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簡介

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簡介

清朝人物的中文名:姚鼐。

別名:姚濟川、姚夢谷、包、包先生。

國籍:清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安徽桐城(今安徽樅陽)

出生日期:1731年。

死亡日期:公元1815。

職業:散文家

信仰:儒家思想

(歷史lishixinzhi.com)主要成就:桐城派散文代表作。

代表作:《淮上有淮》、《登泰山》、《福祿舒菲》。

姚鼐筆下人物的生活

姚鼐是姚氏後裔,始祖居麻溪(今樅陽錢橋河南岸姚王集),第五祖姚景泰年間遷居桐城。對姚鼐來說,他家在通城縣生活了300多年。姚鼐1731十二月二十日(1732 1十月17)出生於桐城南門壹個官宦書香之家。其祖上為明代雲南布政司,姚為江州知府,銜為副使,均載於《明代官員傳》。姚孫弼曾以“五裏三士(姚孫弼、龍、許),壹江兩狀元(劉若宰、龍)”而聞名於世。曾祖父姚士奇,曾任湖北羅田縣令,賢惠清廉,皆死於名寺。書生、後任國子監編輯的叔叔範遙所著《濟鵪鶉堂詩集》,深諳經學史,與桐城派創始人之壹的劉大奎結緣甚深,使姚鼐既能向叔叔學經學,又能向劉大奎學文學。他的祖父姚空瀛在他26歲時去世,他的父親舒做了壹輩子平民。姚鼐出生時家境已經衰敗,年輕時酷愛學習。他的叔叔範遙給他經書,並向劉大奎學習古文。劉大奎特別重視姚鼐,說他“年輕時加冕,已垂天”,“後來待子耳”。乾隆十五年(1750),二十歲考中舉人後,經過五次兵部考試,都未能在孫山取得壹席之地。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十歲的兵部第六次考試,才考中秀才,被授予庶吉士。三年後,他被調到了兵部。禮部禮儀司司長。後來,他在山東和湖南考取鄉試,擔任副主考,他將嘗試主考和廣東秘書部的懲罰。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開設四庫全書館,姚鼐被推薦到該館任編輯。這壹職務本應由翰林擔任,杜乃和休寧戴東元、大春、歙縣程金芳等八人無壹例外當選。《四庫全書》完成,我跪求支持,回到家中。我沒有進入仕途,那年44歲。大學生余敏忠和梁國誌先後任用過高官厚祿,但都被革職。

自乾隆四十二年(1777)起,姚鼐先後在揚州梅花書院、安慶景福書院、歙縣* * *書院、南京中山書院講學,潛心教育,弟子遍布南方各省。其中,最著名的是本市的方、、劉凱;上元美曾良、管彤;宜興吳德玄;楊招羅;樓縣姚春;新城盧久高和他的侄子陳永光。這些學生都是遵守老師理論,遵循桐城家法的學者,對桐城派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桐城派古文從鮑方傳到鎮川,再到依桐的劉大奎,再到姚鼐。所以有“桐城家法立於此,風行雲流水,南極為桂香,北方為趙巖”之說。黎城周樹昌說:“天下文章在桐城!”

乾隆四十四年(1779),劉大奎逝世,享年八十二歲。姚鼐無疑成為桐城派的核心。終於,他嘔心瀝血編纂的75卷《古辭賦》完成了。根據文章的用途,分為論辯、序跋、奏疏、書言、贈答序、聖旨、傳記、墓誌銘、雜註、題跋、頌詞、辭賦、喪祭等13類。所選作品主要是《戰國策》、《漢賦》、《唐宋八大家》以及歸有光、方苞、劉大奎等,顯示了桐城派推崇古文的傳統,為桐城派確立了散文史上的“正宗”地位,體現了姚鼐的文學主張。這本集子很受人們歡迎,至今影響很大。

乾隆四十九年(1784),姚鼐辭官。他希望騰出時間來倡導桐城派,並開始了他四十多年的教學生涯。姚鼐先後主持江寧、揚州、徽州、安慶等地的中山、梅花、* * * *和景福書院,“士門相處,實為幸事”。有許多後來成為桐城派的著名作家,如梅曾良、管同、方、姚穎和姚門四大弟子劉愷,使桐城派更加強大。很多籍貫不是桐城的作家也認為自己是桐城派。

嘉慶十五年(1815),85歲的姚鼐病逝於南京中山書院,葬於桐城楊樹灣。此時,桐城派在古文中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道光鹹豐年間,桐城派在曾國藩和曾門弟子手中興盛了壹陣,壹直延續到嚴復、林紓和新文學的誕生。

姚鼐的主要成就

姚鼐與創始人方苞、劉大奎並稱為“桐城三祖”,被譽為“中國古文第壹人”、“中國古文之峰”。他在方、劉的基礎上,主張文章要“有理”、“有據”、“有節”

  • 上一篇:拿出點風格來!說說自己的學習方法,看看誰更好。
  • 下一篇:新加坡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