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西雙版納茶區13古茶山?

西雙版納茶區13古茶山?

西雙版納茶區13古茶山建築

諾曼古茶山(猛海縣)

茶山地理:猛海縣最北,屬王猛鄉猛社村。普洱的瀾滄區和思茅區。這裏是瀾滄江離開普洱市進入西雙版納的第壹站,海拔1200-1300m,年降水量1300-1400mm。

古樹起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歷史:曾是猛海至瀾滄的古道,歷史上曾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地。後來猛海至瀾滄之路改道,諾曼茶區逐漸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明樹資源。

古樹現狀:滿盛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很多古樹被折斷用來種糧食。但目前還保留著2000畝左右,茶山的環境已經被破壞,植被比較單壹。

茶葉品質特征:山野神韻清晰,苦味明顯,恢復緩慢,香氣濃郁。

猛宋(猛海)古茶山(猛海縣)

釋義:《山頂上的大壩》。

茶山地理:猛海縣猛宋鄉,東接景洪市,南接格朗河鄉,與南諾山隔流沙河相望。其中納卡茶區海拔1600米,唐寶茶區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為1400毫米。

古樹產地:金奎大、南本、唐寶新村、唐寶舊村、巴盟、大滿路、納卡(拉卡)。

茶山歷史:是猛海最古老的古茶區之壹,納卡也是版納最著名的產區之壹。100多年前,漢族人開始經營茶葉生意。達曼路等地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的茶園,成為猛海茶廠重要的原料來源。

古樹現狀:猛宋地區尚有古茶園3000畝左右。其中,納卡茶最為著名,而唐寶茶區是保護得最好的。中谷茶園種植密度比較高,其中混有壹些小葉種。目前保留了300多畝。唐寶古茶區與森林灌木共存,古茶分布密度低,散見於森林中,並保留了壹定數量的粗壯古樹。

茶葉品質特點:如那卡、唐寶等古茶壹般純凈苦澀,而山野則韻味濃厚,恢復緩慢。

南諾山古茶山(猛海縣)

解釋:“(生產)筍醬(地)”。

茶山地理:猛海縣格朗河鄉,景洪至猛海公路旁,距猛海縣城24公裏。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氣溫16-18度。

古樹產地:朱琳村、半坡村、姑娘村等。

茶山歷史:南諾山歷史悠久,享有盛譽。據說諸葛亮南征時就種過這種茶,而谷浦人種這種茶歷史悠久。後來哈尼族搬到了南諾山,開始種茶。民國和新中國成立後,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地。民國時期是雲南機制茶的發源地。20世紀80年代茶園的大規模開發對古樹造成了壹些破壞。

古樹現狀:目前南諾山古茶園約12000畝,是版納地區最著名、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園分布在9個自然村。由於分布較廣,不同寨子的茶葉味道也不壹樣,以半坡老寨的茶葉最為著名。由於世代的歷史變遷,南諾山古樹、矮老樹、臺地茶並存,古茶品質有所下降。

茶葉品質特點:湯色飽滿,甘甜快捷,山野韻味明顯。

帕夏古茶山(猛海縣)

解釋:“壹座山,壹條河”。

茶山地理:猛海縣格朗河鄉西南帕沙村,位於南諾山和布朗山之間,海拔1,200-2000m,年平均氣溫22℃,年降雨量1,500mm。

古樹產地:帕夏新寨、帕夏老寨、帕夏中寨、南幹、老段等。

茶山歷史:唐宋時期哈尼族先民在帕夏村生活和種植茶葉,至今仍保存有相當數量的古樹。

古樹現狀:帕夏古茶園約2900畝,每個寨子都有壹定數量的古樹資源。有很多上百年的古樹,成片的大樹,基本不矮化,保護的很好。其中以帕夏老寨的古樹茶比較有名。

茶葉品質特征:帕夏古樹苦而明顯,可化而不散,甜而明顯,流涎明顯,山野韻。

何開古茶山(猛海縣)

解釋:“第壹次看到太陽的地方”。

茶山地理:猛海縣猛混鎮何開村,北鄰著名古茶山南諾山茶區,東臨拉達孟水庫,西靠猛混壩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樹產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馬麥、曼邦、曼東等。

茶山歷史:河開拉湖是古羌人的殘脈,很早就在河開壹代種植茶葉。當地百姓視諸葛亮為茶祖,每年都有祭祀儀式,還流傳著古茶樹的傳說。現代何開也是版納比較有名的茶區之壹。

古樹現狀:何開有9000多畝連片古茶園,分布在何開和曼邦兩個村委會的7個村。何開古茶園是西雙版納古茶園中連片面積最大的,具有壹定的觀賞價值。滿農心和老寨之間有十幾棵近千年的大茶樹。古茶園自然環境保護比較好。

茶葉品質特點:湯色飽滿,微苦,苦甜較快,山韻明顯。

布朗山古茶山(猛海縣)

解釋:布朗族聚落。

茶山地理:猛海縣布朗山布朗鄉,南與緬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mm,年平均氣溫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的高程為1600-1700米,老人俄村相對高程較低,約為1200米。

古樹名木產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滿俄、滿李欣、諾曼等。

茶山歷史:布朗山的布朗人是古普人的後裔,古普人在雲南種植茶葉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目前,老滿峨村仍有規模較大的古茶園。老班章古樹在本世紀初開始逐漸為人所知,從外觀到味道都有明顯的特點。在茶葉愛好者中,被譽為普洱茶之王,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場價格的重要參考點。

古樹現狀:目前老班章、新班章寨有古茶園2000多畝。老班章年代較久,自然環境保護較好。新半張也有相當數量的古樹。老滿峨村的古茶園占地3000多畝。總的來說,為了維護老班長的名聲,茶園的生態保護和管理是好的,但是和大多數名山壹樣,存在過度采摘,茶葉質量下降。

茶葉品質特點:老班章茶外觀肥美,滋味濃烈,苦味明顯,回甜迅速持久,茶味明顯。老鬃茶類似老班章,苦味較重,融化時間較慢。

八大古茶山(猛海縣)

解釋:《不朽的腳印》。

茶山地理:在猛海縣西部,過去屬於巴達鄉,現在屬於西頂鄉,南與緬甸隔何藍河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樹起源:馬麥、張郎、馬姆帕萊等。

茶山歷史:八大茶出名主要是因為1962年發現了八大野生茶樹,為雲南成為世界茶的發源地做出了貢獻。猛海茶廠在巴達地區還有壹個大型的臺地茶基地。其實除了野生茶和臺地茶,巴達的栽培古茶資源也很優秀,都是當地布朗族祖先種植的。張郎古村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古樹現狀:八大掌浪、曼麥古茶園自然環境保存完好,茶園與森林並存,古茶樹自然生長,大部分不矮化,有少量小葉種,古茶園2000多畝。

茶葉品質特點:山韻飽滿,香氣純正,苦味明顯,湯中甜,回甜快而明顯。

伊吾(曼沙)古茶山(猛臘縣)

解釋:“美女蛇居住的地方”。

茶山地理:包括義烏正山、曼撒茶山和拉曼茶山。猛臘縣以北,伊吾,距離猛臘110公裏。年平均氣溫17.2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曼沙在義烏北部,屬於義烏茶區。

古樹產地:伊吾、曼車、馬黑、落水洞、奇峰寨、老丁家寨、曼秀、大奇樹。

茶山歷史:茶樹早在壹千年前就被義烏的古普人種植。明末清初以後,隨著六大茶山的名氣,大批外國人遷入經營茶葉生意。早期曼沙產茶貿易量很大,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轉給了易武。清末,普洱茶歷史上的壹些著名茶莊開始出現,如鴻慶、同慶、同興、安樂、甘利珍等。

古樹現狀:六大古茶山中面積最大,產量最大。自晚清以來,這裏壹直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地。目前,易武茶區有少數未矮化的零星古樹和大量矮化的古樹茶園。這些茶園的自然環境相對較好,保證了茶的魅力。但由於義烏茶成名較早,近年來因為過度采摘和養護不當,古樹質量有所下降。

茶葉品質特點:易武茶湯軟滑,味甘,苦淡,甜好。有“茶中皇後”的稱號。

益邦古茶山(猛臘縣)

解釋:“有茶樹和水井的土地”。

茶山地理:猛臘縣最北部現轄向明鄉,轄19個自然村,面積360平方公裏,海拔跨度大,從600米到1900米不等。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

古樹產地:伊邦、曼松、羌、夾布、曼貢、板栗等。

茶山歷史:億邦茶區歷史悠久,至今仍保留壹定數量的500年以上的古樹。特別是到了清代,曼松茶成為貢茶,使得益邦茶名聲大噪。有句話叫“吃曼松看江山”,粉絲還是很多的。

古樹現狀:億邦茶區的獨特之處在於大葉和小葉茶樹混合生長。曼貢、伊邦、麻栗樹等地至今仍有小規模的古茶園,其中不乏小葉喬木。著名的曼松茶區,因為破壞,古樹存量很少。

茶葉品質特點:苦味很淡,比苦略澀,回甜快,香氣獨特,略帶蜜韻。

曼轉古茶山(猛臘縣)

釋義:又稱“滿莊”、“大寨子”。

茶山地理:猛臘縣向明鄉南與易武茶區接壤,東面積約300平方公裏。海拔約1100米。

古樹產地:滿莊、滿林、滿前、八宗寨。

茶山歷史:人類專門種植茶葉的歷史悠久,在清代就很有名。《本草綱目》和《雲南於海智恒》都提到,六大茶山“倚邦而專,味更佳”。歷史上茶園多,茶葉品牌少。清末民初多賣給義烏茶牌加工“義烏七子餅為半磚茶”。

古樹現狀:總體來說,曼珠茶區是西雙版納六大古茶山中保存最好的茶區。不僅古樹保存的多,生態環境也保存的很好,基本沒有被矮化。然而,近年來,壹些不良趨勢開始出現。比如為了提高產量,把茶園的樹砍掉增加光照,會對茶葉的品質產生不好的影響。

茶葉品質特點:湯色飽滿順滑,山野韻味濃厚,杯底留香持久,甜快而持久,苦淡而喉韻深。

戈登古茶山(猛臘縣)

釋義:“很高的地方”。

茶山地理:猛臘縣向明鄉幸福村,在茫支和伊邦茶區之間。海拔約1300m。

古樹起源:珍貴的蚌類,新發。

茶區歷史:六大茶山面積最小。《普洱貳負誌》中記載有壹棵超大型茶王樹,但已不存在,也是古茶山之壹,破壞嚴重。

古樹現狀:古茶園已被破壞,壹小部分留在密林中。近幾年被清理出來,大小樹葉混雜。

茶葉品質特點:山韻明顯,苦淡,甜好,湯滑。

茫崖古茶山(猛臘縣)

說明:“(諸葛亮)埋銅(莽)地”。

茶山地理:戈登茶山位於戈登西南部,屬於猛臘縣向明鄉幸福村,海拔約1400米。

古樹產地:幼苗林、紅土坡、曼雅、江西灣、口多等。

茶區歷史:幾千年前,少數民族居住在這裏種植茶葉。至少在元代,就有成片的茶園了。清初,茫芷茶山的牛滾塘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清朝雍正年間,牛滾塘事件與土司的沖突,導致了西雙版納的改革和普洱府的建立,帶來了六大茶山乃至整個普洱茶的繁榮。

古樹現狀:茫芝古茶山已被破壞,所剩不多,古茶林存在為了增光增產而破壞大樹的情況。古茶質量明顯下降。

茶葉品質特點:與戈登茶相似,茶香稍次。苦味淡,甜味回得快,杯底更好。

悠樂古茶山(景洪市)

說明:基諾族的世居地,以前叫悠樂人。

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諾族鄉基諾山東西長75公裏,南北寬50公裏。是六大古茶山中現存最大的古茶區,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氣溫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樹產地:龍帕、司徒老寨、墨脫、八漂等。

茶山歷史:據說基諾族是諸葛亮軍隊的後裔,基諾山種茶的歷史非常悠久。清代悠樂山產量很大,羊毛主要用於易武、易邦加工。著名的“科興”茶磚是由悠樂茶制成的。

古樹現狀:古茶園多分布在1.200m至1.500m之間,面積約3000畝,許多古樹保存了上百年。因為交通便利,近年來出現了過度采摘,茶葉質量下降。

茶葉品質特點:與易武相似但略苦,甜度好,山韻明顯,水質略稀。

  • 上一篇:姓氏的人分布在哪裏?
  • 下一篇:求拿破侖英文簡介,初中水平,適合兩到三分鐘的演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