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景德鎮陶瓷簡介

景德鎮陶瓷簡介

《景德鎮陶瓷》景德鎮地區的制陶業“始於漢代”(東漢,公元25-220年)。這時候的陶器“很厚,釉面輕而粗糙”,“只供妳俗用”,沒有出口。所以影響極其有限。

景德鎮地區“水土宜陶。自陳朝(公元557-589年)以來,土著人就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而鎮陶自陳朝以來已名揚天下。”東晉時期(公元317-420年),趙總對景德鎮陶瓷的制釉、成型、燒制進行了壹系列重大改革,為景德鎮由陶向瓷轉變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被稱為“制瓷大師”,並建廟供奉。南北朝時,陳之德元年,在北京建宮,在陳後主新平鎮燒制瓷器。隋朝大業年間(581-618),新平鎮制作了“獅、象、獸二首,呈於任賢宮”。到了唐朝(618-907)和五代(907-960),景德鎮陶瓷已經名揚天下。“陶窯,也是唐初的器,只是白土,器身略薄,顏料潤澤”,“假玉”,“陶敏在鎮燒制”,“陶玉帶瓷入關,朝貢,故昌南鎮瓷名揚天下”,“霍窯、窯瓷亦素色,好土而膩,質薄者如玉,似玉,為東山。支壹載:“唐武德四年(公元621),新任文官霍仲初被召入皇宮。“據考古發現,景德鎮五代窯址廣布,多達18處,尤其是湖田古窯址,歷時600至700年,規模最大,影響深遠。這些窯址都燒青瓷和白瓷。綠色的色調是灰色的,白色的色調是純凈的。而且白瓷胎質優良,透光性好。其燒成溫度達到了1150-1200℃,氣孔率為0.8%,胎體白度在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盤、碗、壺、盒、水罐等。,以盤碗為主。這說明五代景德鎮確立了自己作為南方燒白瓷最早之地的地位和極高的成就,從而打破了南方青瓷壟斷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對宋代青瓷的生產和元明清瓷器工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景德鎮是“瓷都”的代表和象征。它制瓷歷史悠久,工藝精湛,舉世聞名,被譽為“瓷都”。景德鎮生產瓷器歷史悠久。唐代燒制潔白如玉的白瓷時,稱之為“假玉”。在宋代,宋真宗皇帝給了景德鎮景德鎮的稱號,因此景德鎮聞名於世。後歷經元明清三代,成為“天下窯聚”的全國制瓷中心。到了清、康、雍、甘時期,瓷器達到了歷史上的巔峰。兩千多年制瓷文化和技藝的深厚積澱,奠定了景德鎮世界公認的瓷都地位。景德鎮瓷器“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響如駢”,尤其是融工藝、書法、繪畫、雕塑、詩詞於壹爐,真是“貴如珍寶、明如鏡、書如關菁子”。都是中華文化藝術的瑰寶,乾隆年間,景德鎮瓷窯眾多,分布廣泛。除了官窯,還有200或300座民窯,有數萬名工匠。這壹時期生產的青花瓷器清亮幹凈,色澤艷藍,給人清新活潑的感覺。五彩瓷色調強烈,富麗堂皇,比明代更發達。創造的粉彩瓷器色調柔和,層次分明,豐富。琺瑯彩瓷器,是在瓷胚上受西方油畫的啟發,然後在窯中燒制而成,是宮廷的特產,中西交融。這些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瓷器,通過各種渠道,沿著“絲綢之路”、“陶瓷之路”、“遊歷九地、流播外國”,對中國文化藝術的傳播和經貿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世界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宋代,景德鎮瓷器以靈巧、典雅和美麗而聞名。這種青瓷(青瓷)是在五代燒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礎上燒制成功的。青瓷胎加工精美,有“素肌玉骨”之譽。釉色白藍,青白如玉。此外,釉下彩瓷胎上還刻有各種精美的花紋,相互結合,相得益彰,形成了壹種色澤優於瓊九的青瓷。它精致、美麗、清澈、典雅,成為中國陶瓷史上極其珍貴的品種,從而使景德鎮躋身宋代名窯之列。

宋代景德鎮制瓷業壹直繁榮。據考古發現,宋代窯址多達30處,其中“窯址300余處”,陶瓷種類也發展到數百種。宋代景德鎮不僅燒制了種類繁多的影釉雕花瓷,而且成功燒制了大量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影釉雕花瓷和仿制了多種琉璃瓷。

景德鎮在元代成功燒制出青花瓷和釉裏紅瓷,這是兩個非常有特色和價值的品類。青花著色力強,色澤穩定,花紋永不褪色,格調高雅,素凈美觀。鮮艷的青花釉與素雅的白胎巧妙搭配,相映成趣,具有中國水墨畫的特色,標誌著從素瓷到彩瓷新時代的到來。元青花以其多層次、全景式、鮮明的裝飾特征和以畫為主、刻、畫、印相結合的裝飾技法,為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用銅紅料在胎上畫釉中紅,透明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制,使釉下出現紅色花紋的瓷器,不易燒制,色彩艷麗,以至於在今天仍是極為珍貴的瓷器門類。釉中紅可以單獨用來裝飾瓷器,也可以和青花混合使用,稱為青花釉中紅。這兩者極其珍貴。

高溫琉璃的燒制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立於1278,浮梁瓷局燒制的“蜀府”瓷,厚而不透明,顏色為白色,略帶藍色,猶如鵝蛋的顏色(又稱“蛋清釉”)。這種潔白潤澤的蛋清釉是青花和釉下紅彩瓷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也為明初釉下彩瓷和“白”瓷的發展奠定了壹定的基礎。紅釉、藍釉、金釉等其他色釉的出現,標誌著人們掌握了各種著色劑的發色規律,使景德鎮瓷器裝飾多姿多彩,從而結束了元代以前瓷器釉色以似玉似銀為主的局面,預示著壹個新時代的到來。

明代景德鎮官民爭城。“有壹件明代的瓷器,最精美漂亮,都是景德鎮的”,“幾個縣合並,輸給了江西饒俊縣生產...如果丈夫是四個中國人,知名的狩獵者都是景德鎮生產的《饒俊縣浮梁》,景德鎮才真正成為天下瓷窯雲集之地。明代景德鎮除了繼承前代技術,發揚燒制種類之外,還消化吸收了沒落名窯的優秀技藝,並廣泛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大膽創新,不拘壹格,創造了許多新品種、新造型、新紋飾,真正“創造了壹代驚喜”,而這壹切創新,不僅造就了景德鎮在明代全國瓷業的中心地位,而且也使景德鎮成為了明代瓷業的重鎮。

永樂年間,景德鎮成功燒制出精美瓷器,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制作出精美的青花精美瓷器。玲瓏瓷碧綠明亮,青花雅致誘人。

大龍崗和薄胎瓷的成功燒制,是明代景德鎮制瓷業高度技術成就和制瓷技師驚人智慧的體現。直徑和高度超過70厘米的大龍崗裝飾有五爪龍須。它巨大、宏偉、莊嚴,是皇帝專用的。其他人不要非法使用,以進壹步揭示其奧秘。薄壁瓷器的制作,從另壹個側面顯示了制瓷技術人員的藝術獨創性和聰明才智。最薄最薄的薄壁瓷器,厚度只有0.5 mm,最厚的也只有1mm,真的是“薄如紙”。

以成化炻器為代表的彩瓷,是中國陶瓷史上空前絕後的傑作。創立於成化年間的炻器將釉下青花與釉下彩相結合的工藝,開創了中國彩瓷的新紀元。成化時期,釉上彩壹般有三四種,多達六種以上,所用色彩的特點極其鮮明,比單純的釉下彩或釉上彩更美,給人以爭奇鬥艷之感。從嘉靖(公元1522-1566)到萬歷(公元1573-1619),在成化炻器的基礎上創造了青花五彩,改變了炻器只有青花構成整體的局面。青花與紅黃綠處於同壹位置,沒有主從之分,極大地豐富了青花的表現力,呈現出紅色以紅色、淺綠、墨綠、黃色、棕色、紫色、釉下藍為主的局面。嘉靖、萬歷年間的彩瓷,花紋圖案繁多,色彩豐富多彩。明代有白底青彩、青花紅綠彩、釉上彩、填色、金彩等,素三彩也很有名。

到了明代,高溫單色釉(燒成溫度1200℃以上)和低溫單色釉(燒成溫度1200℃以下)的景德鎮瓷器有了很大發展。白瓷的制作在明代各個朝代都有燒制,每壹件都很精彩。永樂的白甜;宣德(公元1426-1435)的汁濃如脂,亮如玉。嘉靖的清純與純潔;萬歷光明燦爛;都很驚艷,讓人耳目壹新。明代單色釉成就最突出的是永樂、宣德的紅藍釉,成化孔雀綠、弘治的黃釉(公元1488-1505)。明朝永樂年間的大紅器皿,又稱“紅色禮器”,厚如肥肉,色澤鮮艷,有“永樂之寶”的美譽,贏得“最貴的永久器皿是大紅”的評價。宣德時期的紅寶石釉比永樂大紅釉好。釉汁如紅寶石般晶瑩剔透,胎質細膩緊實,彌足珍貴。明代的藍釉瓷器,宣德年間燒得比較多。後人將其與白釉、紅釉相提並論,推崇為宣德瓷器的“上品”。

清初的景德鎮瓷業,無論是官窯還是私窯;無論是產品造型、裝飾技法、裝飾題材、裝飾風格,都達到了“參古參今、推陳出新、匠心獨運,尤以繪人物、山水、花鳥見長”的極盛境界,制瓷技術幾乎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此時的景德鎮“綿延十余裏,民窯二、三百區工匠、丈夫不下數萬,故食者甚多,待火、待雨、望陶、望粟垛”(唐穎《道蓮新語》),“立通數十省,商賈四面,瓷販雲集於斯”。清朝和明朝壹樣,也是官窯和民窯並存的輝煌,而且都是名窯。

清初名窯多,創新多。康熙年間著名的官窯有臧窯和郎窯。臧窯在康熙年間,“廠器也”,是由陶省長臧所建。臧窯的主要成就是單色釉,但青花、五彩、素三彩、釉下紅都極為精美。康熙青花色澤明凈,層次鮮明,有“五彩青花”之譽,風格獨特,“朝中絕”,尤其是民窯青花是清代青花的典型代表。康熙五彩發明了釉上的藍黑兩色,成為彩瓷的又壹個轉折點,基本改變了明代青花五彩結合釉下彩占主流的局面。而且隨著色彩的增多,金色的運用突破了明嘉靖在範宏、季紅等地畫金的單壹技法,使康熙五彩繽紛,鮮艷奪目。郎窯是康熙44年至51年江西巡撫郎廷吉在景德鎮督禦窯時生產的瓷器。郎窯以仿明代宣德、成化窯而聞名。郎窯的突出成就是模仿明代宣德獻的紅釉而創造的琉璃和以郎窯紅為代表的郎窯紅“華而不俗,正色”。其色深艷如凝成的牛血(故又稱牛血紅),釉色鮮艷厚重,器皿內外分體,如玻璃般璀璨奪目,如紅寶石般瑰麗,極為珍貴,是歷代珍品。康熙還燒制了雅壇豆紅,和郎窯紅的壹樣,也叫美人醉;用“綠如清水第壹生日,紅如朝霞”這句詩來形容非常貼切。在多色的基礎上,康熙朝在琺瑯制作技術的影響下首創的粉彩,在雍正時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出現了“清者,為重”的局面。粉彩中砒霜的加入和中國畫無骨渲染手法的運用,突出了書畫的陰陽、明暗、深淺的立體感,同時粉彩的燒制溫度比古畫低,色彩對比更和諧。所以看起來柔和粉嫩,色彩豐富,艷麗典雅,形象生動,構圖淡雅優美。所謂“清新耀眼,作品非凡。”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唐穎這位集詩、書、畫、印於壹身,以瓷器藝術為先的陶官,在唐窯的帶領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不僅是乾隆朝的代表,也是我國古代制瓷史上成就的代表。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47歲的唐穎任窯務協理,以壹個道士的心主持陶政。其胚質、釉色、器型、品種、工藝、裝飾形式、釉上彩和釉下彩繪畫,無論仿古,無論創新,都處於巔峰狀態。正如《景德鎮》所言:“龔知土脈火,精挑細選所有材料,所有產品均為純金打造。又仿古窯具,俱可比;模仿各種名品釉,工人能力強不是巧合,都是有備而來...至此,窯就完成了!”。從乾隆中期開始,景德鎮的瓷業就出現了衰落的跡象,到了清末逐漸衰落。道光以後,壹直到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解放,景德鎮的制瓷業壹直處於蕭條狀態。“所以,乾隆曾經是清朝的鼎盛時期,也是壹代人興衰的樞紐。”

清末民國時期,戰亂不斷,景德鎮陶瓷走下坡路。

新中國成立以來,景德鎮在原有小作坊的基礎上,重新建立了景德鎮十大瓷廠。

景德鎮人民瓷廠由公私合營的華光、群益、光大合並而成,編號1956,稱為“景德鎮第三瓷廠”。1957年更名為新平瓷廠,1969年更名為現名。

景德鎮建國瓷廠,成立於1950年6月,是景德鎮解放後的第壹家國有企業。

景德鎮藝術瓷廠,原名工藝美術瓷廠,建於1960,後更名為1972;

景德鎮紅星瓷廠,1958由第十壹、十四瓷廠合並而成;

景德鎮紅旗瓷廠,1957由第六、第七、第九瓷廠合並而成;

景德鎮為民瓷廠1965建成投產,前身為高級美術瓷廠,1966更名;

景德鎮宇宙瓷廠,原為建國瓷廠第壹分廠,建於1954,1958與第十三陶瓷手工業合作社、第四瓷廠更名。

瓷商1951成立的景德鎮東風瓷廠,前身為裕民陶瓷有限公司,是1953年兩家公司合資,1956年被稱為第壹瓷廠。1958第八、十八、十九瓷廠壹部分合並更名。

景德鎮光明瓷廠由紅旗瓷廠的壹部分於1961成立;

景德鎮景星瓷廠是由樺甸瓷廠和國光瓷廠的幾個分廠在1961年合並而成。

景德鎮新華瓷廠,原為新平瓷廠(現人民瓷廠)的壹部分,成立於1965;

上世紀80年代,另壹家大型陶瓷廠華豐瓷廠在景德鎮建成。景德鎮華豐瓷廠成立於1978,投產於1985。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十大瓷廠和華豐瓷廠因經營不善停產。

  • 上一篇:行動負責人2065 438+2008年8月河北邢臺北小莊鄉中心學校未來人才夏令營感想
  • 下一篇:妳知道歷史上真正的“斧頭幫”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