上不僅不存在“吳國太佛寺見新郎”、“密議黃蓋受罰”、“七星壇祭諸葛亮”等事件。而且,即使對於劉備、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歷史人物,也不是從《三國誌》照搬到《三國演義》中。對其進行加工改造,是作者尊劉貶曹的思想。有的被美化,被神化,有的被醜化。《三國演義》中的這些人物是藝術的典型..這就是“三分虛構”。」

《三國演義》塑造了大量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這是壹件高度藝術化的作品。但它也有各種缺點。如否定農民起義的錯誤立場,封建迷信等等。然而,它畢竟是壹個偉大的文學名字,羅貫中在中國文學史上獲得了重要的地位。

回到第壹頁

4.軼事:

相傳羅貫中與王道生相識,王道生與施耐庵童年時在福建相識。王道生在《施耐庵墓誌銘》中寫道:“如果妳夠久,就會知道他(施耐庵的)弟子羅貫中在福建,與他在壹起,晚上與他燭光聊天,那些可敬感人的人,不能不慷慨解囊。”出於對施耐庵的喜愛,在王道生面前,羅貫中甚至把自己的作品說成是施耐庵的。

回到第壹頁

5.評估:

羅貫中是中國文學史上有特殊貢獻的作家。他的許多小說都是以亂世為背景的。中國歷史上只有七個分裂的時代,羅貫中寫了其中的三個。除了《三國演義》之外,還有《隋唐演義》、《唐五代演義》、《三魔傳奇》等作品,他也參與了《水滸傳》的編撰和創作。他還能寫歌曲和歌詞,他的雜劇是今天所知的,包括宋太祖龍虎風波,忠孝之子的連環諫,張三平的哭白,但後兩個已經失傳。羅貫中經歷了元末的社會大動蕩,目睹了現實的紛爭,對人民悲慘的生存境遇和理想追求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寫小說的動機壹方面是“發泄壹時之氣,占四年之利”,另壹方面也是為了改變當時評書藝術中的弊端,為百姓和說話的藝人提供壹個好的、方便的劇本。他從社會和文學的需要出發,進行了紮實創新的工作,收集、整理、充實了幾部在人民群眾中有較大影響的小說資料。羅貫中作品尤其是《三國演義》的問世,標誌著中國古代小說完成了從“故事化”階段向長篇的過渡,翻開了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新的壹頁。

  • 上一篇: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下一篇:龍陽鎮的歷史文化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