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2009年政治選題:問題6:收入分配制度

2009年政治選題:問題6:收入分配制度

問題6在資本主義分配制度中,各種生產要素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價值分配,如資本創造利潤(利息)、土地產生地租、勞動獲得工資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也確立了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

本文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有關原理,分析了不同制度下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實質。

指出

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是相互關聯的,但處於不同的層次。科學區分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是理解資本主義分配制度和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本質區別的關鍵。在科學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收入分配制度合理性的基礎上,還要看到現行分配制度下的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的長期化和擴大化,不僅不利於社會公平,還會阻礙* * *富起來目標的實現。因此,采取正確措施調節個人收入分配,是構建和諧社會、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必然要求。

基本經濟制度(所有制結構)和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兩大支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2000年考察所有制結構,7年後的2007年再次考察基本經濟制度。然後2002年考察收入分配差距(2002年第35題要求考生分析收入差距)。七年後的2009年,收入分配制度還會被重新審視嗎?我們拭目以待。

根據對相關理論的綜合把握和分析,2009年考生應重點把握以下四個方面:

(1)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依據,說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按勞分配的特點。

(2)科學區分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比較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本質區別。

(3)正確認識當前我國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對策。

(4)為什麽說“* * *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目標”?如何正確理解先富和先富的關系?

相關知識點1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的關系

1.我們必須區分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揭示了勞動是價值的源泉。價值的分配是由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決定的。

2.土地、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在商品生產中的作用與勞動創造的價值之間的關系。(1)土地、設備、原材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是使用價值生產的物質要素和基礎,與具體勞動壹起構成使用價值的源泉。(2)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不創造新的價值,它們只是創造價值的物質條件和載體。(3)勞動者是商品生產的決定性因素。通過勞動,我們可以生產使用價值,同時創造價值。

3.確立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發展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信息等要素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確立這壹原則的意義在於:壹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有利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第二,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經濟發展。各種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它們在生產中的貢獻決定了它們在分配中的地位和比例,使各種生產要素在價值規律的支配下流向效率環節;第三,有利於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4.對三位壹體公式的批評。(1)“三位壹體”公式:三種“要素”創造三種收入,即資本創造利潤(利息)、土地產生地租、勞動獲得工資的分配理論。這壹理論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客觀幻覺。它利用這種現象掩蓋了事物的本質,說按“三要素”分配就是三要素* * *創造價值,否認勞動是價值的源泉,即上述三種收入,否認利潤、利息、地租是勞動者無償創造的剩余價值。其關鍵在於否定資本主義剝削。(2)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分配的本質是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對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進行剝削和分割。

相關知識點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

1.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

2.實行這種分配制度,是由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的,是由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決定的,最終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按勞分配的特點:壹、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配的主體,但不是社會分配的原則。第二,等量勞動獲得等量消費品的原則,在全社會公有制經濟範圍內,不可能按統壹標準實現。不同企業職工的收入與企業的經營業績密切相關。第三,按勞分配不能用每個勞動者的勞動時間來衡量,而只能用商品交換所實現的價值的曲折所反映的勞動量來衡量。第四,按勞分配必須通過商品貨幣來實現。

相關知識點3合理調節個人收入分配

1.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主要表現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不同地區居民收入差距過大;不同行業員工收入差距過大;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差距過大。社會收入分配矛盾過於突出,會影響社會公平,挫傷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甚至破壞社會安定團結的大局。

2.個人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從歷史角度看,主要包括: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長期形成;過去壹些行業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沒有得到根本糾正(如壟斷行業)。從現實來看,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打破了平均主義和“大鍋飯”,必然導致收入差距的擴大。③從制度建設方面,主要包括收入分配制度的調整和改革、市場體制和機制的不完善、管理的疏漏以及現行政策法規的不完善和不適應。

3.調整個人收入分配:(1)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在再分配中更加註重公平;(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努力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企業職工支付保障機制;(四)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5)擴大轉移支付,加強稅收調節,打破業務壟斷,創造公平機會,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相關知識點4正確處理先富與富* * *的關系,逐步走向隨* * *富。

1.***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目標。全體人民通過共同努力和相互幫助最終達到小康水平,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之壹。“富”反映了社會對財富的占有,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 * * *同”反映了社會成員占有財富的方式,是社會生產關系性質的集中表現。* * *和富裕包含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特征,從質的規定性上確定了* * *和富裕的社會理想地位,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目標。

2.先富與先富的辯證關系。中國地大物博,同時* * *並不富裕,但是有壹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起來,先富起來的人幫助他們,逐漸實現了以富* * *的。

3.* * *共享繁榮的思想說明,沒有* * *就談不上發展生產力,會導致兩極分化;不發展生產力就談不上* * *富,會導致* * *窮。* * *有錢不是同時也不是同時。

  • 上一篇:求初中歷史(7.8.9年級)簡明重點筆記。好吧,可以加分。加上我認為很有幫助的100分。
  • 下一篇:日照秦姓的歷史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